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丽森 《吉林医学》2009,30(2):132-133
目的:探讨静脉采血引起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随机将403例静脉采血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按常规采血操作进行,干预组采血前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预测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干预能明显减少静脉采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静脉采血引起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方法:将1619例门诊静脉采血患者按单日、双日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观察组809例,对照组810例。干预组静脉采血前后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常规操作,对其结果进行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显著。结论: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静脉采血患者的不良反应,充分体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越来越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特别是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现代教育理念强调要尊重儿童,保障儿童权利,给予儿童自由。对儿童的关注和教育更多是需要理解、需要发现,而不是简单地强加或命令。学龄前儿童由于独特的心理特点,自制力差,很容易受外界新颖事物的吸引而改变自己的心理活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静脉采血人群的心理反应以及采用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接受静脉采血的12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心理问卷调查,并对其心理反应进行分析.然后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在采血前进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晕针(血)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在进行静脉采血时的心理反应类型可以分为潜在紧张型、焦虑型、高度紧张型、恐惧型;经过相应的心理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反应均得到明显改善,晕针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采血的配合程度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患者静脉采血时的心理反应进行分析,并且根据心理反应类型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显著增加配合程度,对提高静脉采血的成功率、达到理想的采血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范回生 《吉林医学》2015,(9):1932-193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预防健康体检者静脉采血晕厥的效果。方法:选取健康静脉采血者90例,数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对两组晕厥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晕厥发生率为2.2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8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健康体检者静脉采血晕厥的发生,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6.
刘菊 《中国现代医生》2012,(22):153-154
目的探讨心理十预对儿童末梢采血所致疼痛的影响。方法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思想,从积极的角度人手对我院门诊就诊的400例末梢采山患儿随机分为不进行心理干预的对照组和进行心理干预的实验组各200例。结果两组儿童在末梢采血过程中出现紧张、恐惧和疼痛情况的分级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减轻或消除儿童在末梢采血中由于疼痛体验所导致的紧张、恐惧等负性情绪的发生,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和远期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患者对静脉采血心理沟通的需求,以缓解患者紧张与恐惧心理,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护理质量。方法:对患者实施各项护理干预,所取得不同的效果。结果: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结论:采血前进行针对性宣教是满足患者心理需求的关键,还应重视采血中给予体贴与关爱以及采血后详细交待注意事项等人性化服务措施,以有效缓解患者紧张与恐惧心理,不断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因此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静脉采血患者的不良反应,充分体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护理干预对减少静脉采血不良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谈法梅  孙友桃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3):1765-176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减少静脉采血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783例静脉采血患者按单日、双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94例,对照组389例。观察组静脉采血前后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常规操作,对其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静脉采血患者的不良反应,充分体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丁宝珍  李霞 《包头医学》2012,36(1):44-46
目的:分析静脉采血对患者的心理刺激因素及其不良的心理反应。方法: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结果:使患者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结论: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全方位实施护理干预对减少静脉采血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来我院接受静脉采血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采血操作,实验组采血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全方位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通过护理后,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28.0%(28/100),其中疼痛12例,皮下淤血9例,晕血、晕针7例;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39.0%(39/100),其中疼痛17例,皮下淤血12例,晕血、晕针10例。对比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静脉采血者中开始全方位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体现出护理工作在临床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减少患者对动脉采血的紧张、恐惧情绪,提高患者对穿刺疼痛的耐受能力,提高工作效益,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方法选择2007年1-1O月在呼吸科、呼吸衰竭、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和重症哮喘发作患者。年龄为32—85岁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进行穿刺,干预组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分别进行穿刺前、中、后的心理干预,并将其主动配合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配合注射的主动性有显著差异性(P〈O.01)。结论心理干预能减轻患者对动脉穿刺的紧张、恐惧情绪,疼痛减轻,激励患者主动配合护士操作,提高穿刺成功率及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幼儿体检静脉采血的心理状况,提出有效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1-6月在我院进行静脉采血的3676例幼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语言鼓励及非语言安抚等心理疏导方法进行护理.结果3676例幼儿体检静脉采血幼儿经过良好的心理疏导护理,消除了幼儿紧张、恐惧的情绪,积极参与到静脉采血.结论采取心理疏导护理方法可以消除幼儿惶恐、紧张的情绪,为静脉采血工作的正常进行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3.
