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开展静脉溶栓、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具体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颅内出血率、NIHSS评分较低(P<0.05)。结论: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有利于降低其颅内出血率、死亡率,对提高患者NIHSS评分改善幅度、保障其疗效及预后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机械取栓与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及预后效果.方法:我院于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将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在治疗过程中,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动静脉联合溶栓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而对观察组的治疗方式则为机械取栓的方式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通过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7.9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9.58%.而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和≤30%残余狭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治疗后发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机械取栓的方式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更有利于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谢莉莉 《智慧健康》2022,(18):32-35
目的 分析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给予微创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2月吉林省第四人民医院治疗的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165例。按随机分组法,分为静脉组、动脉组和机械组,每组55例。静脉组采取静脉溶栓治疗,动脉组采取动脉溶栓治疗,机械组取采取机械取栓治疗。结果 经过统计学处理,静脉组与机械组、动脉组与机械组、静脉组与动脉组组间血管再通率、NIHSS良好率的对比结果为P<0.05;静脉组与机械组、动脉组与机械组组间预后良好率的对比结果为P<0.05。结论 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给予微创干预时,机械取栓在开通血管、提高神经功能、改善预后方面,均比静脉溶栓和动脉溶栓要好。而与静脉溶栓相比,动脉溶栓在血管开通、提高神经功能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研究急性脑梗死应用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院2015年3月-2017年5月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选择70例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采取动静脉联合溶栓,观察组则采取机械取栓治疗,各35例.结果:对比治疗有效率,提示差异不显著(P>0.05).对比并发症发生率则提示观察组更佳(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机械取栓以及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的效果均较为理想,但机械取栓的并发症更低,更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靳英 《智慧健康》2023,(6):144-147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栓机械取栓方案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中30例患者单纯实施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治疗组中30例患者实施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病情控制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能力评分。结果 治疗组患者病情控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能力评分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机械取栓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方案进行治疗,能够改善神经功能、生活能力,使治疗效果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olitaireAB型支架取栓与经微导管机械碎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再通效果对比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6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各31例,A组行SolitaireAB型支架取栓,B组经微导管机械碎栓,对两组患者术后3d的NIHSS评分及血管再通率进行观察。结果:A组术后NIHSS评分优于B组(P0.05);A组术后3d的血管再通率为93.55%,明显较B组74.19%高(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经SolitaireAB型支架取栓治疗效果优于经微导管机械碎栓,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动脉内超选择性尿激酶联合机械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局部动脉内超选择性尿激酶联合机械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结果预后好的患者共有18例(85.7%),血管完全再通的11例(53%),部分再通的9例(41%)。颅内出血率9.5%,病死率4.8%。结论动脉内超选择性尿激酶联合机械溶栓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它可以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常成义 《智慧健康》2023,(14):89-92
目的探讨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应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70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实施单纯静脉溶栓,观察组实施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对比两组的血管再通情况及预后情况、治疗各指标、NIHSS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预后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管再通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90d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d、7d、90d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应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内取栓治疗的效果显著,能缩短血管再通时间,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介入取栓联合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静脉溶栓联合神经介入取栓术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两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与比较机械碎栓与支架取栓结合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入院的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机械碎栓组和支架取栓组,各50例。机械碎栓组给予机械碎栓结合动脉内溶栓治疗,支架取栓组则予以支架取栓结合动脉内溶栓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率、神经缺损、生活能力、并发症发生率与生存质量。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血管总体再通率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机械碎栓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支架取栓组,BI指数高于支架取栓组(均P0.01);治疗后6个月,机械碎栓组各维度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支架取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与支架取栓治疗比较,机械碎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的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瑞通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2010年9月-2012年2月期间的151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对照研究,其中r-PA组患者87例,采用瑞通立溶栓治疗;UK组64例,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后冠脉血管再通率、再通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发病后6h之内,r-PA组患者经溶栓治疗冠脉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UK组(P〈0.05);发病后12h内r-PA组患者冠脉血管总再通率也明显高于UK组(P〈0.05);r-PA组患者血管再通的平均时间和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也明显低于UK组(P〈0.05)。结论:瑞通立溶栓疗法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临床效果显著,尤其是发病早期,效果更佳,是临床上心内科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静脉溶栓桥接动脉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治疗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的效果.方法 60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支架取栓治疗,观察组采取静脉溶栓桥接动脉支架联合抽吸取栓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取栓后的血管再通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观察组的静...  相似文献   

13.
