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6 毫秒
1.
朱雅霖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4):526-526,531
目的:对复合体Dyract AP与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3M-Vitremer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方法:55例390颗楔状缺损牙分别用复合体Dyract AP(A组)与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Vitremer,美国3M公司)(B组)修复,于修复后1.5-2年复查。结果:A组成功率94.68%,B组88.1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材料均为临床修复楔状缺损的较理想材料,Dyract AP临床效果优于3M-Vitrem-er。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复合体Dyract AP与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3M-Vitremer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方法55例390颗楔状缺损牙分别用复合体Dyract AP(A组)与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Vitremer,美国3M公司)(B组)修复,于修复后1.5~2年复查.结果A组成功率94.68%,B组88.1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材料均为临床修复楔状缺损的较理想材料,Dyract AP临床效果优于3M-Vitremer.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玻璃离子水门汀和Dyract AP复合树脂两种材料修复牙体楔状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阿克苏地区医院口腔科门诊就诊的患者50例,共331颗中等以上深度楔状缺损牙,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修复;B组采用Dyract AP复合树脂充填修复,随访1年,评定成功率.结果:A组回访167颗患牙(23人),成功124颗,成功率74.25%;B组回访:129颗患牙(21人),成功112颗,成功率86.87%.结论:Dyract AP复合树脂修复楔状缺损优于玻璃离子水门汀.  相似文献   

4.
三种材料修复牙齿楔状缺损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斌  刘根娣 《现代医学》2003,31(4):237-238
目的比较玻璃离子水门汀、光固化复合树脂和Dyract复合体修复牙齿楔状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82例412颗患牙,随机分为3组,分别使用玻璃离子水门汀、光固化复合树脂和Dyract复合体修复缺损,修复1年后随访,观察疗效.结果玻璃离子水门汀组修复成功率为81.88%,光固化复合树脂组为88.32%,Dyract复合体组为95.62%.Dyract复合体组修复成功率显著高于玻璃离子水门汀组和光固化树脂组(均P<0.05).结论 Dyract复合体是修复楔状缺损的较好材料.  相似文献   

