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二萜类化合物是肉芝软珊瑚(Sarcophyton)的特征性次生代谢产物,其多变的化学结构及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引起了化学及药理学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成为海洋天然产物的研究热点之一。1997年印度学者对肉质软珊瑚相关研究已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综述,本文对该属珊瑚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包括来自12种已鉴定和13种未鉴定珊瑚的143个化合物,涵盖了1998年至今的61篇文献。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从刺柳珊瑚中寻找新化合物。 方法 采自南中国海域的刺柳珊瑚Echinogorgia sp经色谱柱分离得到3个同系列的神经酰胺。结果 通过波谱分析及化学转化等方法确定了其化学结构分别为(2S,3S,4R)2N(1,3,4-三羟基正二十烷基)正十六碳酰胺(1)、(2S,3S,4R) 2N(1,3,4-三羟基正二十烷基)正十七碳酰胺(2)和(2S,3S,4R)2N(1,3,4三羟基正二十烷基)正十八碳酰胺(3)。结论 3个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该物种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是新化合物,命名为刺柳珊瑚酰胺(echinogoriamide)。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二蕊荷莲豆Drymariadiandr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树脂D-101,硅胶柱色谱和PR-18进行反复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2个化合物:6-羧甲基-5,7,4′-三羟基黄酮()和4[E],8[E]-N-[2′-D-羟基-十六烷酰基]-1-O-D-吡喃葡萄糖基-4,8-二烯-十八鞘氨醇(大豆脑苷,)。结论化合物为新化合物,化合物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太平洋侧花海葵中的化学成分(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太平洋侧花海葵的活性成分.方法:采用稻瘟霉模型生物活性追踪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技术分离太平洋侧花海葵中的化学成分,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Δ4,5(E),Δ8,9(E)-鞘氨醇-正十六碳酰胺(Ⅰ)、胆甾醇(Ⅱ)、胸腺嘧啶(Ⅲ)、尿嘧啶(Ⅳ)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Ⅴ),其中化合物Ⅰ对稻瘟霉的最小菌丝变形浓度为63 μg/L.结论: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海葵中获得,化合物Ⅰ具有诱导稻瘟霉菌丝变形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国南海硬棘软珊瑚Scleronephthya sp.生物活性成分。方法利用正、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以及HPLC等层析手段对一种硬棘软珊瑚中的生物活性成分进行分离。应用波谱分析技术并结合文献数据,对所得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琼脂扩散试验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抗微生物活性测试。结果和结论从该种硬棘软珊瑚中分离得到3个过氧化麦角甾醇(1~3)、鲛肝醇(4)、鲨肝醇(5)和1,2-O-十八烷基甘油缩醛(6)。初步体外抗微生物活性筛选发现这些化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化合物5对大肠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化合物6对花药黑粉菌具有很强的抑制活性。化合物1~4仅显示微弱的抗微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取分离板蓝根化学成分。方法:板蓝根用95%乙醇渗漉,用不同极性溶剂分级萃取,再分别用硅胶和大孔树脂作柱层析分离,测定纯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学结构。结果:从板蓝根中分得2个化合物,分别命名为依靛蓝双酮(isaindigotidione,Ⅰ),(E)-二甲氧羟苄吲哚酮[(E)-3-(3‘,5‘-dimethoxy-4‘-hydroxy-benzylidene)-2-indolinone,Ⅱ]。结论:Ⅰ和Ⅱ为2个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二萜类化合物是肉芝软珊瑚(Sarcophyton)的特征性次生代谢产物,其多变的化学结构及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引起了化学及药理学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已成为海洋天然产物的研究热点之一。1997年印度学者对肉芝软珊瑚相关研究已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综述,本文对该属珊瑚1998年之后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包括来自12种已鉴定和13种未鉴定珊瑚的143个化合物,涵盖了1998年至今的54篇文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南海产黑角珊瑚Amtipathes dichotoma的化学成分。方法经反复硅胶柱色谱纯化制备化合物,通过波谱解析及与文献报道对比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从黑角珊瑚中分离鉴定了10个已知化合物,经波谱分析确定其结构分别为stigma-7,22-dien-3β,5α,6β-triol(Ⅰ)、5,8-epidioxycampesta-6,22-dien-3-ol(Ⅱ)、胆甾醇(Ⅲ)、(2S,3R,4E,8E)-2-N-(2′-hydroxyhexadecanoyl)hexadecasphinga-4,8-diene(Ⅳ)、(2S,3R,4E)-2-N-(2′-hydroxytetracosanoyl)octadecasphinga-4-ene(Ⅴ)、鲨肝醇(Ⅵ)、胸腺嘧啶(Ⅶ)、胸腺嘧啶脱氧核苷(Ⅷ)、尿嘧啶(Ⅸ)、鸟嘌呤(Ⅹ)。