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麻恢复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醉恢复室是对麻醉后病人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直至病人的生命体征恢复到稳定的状态。手术虽已结束但麻醉对手术病人的生理影响并没有完全消除,并且在这一恢复过程中还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因而,恢复室对护理人员的业务技能、身体素质等各方面要求较高,我科自成立麻醉恢复室以来,经过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使入恢复室的患者均安全度过麻醉恢复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桡神经损伤修复手术的病人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静脉输注进行诱导和维持麻醉,观察此种麻醉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 50例桡神经损伤老年病人分2组,I组瑞芬太尼靶效应室浓度3.5ng/mL,II组瑞芬太尼靶效应室浓度2.0ng/mL。根据患者体征每次以0.5~1ng/mL递增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2组均使用丙泊酚静脉输注,血浆靶浓度从2.0μg/mL开始根据临床征象逐渐调整,记录患者意识消失时间丙泊酚血药浓度、瑞芬太尼靶浓度。结果 II组病人手术维持期间丙泊酚靶血药浓度、瑞芬太尼靶血药浓度均低于I组。结论术中认真监测各项生命指标,并随即调整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可以使行桡神经损伤修复手术病人的麻醉深度维持在与中青年相似的水平,是比较理想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8例精神病合并外科病病人围术期的麻醉总结,认为精神症状控制较好,认各能力恢复,与医生配合的病人作简短的手术,可以选用局麻和区域阻滞麻醉,对残留精神症状或手术时间冗长以选用全麻为宜,并注意麻醉时药物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在麻醉后恢复室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可能的原因,以期增加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围麻醉期安全.方法 回顾2009年3月-2010年1月神经外科手术后患者在麻醉后恢复室中的临床监测资料,分析并发症发生原因,总结防治特点.结果 2414例神经外科手术后患者在麻醉后恢复室的平均观察时间为2 h,并发症发生率为52.57%(1269/2414),其中486例兼有两种以上并发症,发生率约为20.13%.常见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340例,14.08%)、高血压(333例,13.79%)、疼痛(330例,13.67%)、寒战(246例,10.19%)、恶心呕吐(222例,9.20%)、谵妄躁动(215例,8.91%),较少发生低氧血症(79例,3.27%)、呼吸道梗阻(48例,1.99%)、苏醒延迟(34例,1.41%)、低血压(12例,0.50%)等并发症.3例患者由于脑水肿或脑内血肿再次手术.结论 神经外科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且情况复杂,不同疾病种类和手术方式可能出现与之相关的特殊并发症;麻醉后恢复室医师宜在患者恢复期针对不同神经外科手术种类,严密监测并发症,并及时处理,确保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5.
硬膜外阻滞复合异丙酚全麻用于脑肿瘤手术麻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异丙酚全麻在脑肿瘤手术麻醉中的作用.方法 64 例ASAⅠ~Ⅲ级, 年龄(46.14±14.06)岁, 体质量(61.62±6.91)kg 的脑肿瘤病人择期手术.局麻用利多卡因,然后静脉泵注异丙酚维持麻醉.结果 整个麻醉过程生命指征较平稳.苏醒时间(31.34±11.46)min, 恢复迅速, 无不良反应.结论 硬膜外阻滞复合异丙酚全麻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静脉麻醉药, 适用于诱导与维持麻醉, 还具有降低ICP、保护脑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全静脉麻醉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6例神经外科择期手术病人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全静脉麻醉。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浓度分别为2 ̄4m g/L和2 ̄5μg/L,间断追加维库溴胺。记录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麻醉药用量以及麻醉后恢复情况。结果麻醉诱导后病人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性降低(P<0.05),心率减慢(P<0.05),气管插管、切皮前后无明显改变,手术结束后睁眼时心率明显增快(P<0.05),麻醉恢复时病人苏醒较快,自觉舒适,无呼吸再抑制现象。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诱导迅速,维持平稳,停药后清醒快,对气管导管耐受性好,适用于神经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7.
