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动脉的解剖学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髋臼周围动脉的解剖学特点,为临床髋臼骨折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5具成年男性尸体标本30侧髋臼上对髋臼周围动脉的形态学特点及毗邻关系进行观测。结果:臀上动脉、阴部内动脉以及臀下动脉贴近髂骨外骨板走行,臀上动脉距离坐胃大切迹顶点最近,侧卧化时髂后上棘、坐骨火切迹顶点、大粗隆顶点三者之间的连线体表投影构成以坐骨大切迹顶点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臀上动脉位于三角形顶角区。结论:涉及坐骨大切迹顶点的髋臼骨折易损伤臀上动脉及变异的臀下动脉,侧卧位时依其等腰三角形可改进髋臼骨折手术人路,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3.
肝动脉的解剖学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相似文献   

4.
本文观察了30例成人支气管动脉的数目、起始、长度、走行和分布,着重观察了支气管动脉在起始处的外径、高度、角度、方向和它与胸主动脉壁的关系,为临床支气管动脉造影提供解剖学资料。  相似文献   

5.
腹腔动脉分支类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6.
眼动脉及其分支的解剖学研究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腋动脉分支形成的动脉干进行分型,为血管造影、外科干预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90例(左侧47例,右侧43例)经10%福尔马林溶液灌注固定的人体上肢标本,解剖腋动脉各段分支及其形成的动脉干;采用游标卡尺,测量各段分支起点管径。结果①经典型腋动脉46例(51.1%),即各段分支均直接从腋动脉分出,未形成动脉干;②肩胛下-旋肱后动脉干28例(31.1%),此干最终分支为旋肩胛动脉、胸背动脉、旋肱后动脉;③有胸外侧动脉参与形成的动脉干10例(11.1%),分别有胸外侧-肩胛下动脉干、胸外侧-胸背动脉干及胸外侧-胸肩峰动脉干;④多分支型(≥4)动脉干6例(6.7%),根据其分支是否含有肱动脉的分支,进一步分为腋-胸动脉干及腋-肱动脉干;⑤右侧胸肩峰动脉起点管径显著高于左侧(P=0.015,t=-2.542)。结论对腋动脉分支所形成的动脉干尝试进行解剖学类型划分,是对既往研究的补充。在腋动脉造影时,有助于识别其变异,减少误诊;掌握这些动脉干的解剖学特征,对于腋血管损伤的外科治疗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三边孔的形态,为临床制作旋肩胛血管蒂肩胛骨骨皮瓣、肌瓣和肌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观测32侧成尸肩胛区三边孔的形态及经过三边孔的旋肩胛动、静脉的外径及其位置毗邻关系。结果:三边孔外侧壁长(15.51±1.8)mm,上壁长(25.1±5.4)mm,,下壁长(25.7±4.5)mm。旋肩胛动脉宽径(2.6±0.7)mm;旋肩胛静脉上支宽径(2.6±0.7)mm,下支宽径(2.4±0.7)mm。肩胛下神经宽径(2.1±0.6)mm。旋肩胛动、静脉在入三边孔前与肩胛下神经伴行。结论:旋肩胛动脉在三边孔内的投影点,对手术寻找该血管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子宫动脉上行支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为设计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及卵巢支的子宫剥除术式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随机收集108例新鲜离体子宫连带一侧或双侧附件标本,解剖观测子宫动脉上行支及其各分支的起点外径、位置和分布走行;观察上行支主干与宫壁肌层间紧密度。结果:子宫动脉上行支主干左为(2.81±0.57)mm,右为(2 86±0.56)mm;卵巢支左为(2.00±0.50)mm,右为(1.74±0.51)mm;输卵管支左为(1.33±0.40)mm,右为(1.23±0.43)mm;宫底支左为(1.66±0.39)mm,有为(1.63±0.41)mm。在宫角部上行支的分支分布类型有3型Ⅰ型占58%,Ⅱ型占34%,Ⅲ型占8%;卵巢支分支部位在圆韧带附着子宫角下缘后方至下方3cm之间;上行支主干与宫颈峡部接触较为紧密且呈较大幅度迂曲状,向上行走后逐渐平直且与子宫壁间渐为疏松,至卵巢支分支处大约有0.5 cm。结论:子宫动脉上行支及卵巢支管经较粗,且与子宫外壁保持一定间距,经临床实践,在保留卵巢的子宫切除手术中可完整保留,且不必连带子宫肌层。  相似文献   

