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2006—2011年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实测点数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粉尘监测点中,矽尘监测合格率最低。化学毒物监测点中,铅及其化合物合格率明显低于其他化学毒物。物理因素监测合格率均低于75%。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管既要急性、慢性职业中毒危害因素兼顾,也要监测数量和合格率齐抓。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和评估苏州市高新区企业作业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方法对2009-2014年苏州高新区企业作业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作业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化学物质和粉尘的年监测合格率均高于97%;物理因素的年监测合格率为80.26%,监测不合格的作业点主要集中在从事矽尘和噪声作业的场所。结论苏州高新区企业作业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较好,提示企业应继续增强职业病危害防控意识,特别是加强对噪声、矽尘作业危害的防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掌握2010-2012年某市化学原料及化工制造业职业卫生状况.方法 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某市近三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健康监护及职业病数据导出并汇总分析.结果 某市近三年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覆盖率为67.95%,大中型企业监测率较小型企业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监测点总体合格率为94.40%,苯、甲苯、二甲苯、铅及其化合物、二氧化氮、锰及其化合物、氨为主要的化学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偏低的为三氯乙烯、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铅及其化合物、汞及其化合物;粉尘以石棉尘、矽尘和滑石尘的合格率偏低,分别为18.75%、52.10%和55.56%;物理有害因素主要监测项目为高温和噪声,合格率分别为63.25%和70.08%;职业健康监护覆盖73.36%的企业及98.79%的应检劳动者,职业病患者检出率为0.01%,患有职业禁忌证及调离工作岗位的劳动者占近三年全行业总人数的40.67%及38.39%;报告各类职业病8例,病种为急(慢)性职业中毒、尘肺及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结论 化学原料及化工制造业具有潜在职业病患病风险,需有效落实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劳动者健康监护等制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常熟市某电源技术研发公司作业环境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为制定针对性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该公司2010~2012年生产环境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检测结果发现部分岗位铅烟(尘)浓度存在超标现象,其中铅烟浓度合格率88.2%,最高超标5.3倍;铅尘浓度合格率81.5%,最高超标4倍。总合格率2010~2012年分别为85.7%、86.7%和93.3%。结论总合格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但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该公司作业场所危害因素浓度合格率没有得到显著提高。该企业在职业卫生防护措施及管理制度等方面还有待提高,相关部门还需加强监督监测和专项治理工作,进一步提高该企业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铅尘(烟)浓度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绍兴市主要职业病危害现状及相关危害因素暴露水平,以有效控制职业病危害,保障劳动者健康。方法 依据《2012年绍兴市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工作实施方案》和《2012年绍兴市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方案》在绍兴市开展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调查、监测。结果 1727家企业存在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占全市企业数的2.74%;接触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56098人,占全市劳动者的25.39%;矽尘等8种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365点,合格268点,总合格率73.42%,其中矽尘、电焊尘和铅及其化合物合格率低,分别为0.00%、55.56%和35.48%。结论 绍兴市企业类型以小型居多,职业性慢性铅中毒和尘肺病的发病率仍较高,这与相关作业岗位的职业危害控制合格率低有关,因此这方面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能力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6.
孟谦谦  施健  杜成  童智敏 《现代预防医学》2014,(12):2143-2145,2163
目的了解昆山市2008-2012年企业工作场所职业性危害现状,为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昆山市2008-2012年企业工作场所职业性危害因素监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8-2012年,作业场所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实测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监测合格率基本呈现平稳或略升高的趋势。在各类粉尘的监测中,矽尘合格率不足75%。在化学毒物的监测中,苯、甲苯、二甲苯是监测的重点,合格率在85%以上。物理因素的监测以高温和噪声为主,与化学因素相比,监测合格率相对较低,不足70%。结论今后昆山市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既要增加监测的数量,也要提高监测的合格率,要加强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管以保护职工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上海市崇明县辖区内铸造企业生产环境职业卫生状况,为制定该行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该县铸造企业开展职业卫生学调查,对作业工人进行个体采样,并检测生产环境空气中矽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结果对84名作业人员进行个体采样,矽尘浓度范围0.5~19.9 mg/m3,平均浓度为(2.11±2.84)mg/m3;总体合格率26.2%,合格率最低的是型砂工(8.3%);不同铸造类型矽尘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49,P〉0.05);不同工种矽尘浓度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27,P〉0.05)。结论崇明县铸造企业职业病危害依然严重;企业应进一步加强生产工艺改革和通风排毒防护措施、改善作业环境,防治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全面掌握上海市金山区矽尘作业场所中矽尘总尘暴露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区安监局职业病危害申报系统和金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年全面建立的职业卫生档案,共核查确认矽尘作业企业30家,对所有确认的企业进行个体采样和监测。