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595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SAP者为310例(52.10%),其中早发性肺炎患者225例(37.82%),晚发性肺炎患者85例(14.29%)。多因素分析时患者年龄每增加1岁,SAP发病率可增加1.037倍;糖尿病患者SAP发生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724倍;意识障碍评分每增加1分,SAP发生率下降0.908倍;有鼻饲治疗的卒中患者发生肺炎的可能性是没有鼻饲治疗患者的6.640倍;用胃黏膜保护剂的患者发生SAP的风险是没用患者的3.581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发生SAP的几率是未使用者的2.433倍。结论患者年龄、糖尿病史、意识状态、鼻饲治疗、胃黏膜保护剂及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4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病历资料,并分为SAP组和非SAP组,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AP的相关危险因素,统计SAP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结果 64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SAP的发生率为13.2%,其中71.8%为早发性肺炎;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SAP发生率分别为10.9%、19.4%、29.4%(P均<0.01);前循环、后循环、前+后循环脑卒中的SAP发生率分别为8.3%、22.3%、24.6%(P均<0.01);SAP患者的死亡率为31.7%。年龄≥65岁、糖尿病、吸烟史、吞咽障碍、低蛋白血症、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脱水剂、H2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泵抑制剂、鼻饲治疗为SAP的危险因素。其中,有吸烟史及鼻饲治疗的患者,早发性肺炎的发生率较高(P<0.01)。有低蛋白血症及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晚发性肺炎的发生率更高(P<0.01)。培养出菌株65例,革兰阴性菌67.7%,主要是肺炎克雷伯杆菌;革兰阳性菌26.2%,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6.2%,主要是白色假丝酵母菌。结论 SAP多发生在入院72h内,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要致病菌;SAP增加患者死亡率;不同卒中类型和部位的SAP发生率不同;早发性肺炎和晚发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不同。  相似文献   

3.
项美玲  谭九根  谢建平  王美华 《浙江医学》2019,41(8):772-775,779
目的探讨ICU中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病原学特点与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2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SAP病原学特点,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12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中有59例发生SAP(48.76%),其中早发性肺炎(EOP)40例(67.80%),晚发性肺炎(LOP)19例(32.20%)。痰液培养出菌株包括10种细菌与2种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31株(63.27%),革兰阳性球菌10株(20.41%),真菌8株(16.3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有吞咽困难、意识障碍、糖尿病、吸烟史、鼻饲治疗、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或胃黏膜保护剂是SAP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鼻饲治疗的患者患EOP的可能性更大、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患者患LOP的可能性更大。结论SAP患者中,EOP比例高于LOP,革兰阴性菌是其主要致病菌。年龄≥65岁、意识障碍、糖尿病、吞咽障碍、吸烟史、鼻饲治疗、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或胃黏膜保护剂是SAP的危险因素,根据患者病原学特点制定针对性的防治策略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90例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有无SAP分为SAP组(40例)与非SAP组(50例),对其发生SAP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SAP组年龄、意识状态评分、卒中部位、吸烟史、糖尿病病史、鼻饲治疗史、脱水剂及胃黏膜保护剂使用情况与非SAP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AP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意识状态评分≤8分、年龄>65岁、吸烟史、糖尿病病史、鼻饲治疗、脱水剂及胃黏膜保护剂使用。结论:NICU卒中患者发生SAP的危险因素是年龄大、合并糖尿病、吸烟、意识水平低下、使用鼻饲治疗、脱水剂及胃黏膜保护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 associated pneumonia,SAP)发生的危险因素和病原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9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SAP组(90例)和非SAP组(100例).应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SAP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病原学特点.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SAP组患者卒中类型、卒中部位、糖尿病、吸烟史、意识障碍、吞咽困难和鼻饲与非SAP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梗死/脑出血、前循环卒中、有糖尿病史、意识障碍、吞咽困难、鼻饲等是SAP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本组SAP患者中有73例(81.11%)痰培养或者气管分泌物培养阳性,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比最高,其次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链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结论 脑梗死/脑出血、前循环卒中、有糖尿病史、意识障碍、吞咽困难、鼻饲等是S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6.