5.
刘杨娟 《基层医学论坛》2014,(22):2954-2955
目的比较Dyract复合体与富士IX玻璃离子水门汀修复楔状缺损的效果。方法将65例405颗楔状缺损患牙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用Dyract复合体修复210颗牙,对照组用富士IX玻璃离子水门汀修复195颗牙。结果经过1年-2年追踪观察,Dyract组1年成功率达90.95%,2年成功率达88.10%;富士IX玻璃离子组1年成功率为72.82%,2年成功率达69.23%,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Dyract复合体是修复楔状缺损较为理想的材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比较流体树脂、光固化复合树脂、Dyract复合体、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治疗牙体楔状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8例病人共184颗楔状缺损牙随机分为4纽,分别使用流体树脂(Filtek TM Z 350 Flow able Restorative,A组)、光固化复合树脂(FiltekTM Z 350 Universal Restorative,B组)、Dyract复合体(DyractAP,c组)和通用型玻璃离子(glaslonomer FX Ⅱ,D组)进行充填修复,用改良的美国公共卫生署(UnitedStatesPublicHealthService,USPHS)评价系统对患牙充填后6、12mo的效果进行临床评价。结果:在6too时通用型玻璃离子的成功率明显低于其他三组(P〈0.05),12mo时,流体树脂和复合体的疗效均明显优于另外两组(P〈0.05)。结论:流体树脂和复合体是治疗楔状缺损较为理想的材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三种材料(方法)修复楔状缺损牙的疗效。方法56例288颗楔状缺损牙随机分成A、B、C3组,A组用玻璃离子水门汀,B组用光固化复合树脂,C组用玻璃离子水门汀与光固化复合树脂联合充填修复;并在1年后随访。结果A组96颗牙中有85颗成功,成功率88.5%;B组96颗牙中有77颗牙成功,成功率80.2%;C组86颗牙中有81颗成功,成功率94.8%。结论用玻璃离子水门汀与光固化复合树脂联合充填组修复成功率高于其他两种用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玻璃离子和光固化树脂两种材料修复牙体楔状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129例患者共528楔状缺损患牙,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用玻璃离子充填修复,B组用光固化树脂修复,观察1年,比较效果。结果A组修复267颗患牙,成功234颗,成功率87.6%。B组充填修复261颗患牙,成功197颗,成功率75.5%。结论玻璃离子修复牙体楔状缺损效果优于光固化树脂,差异有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光固化复合树脂、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夹层技术、Dyract复合体三修复楔形缺损的疗效。方法60例285个楔形缺损牙随机分成A、B、C三组,用不同材料修复,A组用光固化复合树脂,B组用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夹层技术,C组用Dyract复合体修复楔形缺损,随诊2年后的疗效。结果A组95个牙中有18个牙失败,成功率为81%,B组95个牙中有4个牙失败,成功率为96.7%,C组95个牙中有3个牙失败,成功率为96.8%。结论用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夹层技术修复的成功率稍高于光固化复合树脂,而Dyract复合体成功率高于另二组,并同时具有二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玻璃离子、复合树脂和复合体修复楔状缺损牙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83例患者共195颗楔状缺损牙,随机分为玻璃离子组、树脂组和Dyract复合体组,每组各65个楔状缺损患牙。玻璃离子组患牙使用通用型玻璃离子充填治疗;树脂组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治疗;复合体组患牙采用Dyract复合体进行充填修复。3组患者的患牙充填后6个月、12个月随访,用改良的美国公共卫生署(USPHS)评价系统进行临床评价。结果:6个月时,玻璃离子组患牙的疗效低于其他两组;12个月时,复合体组患牙的疗效优于其它两组(P<0.05)。结论:复合体修复楔状缺损牙的效果优于玻璃离子和复合树脂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采用不同材料充填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0颗需要进行楔状缺损修复的患牙随机分成3组,分别用3M玻璃离子水门汀(1组172颗),Z350复合树脂(2组195颗),Dyract复合体(3组133颗)充填修复楔状缺损,随访1年。结果随访1年,1组成功率87.8%,2组成功率94.9%,3组成功率为98.5%。2组和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组与2组、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yract复合体和Z350复合树脂的临床疗效优于玻璃离子,是较为理想的修复楔状缺损的材料。  相似文献   

12.
排龈对Dyract复合体修复楔形缺损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排龈对Dyract复合体修复楔形缺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96例606个楔形缺损牙随机分为两组,经牙面处理后,A组排龈线排龈后Dyract复合体修复,B组直接Dyract修复,随访2年。结果半年后复查A组成功率为99.02%,B组成功率为98.00%;1年后复查A组成功率为98.33%,B组成功率为93.58%;2年后复查,A组成功率为96.20%,B组成功率为88.85%。结论排龈可提高Dyract复合体修复楔形缺损牙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选择较理想的修复牙齿楔状缺损的材料和方法。方法:门诊选择141例,453颗患牙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GC Fuji II型玻璃离子、Dyract AP复合体和GC Fuji II型玻璃离子水门汀加Charisma光固化复合树脂夹层技术修复深型楔状缺损,于修复后1、2年随访,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甲组(GC Fuji II型玻璃离子)1年成功率86.67%,2年成功率75.05%;乙组(Dyract复合体)1年成功率91.61%,2年成功率87.30%;丙组(夹层技术)1年成功率93.57%,2年成功率89.43%。丙组成功率高于乙组,差异无显著性,丙组和乙组成功率均高于甲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丙组(夹层技术)、乙组(Dyract AP复合体)用于楔状缺损修复的临床疗效较单纯用GC Fuji II型玻璃离子修复成功率高(P<0.05),是较理想的楔状缺损修复材料或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可乐丽非露AP—X、卡瑞斯玛复合树脂与富士Ⅱ玻璃离子充填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573颗楔状缺损牙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用卡瑞斯玛复合树脂,B组用富士Ⅱ玻璃离子,C组用可乐丽非露AP-X修复楔状缺损,随访1年后疗效。结果卡瑞斯玛复合树脂、富士Ⅱ玻璃离子与可乐丽非露AP—X材料充填成功率分别为89.5%、93.0%、99.4%。A、B与C组比较,P〈0.05,A与B组比较,P〉0.05。结论在楔状缺损治疗中,可乐丽非露AP-X优于卡瑞斯玛复合树脂与富士Ⅱ玻璃离子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Dyract复合体、玻璃离子水门汀、光固化复合树脂3种材料修复楔状缺损的效果。方法对93例共360颗楔状缺损的患牙随机分成3组,各修复120颗。结果经过18个月的追踪观察,Dyract组成功率达98.33%,玻璃离子组成功率为96.67%,复合树脂组成功率为90.83%。结论Dyract复合体粘结性强,对牙髓刺激小,其疗效优于玻璃离子与复合树脂,是修复楔状缺损较为理想的材料。  相似文献   