定量自动静脉采血器在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量自动静脉采血器在静脉采血中的应用段吉林(江西省人民医院南昌330006)关键词定量自动静脉采血器静脉采血定量自动静脉采血器是替代玻璃注射器采血的一种新型医疗具器,它具有采血方便、抽血时间短、血量准确、无溶血及晕针、安全等优点。现将我院门诊抽血室1...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护理干预方法预防静脉采血中发生晕针反应.方法 在静脉采血的全过程中使用针对性心理疏导.播放轻松的音乐、环境干预、疼痛的护理干预等护理干预方法.结果 对2007年1月~2D07年12月5042名体检者实施护理干预,晕针发生率为0.22%,与2006年晕针发生率为0.91%对比,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 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患者穿刺过程中的晕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护理干预方法预防静脉采血中发生晕针反应。方法在静脉采血的全过程中使用针对性心理疏导,播放轻松的音乐、环境干预、疼痛的护理干预等护理干预方法。结果对2007年1月~2007年12月5042名体检者实施护理干预,晕针发生率为0.22%,与2006年晕针发生率为0.91%对比,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患者穿刺过程中的晕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6.
谢丽璋  刘妮娜 《当代医学》2008,(17):122-123
目的 通过护理干预方法预防静脉采血中发生晕针反应.方法 在静脉采血的全过程中使用针对性心理疏导.播放轻松的音乐、环境干预、疼痛的护理干预等护理干预方法.结果 对2007年1月~2D07年12月5042名体检者实施护理干预,晕针发生率为0.22%,与2006年晕针发生率为0.91%对比,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 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患者穿刺过程中的晕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翟广 《吉林医学》2013,34(14):2820-282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静脉穿刺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40例新住院的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穿刺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结果:试验组患者接受心理干预1周后静脉穿刺前紧张、恐惧程度明显缓解,静脉穿刺中疼痛减轻,复针率下降,患者对操作者的满意度提高,而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静脉穿刺前的紧张和恐惧、减轻静脉穿刺时的疼痛、降低复针率及提高患者对操作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探讨小儿静脉采血前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长明  胡素焕 《新疆医学》2006,36(4):188-189
小儿静脉采血前的心理问题直接影响患儿采血的成功率,医护人员应主动关心和了解患儿,并通过语言、情绪、行为影响来改变患儿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使患儿积极主动配合采血,通过对316例患儿进行采血前的心理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减少颈外静脉置管时的恐惧和疼痛的作用。方法178例颈外静脉置管的患者,对照组(86例)采用《基础护理学》标准颈外静脉置管常规护理,干预组(92例)实施全程护理干预,记录两组颈外静脉置管时的恐惧程度、疼痛程度和穿刺成功率。结果干预组的恐惧和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穿刺成功率为98%,对照组为85%(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减少颈外静脉置管时的恐惧和疼痛,从而提高颈外静脉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在静脉采血中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刺激因素及与其有关的不良心理反应,探讨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方法:通过以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在静脉采血中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反应,并进行分析,比较各组、各类型患儿组及其家属不良心理反应,并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结果:婴幼儿组及小儿组两组中均以潜在紧张型的婴幼儿家属及小儿家属不良心理反应所占比例最高(56.0%、45.3%),小儿组以潜在紧张型的小儿不良心理反应发生率最高(44.0%),根据不同的心理反应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后,其心理不良反应减少,能较好地配合护士操作。结论:使患儿及其家属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并能很好地配合护士的工作,以提高一针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