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病原体感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粘膜,或者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伤皮肤,有可能被病原体感染的情况.护士由于工作的特殊性,面临着多种职业危害(如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物理性危害、心理社会性危害等),其中艾滋病、乙肝、丙肝感染是生物性职业危害的主要种类,而急诊科护士工作在临床第一线,与病人及病原微生物接触密切,在这种特殊的环境里可使护士因工作而暴露于多种职业性危害因素中,在急救护理操作过程中若不注意个人防护容易造成职业性栽损伤,严重威胁着护士的身心健康,为增强急诊科护士自我防护意识、了解自我防护状况,通过对我院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自我防护问卷调查,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2.
梁月艳 《吉林医学》2012,33(33):7340
目的:对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和制定防护措施的分析。方法:从引起职业危害的心理性、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这几个因素分析消毒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害。结果:加强质监控能有效预防和减少职业危害,消毒供应工作中存在许多职业危害因素,制定出相应的操作沲程及肪护措施。结论:根据职业危害的因素,能有效地降低职业危害,提出职业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手术室护士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与防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士在进行手术配合、护理手术病人等医疗活动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职业危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2006年8月对本院手术室37位护士采取抽血体检与问卷调查。结果对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安全造成危害的因素可归纳为:生物性因素,手术室护士直接接触血液;机械性因素,各种锐器刺伤及血液等溅入皮肤黏膜;物理性因素,无防护射线及电离辐射、负重工作、噪声;化学性因素,麻醉废气;心理性因素,工作紧张、轮班、加班、压力超负荷;工作环境因素,接触病人、生活不规律、接触血液体液。结论手术室的职业危害因素对手术室护士造成极大的生理心理损伤,有必要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供应室护士所面临的职业危害,包括生物性危害、物理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社会、心理等因素。认为护理人员需要全面的认识各种危害,做好防护措施,从而达到职业防护的相关规定和要求,维护自身身心健康,顺利开展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包括物理性危害、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运动功能性危害及心理社会性危害。探讨综合医院儿科护士的现存的和潜在的危害因素,对护士职业性危害因素有更深的认识,从而提供更有效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罗钰 《中外健康文摘》2012,(32):405-406
总结血透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职业危害常见的因素包括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和心理性因素,认为通过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增强自我防护意识、规范护理工作行为、采用各种有效防护措施,可明显降低血透室护士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7.
贺敏芬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5):106-107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的发生情况,并探讨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对临床手术室护士(包括实习护士)职业危害的发生情况问卷调查表,进行回顾性调查后行统计分析。结果180名护士都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医疗锐器伤,发生率为100%,面临众多的危害因素,如物理性危害占37.2%,化学性危害占50.61%,生物性危害占57.32%,心理社会性危害占60.37%。结论手术室护士的自身防护问题应引起重视,尤其要加强对护士的安全教育,规范其操作行为,减少锐器伤,避免职业感染等危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供应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和制定防护措施。方法:对供应室护士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职业防护对策。结果:通过加强生物性、化学性、运动性、心理社会性危害的预防,可减少工作伤害。结论:根据供应室职业危害的因素,提出职业防护对策,可更有效地降低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分析本院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和防护措施。方法分析本院消毒供应室护士经常出现的职业危害因素,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物理性因素(包括环境因素、针刺伤和刀割伤、烧伤、烫伤、噪音、粉尘、紫外线)、化学性因素、生物性因素、心理因素、职业安全意识淡薄,给予相应的防护对策,包括物理因素的防护、改善工作环境和方式、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学习、预防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措施、使用化学消毒剂的防护措施。结果通过对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与防护对策进行深入地分析,护士对产生职业危害的危险因素重视程度加深了,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大大提升了,不但保证了工作的顺利进行,还维护了护士的安全。结论医院供应室护士产生职业危害的概率很高,造成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是很复杂的,长期处于这种职业环境中护士容易发生思想懈怠,对此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对供应室工作人员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让他们树立较强的安全意识,在工作中要注意规避产生职业危害的因素,掌握具体的防护措施,在不断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确保自身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本院护理人员职业安全现状并提出防护措施.方法 自制调查问卷表,对本院400余名护理人员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护理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高,主要包括锐器刺伤、化学药物伤害、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心理伤害、物理性损伤;锐器刺伤、化学药物伤害、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及心理伤害多发生在低年资护理人员,物理性损伤多发生在高年资护理人员.结论 各级管理者应高度重视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工作,长期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及培训,保障护理人员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1.
