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颊肌粘膜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为颌面外科设计颊肌粘膜瓣修复腭裂和口咽部肿瘤术后创面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52侧成人头颈矢状断标本,借助解剖显微镜解剖和观察了颊肌粘膜瓣的神经和血管来源、行径、分支和分布特点。结果:颊肌粘膜瓣的感觉神经是颊神经,运动神经为面神经的颊支,其在第2、3磨牙相对的颊区与颊神经交通。颊肌粘膜瓣主要有三条动脉:颊动脉、面动脉和上牙槽后动脉的颊侧分支;其静脉较动脉丰富,向后注入翼丛,向前回流至面前静脉。并对颊肌和粘膜进行了测量,所得数据经统计学处理。结论:颊肌粘膜瓣是修复腭裂和口咽部肿瘤术后创面理想的粘膜瓣,临床可根据需要设计瓣的范围。在瓣的蒂部应掌握适当厚度,以防止瓣的血管和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2.
颊肌及其血供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40例(男24例,女16例)成人尸体上解剖观测了颊肌的附着部位、肌肉的大小及其血供来源.颊肌可移植面积为43×19mm.其血供以颊动脉为主.颊动脉始部外径平均0.84mm,长度平均21.00mm.为临床工作者提供了一种理想的肌粘膜瓣.  相似文献   

3.
颊肌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阐明颊肌的血液供应,为新型颊肌粘膜瓣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10具新鲜尸体标本20侧面区进行解剖,从颈总动脉远心端注入红色乳胶,在2具尸体标本面静脉内注入兰色乳胶。显露颊肌及其血管和神经。结果:面动脉分别发出后颊支、下颊支和前颊支进入颊肌,后颊与颊动脉相互吻合。上齿槽后动脉和眶下动脉发出上颊支分别进入颊肌上界的后部与前部。这些分支相互吻合。颊肌静脉在颊肌后部形成颊静脉丛,分2~4支注入面静脉,或经颊静脉注入翼丛或上颌静脉。结论:面动脉为颊肌的主要供血动脉。以进入颊肌任何一方血管为蒂的颊肌粘膜瓣均可存活。本文设计了2种新的岛状颊肌粘膜瓣。  相似文献   

4.
5.
鼻中隔软骨粘膜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从鼻旁区进入鼻中隔的血管,为设计鼻中隔软骨粘膜岛状瓣修复眼睑衬里和睑板的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0具新鲜成年尸体标本从颈总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在2具尸体标本的面静脉内注入兰色乳胶溶液。在3.5倍的手术放大镜下进行解剖,显露鼻中隔的血管和进入鼻中隔的鼻区血管。结果:鼻翼基底动脉和鼻翼神经进入鼻中隔的前下部,参与犁区克氏动脉丛的组成,与鼻中隔前部和后部的血管相互吻合。结论:以鼻翼基底动脉和鼻翼基底神经为血管神经蒂的岛状鼻中隔软骨粘膜瓣,可转移到眶区修复眼睑衬里粘膜和睑板的缺损。  相似文献   

6.
正常和腭裂的腭部应用解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7.
在3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观测了拇展肌形态和血供。设计了以足底内侧动脉或其深支为蒂的拇展肌或肌皮瓣转位修复跟腱和皮肤缺损的术式。并作了拇展肌肌腱和跟腱的拉伸破坏试验:拇展肌肌腱载荷平均为66.4kg,跟腱载荷平均为235.2kg。两者载荷之比为1∶3.5.  相似文献   

8.
比目鱼肌内侧肌瓣逆行转位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9.
胸骨舌骨肌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腭裂中耳炎病因的解剖学因素及修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1.
在30侧成人上肢标本上,观测了旋前方肌的形态和血供.旋前方肌血供来自骨间前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的旋前方肌肌支.肌的血供主要来自骨间前动脉,以骨间前血管为蒂,依据神经损伤平面的不同,可设计以旋前方肌上、中、下不同部位的肌桥为桥接体、  相似文献   

12.
面神经颊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测分析面神经颊支的分支类型及其与腮腺管之间的解剖关系,为腮腺区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60例成人头部标本,观测面神经颊支的分支类型、行程、神经与腮腺管的位置关系。结果:面神经颊支以双干型多见(58.3%),三干型次之(28.3%)。神经多行于腮腺管浅面(73.3%)。腮腺管走行在颊支之问的占61.7%,导管距上颊支垂直距离约4.86mm;腮腺管走行在神经下方者占11.7%,距下颊支的垂直距离约1.71mm;腮腺管走行在神经上方者占26.7%,距上颊支的垂直距离约2.56mm。结论:面神经颊支多行于腮腺管浅层,与腮腺管关系十分密切,腮腺区手术时循颊支向后追踪面神经是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容易掌握。  相似文献   

