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笛 《当代医学》2016,(7):57-58
目的 分析运用16排螺旋CT对早期中心型肺癌进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70例早期中心型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16排螺旋CT进行诊断,将16排螺旋CT的诊断结果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两种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探讨16排螺旋CT对早期中心型肺癌进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采用16排螺旋CT进行诊断,所有患者均诊断为中心型肺癌阳性,与手术病理结果相比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早期中心型肺癌患者采用16排螺旋CT进行诊断,能够将患者的肺叶、肺段支气管的病变情况、病灶部位、病变严重程度等情况扫描出来,创伤性较小,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临床诊断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早期中心型肺癌运用16排螺旋CT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200例疑似早期中心型肺癌患者,均实施病理检查与16排螺旋CT检查,对比两者检出支气管管腔异常、支气管管壁异常、肺气肿和肺炎情况,并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准,计算16排螺旋CT诊断早期中心型肺癌敏感度、准确性、符合率、特异度。结果:200例疑似早期中心型肺癌患者中病理检查结果显示178例为早期中心型肺癌,22例为非早期中心型肺癌;16排螺旋CT检查结果显示188例为早期中心型肺癌,12例为非早期中心型肺癌。16排螺旋CT检出支气管管腔异常、支气管管壁异常、肺气肿和肺炎情况与病理检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检查结果为准,16排螺旋CT检查敏感度为97.19%(173/178),准确性为90.00%(180/200),符合率为90.00%(180/200),特异度为31.82%(7/22)。结论:16排螺旋CT诊断早期中心型肺癌能清晰显示支气管及肺部解剖结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诊断早期中心型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自2008年7月至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20例早期中心型肺癌患者,回顾性对比分析CT检查结果与纤维支气管镜所见及病理结果.结果 16排螺旋CT结合三维重建技术对早期中心型肺癌的诊断与纤维支气管镜所见及病理结果对比基本一致.结论 16排螺旋CT对早期中心型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纵隔型肺癌螺旋CT诊断及其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纵隔型肺癌的CT表现,探讨与其他纵隔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要点,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价值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分别经手术、穿刺、尸检和病理证实的纵隔型肺癌的CT资料。手术证实12例;尸检肺癌2例;CT定位经皮针吸活检24例。结果病理类型:鳞癌23例,腺癌7例,小细胞癌2例,大细胞未分化癌6例。CT主要表现:纵隔内或跨纵隔胸膜内外肿块,单侧,分叶状,与纵隔胸膜分界不清,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结论螺旋CT增强检查纵隔型肺癌的中央型肺癌、周围型肺癌大多能够正确诊断,并确切显示病变部位、范围、形态及比邻结构,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术前定位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16层螺旋CT重建技术诊断周围型小非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周围型小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给予对照组(n=30)薄层扫描,而观察组(n=30)则运用CT重建技术扫描,对比分析2组的扫描结果。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扫描,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对胸膜凹陷、分叶征、空泡征以及细短毛刺征等征象的检出率均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16层螺旋CT重建技术对周围型小肺癌进行诊断,不仅可以增强对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以及分叶征的敏感性,还能提高检出率,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0例胸外伤患者(109处骨折),对其进行胸部X线平片和16层螺旋CT检查,然后对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符合率和漏诊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排螺旋CT的诊断符合率为92.7%(101/109),明显高于普通X线平片的73.4%(80/109)(P<0.05);16排螺旋CT的漏诊率为7.3%(8/109),明显低于普通X线平片的18.3%(20/109)(P<0.05)。结论16排螺旋CT技术能够将患者的肋骨骨折情况多角度而完整准确地显示出来,提高对肋骨骨折的诊断准确性,降低漏诊率,与普通X线平片检查相比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在肋骨骨折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周围型肺癌的SCT征象表现与诊断价值.