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是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发生和发展相对于普通肺炎有其独特之处。SAP的发病与卒中后的免疫抑制状态、细菌定植、误吸及神经源性肺水肿有关,其危险因素包括年龄、体位、误吸、意识障碍、吞咽障碍、心房颤动、糖尿病史、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鼻饲饮食、镇静剂使用、应激性溃疡预防用药等,国内外学者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制订了SAP预测量表以预测S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徐薛芬  刘洪泱  李婷  张丽 《安徽医学》2016,37(12):1552-1554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2015年1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341例脑卒中患者,根据有无并发SAP分为SAP组(52例)和非SAP组(28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脑卒中患者发生SAP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征。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构成、吸烟、糖尿病、肺部基础疾病、卒中部位、意识障碍、吞咽障碍、气管切开、机械通气、鼻饲治疗及使用脱水剂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患者痰培养检出菌株中,G-杆菌占72.3%,G+球菌占17.1%,真菌占10.6%。结论 高龄、既往有吸烟史、肺部基础疾患、有糖尿病史、后循环卒中、临床有意识障碍、吞咽困难、进行机械通气、鼻饲治疗及脱水剂治疗的脑卒中患者更易并发SAP,SAP患者致病菌以G-杆菌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并控制SAP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70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并发SAP,分为SAP组和非SAP组,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AP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卒中类型、性别、年龄、房颤、高胆固醇血症、低蛋白血症、意识障碍、吞咽障碍、鼻饲治疗、使用抑酸剂、使用脱水剂、气管插管/切开、使用呼吸机、住院天数等均与SAP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低蛋白血症、意识障碍、吞咽障碍、鼻饲治疗、使用抑酸剂、脱水治疗、住院日≥14 d是SAP的危险因素。结论:SAP严重影响脑卒中预后,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可以降低S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4):297-299
目的探讨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危险因素,为SAP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河南省荣军医院收治的32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SAP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20例脑卒中患者,发生SAP 51例,未发生SAP 269例,SAP发生率为15.9%(51/32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吸烟史、鼻饲、使用呼吸机、低蛋白血症、使用抑酸剂、住院时间、使用脱水剂、意识障碍及吞咽困难与SAP的发生有关(P<0.05),但卒中类型、卒中部位与SAP的发生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鼻饲、使用抑酸剂、使用脱水剂、住院时间、低蛋白血症、意识障碍及吞咽困难是S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SAP会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预后,多种因素与SAP发生有关,应针对SAP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时采取预防和干预措施,从而降低其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8~2011年脑卒中住院患者912例,男600例,女312例;调查患者性别、年龄、诊断、住院天数、意识障碍、慢性基础病、医院感染前的侵袭性操作、糖皮质激素与H2受体阻滞剂和抗生素的预防应用。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变量的筛选用非条件Logistic模型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医院内获得性肺炎感染率与意识障碍、住院天数>20 d、合并糖尿病、吞咽困难、COPD医院感染、侵袭性操作发生率较高相关(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住院天数(P<0.05),气管切开、气管插管、鼻饲胃管、COPD、糖尿病、H2受体阻滞剂和抗生素的预防应用(P<0.01),是获得性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许啟伍 《中外医疗》2014,(13):52-54
目的分析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相关危险因素,并观察其临床特点。方法收集该院神经内科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50例脑卒中患者的资料,其中35例发作为SAP组,115例未发生SAP作为非SAP组,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房颤、卒中类型、意识障碍、气管插管∕切开、呼吸机使用、吞咽困难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观察其与SAP发生的关系,同时观察对SAP患者进行痰培养并进行药敏试验的结果。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房颤致大面积脑梗死、卒中后球肌麻痹(吞咽困难)、气管插管/切开、呼吸机使用等均为SAP发病的高危因素。SAP患者中共培养出菌株20例,主要以痰培养为主,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要的条件致病菌,包括肺炎克雷伯杆菌(30.00%)、大肠埃希菌(15.00%)、铜绿假单胞菌(15.00%)。金黄色葡萄球菌(25.00%)也不少见,其他如肺炎链球菌及致病性真菌感染相对少见。