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发生脑室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2月于泸州市人民医院接受脑室外引流的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脑室感染情况分为脑室炎组和对照组。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脑室炎症的发生与手术时间(﹥4 h)、引流天数(≥7 d)、手术次数(≥2次)、切口脑脊液漏、尿激酶脑室灌注、原发疾病等因素有相关性(P﹤0.05或P﹤0.01),与性别、年龄等因素无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手术时间、引流天数、手术次数、切口脑脊液漏、尿激酶脑室灌注、原发疾病皆是脑室外引流患者脑室炎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室外引流发生脑室炎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手术时间、引流天数、手术次数、切口脑脊液漏、尿激酶脑室灌注、原发疾病是术后脑室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早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有助于降低脑室炎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脑室及腰大池双向穿刺救治脑室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室穿刺尿激酶稀释灌洗结合腰大池持续引流对脑室出血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诊断明确的脑出血继发脑室出血病人及8例自发性脑室出血病人行脑室穿刺及腰大池穿刺术;术后每天向脑室内缓慢滴入溶有尿激酶4~10万单位的生理盐水约200 ml,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血脑脊液。定期复查头颅CT,术后3~7 d脑室内出血基本清除后拔出脑室外引流管,10 d左右脑脊液基本清亮后拔出腰大池引流管。结果:本组30例患者引流通畅,23例患者术后2~4周意识恢复清醒,3例患者持续昏迷,4例因术后再出血死亡。结论:该方法治疗脑室出血是一种较为简便,损伤较轻,疗效较好,安全可行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
脑室引流瓶     
脑室引流主要用于:(1)暂时解除脑室系统梗阻,降低颅内压力;(2)术后脑室引流,减少急性脑积水;(3)脑室造影后,暂时不宜手术者等。我们过去使用的引流装置很不方便,每天要更换瓶子,引起感染的机会较多,在24例中,有5例脑脊液培养阳性,有2例发生脑室感染。这就迫切地需要我们改革引流的方法和器械。现将我院根据数年来实践体会所设计的脑室引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早期颅骨修补术及脑室腹腔分流术对治疗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为今后的临床工作作参考或借鉴。方法选取治疗的颅骨缺损并发脑积水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时间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在经第一次手术后的2-3个月行颅骨修补术及脑室腹腔分流术;对照组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待3-6个月后再行颅骨修补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以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GCS优、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GOS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出现脑外伤的患者,早期行颅内修补术与脑室腹腔分流术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缩短恢复时间,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脑室出血在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较常见,以往治疗此病多经外手术治疗或直接手术治疗,效果较差。自1991年互月~1993年1月共收治脑室出血34例,均经脑室持续外引流治疗,效果较满意。现将术后护理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原发性脑室出血5例,脑实质出血破入脑室29例,男23例,女11例,年龄22~69岁,34例均经CT扫描证实。临床表现暖陇2例,浅昏迷9例,中昏迷15例,深昏迷巴例。一侧脑室出血者吕例累及2个以上脑室出血者26例,其中第三脑室积血12例,第三、四脑室积血14例,并脑积水25例。1.2手术方法手术常规于一例,若累及双…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室铸型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75例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室铸型患者行小骨窗开颅合并单侧或双侧侧脑室额角置管外引流手术。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死亡21例;存活54例,其中ADLⅠ~Ⅱ级8例、Ⅲ级10例、Ⅳ~Ⅴ级36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室铸型患者行小骨窗开颅合并侧脑室外引流手术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症丘脑出血破入脑室后的外科治疗和预后。方法:选60 例重症丘脑出血患者,根据丘脑出血向邻近结构扩散范围,将其分为三组:Ⅰ组采用脑室穿刺引流;Ⅱ组脑室引流+ 立体定向抽吸;Ⅲ组开颅清除外侧部血肿。结果:本组60 例,死亡12 例(20 % ) ,重残24 例(40 % ) ,生活自理19 例(31 .7 % ) ,治愈5 例(8 .3 % ) 。结论:把 G C S计分作为判断预后重要指标和手术的主要指征,重症丘脑出血应采用手术及脑室外引流,清除具有占位效应的外侧部血肿,以改善脑脊液循环,降低颅内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发性重型脑室铸形血肿患者脑室穿刺引流治疗效果。方法分析36例自发性脑室铸形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过程及随访结果。结果脑室穿刺引流是治疗重型脑室铸形血肿较安全有效的方法,但不同出血部位疗效相差较多。结论脑室铸形血肿治疗除积极清除血肿外,更应注意各种并发症出现,整体治疗结合术后管理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44岁,洗澡中突然头痛,呕吐、意识障碍2h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查体:呈中度昏迷状态,双眼同向凝视(左),双瞳孔等大,光反射存在,四肢肌张力稍高,克氏征阴性。头部CT扫描示:脑室出血,各脑室系统血肿铸型,立既行双侧脑室额角置管引流,并行尿激酶5000μ2次/日脑室灌注,于术后第一天既清醒,术后二周复查CT脑室系统血肿已完全吸收,住院46天临床治愈出院,随访一年,已恢复以往工作。体会对于脑室出血的病人,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尽早施行双侧脑室引流,并辅以尿激酶脑室反复法洗治疗,清除脑室内积血,改善脑脊…  相似文献   

10.
