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高眼压下施行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5例(45只眼),经药物或YAG激光治疗眼压仍高于36mmHg(1mmHg=0.133kPa),予前房穿刺术等处理后,施行小梁切除术治疗.术后对患者的视力、眼压、滤过泡、前房、瞳孔、脉络膜、视网膜等情况进行观察,随访2-18个月.结果 1.视力:术后10d内视力提高者16只眼(35.6%),术后11~20d视力提高者20只眼(44.4%),至随访结束视力无变化者9只眼(20.0%).2.眼压:术后7~12d内高眼压者(24~50mmHg)15只眼(33.3%),对症处理降至正常.3.滤过泡:大多在7~18d形成;远期随访有1例发生滤泡瘢痕.4.并发症:浅前房8只眼(17.8%),包括恶性青光眼2只眼(4.44%),经治好转;前房出血6只眼(13.3%),经治出血吸收;瞳孔后轻度粘连16只眼(35.6%);无伤口渗漏、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及脉络膜视网膜脱离.5.手术总成功率89.9%.结论 在高眼压状态下行小梁切除术,术后反应一般都较重,术后恢复及滤过泡形成的时间相对较长,易发生前房出血、浅前房及恶性青光眼等并发症;借助前房穿刺术等,并注意术中轻巧操作及术后恰当处理,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眼压状态下进行复合式小粱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74例(78眼)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术后视力无光感2眼,有光感1眼,<0.1 12眼,0.1~0.3 36眼,>0.3~0.5 18眼,>0.5 9眼;术后随访6~12个月,不用任何降压药物,眼压控制在10~20 mmHg(1 mmHg=0.133 kPa)者68例(不用任何降眼压药物),应用美开朗或毛果云香碱等局部降眼压药物使眼压控制在10~20 mmHg者9例,1眼行2次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得到控制,手术成功率为99%;术后第1天,患者均形成前房,其中正常72眼占总数的92%,浅Ⅰ级4眼,浅Ⅱa级2眼,给予脱水药物、加压包扎、散瞳剂等治疗后均于7 d内恢复正常;75眼形成功能型滤过泡占76%,3眼为无功能的滤过泡占4%;其中发生低眼压1例,脉络膜脱离1例,角膜后弹力层水肿1例,反应性虹膜睫状体炎16例;术中发生2例前房少量出血。患者均未出现恶性青光眼、眼内出血、玻璃体脱出以及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在持续性极高眼压下,如药物不能控制,应果断采取手术治疗,复合性小粱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下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分析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高眼压状态下手术治疗的结果。方法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52例52眼,经多种抗青光眼药物联合治疗眼压难以控制到正常,其中接受小梁切除术20眼,接受复合式小梁切除术32眼;术后观察前房和滤过泡形成情况,并通过评估远期眼压控制情况比较两种手术的成功率。结果随访3个月。小梁切除术组:手术成功10眼(50%),条件性手术成功2眼(10%),手术失败8眼(40%),术后7眼发生了浅前房(35%)。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组:手术成功24眼(75%),条件性手术成功8眼(25%),没有手术失败眼,术后4眼发生了浅前房(12.5%)。根据眼压控制的结果,小梁切除术的手术成功率低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P〈0.01)。所有患者中无1例发生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下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能够有效的控制眼压,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行小梁切除术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对使用大量降眼压药物2~3 d后眼压仍持续在50 mmHg(1 mmHg=0.133 kPa)以上的134例(149眼)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在切除小梁组织前行前房穿刺术,慢慢放出房水,眼压下降至正常后再完成手术。结果本组病例术中及术后都没有发生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周视力>0.1 135眼;术后6个月随访,视力≥0.2117眼。术后1周眼压≤21 mmHg 126眼;术后6个月随访,眼压≤21 mmHg 107眼。术后5眼出现脉络膜脱离,13眼前房形成迟缓,经治疗后逐渐恢复。结论对于药物控制不理想的高眼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前行前房穿刺,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控制眼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36例36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高眼压状态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结果36例手术顺利,无脉络膜上腔驱逐性出血、恶性青光眼、玻璃体脱出、脉络膜脱离及并发性白内障等并发症。随诊6~12个月,31眼眼压控制在6~21mmHg,手术成功率为86.1%。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青光眼滤过术后前房积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光眼滤过手术发生前房积血较多见 ,发生率为2 1 %~ 37% ,它常可导致严重的眼内并发症〔1〕。作者对我科 1 989年 1 0月~ 2 0 0 0年 1 0月青光眼滤过术后前房积血量较多的 31例 32只眼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 ,积血完全吸收 ,对治疗情况和积血原因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31例 ( 32只眼 )患者中男性 1 3例 ( 1 4只眼 ) ,女性 1 8例 ( 1 8只眼 )。年龄最大 81岁 ,最小 4 5岁。术前诊断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1 4只眼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1 1只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2只眼 ,抗青光眼术后眼压不降 3只眼 ,外伤后继发青光眼 2只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小梁切除术的手术效果.方法:对36例44眼眼压控制不良的闭角型青光眼进行了小梁切除术.结果:36例手术顺利术后无脉络膜下出血及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并随访6~24月,35例眼压控制在10~21mmhg,其中一眼眼压波动在25~28mmhg之间需局部点降眼压药物.结论: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甲基纤维素在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85例(92只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甲基纤维素,对照组采用单纯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后前房形成、眼压情况及滤过泡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平均随访6个月至1年,术后6个月两个组眼压正常及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分别为91.3%和78.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浅前房的发生率实验组(4.5%)明显低于对照组(16.3%)。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以调节房水滤过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滤过泡的纤维化是抗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提高手术的成功率,获得较好的远期效果,我们采用小梁切除术中及术后应用5—FIJ的方法,对15例(29只眼)闭角型青光眼进行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择闭角型青光眼31例,按条件分成两组。术中应用5—Fu组15例,29只眼。对照组16例,29只眼。平均年龄45~60岁。男13例,女18例。视力:0.2~1.0。术前眼压:3.51~5.6kPa。1.2方法:二组均采用小梁咬切术。应用5—Fu术中使用5—FU。将棉片或海绵浸入0.25%5—FU溶液中,巩膜…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和评价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我们对 46例 48只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两种术式完成联合手术 ,并进行手术疗效的比较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对象为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4月在我院行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患者 46例 ( 4 8只眼 )。