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谭庆兰 《当代医学》2010,16(30):13-14
目的分析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现状。方法对2009年3月~2009年11月我院的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的方法,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职业暴露对供应室护理人员的伤害。结果护理职业暴露多为生物、物理、化学及社会心理因素方面的伤害,其中利器伤及紫外线暴露损伤发生较为常见。结论供应室护理人员处于职业暴露的危险之中,应树立安全及防范意识,减少或避免危险的发生,以尽量减少医院职业危害的发生,保护护理人员自身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急诊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原因以及防护对策.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3年2月我院急诊内科护理人员38名作为观察组,并随机抽取我院外科、内科、妇产科以及儿科护理38名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职业损伤情况.结果 急诊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为物理损伤、化学损伤、生物损伤以及护理人员自身心理因素,多种原因相互作用,引发护理人员职业损伤.结论 急诊科护理人员的职业损伤是客观存在的,实施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可有效避免发生职业危害事件,从而确保护理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心理压力来源及心理需求并寻求缓解压力的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天津市两所三级甲等医院的56名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存在较大的压力,主要压力来源依次为:怕出差错、工作紧张、职业暴露性大、待遇低、身体条件差、专业技术性强、认可度低、检查次数多等,心理压力与年龄、护龄呈正比,年龄越大,护龄越长,所承受的压力越大。结论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心理压力来源与工作环境和性质有关,管理者应重视消毒供应中心护士身心健康的维护,从而减轻护士的压力,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 通过调查、分析急诊科护士日常护理工作及环境,总结出急诊科护士潜在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包括理化因素、生物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等.结果 针对这些职业危害因素,提出了相应的防护对策,指出应树立全面的防护管理理念,规范护理行为,加强个人防护意识,减少职业危害.结论 对各种危害因素,及时地采取相应的防护对策,能够有效地保障急诊科护士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的生物危害与防护。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不同工作年限、职称、职务、学历及不同工作单位的100名手术室护士进行调查。结果自我保护意识不足,易造成锐利物品刺伤、割伤或被污染血液溅到眼睛内。高职称组职业防护率高于低职称组。结论减少造成职业危害的各种因素.防护是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护士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强度。方法:应用职业紧张量表修订版(OSI-R)对96名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护士(护士组)和72名非卫生部门脑力劳动者(对照组)进行了测试。结果:职业任务得分护士组为146.06±15.83,对照组为127.04±14.17,差异有显著性(P〈0.01),主要紧张源为责任感、任务过重和任务不适应。心理紧张反应因子得分护士组为26.25±7.14,对照组为21.06±6.60,差异有显著性(P〈0.01)。女护士心理紧张反应因子得分为27.31±6.35,男护士为22.04±6.39,差异有显著性(P〈0.05);职业任务总分男护士为155.31±15.24,女护士为142.73±15.82,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护士存在明显职业紧张和紧张反应,男女护士职业紧张源不同。  相似文献   

17.
摘 要:目的 了解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压力、工作疲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及疲 劳量表为基础制定问卷,对 3 家三甲医院 133 名手术室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133 名手术室护士中压力程度为轻、中、重 度者分别占 6.8%、67.7%、25.6%,工作疲劳轻、中、重度者分别占 30.8%、42.9%、26.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工作疲劳为 手术室护士职业压力程度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 手术室护士职业压力和工作疲劳会影响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评估沈阳市重症监护病房护士职业危害发生状况及担心程度,为减少重症监护病房护士职业危害发生并积极应对及有效培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对沈阳市三级甲等医院211名重症监护病房护士进行评估与调查。结果:重症监护病房护士职业危害发生情况及担心程度以人体工效学、心理社会和组织因素(如频繁的倒班、不适当的搬运患者、工作压力等)得分最高分别为(13.080±3.535)和(13.080±3.355),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年龄、职称、工作年限对职业危害发生情况有影响。结论:护理管理者应重视重症监护病房护士职业危害的发生情况,掌握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对职业危害的担心程度,加强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培训,采取积极应对的防护措施预防职业危害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昆明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护生职业危害的现状,分析职业危害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儿科护生在血液体液、尖锐物品、体力劳动、噪声、心理和意外损伤6个方面的职业危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职业危害发生率最高的前三位为血液体液危害、尖锐物品危害及体力劳动危害,分别为25.7%,22.9%和15.7%.结论 应从加强职业安全教育、规范护生的行为、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采用听力防护措施、调整心态、建立防护制度6个方面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防止儿科护生发生职业暴露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找出并分析血透室护士工作的主要压力因素,让血透室护士正确认识工作压力,从工作上、思想上减轻压力,放松心情,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在我院血透室工作的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论引起血透室护士的工作压力因素有工作环境、工作负荷、职业风险、病人等因素。从这些方面入手改善护士的工作、生活环境,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减轻护士的心身压力,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