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眼球摘除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方法 38例拟行"眼球摘除术"的患者自入院至术前存在的焦虑问题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比较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水平.结果 38例眼球摘除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入院时与术前心理焦虑评分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术前针对性的护理心理干预可以减轻拟行眼球摘除手术患者的负面情绪,以稳定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了1例眼球摘除患者心理护理的体会。患者进行眼球摘除加义眼台植入,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眼球摘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睡眠质量和疼痛的影响,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心理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在给予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应用自行设计的心理影响因素及心理状态自评问卷对患者在干预前后进行调查,并进行比较。结果心理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等情绪变化及遵医行为有了很大差异。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减轻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遵医行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眼球摘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我院眼科收治的82例行眼球摘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1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分别在入院时、手术前1d、出院时对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进行测评.结果:两组患者术前1d的SAS和SDS评分明显高于入院时,出院时的评分明显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干预组较对照组评分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早期护理心理干预措施能减少眼球摘除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协助患者顺利度过围术期,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眼球摘除患者术前焦虑情绪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将49例眼球摘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干预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针对患者存在的焦虑情绪加强护理干预,包括术前访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结果 干预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强护理干预能提高眼球摘除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识,能确认焦虑的来源,正确掌握对焦虑的放松技巧,使焦虑减轻或缓解.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研究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为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行单眼眼球摘除术104例,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并观察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对不同年龄、性别、病因、性格的患者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在争取家属密切配合的同时,较好的克服了患者悲伤、恐惧、绝望、自卑等负性心理的影响,从而获得满意效果。104例患者全部自愿接受手术,无因心理问题发生意外事故。结论对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手术患者给予心理干预可以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杜绝了意外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针对性护理对烧伤ICU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配合度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烧伤ICU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后的心理评分和治疗配合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配合度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烧伤ICU患者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肝移植患者术前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作用。方法通过教育性干预、医患沟通支持、心理护理及发挥社会支持作用进行术前护理干预,采用自行设计的相关认知调查表进行调查,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干预前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结果患者术前对疾病相关知识了解程度较差;重视医护的水平和与他们的交流机会,对费用较担心,渴望获得家庭等社会支持;干预前后患者焦虑、抑郁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护理干预降低了患者术前焦虑、抑郁状态,减轻了患者应激程度,调整了患者的心理状态,调动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控制能力,取得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经导管消融术后房颤复发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心理护理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行导管消融术的49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和34例持续性房颤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测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房颤复发患者伴随抑郁症状、焦虑症状、抑郁和焦虑症状并存的发生率分别为15.6%、11%和9.6%,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后,该发生率分别下降为12.3%、7.2%和8.4%。结论:房颤复发患者普遍存在心理障碍,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患者不良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应用心理评估工具准确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心理焦虑、抑郁状态并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促进其身心康复。方法:应用“焦虑/抑郁情绪测定表”对72位患者入院时、住院后第一周和第二周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不同状况的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将三次心理评估结果应用重复对比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72位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焦虑及抑郁状态的评分结果进行的统计学分析显示P值均〈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恰当的评估工具可及时发现住院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状况,且可指导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通过针对性措施的落实可以切实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眼球摘除病人围术期心理认同的相关因素和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12月到2012年1月期间本院实施的80例眼球摘除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整理其护理方法以及治疗体会.结果本组80例患者术前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紧张、抑郁、悲观、自我矛盾等严重的负性心理问题.经过护理人员完善的心理护理及家庭情感支持,所有患者均保持稳定的情绪并接受了眼球摘除术,手术均获成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眼球摘除术患者负性心理反应高,需针对影响因素进行心理干预和必要的社会支持,以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调整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次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失败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出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本院生殖中心收治的40例不孕不育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本院接受2个周期及以上的IVF-ET治疗且失败次数≥2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以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每组20例患者,对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情况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价并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之前的焦虑、抑郁评分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多次IVF-ET治疗失败的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妇科癌症患者配偶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妇科癌症患者配偶的心理问题及影响因素,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对50例妇科癌症手术前患者配偶进行护理干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问卷调查,观察及比较护理干预前后患者配偶心理行为的变化。结果护理干预后患者配偶抑郁、焦虑程度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影响患者配偶焦虑、抑郁的相关因素经护理干预均降低。结论妇科癌症患者配偶大多存在抑郁、焦虑心理,应根据不同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护理对策,调整患者配偶的不良心理,以能给患者带来良好心理支持。  相似文献   

14.
陶春花 《吉林医学》2010,31(36):6830-6830
目的:探讨喉癌患者术后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干预方法、效果。方法:对60例择期手术的喉癌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其自身前后焦虑、抑郁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前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干预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得到改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喉癌术后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心理干预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心理干预后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效果。方法随机将8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仅采用疾病常规护理和一般心理护理;观察组43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一般性心理治疗、个别心理指导、集体心理治疗、家庭及社会支持治疗等综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心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的变化,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焦虑11/43,抑郁10/43)较对照组(焦虑20/40,抑郁18/40)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护理人员积极发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不良心理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焦虑、抑郁情绪,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鲁金莹 《包头医学》2012,36(2):112-1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前列腺增生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我们以抑郁和焦虑为老年前列腺患者不良心理问题的代表,采用焦虑自评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在我社区中心就诊的168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状态进行测评.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SDS、SAS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而对照组虽然也有下降,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有利于老年前列腺患者不良情绪的缓解,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对肝癌临终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1月收治的肝癌临终患者90例,分为2组.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后恐惧、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评分和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护理纠纷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组,护理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2组患者护理前恐惧、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干预组患者恐惧、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针对肝癌临终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的影响大,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和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减少纠纷,对医患关系和护患关系的维护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患者进行心理状态分析与心理护理干预,探讨心理护理对放疗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60例本院进行放射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两组分别于放疗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并评定焦虑和抑郁情绪,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放疗期间及放疗后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6个方面的心理护理和音乐放松干预,评估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抑郁和焦虑情绪总体分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放疗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患者焦虑及抑郁程度降低明显,显著提高了放疗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不良情绪影响评价。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间来我院就诊行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44进行研究分析,根据患者手术日期的奇偶性将全部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以及抑郁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对比,实验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针对肝癌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并能够使患者战胜病魔的决心得到提高,该种护理方式应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肝胆外科患者80例,依据随机平均原则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参照组40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40例患者在此基础上行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情况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记录与比较。结果:研究组护理后SDS、SAS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和护理前,P0.05。结论:对肝胆外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对患者焦虑和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能够进行有效改善,从而使得护理效果显著提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