结果显示其中药敏革兰阴性杆菌对舒巴坦/头孢哌酮保持较高的敏感性,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最为敏感,耐药性低。结论 SAP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上应引起重视并尽早采取合理的治疗和干预措施,对防治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能否减轻喉肿瘤患者气管切开及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并同时降低知晓发生率。方法择期喉肿瘤手术患者30例,年龄35~55岁,ASA为Ⅰ~Ⅱ级,喉阻塞为Ⅰ~Ⅱ度,随机分为氟芬合剂组(Ⅰ组)、瑞芬太尼+咪达唑仑组(R组),每组15例。所有患者在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下行气管切开,气管切开之前,Ⅰ组患者静脉注射氟芬合剂2mL,R组患者缓慢静脉注射咪达唑仑50μg·kg^-1,继之瑞芬太尼0.05μg·kg^-1·min^-1持续输注。气管切开完成即将插管时,Ⅰ组患者静脉注射氟芬合剂2mL,R组患者缓慢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μg·kg^-1。(大于1min),记录局部浸润麻醉前(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成功即刻(T2)、麻醉诱导后2min(T3)的HR、MAP、SpO2;记录麻醉诱导时得普利麻的用量;记录气管切开过程中患者有无躁动、呛咳等反应。术后随访患者对气管切开及插管过程的知晓情况。患者SpO2〈90%定义为呼吸抑制。结果与Tn比较,Ⅰ组T1时的MAP及HR无明显变化,T2时MAP及HR明显升高(P〈0.05),T3时MAP及HR明显降低(P〈0.05);R组T1及T2时MAP及HR无明显变化,T3时MAP与Tn比较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而HR明显降低(P〈0.05)。与Ⅰ组比较,T2时R组MAP及HR明显降低(P〈0.05),而T1时MAP明显升高(P〈0.05)。所有患者均无明显呼吸抑制。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完成后麻醉诱导所需得普利麻量有显著差异(P〈0.01);与Ⅰ组比较,R组呛咳、躁动等插管反应及插管知晓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在局部麻醉的基础上,瑞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能明显减轻气管切开及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及知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老年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相关危险因素,并观察其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科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8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的资料,其中50例发生SAP作为SAP组,130例未发生SAP作为非SAP组,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房颤、卒中类型、意识障碍、气管插管/切开、呼吸机使用、吞咽困难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观察其与SAP发生的关系,同时观察对SAP患者进行痰培养并进行药敏试验的结果。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房颤、吞咽困难、气管插管/切开、呼吸机使用及意识障碍等均为SAP发病的危险因素,性别、高血压及卒中类型不是SAP病的危险因素。SAP患者中,30例痰培养阳性,以金黄色葡萄球菌(30.00%)、肺炎克雷伯杆菌(23.33%)最为多见,其次为大肠埃希菌(16.67%)、铜绿假单胞菌(16.67%)及肺炎链球菌(6.67%),真菌感染较少见,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保持较高的敏感染,耐药性低,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最为敏感。结论 SAP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上应引起重视并尽早采取合理的治疗和干预措施,对防治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叶镱  关紫云  蔡阳林  周丽英  陈瑞敏 《河北医学》2013,19(10):1498-1501
目的:观察快速顺序插管(RSI)技术在脑外伤及脑卒中患者急诊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98例脑外伤及脑卒中符合研究入选标准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试验组、对照组各49例,试验组行RSI,对照组行部分镇静表面麻醉下经口气管内插管,观察记录喉部显露的C/L(Cormack-Lehane)分级、插管时间、插管次数、血压变化、心率变化、SPO2的最低下降值及并发症;计算IDS评分及比较总体有效率。结果:两组插管时间试验组(20.05±5.50)s比对照组(31.58±9.34)s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声门显露的C/L分级、插管次数、插管过程中收缩压、心率波动及SPO2的最低下降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其IDS评分及总体有效率(93.87%)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RSI应用于脑外伤及脑卒中患者急诊气管插管安全迅速有效,对比部分镇静表面麻醉下经口气管内插管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社区获得性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社区获得性S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内科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发热持续时间、治疗前及治疗24、48、72 h和7 d后的血气分析、啰音消失时间、气管切开例数、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发热持续时间、啰音消失时间、气管切开例数、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24、48、72 h及7 d后,观察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是治疗社区获得性SAP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诱导前泵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对全麻患者气管插管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上腹部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共80例。