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64层CT对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发育异常的术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前瞻性研究64层CT心血管造影评价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发育异常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资料与方法对心脏超声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并临床怀疑有肺动脉发育异常的49例患儿于手术前7天内行64层CT心血管造影榆查.对所有各向同性扫描的薄层图像行任意方向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再现(VR)重组以显示肺动脉形态及密度,并与手术所见对照分析.结果 49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心血管CT造影诊断肺动脉发育异常42例,其中肺动脉扩张6例,肺动脉广泛变细8例,肺动脉局限性狭窄18例,肺动脉闭锁6例,肺动脉部分缺如4例.与手术结果对照,64层CT造影诊断肺动脉发育异常的敏感性为96.2%,特异性为99.3%,阳性预测值为96.2%,阴性预测值为99.3%,准确性为98.8%.结论 64层CT心血管造影是评价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发育异常的可行和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HD)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多层螺旋CT(MSCT)对20例CHD患儿进行检查,患者平均年龄1岁10个月(1 d~7岁7个月),所有患儿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3例患儿行心血管造影检查.对患儿的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CHD中肺动脉吊带2例,主动脉弓褶叠1例,主动脉缩窄4例,主动脉弓离断2例,左、右肺动脉缺如4例,左肺动脉起始处狭窄及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4例,单纯型动脉导管未闭(PDA)1例,主动脉窦瘤1例.结论 MSCT可以清晰显示CHD的病理解剖形态,特别是对主动脉、肺动脉及肺静脉畸形的显示具有明显优势,是一种可靠的CHD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64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凹肺动脉成像最佳扫描方法。方法:22例患者采用自动激发扫描、22例采用常规12s扫描、23例通过绘制时间密度曲线找出最佳扫描时间三种扫描方式。扫描完毕对数据进行后处理,包括MPR、MIP、VR。比较这三种扫描方法肺动脉的显影情况。结果:22例自动激发扫描患者中12例肺动脉显影清晰而肺静脉不显影,肺动脉显影清晰但肺静脉有强化8例,扫描失败2例;22例固定12s进行扫描,14例肺动脉显影清晰且肺静脉不显影,肺动脉显影清晰但肺静脉有强化者5例,扫描失败3例;23例采用时间密度曲线法进行扫描,21例肺动脉显影清晰且肺静脉不强化,肺动脉显影清晰但肺静脉有强化者2例,无扫描失败。结论:通过绘制时间密度曲线确定肺动脉扫描延迟时间的方法是64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最佳扫描方法。  相似文献   

4.
64层螺旋CT对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CT增强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对先天性心脏病(CHD)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52例经手术证实的CHD患者的64层CT、心脏超声(TTE)和X线心血管造影(CAG)检查资料。结果:手术证实心内外畸形共142处,其中心内畸形54处,MSCT漏诊4处,TTE漏诊2处,CAG漏诊2处,MSCT、TTE和CAG对心内畸形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2.6%、96.3%和96.3%,3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769,P〉0.05);心脏大血管连接部及心外血管畸形88处,MSCT误诊或漏诊4处,TTE误诊或漏诊24处,CAG误诊或漏诊4处,MSCT、TTE和CAG对心外畸形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5%、72.7%和95.5%,MSCT、CAG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TTE(P=0.004,P〈0.05)。结论:64层CT能客观清晰地显示CHD的病理解剖形态,对心脏大血管连接部及大血管畸形的诊断明显优于TTE,在CHD的无创性检查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在小儿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 (MSCT)对小儿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22例临床诊断为心血管畸形的患者进行胸部CT扫描.结果 在手术证实的39处心腔外大血管畸形中, MSCT与手术的符合率为94.8%,经胸超声心动图的诊断符合率为82.1%;对手术证实的28处心腔内畸形,MSCT的诊断符合率89.3% ,超声心动图的诊断符合率为100%.MSCT与经胸心动超声图在诊断心腔外大血管畸形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诊断心腔内畸形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MSCT能直观地显示主动脉、肺动脉等大血管及其分支的走行、形态,为心外大血管畸形的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MSCT结合经胸超声心动诊断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已基本取代心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6.
