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房纤颤心房重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毛威  陈君柱 《心脏杂志》2002,14(5):420-422,425
心房纤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对其发生及维持机制的研究业已成为热点。本文就近几年来心房纤颤与心房重构的关系及心房重构可能机制的研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前几期我们曾谈到心电图产生的原理,这里不妨再复习一下,对理解心房纤颤(简称“房颤”)将会有帮助。正常的一个心跳是由窦房结开始,首先由窦房结发出电冲动,然后传导到右心房、左心房,引起心房收缩,这时产生心电图上的P波。电冲动继  相似文献   

3.
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其心电图特征是出现快速、不规则的房颤波,其大小、形态和出现的频率不断变化。这一系列所见通常伴有不规则心室反应(虽然在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者也可见有规律的反应);伴加速的房室交界性或心室自主节律,或心室起搏心律。在过去十多年中,我们对房颤有了更多了解。在成人中,年龄每增加10岁,房颤的发生率增加近1倍,其范围从55~64岁人群的每年每千人口新增2~3例至85~94岁人群的每年每千人口新增35例。心律失常可能是死亡的独立危险  相似文献   

4.
本文按心房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相顺序就钠通道电流、钾通道电流和钙通道电流对心房纤颤引起心房重构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内皮素与室性早搏和心房纤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皮素与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 :按室性早搏组 (2 6例 ) ,心房纤颤组 (12例 ) ,正常对照组(18例 )分别测定血浆内皮素水平 (ET) ,并比较其结果。结果 :室性早搏及房颤患者的血浆 ET水平虽高于正常对照组 ,但无统计学差异 ,室性早搏≥ L own 级者的 ET水平 (11.2 5± 35 .71ng/ L )较≤ L own 级、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 (分别为 P<0 .0 5、 <0 .0 2 )。结论 :血 ET水平有助于预测复杂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6.
乙醇可致扩张性心肌病,这是众所周知的,但它可使心功能正常者发生心律失常、尤其是心房纤颤,却很少有人知道。Ettinger等观察了32例心律失常患者,其中有12例发生心房纤颤、而不伴有任何明显的心肌病证据,他们仅是一些大量饮酒患者。研究者们发现,这些人中多数均在假日或周末  相似文献   

7.
起搏器预防和治疗心房纤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心房纤颤 (AF)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 ,作者综述了房颤的发生 ,发展及终止机制 ,起搏器预防 ,治疗房颤的机制 ,并介绍了起搏电极放置部位 ,起搏方式及临床应用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8.
李女士是一位家庭主妇,平时一向身体健康,没有什么严重疾病,近一周身体检查时发现了有轻度高血压病,血压波动于150~160/90~95mmHg之间,在私家医院处就诊后服用寿比山治疗,一天中午,李女士吃过中午饭后要上床休息,突然感觉自己有异于寻常的心悸发作,他的心脏跳动得比平时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房纤颤(房颤)对母儿影响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在北京安贞医院收治妊娠合并房颤10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妊娠合并房颤患者多有器质性心脏病,其中风湿性心脏病是主要病因(70%)。妊娠期心功能Ⅲ~Ⅳ级占70%。妊娠合并房颤患者出现医源性胎儿丢失率10%(1/10),早产发生率60%(6/10)。结论: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后遗留持续性房颤患者,妊娠期多不影响心室率增快和增加心功能。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妊娠期初发房颤者,将加快心室率并引起心功能迅速恶化。药物治疗主要是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控制心室率,往往药物治疗是暂时的,出现心功能Ⅲ~Ⅳ级,药物治疗无效时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可作为孕妇的急救方法,同时有一定的房颤转复率。没有二尖瓣球囊扩张指征者,尽快终止妊娠能够有效挽救母儿生命。  相似文献   

10.
目前各种心脏病变引起的脑栓塞已为人们所关注。有人统计心源性脑栓塞占15%左右。其中心房纤颤是导致脑栓塞的重要原因。本文报告112例,男64例,女48例,年龄30~90岁,心房纤颤的病因:风心病54例,冠心病45例,高心病12例,肺心病1例。神经征象中以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为主。26例颅脑CT主要病灶在基底节区,提示由于颈内动脉与大脑中动脉成一直线的解剖关系,因此,脑栓塞主要发生在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枝。根据Peter等介绍的方法,测量  相似文献   

11.
心房纤颤与冠心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引起心房纤颤(房颤)的病因很多。尽管近些年冠心病心房纤颤的发病率已居首位,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潜在心血管疾病发生而发病率逐年升高,但临床上诊断为冠心病房颤的患者中,有一部分患者阵发性房颤持续几年,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并无冠状动脉事件发生。为此本文分析126例临床  相似文献   