方法对26例周围型肺癌的主要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 26例周围型肺癌的主要CT征象是: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凹陷、血管集束征、空气支气管征、空泡征.结论 综合分析周围型肺癌的CT征象有利于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准确率.HRCT有利于提高对周围型肺癌的检出.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16排螺旋CT胸部扫描检查在诊断肺结核疾病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取76例肺结核患者,均行常规DR和16排螺旋CT扫描检查,然后比较检出率情况。结果:76例患者均采用DR和CT检查,结果表明,DR检查检出结核病灶60例,未检出病灶16例;经CT检查后能清晰检查出DR没有显示的病灶,其中纵隔旁区5例,心影后区7例,肺尖区3例,检出率明显提高,达100.0%,优于DR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16排螺旋CT扫描检查诊断肺结核准确性高,优于DR检查,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在周围型肺癌上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对本院2009年9月~2011年3月收治的82例疑为周围型肺癌患者的CT诊断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82例可疑周围型肺癌患者经手术或病理检查证实为周围型肺癌者63例,而术前螺旋CT诊断为周围型肺癌者65例,两者诊断一致者60例,CT诊断灵敏度为952%,漏诊率为48%,特异度737%,误诊率为263%,CT诊断符合率为902%,经一致性检验,Kappa=0716,P<005.CT影像上以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磨玻璃样改变多见.结论 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临床诊断率高,可作为周围型肺癌诊断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0例疑似肋骨骨折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入院后分别进行X线平片检查以及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对两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X线平片检查肋骨骨折的确诊率为76.4%,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肋骨骨折的确诊率为10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是一种较为新颖的诊断方式,能够提供高分辨率三维图像,对于肋骨骨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阻塞性肺炎在早期中心型肺癌常规胸部X线影像与CT影像的诊断意义。方法:本组经手术和支纤镜活检病理证实的早期中心型肺癌7例,男5例,女2例,部行常规摄胸部正位像;2例行侧位像。同时7例均行CT扫描;5例可疑作增强扫描。结果:7例病例中常规胸部X线影像表现为炎症的:右肺中叶3例,下野1例,左肺中、下野各1例,其中左右肺门增大各1例,但有1例显示正常。CT影像表现4例支气管腔内呈菜花样肿块影,1例支气管腔内呈类似梭形的肿块影。2例肺门肿大的块影呈分叶状。结论:CT影像学检查对早期病变较小的中心型肺癌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并能够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谭建有 《基层医学论坛》2016,(35):5012-5013
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2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螺旋CT检查。结果本组患者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与螺旋 CT 征象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平面重建(MPR)对分叶征、血管集束征的敏感性显著高于横断面薄层(P<0.05);表面遮盖技术(SSD)对毛刺征、分叶征的敏感性高于横断面薄层(P<0.05);三维容积重建技术(VR)对血管集束征的敏感性高于横断面薄层(P<0.05)。结论螺旋CT在肺癌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为手术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依据,适于推广。  相似文献   

14.
张徽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0):3797-3799
目的分析16排CT检查在早期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1月郑州瑞祥医院82例疑似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均行胸部DR、16排CT、穿刺活检病理检查,以穿刺活检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比较胸部DR、16排CT诊断早期周围型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漏诊率、误诊率、分叶征检出率、胸膜凹陷征检出率。结果 16排CT诊断的准确率为97.56%(80/82)、分叶征检出率为86.89%(53/61)、胸膜凹陷征检出率为59.02%(36/61),均高于胸部DR诊断[86.59%(71/82)、72.13%(44/61)、36.07%(22/61)](均P<0.05)。两种检查方法敏感性、特异性、漏诊率、误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16排CT检查诊断早期周围型肺癌有较高的价值,诊断准确率较高,其影像可良好显示病灶情况。  相似文献   

15.