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黑角珊瑚属中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天门冬属植物戈壁天冬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使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制备液相色谱及薄层色谱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对戈壁天冬全草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理化常数和多种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 从戈壁天冬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其中6个是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为(+)-松脂素(1),(-)-丁香脂素(2),(+)-丁香脂素-4'-O-β-D-葡萄糖苷(3),(-)-表丁香脂素(4),(+)-nyasol(5),(+)-4'-O-methylnyasol(6);3个酚酸类化合物,分别为阿魏酸(7),异阿魏酸(8),咖啡酸(9)。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4和8为首次从天门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从灵芝Ganoderma lucidum中寻找新的天然抗肿瘤活性产物,对其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方法:利用柱层析和制备RP-HPLC从灵芝一共生真菌(Calcarisporium arbuscula)的发酵菌丝体中分得4个脑苷类化合物。结果:通过光谱分析鉴定,分别为:(4E,8E,3‘E,2S,3R,2‘R)-2‘-羟基-3‘-十六烯酰基-1-O-D-吡喃葡萄糖基-9-甲基-4,8-二氢鞘氨二烯醇(I),(4E,8E,2S,3R,2‘R)-2‘-羟基十六烷酰基-1-O-β-D-吡喃葡萄糖基-9-甲基-4,8-二氢鞘氨二烯醇(Ⅱ),(4E,8E,3‘E,2S,3R,2‘R)-2‘-羟基-3‘-十八烯酰基-1-O-D-吡喃葡萄糖基-9-甲基-4,8-二氢鞘氨二烯醇(Ⅲ,2-(2-羟基二十四烷酰氨基)-1,3,4-十八烷三醇(Ⅳ)。结论:I-Ⅳ均首次从齿梗孢属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海洋放线菌P19-19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以及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确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环苯丙-酪氨酸二肽(1)、对羟基苯乙醇(2)、丁二酸(3)、2H-1,3-Thiazine-2,4(3H)-dione(4)、尿嘧啶(5)、对羟基苯乙酸甲酯(6)、2-甲氧基-4’-羟基苯丙酸(7)。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槐米(Sophora japonica L.)70%乙醇提取物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植物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正相硅胶、反相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与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槐米(Sophora japonica L.)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5个单体成分,分别为:(1)licoagroside B、(2)maltol 3-O-(4'-O-p-coumaroyl-6'-(3-hydroxy-3-methylglutaroyl))-β-glucopyranoside、(3)(E,E)-terrestribisamide、(4)N-p-coumaroylN'-feruloylputrescine、(5)(1'R,3'S,5'R,8'S,2Z,4E)-dihydrophaseic acid。结论:化合物1、3~5为首次从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N-(噻唑-2-基)-[1-(4-氯苄基)吲哚-3-基]草酰胺的合成方法,探讨抗肿瘤活性。【方法】以吲哚为原料,经3步反应合成了新的吲哚草酰胺化合物,结构经质谱及核磁共振谱证实。用MM法评价它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合成了N-(噻唑-2-基)-[1-(4-氯苄基)吲哚-3-基]草酰胺及其衍生物。前者对HeLa的半数抑制率IC50为1-20μmol,SKOV3为6.55μmol;其衍生物对HeLa的半数抑制率IC50为3.65μmol,SKOV3为4.87μmol。【结论】N-(噻唑-2-基).[1-(4-氯苄基)吲哚-3-基]草酰胺及其衍生物均具有强效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杜鹃兰化学成分,发现其抗肿瘤活性成分。方法 杜鹃兰经95%乙醇提取、硅胶柱层析、半制备HPLC和Sephadex LH-20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波谱分析(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质谱)确定结构;应用MTT法,对部分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 从杜鹃兰分离鉴定12个化合物,分别为bisbenzopyran (1),(22E)-ergosta-6, 22-dien-3β, 5α, 8α-triol (2), 3β-hydroxycholesta-5-ene (3), β-sistosterol (4),pinoresinol (5),5,4′-dihydroxy-7-(4-hydroxybenzoyl)-3′-methoxyflavone (6),4-methoxy-2,3,7-trihydroxyphenanthrene(7), 2-hydroxy-4, 7-dimethoxyphenanthrene(8), 4, 4′-dimethoxy-[1, 1′-biphenanthrene]-2,2′,7,7′-tetrol (9),4,7,4′,9′-tetramethoxy...