10.
闭孔动脉吻合支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为骨盆创伤止血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3 0个防腐固定的成年骨盆标本 ,仔细解剖观察双侧闭孔动脉的来源、分支及其吻合情况。同时通过 5个盆部血管铸型标本 ,观察闭孔动脉与髂外动脉及髂内动脉系统的侧支吻合情况。结果 :闭孔动脉起源分散 ,可分为盆内段和盆外段 ,其分支分布至盆腔脏器和骨盆。 86.7%的闭孔动脉与旋股内动脉浅支间存在直径 ( 1.2 8± 0 .2 2 )mm的血管吻合 ,3 6.7%与对侧闭孔动脉间存在直径 ( 1.12± 0 .0 8)mm的血管吻合 ,2 6.7%与腹壁下动脉 (或髂外动脉 )间有直径( 1.0 2± 0 .3 2 )mm的吻合血管 ,11.7%与旋股内动脉深支有直径 ( 1.5 6± 0 .3 4)mm的血管吻合。此外 ,闭孔动脉分支的终末毛细血管与髂腰动脉、旋髂深动脉、第四腰动脉、阴部内动脉、膀胱上、下动脉和前列腺动脉 (或子宫动脉 )等动脉之间存在广泛、固定的毛细血管吻合网。结论 :闭孔动脉与髂内动脉其他分支及髂外动脉之间存在广泛的血管吻合 ,主要吻合类型为终末支直接吻合和终末支网状血管吻合。在骨盆创伤骨折需阻断出血动脉时 ,应特别注意终末支直接吻合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肺内支气管动脉及其与肺血管的吻合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解剖显微镜下放大3~40倍,观察了30例(成人与儿童)正常和病变肺的肺内支气管动脉及其与肺血管的吻合。支气管动脉伴随支气管呈弯曲、蛇行经过,于支气管分叉的前方或后方分支,常以2支沿支气管支分布,呈对向排列,在支气管外膜中形成动脉网。小支穿支气管壁,在粘膜下层亦形成动脉网。支气管动脉的纵隔面胸膜支与叶间胸膜支位于肺胸膜下,与支气管树分离,在肺外周部管径较粗。在支气管壁与肺胸膜中,支气管动脉与肺动、静脉间存在毛细管前的端一端吻合或端一侧吻合。9例胸膜粘连处的新生胸膜支(发自肋间动脉、最上肋间动脉、心包膈动脉或胸廓内动脉)通过肺胸膜动脉网与支气管动脉吻合,以加强肺病变区的血液供应。此外,对支气管动脉在肺内的经过、分布及其与肺血管吻合的生理功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股深动脉的解剖学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解剖学和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采用成人尸体标本 32具 (男 2 7,女 5)、6 4侧 ,解剖、观察股深动脉的起点及分支 ,测量起端外径和距股深动脉的距离 ,观察股深动脉的毗邻关系。结果 股深动脉起始部外径和起点距离腹股沟韧带的距离分别为 6 2± 0 2mm和 4 5 1± 1 32mm。旋股内、外侧动脉起始部外径分别为 33± 0 0 9mm和 4 8± 0 13mm。股动脉在股深动脉起点上、下发一降支者分别占 12 9%和 2 9%。旋股内、外侧动脉起于股深动脉者分别占 90 32 %和 85 1%。在股三角中部 ,由前向后依次排列为隐神经和股动脉 ,股静脉 ,股深静脉和股深动脉者占 5 6 4 5 %。由内侧向外侧依次排列关系不恒定。结论 股深动脉通常发旋股内、外侧动脉 ,旋股外侧动脉再分升支 ,横支和降支。但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发自股动脉者较多 (41 9% )。股深动脉位置最深、最靠外侧 ,与股部血管紧密相邻 ,股深动脉手术和股上部损伤时可造成多发性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13.
肺癌支气管动脉树X线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肺癌肿瘤组织内支气管动脉树X线解剖学类型。方法:对61例肺癌患者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BAG)检查,按照瘤体内供血动脉的形态进行分型研究;根据分型结果选择不同介入方法进行介入治疗。结果:肿瘤组织内支气管动脉树X线解剖学形态可分为四种类型,即树干树枝型(10例,占16.4%)、树干树叶型(33例,占54.1%)、树枝树叶型(15例,占24.6%)、悬铃木树型(3例,占4.9%):四种不同的解剖学类型采用不同的介入治疗方法显效率分别为30%、57.6%、86.7%、33.3%,总有效率75.4%。结论:根据支气管动脉树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介入治疗术式,其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4.
肺移植中支气管动脉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提供肺移植支气管动脉吻合术有关的参考资料。方法:于肺根处逆向解剖了22具成人尸体的支气管动脉,观察其外径和行程规律。结果:左支气管动脉起于主动脉弓下缘→左支气管上缘,和/或起于胸主动脉前壁→左支气管下缘,外径均为1.7mm。右支气管动脉主要起于右侧肋间动脉→右支气管后壁,外径2.0mm,是右肺、支气管的主要营养动脉;其次起于主动脉弓下缘、胸主动脉前壁→右支气管下缘,也可以是合干支气管动脉(出现率约1/3)的右支。结论:支气管动脉与胸廓内动脉吻合是肺移植血供重建的术式,但对于“后壁”右支气管动脉,宜将其肋间后动脉主干与受体的相应动脉吻合  相似文献   