杨忠保 《求医问药》2014,(21):67-68
目的:探析用16排螺旋CT诊断骨关节创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68例骨关节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这些患者使用16排螺旋CT机进行检查,使用MPR(多平面重建)、VR(容积再现)、CPR(曲面重建)、MIP(最大密度投影法)及SSD(表面遮盖)等方法重建图像,分析其骨折的情况。将部分患者经16排螺旋CT检查的结果与X射线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在这些患者中,有18例肩关节骨折患者,有16例盆骨骨折患者,有14例四肢骨折患者,有13例脊柱骨折(包括附件)患者,有7例肋骨骨折患者。有2例患者经X射线检查未见异常,经16排螺旋CT检查发现其肩锁关节脱位;有1例患者经X射线检查未见异常,经16排螺旋CT检查发现其肋骨骨折。结论:对骨关节创伤患者使用16排螺旋CT进行检查更为直观和准确,可有效地提高检出率,为临床上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法提供有价值的影像信息,提高治疗的成功率。此检测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采用PHILIPS 16排螺旋CT扫描仪进行CTA成像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患者经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共发现37例患者存在动脉瘤,诊断准确率为92.5%(37/40),颅内血管显示良好,获得动脉瘤的完整形态以及动脉瘤与邻近血管的空间解剖关系。37例患者中显示前交通动脉瘤10例,右侧后交通动脉瘤9例,双侧后交通动脉瘤10例,大脑中动脉的动脉瘤8例。经测量,动脉瘤中最大直径为3~24mm,平均13.56mm。结论: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具有无创、快捷、准确等优点,检查费用低,可以作为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螺旋CT对治疗肺癌的临床价值,为肺癌研究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门诊及住院部102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的螺旋CT诊断结果和术后病理检查进行比较,以确定诊断结果的准确度。结果肺癌患者螺旋CT分期与临床分期结果无显著性差异;肺癌患者螺旋CT的征象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情况无显著性差异;CT的肺癌分期和检出率与病理检查高度一致。结论螺旋CT应用于诊断肺癌可以提高肺癌的检出率,有利于患者的及时治疗,值得临床医学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16排螺旋CT在诊断肠梗阻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与研究。方法对应用16排螺旋CT进行检查的62例肠梗阻患者的CT表现与临床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62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中,CT显示的肠梗阻的部位与临床结果对照符合率为93.55%,病因诊断对照符合率为80.65%;病因诊断主要为:粘连性的肠梗阻26例;肠道内的占位性病变21例;肠扭转、肠套叠9例;腹股沟疝5例;肠系膜血管栓塞1例。结论 16排螺旋CT临床诊断急性肠梗阻准确率高、定位准确、病因诊断明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接受16排螺旋CT检查的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排螺旋CT示55例患者存在颅内动脉瘤,准确率为91.7%(55/60)。其中双侧后交通动脉瘤15例,右侧后交通动脉瘤13例,前交通动脉瘤15例,大脑中动脉瘤12例。动脉瘤最大直径为3~24 mm,平均直径为13.7 mm。结论 16排螺旋CT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具有操作快捷、无创、结果准确等优点,可作为颅内动脉瘤患者的首选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20.
张巍 《当代医学》2016,(20):45-46
目的:探析宫颈癌临床分期中进行16层螺旋CT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活检及手术证实的宫颈癌患者80例,对所有研究对象予以16层螺旋CT容积增强扫查,获得宫颈癌多平面图像,评估比较16排螺旋CT扫查结果与病理活检及手术结果。结果 CT分期Ⅰ期25例,准确率为96.0%;Ⅱa期30例,准确率为85.7%;Ⅱb期19例,准确率为78.9%;≥Ⅲ期为6例,准确率100.0%,与手术和随访后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扫描Ⅰ期可为假阴性;Ⅱa期为癌细胞累及阴道上2/3;Ⅱb期癌细胞与盆壁肌肉距离超过3 mm,显示子宫旁结节影或不规则性非血管性条索,Ⅱb期为可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子宫旁癌细胞浸润;≥Ⅲ期为侵入直肠膀胱合并盆腔淋巴结转移。结论宫颈癌进行16层螺旋CT扫查技术可清晰显示宫颈肿物侵犯和生长特点,可用于指导宫颈癌临床分期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