《临床医学工程》2016,(11):1429-143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功能CT下机械取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间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普通CT扫描后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Solitaire AB型支架进行机械取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死亡率和血管再通情况。结果治疗组血管再通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w,治疗组NIH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后24 h及治疗后3 d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治疗组m RS评分≤2分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可迅速改善患者血流状况,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吉林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eldinger技术,在患者体内置入6F导管,采用肝素进行抗凝治疗。同时,采用全脑血管造影技术,将患者的导管置入梗塞供血血管中,运用尿激酶进行治疗,观察患者血管溶栓效果。结果在本次研究中,本组45例患者经过动脉溶栓治疗,完全再通率为33.33%,部分再通率为57.78%,未通率为8.89%,运动障碍患者功能改善30例,语言障碍好转25例,意识恢复清醒2例,1例意识障碍患者没有明显的好转。并发症发生率为4.44%。结论采用尿激酶进行介入溶栓治疗,有着较高的安全性与效果,是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重要方法,应当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发病5~9 h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与传统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于高唐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75例,并将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机械取栓组40例和传统溶栓治疗组35例,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治疗后24 h和治疗后1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术前双抗治疗辅助机械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效果。方法 150例AIS患者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接受机械取栓治疗,观察组接受术前规律双抗治疗联合机械取栓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血管开通情况及预后。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1 d、 3 d、 14 d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血管开通率及侧支代偿率均高于对照组,再闭塞率、再出血率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术前双抗治疗辅助机械取栓治疗AIS的效果较好,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血管开通率,改善患者预后转归。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塞通用于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脑梗死病例40例根据入院单双号平分为2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2组都采用常规溶栓方法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血塞通治疗。结果治疗24h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0%,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24h后血管再通8例(10.0%),对照组血管再通3例(15.0%),合计2组溶栓血管再通率都比较少,但是治疗组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塞通用于脑梗死能显著提高治疗疗效与血管再通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选择性动脉内溶栓的疗效及预后。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6h内均在CT检查、MRI+MRA及血管造影基础上接受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分别于溶栓前、后不同时间根据Barthel指数(BI)评分及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患者运动功能。结果:溶栓治疗有效率达93%,显效率达76.6%,血管再通率达86.7%以上。治疗后BI评分较前增加(尸l〈O.05),NIHSS评分较前降低(尸〈0.05)。结论:超早期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不仅能恢复患者脑部血流灌注、再通闭塞的血管,重建血流。而且能阻断脑梗死的病理过程。从而挽救缺血半暗带,明显改善患者的功能预后,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徐华 《药物与人》2014,(9):185-185
目的:探究分析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临床效果,总结用药经验。方法:选取自2012年11月至2014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的方法将50例病患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5例患者。医师果用尿激酶(UK)对研究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治疗,观察统计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比率、病死比率和肌钙蛋白水平。结果:经过相应的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在血管再通比率和和肌钙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在病死比率方面的统计显著低于对照妇,相关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疾病给病人带来的痛苦,这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多模式CT指导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效果,以期对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2016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在多模式CT指导下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参照溶栓时间窗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溶栓后血管再通率、溶栓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溶栓后血管再通率为51.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19,P<0.05)。溶栓前,两组NIHSS评分和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溶栓后24 h、7 d、14 d NIHSS评与m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19,P<0.05)。结论 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在多模式CT指导下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可提高患者溶栓后血管再通,且有助于患者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