16层螺旋CT正常肺动脉管径的测量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利用16层螺旋CT建立健康成年人肺动脉干及其主要分支直径的正常值标准。方法:选择没有心肺疾患及引起肺动脉压力及血流变化的相关疾病并行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者,按年龄分为3组(<40岁组,40~60岁组和>60岁组),每组40例(男、女各20例),共120例。采用平静呼吸状态下深吸气末时增强扫描的图像进行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动脉干、左肺动脉、右肺动脉直径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其直径呈递增的趋势,在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右下肺动脉直径在各组内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但在40岁以下和60岁以上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各支肺叶动脉在不同性别和各年龄组之间差异均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16层螺旋CT能清晰显示肺动脉及其分支,肺动脉正常管径的测量可以为肺动脉及引起肺动脉形态改变的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服用硝酸甘油对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通过服用硝酸甘油提高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显影质量的可行性。方法:选服用与不服用硝酸甘油患者各30例,用16层MSCT扫描,对比2组患者冠状动脉13个节段显影的差异。并将服用硝酸甘油患者中10例进行了DSA选择性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进行对比。结果:(1)2组在冠状动脉13个血管节段中,右冠状动脉(第1、2、3段)、左主干(第5段)、左前降支(第6、7段)、左旋支(第11段)可评价血管例数相同(均为30例);后降支和左室后支(第4段,X^2=8.007,P=0.004)、左前降支(第8段,X^2=8.571,P=0.003)、第1对角支(第9段,X^2=6.667,P=0.010)、第2对角支(第10段,X^2=38.400,P=0.000)、钝圆支(第12段,X^2=12.000,P=0.001)、左旋支(第13段,X^2=10.335,P=0.001)的显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服用硝酸甘油MSCT冠状动脉成像10例与选择性冠状动脉成像初步对比,严重的钙化和运动伪影影响狭窄的准确性,轻度钙化或无钙化和无运动伪影时,MSCT冠状动脉成像与DSA冠状动脉成像结果吻合。结论:使用硝酸甘油可提高MSCT冠状动脉成像的显影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对肺动脉栓塞(PE)诊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有肺动脉栓塞的40例患者进行C T肺动脉造影检查,扫描原始图像传至飞利浦EBW工作站,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 IP )、多平面重建(M PR)、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技术,结合薄层原始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确定肺动脉栓塞16例,其中左右肺动脉栓塞3例,肺叶动脉及肺段动脉同时栓塞6例,左右肺动脉至肺亚段动脉多发栓塞7例。直接征象为动脉管腔内完全或不完全充盈缺损,间接征象为阻塞远端肺组织纹理稀疏,节段性肺梗死灶,胸腔积液等。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诊断肺动脉栓塞特异性较高,在无碘过敏等禁忌症情况下安全性高,技术优势明显,能帮助临床作出确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对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22例临床确诊的肺动脉栓塞患者,先行螺旋CT平扫,后经肘静脉注入碘海醇100 ml,延迟15~20 s和25~30 s行两次扫描。结果:平扫的间接征象:肺纹理稀疏11例,肺梗死灶形成9例,肺动脉高压2例,胸膜肥厚3例,胸腔积液8例。增强后的直接征象:充盈缺损(附壁性32支,部分性30支,完全性92支和中心性即轨道征15支)和动脉面细小14支。结论:螺旋CT肺动脉造影是急性肺动脉栓塞安全、迅速、无创伤的有效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多层螺旋CT在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简称先心病 )的诊断价值。方法 MSCT对比增强心脏检查 4 8例 ,原始图像在工作站经多平面 (MPR)、最大密度投影 (MIP)、容积再现 (VR)及表面阴影成像 (SSD)法重建。 4 8例作心脏超声 (US)对照 ,2 1例作X线心血管造影 (CAG)对照。所有病例均经手术证实。结果 手术证实畸形共 174处 ,MSCT总的诊断敏感度 97 1%、特异度 99 4 %、准确度 95 9%。其中 ,心脏部分畸形 5 7处 ,MSCT漏诊 4处 ,US误诊 2处 ,CAG漏诊 1处 ,3种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χ2 =0 86 ,P >0 0 5 )。心脏大血管连接部分及大血管部分畸形共计 117处 ,MSCT、US、CAG诊断准确率分别为 97 4 %、76 9%、92 7% ,MSCT(χ2 =2 2 0 2 ,P <0 0 1)及CAG(χ2 =4 90 ,P <0 0 5 )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US ,MSCT与CAG诊断准确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χ2 =0 80 ,P >0 0 5 )。MSCT与US联合可提高诊断准确率至 99 4 %。结论MSCT对小儿复杂先心病畸形的检出优于US ,MSCT与US联合可提高对小儿先心病诊断的准确率。MSCT可作为CAG的补充 ,有时甚至可取代CAG。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MSCT在诊断左肺动脉吊带及伴随气管畸形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MSCT诊断的肺动脉吊带伴随气管畸形及气管狭窄患儿9例.结果 根据Wells分型,分为2种主型和2种亚型,其中1A型2例,1B型3例,2A型2例,2B型2例.9例患儿全部存在不同程度的气管支气管狭窄.4例(1型)局限或短段气管支气管狭窄,5例(1型1例,2型4例)长段气管狭窄或支气管狭窄.结论 MSCT成为同时显示左肺动脉吊带畸形和伴随气管畸形的最佳成像方法.Wells分型对制定手术方案非常有帮助.  相似文献   

13.