12.
段卡丹  李裕舒 《心脏杂志》2011,23(5):684-686
心房纤颤(AF)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生是多种机制参与的综合结果。电重构和结构重构是AF触发和维持的必要基础,新近炎症与AF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旨在综述AF发生过程中,电重构、结构重构与炎症关系的新近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心房纤颤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1].尽管近年来,在房颤的非药物治疗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但目前药物治疗仍然是房颤患者最常规的治疗选择.房颤的药物治疗在恰当的抗凝基础上可分为:心律控制和心率控制.  相似文献   

14.
王爱红  党安森 《山东医药》1999,39(20):48-49
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研究表明,房颤易导致致命性心脏事件,并引起左心功能减退,甚至死亡。现就其治疗处理作一概述。1 初发性房颤的治疗初发性房颤的治疗包括心室率的控制及窦性心律的转复,应根据患者起病急缓,病情严重程度、原发心脏疾患及心室率的快慢,确定治疗方案。据临床观察,44%~78%新发房颤可在24小时内自行终止;随房颤持续时间的延长,转复窦性心律降低,<30天者占42%,>30天者占16%;用药物维持窦律的时间也缩短,房颤患者电复律后易在3~10天内发生栓塞。因此在房颤开…  相似文献   

15.
同步直流电复律心房纤颤(AF)患者使用电复律不仅可降低发病的危险,而且还可增加其心输出量及运动耐力,并且不需用抗凝剂。同步直流电复律既安全可靠又经济有效,有效率达85%。如果开始电复律无效,可用负荷剂量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并重复多次。另一种方法是当血药浓度达到治疗水平时,先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持治疗,数天后再进行外部直流电复律。用这些方法,90%的患者可复律。对于AF持续3天以上或心律失常时间不确定的患者,复律前应口服抗凝剂3周,使INR达2.O~3.0,以防止发生栓塞。复律后,应继续使用华法林3~4周,因此时心房虽已恢复电应激性,但仍不能正常收缩。即使AF持续时间短并且超声心动图上未见有血栓形成,但未行抗凝治疗的患者在复律后病情仍可复发。  相似文献   

16.
心房纤颤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房纤颤(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是一种老龄化疾病,总的人群发病率为1.0%,60岁人群的发病率为6.5%,80岁人群的发病率高达30.0%,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们健康和威胁患者生命的疾病[1]。房颤的治疗近几年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尤其是射频消融对阵发性房颤的治疗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远期成功率可达70%[2]。房颤的治疗总体上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大类:非药物治疗除射频消融外,还有外科手术(迷宫术)、起搏器防治(Medtronic的AT500及Vitatron的SELECTION900E起搏器)、埋藏型除颤器治疗等。尽管在非药物治疗方面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到目…  相似文献   

17.
老年心房纤颤的病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心房纤颤(房颤)的发病机制在近一个世纪以来有不少研究。先后提出多种假说如下:(1)心房内有一个异位起搏点以高频率反复发出激动;(2)同时存在多个激动产生点;(3)激动形成环行运动;(4)激动被分离成多处微形折返。近来电生理学研究又进一步说明了房颤的...  相似文献   

18.
心房纤颤的抗凝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心房纤颤是一种常见的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脑卒中、栓塞和心力衰竭是心房纤颤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它所致的脑卒中,是无心房纤颤脑中风的2~7倍。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所致的脑中风,是无心房纤颤脑中风的17倍。普通人群心房纤颤的发病率约为0.4%,60岁以下人群心房纤颤的发病率低于1%。随着年纪的增大,心房纤颤的发病率逐渐增高,80岁以上老年患者心房纤颤的患病率几乎达到10%。根据Framingham研究,60~69岁心房纤颤患者脑中风的发病率是21‰,70~79岁心房纤颤患者脑中风的发病率是49‰,80~89岁心房纤颤患者脑中风的发病率是71‰。虽…  相似文献   

19.
心房纤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心房纤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主要危害是心律不齐所致的主观自觉症状、血流动力的损害及血栓栓塞的危害,其发生机理多数认为是心房内折返所致.本文介绍了心房纤颤动物模型的研制,术间心外膜标测的进展,重点综述了数年来心房纤颤外科治疗方法的演变,由预激综合症所引起的心房纤颤已能得到根治,左房隔离术、希氏束切除术及走廊术均因其内在缺点而难以推广,新近提出的迷宫术因能消除心房纤颤的三个有害因素而有其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心房纤颤(Af),在老年人中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也可在健康人群中发现。本文就其病因,诱发因素、治疗等方面的有关问题作一阐述。一、发病率、诱因和病因:Campbell研究65岁以上2254人发现75岁以下Af发生率2%,75岁以上为5%。Tresedert报告内科老年病房4100住院病人中有414例(10.1%)Af,其中138例(33%)为阵发性Af,276例(67%)为持续性Af。Williams指出生活在家中的老年人约2%有Af,而在老年病房中Af可占15~20%。由此可见Af为老年人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诱因:可因情绪波动、生气、疲劳、失眠、感染、水电解质紊乱,少数因排便时用力过猛、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