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交通拥挤,人口老化,交通伤、工伤、斗殴、心、脑血管急症等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及生命,使得“120”院前急救日益被社会所重视,把急救医疗措施快速送到伤病员的身边,分秒必争地抢救患者的生命,是高效率、高质量的城市急救医疗体系发展的最终目的。自2007年5月至2008年4月,共接到我市“120”指挥中心派车单共2987车次,诊治患者2927例,空诊203车次。现就我科出诊救治的2927例进行病例分析,旨在提高院前急救水平。  相似文献   

3.
陈美英  李亮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3):2082-2082
院前急救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残率.均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院前急救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极易引发各种医疗隐患。现就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浅谈一下院前急救中存在的医疗隐患及值得推广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4.
《丹东医药》2005,(4):64-64
丹东市中医院非常重视急诊救护工作,从1992年起组建起“丹东市救护站”(简科“120”),积极开展院前抢救任务,使院前救护工作有了长足发展。13年来,共出车40361次,院前急救20515人次,行现场心肺复苏238例,出动火灾、煤气泄漏、集体食物中毒、吸毒现场等重大突发事件及灾害事件的抢救84场次;同110协同救护“三无”病人(无家属、无单位、无钱)178人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交通事故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措施。方法抽选我院接诊的200例伤患资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为进行了院前急救措施的患者,对照组为各种原因早期未进行院前急救措施的患者,对两组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首次救治时间、抢救成功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交通事故伤患者提供细致周到的院前急救措施,可以保证患者顺利接诊并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患者尽快康复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交通伤的院前急救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交通事业的日益发展,交通伤逐年增加,给人们的生命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是一无形杀手。院前急救作为急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交通伤病人的救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将我院近年来交通伤病人的院前急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许世季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7):1079-1081
随着城市范围的不断扩大,市民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老百姓呼救“120”的次数不断攀高.同时对我们的工作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加强急救分站建设.提高服务质量,不断完善急救网络,建立和完善分站工作的管理机制.以提高分站急救工作水平和效率,为更好地服务社会创造条件。下面就如何加强分站建设与管理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李芳 《中国实用医药》2010,5(24):226-226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出现意外伤害,如车祸、砸伤、挤压伤、切割伤、溺水、烧伤等等,多年的急诊急救工作中深刻的体会到做好院前急诊、急救,可以有效地控制伤情的扩大,阻止继续伤害,挽救患者的生命,这对伤病员的预后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几年来,院前急救事业在我国快速发展急救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院前急救所进行的是遭受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患者抢救,这是一门新兴的、特殊的医疗行业。由于其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和救治手段与院内急救不同,因此院前急救中所涉及的医疗纠纷,具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10.
郭跃英 《现代医药卫生》2014,(19):3025-3026
为探讨提高急诊科护士院前急救能力培养的对策,提高急诊科护士的选择标准,对急诊科在岗护士进行理论知识和急救技能的培训。急诊科护士院前急救能力和业务水平显著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提升。因此,通过系统有效的专业培训,能够有效地提高急诊科护士院前急救技能和整体素质,是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1 2 0”院前急救是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门新兴学科 ,是挽救病人生命的前沿阵地。近年来随着群众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断加强 ,“1 2 0”急救医疗纠纷时有发生。我院自 1 997年 5月开通“1 2 0” 6年来 ,实践证明“1 2 0”急救存在着一些医疗纠纷的隐患 ,现介绍如下 ,以供参考。1 常见的医疗纠纷隐患1 . 1 “1 2 0”电话的接听 :“1 2 0”电话是院前急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直接关系到能否及时、有效地完成急救任务。1 . 1 . 1 接听不详 :如接听时未详细询问伤病患者的详细地址、联络电话、主要病情、需急…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的医疗需求日益增长,在新形势下如何高效、正确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故我市于2005年有效整合了全市院前急救资源,独立设置了急救调度指挥中心,规定“120”为唯一院前急救特服号码。为了对院前急救事业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和医学干预提供参考,现就我市两年半时间内发生的院前急救呼救情况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骨折患者院前急救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156例骨折患者实行有效、合理、及时的院前急救和护理措施以及预防并发症,总结对骨折患者急救及护理的效果.结果 156例患者均短时间内得到院前有效的急救和护理以及安全送达医院,赢取了及时、有效的抢救时间,控制了并发症及继发损伤的发生,降低了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结论 对骨折患者实施有效、合理、及时的院前急救和护理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二次伤害,降低了患者的伤残率和病死率,是患者后续治疗、预后以及康复生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我院是国家二级甲等医院,2002年12月31日我区并人汕头市急救网络系统,承担着全区院前急救的任务。院前急救对象主要是全区各个乡、镇(街道)不同的病、伤人员。近年来,各种急症及意外事故的发生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因此,“120”院前救护已成为急救医学的重要组成体系。如何使这一体系反应迅速、组织有力、抢救及时,高质量的护理管理是有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脑出血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措施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接诊的经院前急救措施处理的脑出血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接诊的未经院前急救措施处理而直接入院治疗的脑出血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均予以大于或等于1个月随访,对比分析随访1个月时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随访1个月时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及时采取院前急救措施处理,可以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人们法制观念的增强,现代医疗面临的风险的种类以及发生频率不断增加,风险管理作为管理者的一种新思维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院前急救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最前沿阵地,它承担着院前急救、途中监护和转运的任务,是急救过程的首要环节。由于它工作的特殊性,使之成为风险的易发区。因此,了解院前急救的特点,不断识别院前急救工作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加强风险应对管理是院前急救工作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120"院前急救的护理风险及对策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7年3月~2018年9月期间行"120"院前急救88例患者资料,总结院前急救护理风险,并研究针对性预防对策。结果本研究中有3例(3.41%)患者与急救护理人员发生医疗纠纷;且共有12例(13.64%)患者发生急救护理风险,其中急救信息记录不当及急救运转中管理不当引发护理风险占比较高,分别为3.41%与4.55%。结论在"120"院前急救过程中,护理风险发生率相对较高,且现场救护、急救转运等救护过程都极易受到环境因素、急救患者心理状态、病症特点,医护人员专业水平等多因素感染,因此需严格规范救护流程,增强急救风险管理意识,及可能降低"120"院前急救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18.
开展全民急救普及培训是提升院前急救水平的关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急救是现代医学中一门极其重要的分支,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人们对医疗急救从医院内迅速延伸至病家或事故现场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对拯救一些急、危、重病人的生命起了关键的作用。虽然急救医学发展很快,但院前抢救率并不高,根本原因是人门缺乏院前急救知识,所以开展全民急救普及培训是提升院前急救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危重患者院前急救和转运途中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院前救护危重患者1 158例的急救护理体会.对不同急救患者采取及时、恰当和有效的护理措施,其中对4例心搏骤停患者立即配合医生进行气管插管和心肺复苏.结果 顺利接回医院患者1 156例(99.83%),死亡2例(0.17%).结论 科学规范的院前急救护理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保证,为患者接受医院进一步治疗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了患者死亡率.因此,做好院前急救护理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王晓红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2):1882-1883
为满足病人需求,实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模式,我院采取多种服务措施,并于2002年11月成立“亲情服务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