万维佳  胡道予  林晨  肖明  张进华   《放射学实践》2012,27(9):960-962
目的:评价预注射双点监测法行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CTPA)和肺静脉成像(CTPV)的成像技术及图片质量。方法:应用MSCT对30例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行CTPA及CTPV检查。对比剂剂量为20ml(370mg I/ml),所有患者均采用预实验时间-密度曲线法,监测平面定于支气管隆突水平。CTPA及CTPV的兴趣区(ROI)分别选在肺动脉主干及相应层面肺静脉内,分别获得肺动脉及肺静脉时间-密度曲线,以对比剂注射开始到增强峰值的时间为延迟时间。采用盲法对CTPA及CTPV图像中同级别肺动静脉CT值进行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0例患者均同时获得肺动脉及肺静脉的时间-密度曲线。肺动脉对比剂达峰值时间为(10.2±1.8)s,肺静脉对比剂达峰值时间为(14.7±2.3)s。所有图像均能清晰显示肺动静脉1~4级血管。CTPA及CTPV图像中1~4级动静脉血管CT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注射双点监测法可同时完成CTPA及CTPV肺动静脉各级分支成像,并且达到临床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MSCT重组图像在诊断先天性支气管桥(BB)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MSCT重组图像诊断的先天性支气管桥畸形的影像表现.图像后处理方法包括MPR、MinIP、MIP、VR.结果 12例支气管桥中,Ⅰ型支气管桥6例,表现为正常隆突位于T2~3平面,存在右肺支气管分支,隆突角平均59.2°,支气管桥起源于隆突下左主支气管,该位置称为假隆突,位于T4~5平面,夹角平均108.80°,支气管桥起源以前的左主支气管明显狭窄,宽约1~2mm,长约17 mm.Ⅱ型支气管桥6例,表现为正常隆突位置平面无右肺支气管分支,支气管桥起源于气管更远端,供应整个右肺,假隆突位于T4~5平面,角度平均131 °,均伴气管下段狭窄,宽约2~3 mm,长约30 mm,4例气管下段向左侧倾斜,2例伴肺动脉吊带.结论 MSCT可以对先天性支气管桥进行定性诊断,重组图像可以直观地观察气管、支气管、隆突的形态、走行、管径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28层MSCT虚拟仿真内镜技术(VE)对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28层螺旋CT和经胸壁超声心动图(TTE)资料,并与手术结果作对照.采用5分单盲法评价VE图像质量,比较心房心室和大血管的差异,建立VE飞行路径规划.结果:VE诊断主要心脏结构异常的总符合率51.7...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价值。方法对2 0例肺动脉栓塞症患者行CT检查并对CT图像进行分析,探讨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价值。结果9例双侧肺动脉主干栓塞,7例单侧肺动脉主干栓塞,2例肺动脉主干及双侧肺动脉主干栓塞,2例发生在与段支气管伴行的肺动脉。结论螺旋CT对肺动脉栓塞的检查无创无痛,结果可靠,可作为本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唐翔  吕滨   《放射学实践》2010,25(6):627-630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在先天性心脏病肺静脉异常连接(APV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35例患者中男25例,女12例。22例经手术证实,对DSCT诊断APVC类型进行分析。结果:双源CT诊断APVC的符合率为100%(22/22),对伴发畸形的诊断符合率为90.9%(20/22)。DSCT诊断完全型APVC 20例57.1%(20/35),最常见异常连接血管为上腔静脉48.9%(23/47)、垂直静脉42.6%(20/47),多数存在伴发畸形95%(19/20),房间隔缺损最常见52.6%(10/19)。DSCT诊断部分型APVC 42.9%(15/35),最常见异常连接为右肺静脉连接至右心房占51.6%(16/31),多数存在伴发畸形86.7%(13/15),房间隔缺损最常见46.2%(6/13)。结论:DSCT可以满足APVC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准确性及局限性。方法:25例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回顾性心电门控、O.42s螺旋扫描),并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结果:在25例患者的186节段(血管直径≥2mm)中,CT图像能满足诊断要求的有161节段(86.5%)。对于CT图像能满足诊断要求的冠状动脉节段,MSCT显示中度和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83.8%(26/31)和95.3%(124/130)。若将不能满足诊断要求的25节段包括内,则MSCT显示中度和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度为76.4%(26/34)。结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可用于无创性诊断冠状动脉中高度狭窄,局限性伪影的影响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5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11例DPB的CT表现,并结合文献加以总结。结果病灶呈弥漫性分布9例,呈局限性分布2例;弥漫性细粟粒样小结节影11例,8例伴有树芽征;细支气管扩张9例,伴有管壁不规则增厚,合并有黏液栓2例;炎性斑片状影5例,多为小斑片影,合并小空洞影1例、节段性肺不张2例;空气潴留征4例;肺间质纤维化2例;肺动脉高压1例;有慢性副鼻窦炎表现者7例;DPB治疗2个月后复查,病变有不同程度吸收6例。结论DPB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副鼻窦炎病史有助于鉴别诊断,确诊依赖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20.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方法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的能力及可靠性。方法:对26例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患者行心脏冠状动脉CT成像(CTA)并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为金标准,冠状动脉CTA影像判断血流动力学相关性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度0.933、特异度0.974、准确度0.968、阳性预测值0.857、阴性预测值0.989。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无创、简便、优良的冠状动脉成像方法,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筛选手段及冠状动脉术后复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