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必须掌握的护理操作技能。小儿头皮静脉穿刺适用于 2岁以下的婴幼儿。其特点是便于固定、穿刺成功率高。现将笔者在 7年的儿科护理工作中 ,对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的体会介绍如下。1 护士应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1 .1 情绪因素 护理人员的情绪直接影响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沉着、冷静的情绪可产生最佳的工作效果。护理人员应学会自我控制情绪 ,主动进行心理调整 ,做到不受环境因素影响 ,树立必胜的信心是提高一次成功率的必要条件。例如 ,有的患儿家长说话苛刻 ,伤害了护士的自尊心 ,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护…  相似文献   

2.
张宝莲  王欢 《医药论坛杂志》2007,28(23):115-116
目的 提高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方法 对静脉置管的新生儿认真进行皮肤准备及家属的相关知识讲解与心理安慰,环境准备、护士情绪与自信心的调整,物品材料准备.结果 静脉置管穿刺成功率尤其是一针置管成功率达到89.3%~92.5%.结论 认真做好静脉置管前的准备,可以大大提高新生儿静脉置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头皮静脉输液是一周岁左右患儿疾病治疗和抢救的主要给药途径,临床应用广泛。为提高头皮静脉输液成功率,要求操作者除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过硬的穿刺技能,还必须掌握技巧性的固定方法。根据小儿输液的特点,过硬的穿刺技能,还必须掌握技巧性的固定方法。根据小儿输液的特点,结合临床实际,我科护理人员在进行头皮静脉输液时将儿科护理学中的传统的固定方法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4.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持针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的一项基本技术操作,为提高一针见血的成功率,除要掌握头皮静脉的解剖特点、选择穿刺针头及进针的角度,操作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外,持针方法也是关键一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持针方法有两种:第一种为上下面持针法:即有手拇指与食指末端握住头皮针柄上下面;第二种为前后端持针法:即右手拇指与食指末端握住头皮针柄前后端。据笔者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上下面持针法优于前后端持针法,为得到证实又做了临床对比试验: 1 实验方法及结果 选择头皮静脉输液患儿200例,在光线、针头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影响婴幼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患儿进行穿刺后即详细记录相关情况,内容包括患儿所确诊疾病、头皮静脉血管情况、护理人员相关工作经验、心理状态、家长对穿刺过程的干预情况、穿刺所用时间等.结果 4 872例患儿中一次穿刺成功4 726例,一次成功率97.00%,一次穿刺失败者共146例,一次穿刺失败率3.00%.其中因患儿或家长的原因导致失败者共141例,在所有一次穿刺失败病例中占96.58%;因护理人员的原因所致失败者共5例,占3.42%.结论 护理人员穿刺操作基本功的熟练程度、自信心以及行头皮静脉穿刺时周围环境情况均能明显影响婴幼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门诊输液室护士应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对经验进行总结,在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同时还要学会与患儿及亲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尽量避免发生护患纠纷,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6.
住院病人静脉穿刺是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技术操作,小儿头皮针穿刺起来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肥胖患儿,头皮血管看不清,导致头皮静脉穿刺多次失败,加重了患儿的痛苦,影响了治疗进程。为了解决肥胖患儿头皮静脉穿刺难的问题,笔者根据小儿头皮静脉解剖特点,运用手指压迫、触摸方式进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大大减轻了患儿及家长的痛苦,使每天的治疗提前完成,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总结临床工作中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以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使小儿及时、有效、安全地接受救治。方法:总结2008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小儿病例,对记录进行严密的分析总结。结果:影响小儿头皮穿刺成功的原因包括操作者心理素质、穿刺技术及患儿、家属的配合等。结论: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练就过硬的技术是成功的关键,同时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患儿及家属及时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也是保证穿刺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儿科ICU特殊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及对策。方法由科内资历较深、技术水平较成熟的护师3人,采取同步观察、操作者问卷等方式对分配1~5年科龄护士静脉穿刺情况进行随时、随机调查、记录(包括:穿刺成功情况、穿刺操作时间、患儿及助手的配合度等)。结果儿科ICU特殊静脉穿刺成功率与护士的技术水平及患儿等因素有关。结论认为造成小儿静脉穿刺失败的主要原因有:操作者心理调试不良、对各种特殊血管情况判断不准确、操作前准备不充分、操作过程中控制能力差、患儿配合度差等原因有关。并提出提高特殊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对策:①技术带教,促进护士技术成熟度;②建立稳定、高素质的儿科护士队伍;③提供利于护士成长的氛围。  相似文献   

