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FMEA失效模式在护理流程改造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护理流程改造的方式、方法。方法:运用FMEA失效模式作为护理流程改造的工具,提高护理流程改造后的安全性。结果:FMEA失效模式能够节约改造护理流程的时间;减少或消除护理流程改造带来更大损失的机会;提高护理流程的安全性。结论:FMEA失效模式在护理流程改造中是值得推广的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流程管理(PM)方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PM管理后该院22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PM管理前该院220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护理满意率、护理投诉率、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及护理合格率.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率97.73%、护理考核合格率99.09%,高于对照组84.09%、88.64% (P <0.05);研究组护理投诉率0.45%、不安全事件发生率1.36%,低于对照组3.64%、5.45% (P <0.05).结论:PM管理方法在护理管理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有效强化了护理质量与服务满意度,降低不安全事件与设诉概率,适于推广.  相似文献   

3.
吴捷娣 《当代医学》2016,(35):124-125
目的 对失效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景德镇市中医医院于2014年3月成立失效模式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小组,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本院手术室进行手术治疗的6816患者,以2013年1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3549例患者为对照组,以2014年3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3267例患者为观察组.运用失效模式对手术患者手术过程中产生失效的原因进行评估,并为可能出现失效的环节提供相应的对策,以避免失效情况再次发生.对比成立失效模式开展前后手术室失效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失效模式开展以来,手术室护理失效事件发生情况明显降低,达0.3%,相较于对照组的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1.0%较对照组的80.5%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失效模式,成立失效模式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小组,能够尽早发现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失效环节,有利于明确手术室安全重点改进目标,为手术室护理提供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4.
护理流程管理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玲 《吉林医学》2012,33(9):1998
目的:分析护理流程管理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未实施护理流程管理的资料为对照组,将实施护理流程管理的资料为观察组。结果:实施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7.0%,显著高于实施前的89.5%;基础护理合格率为97.6%,显著高于实施前的80.0%;安全隐患报告例数为3例,显著高于实施前的25例;护理投诉例数为6例,显著高于实施前的3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建立健全护理流程管理,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和优质的护理服务,使临床一线年轻护士的工作更具条理性,有效地完成各项护理工作,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医院重症监护病房运行管理,提高其运行效率与质量。方法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对重症监护病房的运行管理进行分析,了解运行失效发生的过程及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改进方案实施后,重症监护病房床位使用率适度降低(t=13.05,P0.01),从87.84%降至73.70%,维持在更加合理的水平;患者在ICU的治疗时长的中位数从4 d降至3 d(S=65152.5,P0.01);应急床天数构成比从65.75%提高至9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7.55,P0.01)。结论应用HFMEA可以有效优化重症监护病房的运行效率与质量。  相似文献   

6.
FMEA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疗行业属于高技术、高风险领域,医疗活动中风险无处不在.要切实提高医疗质量,关键在于降低医疗风险,而医疗质量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对医疗风险的管理中.  相似文献   

7.
8.
9.
曾燕 《当代医学》2021,27(6):57-59
目的 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在消毒供应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科室从2018年7月将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应用于微创手术器械消毒灭菌过程,组建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小组,制定流程图、评估可能失效环节、分析存在的原因和对应的解决方法,用于消毒供应室质量安全管理中.比较医疗失效模式实施前后6个月科室工作人员在微创手术器...  相似文献   

10.
FMEA模式在病区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庄敏 《海南医学》2010,21(11):119-122
文章概述了FMEA的渊源及其内涵,比较了质量管理的两大方法——FMEA和RCA模式的差别,认为FMEA模式在病区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意义重大。从更新观念、建立健全的质控“系统”和完善的护士教育制度以及护理部改变质量管理方式提出了在病区护理安全管理应用FMEA模式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制定合理的护理流程,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方法通过学习、重新设计、实施和巩固完善阶段实施护理流程再造。结果护理流程再造规范了护理行为,保证了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护士是护理流程再造的主体,是确保其顺利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护理流程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流程在重症监护室(ICU)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结合ICU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特点,制作护理作业流程、护理服务流程、护理操作流程,应用于ICU日常护理工作;分析实施护理流程后,2005年8月-2006年7月与上年同期相比护理缺陷发生率、护士工作职责遗漏率及患者满意度的效果。结果与上年同期相比,实施护理流程后2005年8月-2006年7月护士工作职责遗漏率下降12.5%、患者满意度上升8.5%、护理缺陷数减少18起p〈0.01(u=3.073,4.737和3.925)。结论护理流程的实施,有效提高了ICU的护理质量,加强了护理管理力度,适用于象ICU这样护理管理难度大的临床科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进一步研究护理层级管理在急诊护理的应用价值以及评价实施效果.方法 针对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急诊科46名护士实施层级管理方案,即护士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助理护士的顺序.观察实施层级管理前与实施后的效果,比较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结果 通过x2检验后发现,急诊科在实施层级管理后明显比实施前的效果更加明显,其护理措施良好率、基础措施落实良好率、护理差错率均得到有效的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医生满意度均得到显著性提高,实施层级管理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结论 实施层级管理方案不但可以改善急诊护理的管理效果,也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服务质量,针对急诊护理人员也可以有效地充分发挥作用,提高护理人员遂的工作积极性以及使护理工作合理分配,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责任困扰,因此层级管理的实施对急诊护理管理工作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段春莲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24):4319-4320+4318
目的:探究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的流程优化管理在医院外来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我院管理的1 254包外来器械为研究对象,根据基于FMEA的流程优化管理在我院实施时间,将2022年1—6月我院采用常规管理的653包外来器械纳入对照组,将2022年7—12月我院采用基于FMEA的流程优化管理的601包外来器械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外来器械风险优先指数(RPN)、仪器接收情况、管理质量及使用满意度。结果:观察组RPN值、仪器接收和管理质量中出错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各科室使用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FMEA的流程优化管理有助于降低医院外来器械风险,提高外来器械接收、管理质量及各科室使用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流程管理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索护理质量管理方法,提升护理质量。方法对67个护理单元采用流程管理,对原有流程进行评估、梳理,根据存在问题和病人需求优化设计流程,再造流程,构建卓越的护理业务流程并组织学习和实施。结果实施流程管理后病人满意度由95.30%提高至96.03%,护理人员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由94.04%提高至98.54%,安全隐患报告率由0.03%提高至0.07%(P〈0.01)。结论流程管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方法对降低复用手术器械处理风险,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效果。方法运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法对手术器械处理流程进行分析,针对高风险因素给予干预,完善手术器械处理流程。结果FMEA实施前后RPN由(194.7±39.3)降至(41.18±9.94),手术器械全程处理时间由实施前276 min缩减至214 min,灭菌包合格率合由99.3%提升至99.8%,实施FMEA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失效模式和效因分析能有效的降低手术器械处理风险,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保障无菌物品的及时、有效的供应。  相似文献   

18.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9):165-167+171
目的 探讨风险因素管理在感染科门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1~7月就诊的39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97)和对照组(n=196)。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风险因素管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风险事件发生率、投诉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为(89.34±9.7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18±9.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4.06%,投诉发生率为7.6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80%和16.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188例(95.43%),明显高于对照组154例(78.5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风险因素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及投诉率,推动门诊护理工作顺利开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儿科护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儿科住院患儿122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1例,观察组使用风险防范式护理措施,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儿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和护理过失、家属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在各方面的差异都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防范式护理与常规儿科护理相比,其能够有效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减少护患纠纷以及护理过失,提高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有助于提高医院儿科的临床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