16.
两种方法修复深度楔状缺损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方法充填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6颗需要进行楔状缺损修复的患牙随机分成实验组(229颗)和对照组(227颗),分别用FiltekTMZ350纳米流动树脂联合3MZ350纳米树脂和3MZ350纳米树脂进行充填修复,观察随访2年。结果修复1、2年后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成功率分别为97.38%、92.07%和91.27%、82.82%,修复2年后实验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FiltekTMZ350纳米流动树脂联合3MZ350纳米树脂用于修复深度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光固化复合体Dyract AP修复各类牙体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光固化复合体Dyract AP治疗133例患者,共304颗牙,修复后随访0.5~4年,临床观察修复体形态、色泽及临床症状等,据此判断效果。结果修复效果满意,平均成功率达97.88%。结论光固化复合体Dyract AP适用于乳、恒牙各类牙体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3种材料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患者(390颗患牙)随机分成3组,分别用GC Fuji IX GP玻璃离子水门汀(A组)、Dyract AP复合体(B组)、Z350流动复合树脂(C组)修复楔状缺损,观察比较1年后的疗效。结果 A组成功率为80.77%,B组成功率为93.85%,C组成功率为95.38%。3组成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8.63,P〈0.01),其中B组与C组之间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B、C组之间的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Dyract AP复合体和Z350流动复合树脂是修复楔状缺损较为理想的材料。  相似文献   

19.
刘光丽 《中国医疗前沿》2010,5(16):63-63,78
目的评价流动树脂与固体树脂在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04年5月~2005年3月北京平谷区医院口腔门诊就诊的120例楔状缺损患者的238颗患牙,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以LuxaFlow流动树脂与3MFiltekP60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比较治疗后6个月、1年、2年、5年的临床疗效。结果 120人中失访者8例。复查112人中212颗患牙,复查率为93.33%,两组在治疗6个月到1年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24%Vs97.5%,96.43%Vs95.76%,p〉0.05),在治疗2年到5年,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45%Vs84.35%,91.18%Vs80.00%,p〈0.05)。结论流动树脂在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效果优于固体树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玻璃离子水门汀、光固化复合树脂、流动树脂修复牙体浅型楔状缺损的疗效。方法 将128例352颗浅型楔状缺损的患牙随机分为A、B、C 3组,分别用玻璃离子水门汀、复合树脂、流动树脂充填,1.5年后随访评价其疗效。结果 玻璃离子的成功率为80.87%,复合树脂组的成功率为83.33%,流动树脂修复浅型楔状缺损的成功率为94.17%,高于另外两组(P〈0.01)。流动树脂修复牙体浅型楔状缺损的成功率高于玻璃离子组和复合树脂组。结论 流动树脂是修复牙体浅型楔状缺损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