9.
万霞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8):120+123-120,123
目的:提高外科患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对本科100例患儿头皮静脉穿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除1例8个月的失血过多患儿二次穿刺成功外,其余99例均一次穿刺成功,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9%。结论:掌握小儿头皮静脉解剖学特点,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穿刺成功及护理体会,使患儿和医务人员配合融洽,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儿童不仅不同于成年人,不同年龄又有不同的特点,根据儿童不同年龄静脉的解剖特点,选择合适的穿刺。结果为了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不仅要提高操作者的专业技术水平,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要考虑到正确选择血管、合适的针头、适宜的光线、进针角度,确保一次性成功。结论为患儿争取抢救时间,减轻患儿的痛苦,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马骊 《中国医药指南》2010,8(23):130-131
目的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方法回顾分析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过程中应注意的环节。结果门诊输液的患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较高,患儿及家长对静脉穿刺技术的满意度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结论小儿头皮静脉穿刺难度大,家长要求高,系统、全面的细节护理是提高穿刺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刘军 《中国医药指南》2011,9(17):320-321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最常见的一项护理技术操作。熟练掌握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每位儿科护士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如何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是每位儿科护士普遍遇到的问题,也是避免纠纷及减少患儿家长对护理人员不信任现象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任乐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5):2352-2353
目的 通过采用两种方式对婴幼儿头皮静脉进行穿刺,分析影响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本校一附院儿科门诊室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患儿10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13例.比较一次穿刺成功率、渗出率、皮肤针眼愈合率及回血率.结果 观察组穿刺点皮肤愈合时间较短,约为1~2d;渗出率低(7.2%);一次穿刺成功率92%及回血率97.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1.5%和7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提高静脉穿刺首次成功率,不仅取决于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也与护士的良好心理素质及其对患儿的心理干预有关,只有提高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才能提升患儿及家长的护理满意度,保障临床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提高新生儿肘正中静脉穿刺采血的成功率、提高新生儿静脉穿刺质量、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减轻患儿痛苦的有效方法。方法将208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108例、观察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四肢浅静脉传统穿刺方法采血,观察组采用肘正中静脉穿刺新方法采血。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标本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采血时间显著缩短(P〈0.01)。结论新生儿肘正中静脉穿刺采血的新方法,可提高穿刺成功率,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减轻患儿痛苦。  相似文献   

15.
头皮静脉穿刺是一项比较复杂、精细、难度较大的护理操作。在本科护理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对急危重症新生儿的紧急抢救,头皮静脉穿刺更是分秒必争,故对本科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头皮静脉穿刺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新生儿特点,如何提高穿刺成功率,提高工作效率,才能满足临床治疗需要。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将负压穿刺技术应用于新生儿头皮静脉穿刺中,大大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在近20年的临床工作中,笔者对成功穿刺新生儿头皮静脉积累了点滴经验,现将负压穿刺在新生儿头皮静脉穿刺中的分析、应用、体会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提高小儿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方法 利用"瓜类模拟法"加强儿科护士头皮静脉及四肢浅静脉穿刺训练.结果 穿刺一次成功率提高了28%.结论 利用"瓜类模拟法"进行训练,方法简单易行,经济实用,效果显著.通过转移护士注意力焦点,调节紧张心态,舒缓心理压力,使护士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工作穿刺容易一次成功.  相似文献   

17.
<正>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常规护理操作之一。对于儿科护士,能否受到医师、患儿家属的信任尊重,关键取决于头皮静脉穿刺技术是否熟练。提高穿刺成功率,不仅减少病儿痛苦,减轻家长担忧,又赢提高得了抢救和治疗时间,通过多年临床实践,对提高穿刺成功率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绷带固定技术在小儿头皮输液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婴幼儿因其年龄小,自制力差,语言表达能力欠缺,进行静脉穿刺时往往不能主动配合操作者,又由于其血管分布特点是头皮静脉较手足静脉清晰易寻找,相对好看护,所以操作者为婴幼儿进行静脉穿刺时首选头皮静脉,但需要家属协助按压才能完成操作。因患儿心理恐惧,往往哭闹不止,致使穿刺成功后患儿头部大汗淋漓,胶贴粘贴不牢固,易造成脱针、渗液,不能保持输液通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临床有效、安全、方便的静脉血采集方法,以减轻患儿痛苦,协助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将99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对照组49例,实验组用U型枕与头皮针,对照组用5mL注射器进行股静脉采血。结果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6.0%,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89.9%,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U型枕与头皮针在新生儿股静脉穿刺采血中作用显著,可明显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良因素对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的影响,提高患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 对1 156例2岁以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同时让一个技术熟练的具有10年工作经验的儿科护士进行头皮静脉穿刺,对照组556例在各种不良因素存在的情况下进行操作,观察组600例在去除各种不良因素的情况下进行操作.结果 对照组556例,一次静脉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