57例自发性小脑出血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讨自发性小脑出血的预后和手术适应症,回顾性分析了57例自发性小脑出血病人的意识状态、血肿类型、血肿量、年龄、第四脑室及基底池的形态等因素对病人生命预后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诸因素是临床医师选择手术适应症的主要依据,早期手术能明显地提高病人生存率,手术效果主要与病人的年龄、意识状态和血肿类型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冠心病介入性治疗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术前焦虑的相关因素,旨在为综合性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艾森克人格问卷,对121例冠心病病人进行测评,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术前有焦虑情绪者占60.33%,其中特质性焦虑、既往有手术或介入接触史、受同病室手术反应者的影响、术后身体恢复情况估计、神经质病人以及是否了解手术过程是病人焦虑的主要因素,而且消极应对方式高于常模。表明冠心病病人多伴有较重的抑郁情绪;社会支持力度明显高于一般手术者。结论术前及术后进行积极的综合性心理干预,对于缓解此类病人的焦虑及术后的恢复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颅内动脉瘤GDC栓塞术中破裂的原因分析及处理(附8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8例颅内动脉瘤在弹簧圈栓塞治疗过程中发生破裂的原因,提出防治对策.方法均采用全身麻醉、电解式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6例术中出血经继续填塞止血,1例术后CT证实术中出血,1例麻醉后造影证实出血未进一步治疗.结果5例致密填塞,2例部分填塞,1例未填塞.4例恢复好,1例轻残,3例死亡.结论术中出血与手术操作、动脉瘤和载瘤动脉、麻醉有关,继续填塞可以挽救大部分病人生命.  相似文献   

10.
尽管脑部手术后引起脑脊液压力过低者十分少见(约为1%),但往往因错误诊断为术后继发性颅内血肿或脑水肿,使病人蒙受再次手术或大量脱水治疗而导致严重后果。作者在909例脑部手术后患者中,经腰穿证实脑脊液压力过低者9例(男4例,女5例),年龄17~62岁。其中动脉瘤3例,大脑凸面脑膜瘤4例,硬膜下血肿2例。本组术后临床表现大致相同,术后1~2天内麻醉逐渐清醒,精神活动和语言均已恢复,受损的局部神经系统机能亦恢复至术前水平。但在术后第2~3天,病人主诉头痛剧烈,临床表  相似文献   

11.
神经外科术后躁动病人应用咪哒唑仑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经外科手术后的病人由于麻醉、创伤、颅压高、保留气管插管、外界刺激等因素的影响,在麻醉恢复的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躁动,不利于护理.我院中心ICU于2008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应用咪哒唑仑治疗手术后出现躁动的病人87例,治疗和护理效果显著,现做如下报告.  相似文献   

12.
癫痫病人的手术麻醉既要达到一定的麻醉深度又要不抑制皮层脑电图的棘慢波出现,以利于术中病灶定位,完全切除病灶达到良好的手术效果。我们采用异丙酚用于癫痫病人麻醉观察血药浓度及对皮层脑电图影响,探讨异丙酚在此类手术病人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麻下经颈前路行寰枢椎骨折复位经关节突侧块螺钉、钛板内固定术的手术配合。方法对20例因外伤引起的齿状突骨折和/或枢椎骨折行颈前路植骨螺钉、钛板内固定术。术前访视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订护理计划,准备好专用的仪器和器械。巡回护士协助手术医生摆放合适的体位,正确调节各种仪器设备,保证功能正常。术中积极主动配合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洗手护士准确、敏捷地传递器械,保证手术安全顺利地进行。结果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2h,手术顺利,诱发电位无明显变化,术后安全送人麻醉恢复室。结论通过在手术过程中的配合.让护士认识寰枢椎骨折经手术复位病人的特殊性及寰枢椎在生理解剖上的重要性,明确行鼻插管对手术的意义,熟练掌握手术器械的准备、术中的配合及手术体位的摆放,增强护士的责任心及对专科手术的配合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垂体瘤卒中病人发病后的典型临床表现 ,有利于减少误诊 ,提高临床诊断率。方法 作者回顾性分析垂体瘤卒中病人的症状、体征及各种辅助检查 2 3例。