随机分成4组,每组20例,分别为对照组(C组)、小剂量组(L组)、中剂量组(M组)和大剂量组(H组)。C组诱导前以0.9%氯化钠溶液注入,L、M、H组分别在诱导前10 min给予右美托咪定0.6、0.8、1.0μg/kg负荷剂量。记录给药前(T 0)、给药3 min后(T 1)、给药5 min后(T 2)、插管前即刻(T 3)、插管即刻(T 4)、插管后1 min(T 5)、插管后3 min(T 6)、切皮时(T 7)的HR、SBP以及DBP,并记录术中出现副反应事件发生的次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右美托嘧啶的3个剂量组患者心率和动脉压数值小(P〈0.05)。H组患者的SBP、MAP、HR在插管即刻(T 4)、切皮时(T 7)显著低于基础值(P〈0.05),并低于同时刻的L、M剂量组(P〈0.05),而L、M组在这2个时点SBP、MAP、HR无显著性差异。H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但使用右美托嘧啶的3个组别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全麻诱导前,缓慢输注剂量0.6、0.8μg/kg右美托咪定,可以显著减轻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肠手术后患者发生肺部并发症(PPC)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52例胃肠手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PPC组和非PPC组,比较两组患者66个观察项目的差异性,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06例胃肠手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4.2%(206/85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31个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1.051)、伴存呼吸疾病(OR=2.942)、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OR=0.977)、术前抗生素使用时间(OR=1.068)、术中气管插管时间(OR=1.003)、保留鼻胃管时间(OR=1.055)、术后机械通气时间(OR=1.939)为发生PPC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术前伴存呼吸疾病、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正常、术前长时间使用抗生素、术中气管插管时间、保留鼻胃管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长的胃肠手术患者易发生肺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在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插管时心血管反应.方法 随机选择老年全麻患者60例,年龄60~80岁,ASAl或2级.按舒芬太尼用量不同分为6组(n=10):S1组0.1 μg/kg,S2组0.2 μg/kg,S3组0.3μg/kg,S4组0.4 μg/kg、S5组0.5 μg/kg和S6组0.6 μg/kg.顺序静注舒芬太尼、咪达唑仑3 mg、顺阿曲库铵0.2 mg/kg和依托咪酯0.2 mg/kg,3 min后气管插管.记录麻醉前安静时(基础值)、麻醉诱导后最低和气管插管后5 min内最高MAP和HR值.采用Probit回归计算舒芬太尼阻断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和95%的有效剂量(ED95).结果 舒芬太尼阻断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ED50为0.363 μg/kg (95%可信区间0.295,0.431),阻断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ED95为0.631 μg/kg (95%可信区间0.534,0.878).结论 老年人在复合咪达唑仑、依托咪酯麻醉诱导插管,舒芬太尼阻断气管插管反应的最佳剂量0.363-0.631 μg/kg.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小剂量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与传统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应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及对炎性因子和血浆皮质醇的影响.方法60名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被随机分为小剂量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组(试验组)30例与传统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组(对照组)30例.两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插管前(T)2、插管(T)3、插管后5分(T)4、切皮前(T)5、切皮(T)6、切皮后5min(T)7、升主动脉插管(T)8、术毕(T)9记录收缩压(SBP)、心率(HR)及切皮前至术毕中心静脉压(CVP)指标,采取外周静脉血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麻醉诱导前(T)1、切皮后10min(T)2、CBP后10min(T)3、停心肺转流术(cardopu lmonary bypass,CPB)后10min(T)4及停CBP后4h(T)5血浆IL-6、IL-8水平,并检测T1-5各时点血清皮质醇水平.结果(1)试验组各时间点芬太尼用量及总量较对照组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试验组患者血浆IL-6、IL-8T3、T4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3)试验组患者T2、T3时间点血清皮质醇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4)试验组患者术后清醒时间短、气管导管拔除早(P〈0.01).结论小剂量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能维持患者的心脏瓣膜置换术适度应激状态,降低炎性反应,术后早期恢复并拔管,该麻醉方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