13.
咽后瓣修复腭裂的用应解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15例(30侧)正常头颈尸体标本上观察了咽部的肌肉和神经血管。咽部的血供主要为咽升动脉的咽支,由两侧向中间分布;静脉在咽后壁上部呈正中条状,在下部呈网状,汇入翼丛、甲状腺上静脉、舌静脉及颈静脉。咽缩肌神经支配为由咽丛从两侧向中间分布支配。  相似文献   

14.
背阔肌节段肌瓣移植修复面瘫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86侧背闼肌及其内部血管进行了分段观测。1.背阔肌的节段动脉在肌肉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2.根据节段动脉的支数可将背阔肌分为4~6个节段肌瓣,其中以外3、4段最薄,血管蒂最长。3.胸背动脉分出内、外侧支的位置在肩胛骨下角平面上方18.5mm、背阔肌外侧缘内侧21.5mm.文中设计了四种形态的节段肌瓣供临床选用参考,并讨论了截取肌瓣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5.
前锯肌肌骨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68侧经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尸体上,对前锯肌的血供及血管蒂与肋骨的关系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前锯肌动脉98.9%来自胸背动脉,血管蒂平对第5与第6肋的占85.1%。此肌骨瓣具有取材方便,位置隐蔽,血管蒂长,口径粗,便于吻接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对31具成人尸体的舌骨下肌群作了观察,对甲状腺上动脉的舌骨下肌群分支、舌下神经和颈袢的舌骨下肌群分支作了定位调查,并结合舌骨下肌群肌皮瓣的临床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胫骨前肌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30个成人下肢上观察了胫骨前肌的形态、血供和神经支配。测得肌长27.0cm.该肌上七分之一由胫前返动脉发支供应,其余部份由胫前动脉横向分支供应。胫前动脉的分支主要由肌的外侧人肌。腓深神经约发出3支肌支分布该肌,从肌的外侧或后方入肌。利用胫骨前肌可制作倒置肌瓣,可剥离部份长13.0cm,蒂部尚有8支左右营养动脉,还可制作向内旋转的分裂瓣,此时可保存肌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展肌移植治疗晚期面瘫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在50侧成人下肢中观察了展肌的形态、血供和神经支配。结果:展肌位置表浅,位于足底肌的第一层,其血供和神经支配分别来自足底内侧动脉和神经,两者伴行,走行恒定。结论:展肌是修复晚期面瘫的理想供肌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面动脉穿支蒂颊黏膜瓣重建泪道提供解剖基础。方法在10个2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头标本上解剖观测:①面动脉穿支的起源、分支与分布;②颊动脉的起源、分支与分布;③面动脉与颊动脉的吻合。另在1侧新鲜标本上进行摹拟手术设计。结果颊黏膜的血供为多源性,主要由面动脉、颊动脉和上牙槽后动脉发出的穿支供养。①面动脉自颈外动脉发出,行至咬肌前缘越过下颌骨底达面部后,再斜向内上至内眦处与鼻背动脉吻合,沿途除发出分支营养颈、面部相应区域外,在口角外侧(1.10±0.31)cm处分出1~3支颊支,支配颊肌与颊黏膜前中部,并与颊动脉颊支、上牙槽后动脉颊支形成吻合;②颊动脉发自上颌动脉的翼肌段,行于颞肌下部深面前下方向,沿途发支分布于颊黏膜后中部,并与面动脉穿支相互吻合。当上颌动脉分出颊支细短时,则由粗大的上牙槽后动脉颊支(占5%)代偿。结论颊黏膜瓣血供丰富,可形成以面动脉穿支为蒂颊黏膜瓣转位重建泪道。  相似文献   

20.
前锯肌和背阔肌联合肌瓣修复晚期面瘫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目前用游离肌肉移植修复晚地面瘫的术式多局限于面部下2/3的表情修复。根据前锯肌和背阔肌的解剖特性,提出联合肌瓣修复晚期面瘫的设想。方法:对36侧前锯肌下部及背阔肌外侧肌瓣的形态、血管和神经进行了观测,并作了相应的应用解剖研究。结果:①肌瓣位置相近,共血管干,不同神经支配,②可制成与面部表情肌大小、形态相应,具有粗而长的神经血管蒂的游高肌瓣,③血管神经较粗,易吻合,胸背动脉外径1.7±0.4mm;胸长神经横径1.6±0.3mm;胸背神经横径1.8±0.3mm。结论:前锯肌、背阔肌具有同一部位、共干血管、不同神经支配的特点,因此采用两肌作联合肌瓣修复面瘫,不仅有切口隐蔽、切取方便的优点,而且在全面(面下部及眼轮匝肌)修复面完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了供区功能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