结果 早期确诊并手术者比延误诊断后再手术者神经功能恢复好。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治愈垂体瘤卒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脑功能区手术唤醒麻醉与清醒程度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分析大脑功能区手术唤醒麻醉中对病人清醒程度的影响因素,提出脑功能区定位时态的概念.方法对15例病人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TCI)给药,按作者提出的脑功能区定位时态评判标准对清醒程度进行评估.结果术中唤醒状态下语言清晰者10例,指令应答准确8例,无痛9例;颅内压正常10例.定位时态优5例,良8例,差2例.13例唤醒麻醉手术过程顺利,2例因脑组织膨胀未定位.结论丙泊酚TCI给药是脑功能区手术唤醒术较好的麻醉方法.应用脑功能区定位时态的概念对提高麻醉清醒质量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急性垂体腺瘤卒中病人行经蝶手术前后的垂体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垂体卒中病人在经蝶手术前后的垂体功能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急性垂体卒中病人的临床及内分泌资料,其中伴垂体-甲状腺轴受损9例,肾上腺功能低下14例,性腺功能低下11例.13例在人院后3 d内手术,12例在1周内手术.结果伴垂体-甲状腺轴受损者术后恢复5例,肾上腺功能低下者恢复8例,性腺功能低下者恢复7例.结论急性垂体卒中多合并垂体功能低下表现,早期手术有助于恢复正常垂体功能.对于术后仍存在垂体功能低下表现者应给予相应激素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垂体瘤卒中病人发病后的典型临床表现,有利于减少误诊,提高临床诊断率。方法 作者回顾性分析垂体瘤卒中病人的症状,体征及各种辅助检查23例。结论 早期确诊并手术者比延误诊断后再手术者神经功能恢复好。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治愈垂体瘤卒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无人工气道全程唤醒麻醉下脑功能区病变切除手术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47例脑功能区病变病人均在无人工气道全程唤醒麻醉下开颅,采用头皮神经阻滞、切口和硬脑膜浸润麻醉,经神经导航和(或)术中超声定位病灶,直接皮质电刺激(DES)定位脑功能区皮质和皮质下结构,进行最大范围安全切除病变。结果所有病人在手术过程中获得安全、可靠的监控麻醉,病变全切除30例(63.8%),次全切除11例(23.4%),部分切除6例(12.8%)。术后新发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28例(59.6%),其中术后1个月内恢复至术前水平26例,遗留严重神经功能障碍2例,1例因放射冠区梗死而引起严重瘫痪,1例因放疗后期脑积水、肿瘤脊髓转移而病情恶化。结论无人工气道全程唤醒麻醉开颅手术能够避免全麻-唤醒-全麻时在拔除喉罩过程中出现的颅内压增高等风险,能根据手术需要随时唤醒病人,较好地配合手术。应用全程唤醒麻醉手术可做到最大限度地切除脑功能区病变和保护脑功能,是脑功能区病变手术的一种唤醒麻醉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脑出血病人应用微创清除术进行治疗,在适应证范围内,优于开颅清除术,它创伤小,花费低,恢复快,后遗症少,被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认可与接受,亦受到患者好评。我科从2001-01~2004-10共有58例病人给予微创清除术,治疗效果良好。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1-01~2004-10共收治脑出血手术病人58例,年龄48~82岁,平均63岁,女22例,男36例;经CT检查均确诊为脑出血,其中出血部位在枕叶者3例,颞叶者5例,顶叶4例,基底节内囊区46例,其中破入脑室18例。1.2手术治疗方法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使用YL-1型一次性颅内粉碎穿刺针,按颅脑CT片测量计…  相似文献   

20.
120例颅脑外伤手术的麻醉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颅脑外伤已成为常见的急诊手术之一,由于大多数病人病情紧急危重,除有不同程度的中枢神经功能损害外,常常伴有呼吸、循环功能不稳定,还可能伴有多种复合伤,如脊柱四肢骨折、肺挫伤、血气胸、腹部闭合伤等,如果麻醉处理不当可加重病人的中枢神经功能损害,严重时可能危及病人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