现场通过观察和询问调查影响矽尘浓度的因素,运用描述统计分析不同影响因素作业环境中矽尘总尘浓度。结果 30家企业共采集105份样品,企业合格率为36.7%,采集样品点合格率为33.7%,总尘平均浓度为1.40 mg/m~3;不同影响因素监测结果显示半密闭、手工、间歇、固定、远距离、通风良好作业现场检测合格率较敞开、机械化、连续作业、流动作业、近距离、通风不良的高。结论上海市金山区矽尘暴露水平合格率较低,企业应在全密闭、间歇、固定、远距离、通风良好的条件下作业,同时加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某铅锌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针对性的工程控制措施,评价其合理性和有效性。方法用定性定量的方法分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其(强度)度;用现场调查的方法明确采用的职业病工程控制措施。结果某铅锌矿的开采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矽尘、噪声、铅、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石灰石粉尘、二硫化碳、碳酸钠、工频电场等,矽尘、铅尘、噪声均存在超标现象,接触矽尘最高的超标近12倍,接触铅尘最高超标0.2倍。结论该铜锌矿主要的工程控制措施有湿式作业、湿法除尘器、密闭作业等,工程措施能有效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强)度,但是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采取控制措施也是降低作业场所有害物质浓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对昆山市2010年150家重点监管企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进行分析。150家重点监管企业主要分布于电子、建材、机械等行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苯系物、乙酸乙酯、二甲基甲酰胺、正己烷、粉尘、噪声。不同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电子92.16%,皮革94.59%,机械59.46%;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苯100%,甲苯87.5%,二甲苯94.97%,乙酸乙酯88.89%,二甲基甲酰胺92.59%,正己烷100%,其他粉尘88.16%,矽尘56.25%,噪声60.71%。提示150家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以有机溶剂和噪声、粉尘为主,其中甲苯、噪声、粉尘控制效果最差,作业场所监测合格率低。用人单位应加强上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治理和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近5年浙江省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情况.方法 对2006-2010年全省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情况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2006至2010年,作业场所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实测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监测合格率基本呈现平稳或略升高的趋势.在各类粉尘的监测中,矽尘和石棉的合格率不足60%.在化学毒物的监测中,苯、甲苯、二甲苯是监测的重点,合格率在85%以上.近年来正己烷、硫化氢和氰化物的监测数量呈明显的增长趋势.物理因素的监测以高温和噪声为主,与化学因素相比,监测合格率相对较低,不足70%.结论 今后浙江省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管既要增加监测的数量,也要提高监测的合格率.同时还要掌握急性和慢性职业中毒危害因素、物理和化学因素、传统和新型的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监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上海市某区用人单位职业危害监测不合格情况分布,探索今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点,为科学寻找职业病防治措施提供针对性的建议。 方法 对2006-2012年辖区作业场所内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的244家企业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粉尘、化学因素、物理因素7年合格率分别为93.40%、98.01%、82.91%,超标项目主要为矽尘、木粉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苯系物和噪声。超标岗位主要为铸造、喷砂和灌砂、电焊和印刷岗位以及冲压、表面处理、纺织等作业点。 结论 应加强对涉及矽尘、木粉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苯系物等有毒有害因素企业的监督监测,加强其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宁海县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有效控制与消除职业病危害因素提供依据。方法从健康危害监测信息系统导出2009—2013年宁海县企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企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覆盖率为35.30%,平均合格率为83.57%。从规模和经济类型分以小型私有制企业为主,行业分布以制造业为主。职业病危害因素有43种,化学毒物、粉尘和物理因素3个类别合格率分别为96.00%、83.29%和7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矽尘、煤尘、棉尘、电焊烟尘、噪声和高温、苯系物、氯化氢和氢氧化钠。结论宁海县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呈现多样性,检测覆盖率和合格率均较低,职业病防治工作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某大型化工企业职业病危害特点与防制对策。方法对1989-2007年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及健康监护情况进行调查,对各年度粉尘、毒物及噪声作业点合格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职业病危害因素总合格率为73.74%,粉尘浓度合格率61.31%,以矽尘、矽酸盐尘及煤尘危害为严重;企业历年技改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不理想,合格率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的主要原因是工艺技术及防护设施相对落后,没有重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意见,没有将职业病危害控制作为重要技改目标实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近8年广西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人群的分布情况。方法按照《全国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实施方案》和《2017年广西重点职业病监测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实施方案》的要求,收集广西安全生产管理局、工信委、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报系统的信息,将2010年与2018年广西所有工商注册,存在重点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的生产经营单位列为调查对象,采用规定的方法和表格进行调查。