其中男 2 0例 ( 2 0只眼 ) ,女 2 6例 ( 2 8只眼 ) ;年龄 48~ 73岁 ,平均 60 5岁。其中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14例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2 4例 ,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10例。我们对各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来我院眼科就诊的68例(68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34眼),实验组给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给予常规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术后前房情况、滤过泡情况及眼压控制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均(p〈O.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前房延缓形成是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常见的也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使前房尽早恢复 ,将会带来许多不可逆转的并发症。笔者总结近年来的临床工作经验 ,认为阿托品在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前房延缓形成的病例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 临床资料1.1 对象 :女 12例 ,男 8例 ,共 2 0例 2 4只眼。年龄最大 83岁 ,最小 7岁 ,平均 4 5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8只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7只 ,慢性单纯型青光眼 5只 ,先天性青光眼 2只 ,继发性青光眼 2只。1.2 治疗方法 :2 4只眼全部采用小梁切除术。1.3 散瞳剂 :1%阿托品眼液或 1%阿托品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角形巩膜瓣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12月2009年6月采用三角形巩膜瓣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40例(62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巩膜瓣为5mm×5mm的等边三角形,总结该组患者术中并发症、术后近期反应及术后视力、眼压的情况。结果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有前房有轻度炎症反应,前房出血1眼,浅前房19眼,未见脉络膜剥离,视力及眼压较术前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三角形小梁切除术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较少,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笔者对青光眼滤过术后眼压控制良好的患者行针刺治疗,观察患者视功能恢复情况。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患者60例(60眼),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30眼),男15例,女15例;年龄42~81岁,平均63.47±9.97岁;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10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9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1例。  相似文献   

15.
抗青光眼滤过性手术术后浅前房是常见并发症,其中切口渗漏为原因之一。我们自1990年以来对小梁切除术中巩膜瓣切口进行改良,可有效预防因切口渗漏所致术后浅前房。1资料与方法对36例(36只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行改良巩膜瓣切口小梁切除术。年龄51~70岁,...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 ,笔者对青光眼患者在控制眼压的基础上采用复方丹参制剂改善视功能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兹将资料较完整的 6 2例总结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 2例 (98只眼 )均为原发性青光眼患者 ,其中男性 14例 ,女性 4 8例 ,年龄 33~ 6 8岁 ,平均年龄 5 1岁 ;闭角型青光眼 4 6例 ,开角型青光眼 16例 ;视力最低 0 0 6 ,视力最高 0 8,其中 0 0 6~ 0 1之间 17只眼 ,0 1~ 0 3之间 4 8只眼 ,0 3~ 0 8之间 33只眼 ;病程 3~ 8年 ,平均病程 5 5年 ;就诊前已行虹膜根切术 32只眼 ,激光周边虹膜打孔术 2 7眼 ,滤过性手术 17眼 ,其余 2…  相似文献   

17.
近十几年来深层巩膜咬切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青光眼 ,并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现将我科近几年来用此手术治疗青光眼 4 1只眼的临床观察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共 38例 4 1只眼 ,其中男 15例 16只眼 ,女 2 3例 2 5只眼 ;年龄 4 3~ 70岁 ,平均 5 6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32眼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8眼 ,绝对期青光眼 1眼 ,初诊眼压范围为 3.5 4~ 9.4kPa。房角为窄Ⅲ~Ⅳ (2 /4闭~全闭 )。2 手术方法眼压被药物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后手术 ,取 2 %利多卡因加 0 .75 %布比卡因作球后及结膜下麻醉。一般在颞上或鼻上角膜缘做以穹窿为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巩膜瓣可调缝线在青光眼术中应用及术后效果。方法采用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巩膜瓣可调缝线对20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4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例开角型青光眼(共61只眼)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12个月。结果术后出院时眼压平均在14.23mmhg左右。3个月复查均在13.12mmhg左右。9-12个月眼压均在17—19mmhg之间。结论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巩膜瓣可调缝线能有效地降低眼压,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青光眼是眼科常见病及多发病,在眼科领域内为一严重影响视力的常见病,目前治疗以手术为主,但常规小梁切除手术后有可能眼压失控以及一系列并发症,自2003年1月~2005年1月我们采用了可调缝线联合丝裂霉素C的小梁切除术治疗76例(85眼)青光眼取得满意效果。1资料和方法治疗组:可调缝线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共40例(46眼),男18例(21眼),女22例(25眼);有6例双眼先后手术,年龄50~85岁。对照组:常规小梁切除术36例(39眼),男16例(17眼),女20例(22眼);有3例双眼先后手术,年龄50~85岁。85眼中闭角型青光眼68眼,开角型青光眼10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浅谈在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老年性时使用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能否有效治愈患者。方法:选取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老年白内障患者的共82例,按照双盲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使用超声乳化术治疗,观察组使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视力变化情况、眼压、前房深度、并发症、治疗效果比较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矫正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 0. 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矫正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使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其疗效良好,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