15.
在51具成人尸体上,对膈下动脉及其分支—肾上腺上动脉,进行了造影插管的应用解剖学观测,为临床提供了与应用有关的数据。  相似文献   

16.
枕动脉的临床解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解剖学通报》1995,17(1):22-24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320排CT容积扫描对支气管动脉解剖的研究价值。方法:对144例支气管动脉CTA图像进行最大密度投影、多层面重组及容积再现等三维后处理,观察并记录支气管动脉的分支类型、起源及开口位置等解剖信息,并将支气管动脉与支气管树图像融合,更加直观、立体显示支气管动脉的三维空间结构。结果:144例共显示支气管动脉393支,其中右侧支气管动脉177支,左侧支气管动脉216支,支气管动脉分支类型以R_1L_1型最多,占45.8%;右侧支气管动脉多与肋间动脉共干,占54.2%,左侧支气管动脉多起自胸主动脉和主动脉弓,占87.5%;右侧支气管动脉多开口于胸主动脉右侧壁和前壁,左侧支气管动脉多开口于胸主动脉前壁;气管隆突定位时,左右支气管动脉多开口于气管隆突上2 cm至隆突下1 cm区间内,分别占88.1%和84.7%。结论:320排CT容积扫描可以在满足低剂量的同时,很好地显示支气管动脉的起始、分支数目、开口位置等情况,为经支气管动脉开展的介入治疗提供详尽的三维影像解剖信息,具有很好的解剖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犬胸腰段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为犬胸腰段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SSCA)实验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7只犬行动脉乳胶灌注,观测与选择性肋间(腰)动脉插管相关的指标。结果:每例起始于降主动脉的肋间(腰)动脉32~35支,多成对;起始高度多在相应上一个椎体、椎间隙平面;起始方位以后中壁和后外侧壁居多;从颅侧向尾侧,与降主动脉下夹角渐减,起点间距离渐增;始端内径小于4F导管管径;每对动脉的起始处多不在同一水平面上。结论:犬肋间(腰)动脉有其特殊性,选用适宜导管,参照相关解剖学资料,可有效行犬胸腰段SSCA。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副面动脉的出现率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解剖观测头颈部尸体标本16侧和铸型标本18侧.结果副面动脉的出现率为23.5%,起始处外径(1.1±0.3)mm,主干长(5.1±1.1)cm,起始处位于下颌下缘距面动脉点(1.3±0.4)cm.起始后与面前静脉伴行,与面横动脉、面动脉及眶下动脉等吻合.结论副面动脉出现时,可以其为轴心血管形成皮瓣移位修复邻近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20.
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临床提供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的应用解剖资料,在33具成尸上,对支气管动脉的支数、起始、位置、外径和角度进行了观测。讨论了避免脊髓损伤的应用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