建立调查资料数据库,分别统计广西不同行业、经济类型、生产规模的生产企业中5种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人数。结果 2010年调查了1 687家生产企业,5种危害因素接触总人数为136 960人;2018年调查了5 416家生产企业,5种危害因素接触总人数为374 935人。与2010年相比,2018年广西5种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人数均大幅增加,增幅分别为:噪声245%、矽尘63%、煤矽尘127%、苯76%、铅124%,但是这8年前后5种危害因素按接触人数多少排序的趋势没有发生改变,排序均依次为噪声、矽尘、煤矽尘、苯、铅。2018年与2010年相比,制造业接触人数增幅较大的有:噪声285%、煤矽尘181%、铅98%;采矿业接触人数增幅较大的有:煤矽尘162%、噪声140%、铅12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接触人数增幅较大的为噪声(221%),煤矽尘减少了8.2%。对8年前后5种危害因素的合计接触人数按不同经济类型和生产规模进行比较,国内(含国有、集体、私有)企业接触人数增加了149%,港澳台企业增加了463%,国外企业增加了335%,大型企业增加了85%,中型企业增加了62%,小微型企业增加了551%。结论广西近8年的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仍主要是噪声、矽尘、煤矽尘、苯、铅,其中噪声接触人数在各行业均明显增多,矽尘和煤矽尘接触人数增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采矿业,苯和铅接触人数增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国内小微型企业接触人数增多最明显。应根据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人数分布的变化制定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识别、分析和评价某氧化矿电解锌厂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分析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探讨防护对策和管理措施。方法采用系统工程分析法、类比法和定量分析法进行识别与评价。结果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煤尘、矽尘、电焊烟尘、其它尘、化学毒物、噪声、高温、热辐射。工作场所中的一氧化碳、氧化锌、氨、硫酸及其酸雾的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煤尘和矽尘总尘合格率为75%和25%,其中炉前工岗位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分别为4.90、4.86mg/m^3,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结论电解锌厂职业病危害因素较多,工作场所中存在的化学毒物较复杂。锅炉房存在煤尘和矽尘的危害。应从职业病危害发生的关键部位加以控制,做好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7.
对2009-2015年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平台系统中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显示,粉尘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01,其余职业病危害因素历年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空气中有害化学因素平均合格率较高,为96.3%;粉尘(包括有机粉尘和无机粉尘)的平均合格率91.6%,但矽尘的合格率仅为73.7%;物理因素中的噪声平均合格率为75.4%。监管部门应结合无锡市职业病危害分布特征加强执法力度,从现场改造、劳动制度、知识宣贯等多方面入手,改善劳动条件,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某铸造公司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现状,提出整改建议,保护劳动者健康。 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检查表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结果 该企业存在矽尘、金属粉尘、一氧化碳、苯酚、甲醛、硫酸、甲醇、二甲苯磺酸、糠醛、硅酸锆、乙醇、噪声、高温和工频电场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本次检测矽尘合格率为0,金属粉尘、一氧化碳合格率均为50%,噪声合格率为83.3%,其余检测项目合格率均为100%。职业病防护措施不完善。 结论 矽尘是该企业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应改进和完善企业的各项职业病危害防护工作,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上海市闸北区企业职业危害监测情况,探索今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点,为科学寻找职业病防治措施提供针对性的建议。方法对2006--2012年辖区内244家企业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粉尘、毒物、物理因素7年的合格率分别为93.40%、98.01%、82.91%,超标项目主要为矽尘、木粉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苯系物和噪声。不同监测因素之间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0.004,P〈0.01);不同规模企业职业病危害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91,P〈0.01),大型企业监测合格率低于中小型企业;不同经济类型间合格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x2=19.682,P〈0.01),外资类企业监测合格率明显低于其他经济类型企业。结论应加强对涉及矽尘、木粉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苯系物等有毒有害因素的企业的监督监测,同时也应关注大中型企业、外资类企业,加强其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调查与分析南通市通州区部分小微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现况,为相关部门制订基本职业卫生公共服务政策、全面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按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工作方案,选取辖区内涉及方案中重点行业和重点危害因素的30家企业作为调查对象,调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基本情况,并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
  结果  30家小微企业均未执行职业卫生"三同时",其余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执行率为43.3%~96.7%;在职业病危害申报、劳动者培训、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职业健康检查四项指标方面,小型企业均明显高于微型企业(P < 0.05)。矽尘(总粉尘)、矽尘(呼吸性粉尘)岗位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中位数分别为0.8 mg/m3、0.32 mg/m3,合格率分别为57.1%、89.8%。苯、甲苯浓度检测合格率为100%,二甲苯合格率为97.0%。64个噪声作业场所的噪声超标率为68.8%。30家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420人,体检244人,体检率58.1%;检出噪声作业职业禁忌证2人,未检出疑似职业病。小型企业职业健康检查率高于微型企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该辖区小微企业职业病危害比较严峻,尤其是微型企业。须不断完善职业卫生管理,进一步落实职业卫生"三同时",加强对小微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