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五花血藤(Sargentodoxa cuneata)的藤茎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五花血藤藤茎的95%乙醇提取物加水溶解后,分别用石油醚,醋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正丁醇萃取物应用多种色谱柱及仪器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理化性质,核磁数据和光谱学数据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五花血藤藤茎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毛柳苷(1)、3,4-二羟基苯乙醇葡萄糖苷(2)、N-(对羟基苯乙基)阿魏酸酰胺(3)、eugenylβ-rutinoside(4)、原绿酸(5)、齐墩果酸(6)、(-)-表儿茶素(7)、2-苯乙基-β-D-呋喃芹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8)、β-谷甾醇(9)、胡萝卜苷(10)、3,4-二羟基苯乙醇(11)、豆甾醇(12)。结论化合物5、6、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土茯苓内生芒果球座菌菌丝体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药用植物土茯苓内生芒果球座菌菌丝体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正相硅胶柱层析、C18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以及制备薄层层析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土茯苓内生芒果球座菌菌丝体中分离并鉴定出7个化合物,分别为:脑苷脂D(1)、腺苷(2)、(...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斑蝥经光合细菌生物转化后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等多种分离方法对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采用现代波谱技术结合文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斑蝥经光合细菌生物转化后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共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羟乙基斑蝥胺(1)、N-hydroxyethyl exo-4a-methyl-7a-hydroxymethyl-4,7-oxabicyclo[2.2.1]-heptanes-1,3-dicarboximide(2)、N-[亚甲基-4′-(2′-羟基吡啶)]斑蝥胺(3)、N-[2′-(3′,4′-二羟基苯基)乙酮基]-斑蝥胺(4)、N-乙酰基酪胺(5)、N-乙酰多巴胺(6)、2-(3′,4′-二羟基苯基)-3-乙酰氨基-6-(N-乙酰基-2″-氨基乙基)-1,4-苯并二恶烷(7).结论化合物2、3、4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合成2-[1-(2-吡啶)乙氧基]乙酸酯(4a~4i),并探讨其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由2-[1-(2-吡啶)乙氧基]乙酸乙酯(3)与醇类在二丁基氧化锡催化下反应得到2-[1-(2-吡啶)乙氧基]乙酸酯(4a~4i).采用通道式水迷宫法和避暗法测定化合物4h,4i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并检测化合物4h,4i对乙醇模型小鼠脑组织中丙二醛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4h,4i大、小剂量组小鼠的记忆再现成绩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结论]4h,4i明显对抗东莨菪碱所致记忆获得障碍;对于氯霉素引起的记忆巩固不良及乙醇引起的记忆再现障碍均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9.
槐米化学成分研究I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对国槐(Sophora japonica L.)米70%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继续研究,为开发利用该植物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正相硅胶、反相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及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国槐米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icariside F2(1)、gallic acid 3-O-β-D-(6'-O-galloyl)-glucopyranoside(2)、ethyl-α-L-rhamnopyranosyl(1→6)-β-D-glucoside(3)、Et-(6-O-p-hydroxybenzoyl)-β-D-glucopyranoside(4)、胸腺嘧啶脱氧核苷(5)和左旋色氨酸(6)。[结论]化合物1~5为首次从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GC-MC法对冠脉宁片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以丰富该制剂的化学成分研究,并为其质量控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10年版)附录XD挥发油测定法,对冠脉宁片的挥发油进行提取,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以毛细管柱进行分析,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结果:共分离出41个化学成分,鉴定出其中的28种成分,相对含量超过5%的成分有5,7,8-三甲基二氢香豆素(9.96%)、氧化香树烯-(I)(9.20%)、4,6,6-三甲基-2-(3-甲基丁-1,3-二烯基)-3-氧杂三环[5.1.0.0(2,4)]辛烷(7.614%)、顺-檀香醇(6.92%)和3-亚丁基-1(3H)-异苯并呋喃酮(5.22%)。结论:冠脉宁片中挥发油成分主要包含倍半萜、酮、烯烃、香豆素、烷烃和醇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