张波  文翰  刘波  宋睿 《西南军医》2006,8(5):16-17
目的探讨颅骨钻孔脑室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疗效。方法对41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通过颅骨钻孔,脑室外引流并辅以尿激酶脑室内反复注射、腰椎穿刺术置换脑脊液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存活30例,有效率72、2%。死亡率26.8%(11/41)。术后3月随诊,按日常生活能力(ADL)标准。Ⅰ级13例;Ⅱ级10例;Ⅲ级5例;Ⅳ级0例;Ⅴ级2例。结论颅骨钻孔脑室外引流辅以尿激酶灌洗、腰椎穿刺术置换脑脊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快速有效,方法简单,而防治并发症是提高生存率的又一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体表器官瘢痕畸形的外科治疗,使其外观最大限度恢复原形。方法:①瘢痕切除“Z”字或“W”成形;②瘢痕切除全、中厚皮片移植修复;③瘢痕切除局部皮瓣移植;④瘢痕切除远位皮瓣或扩张后皮瓣移植。结果:治疗3568例,效果优良2378例,优良率66.65%,效果良好1184例,良好率33.18%。效果差6例,较差率0.17%;在治疗随访半年以上的病历中,局部逐渐恢复正常,外观也较稳定。结论:体表器官瘢痕畸形的修复,虽然采用不同厚度的皮片,皮瓣移植和“Z”字成形等,均为传统治疗修复,但只要依据瘢痕程度及形状。选择恰当的修复方法,治疗均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Nd:YAG激光联合CO:激光与常规手术治疗阴道残端息肉的疗效。方法阴道残端息肉患者284例,随机分成激光组142例和对照组142例。激光组采用Nd-YAG激光联合CO:激光治疗,对照组行常规的阴道残端息肉摘除术+阴道填塞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激光组不需住院,医疗费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伤口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术后复发率为7.0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5%(P〈0.01)。结论激光治疗阴道残端息肉操作简便、费用低、费时少、伤口愈合快、复发率低,是目前治疗阴道残端息肉的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总结我科5年来治疗小儿手烧伤后瘢痕挛缩的临床体会.方法:对48例(53只手)患儿全部采用瘢痕松解或切除术,应用"Z"字成形或邻位皮瓣转移术,中厚皮瓣移植术包括虎口和指蹼成形术.结果:大部分患儿一次手术治疗成功,少数病例因就诊时间晚,需经二次手术.结论:本文对小儿烧伤后瘢痕挛缩原因、烧伤早期治疗存在的问题、瘢痕挛缩手术时间的选择、手术中注意事项、术后要求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急诊科护理服务质量,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减少护患纠纷,为急诊病人抢救争取时间,树立医院良好的窗口形象。方法:以护理部制定的优质护理服务标准为指导,通过优化护理服务流程,提升护理工作效率等做法,为病人提供满意服务。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率提高,医生及患者对护士满意度提高。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活动能整体提升急诊科护理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在骨盆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术中控制出血方法的不同将47例骨盆肿瘤患者分为3组:术前介入靶血管栓塞组(A组)19例,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加介入靶血管栓塞组(B组)12例,未行控制出血的对照组(N组)16例。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骶神经损伤、术中和术后休克死亡及术后1年复发等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和B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N组手术时间显著大于A组和B组(P<0.05);N组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显著大于A组和B组(P<0.05),B组小于A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未出见术后休克死亡、骶神经损伤及1年内复发等并发症,而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5%(2/19),N组的发生率为31.2%(5/16)。结论: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操作简便,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并介入靶血管栓塞术可有效控制骨盆肿瘤切除术中的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同时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复发率,是一种十分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褥疮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湿润烧伤膏(MEBO)和生肌散治疗褥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3年1月~2007年6月接诊的褥疮病例随机分为MEBO治疗组和生肌散治疗组,MEBO组30例,创面外敷MEBO治疗;生肌散组28例,创面外敷生肌散治疗。结果:MEBO治疗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生肌散治疗组(P〈0.001)。结论:湿润烧伤膏治疗褥疮临床疗效优于生肌散。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术期的治疗方法及经验。方法25例巨大左心室病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瓣膜病6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19例。心功能分级(NYHA)II级12例,III级9例,IV级4例。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70~85mm,平均74.3mm,射血分数(EF)36%~67%,均接受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结果本组术后均使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8例加用肾上腺素。发生低心排血综合征(LCOS)8例,发生室颤1例,胸骨哆裂行二次清创缝合1例,均心功能Ⅱ级出院。全组病例无死亡。结论巨大左心室病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充分的术前治疗、术中加强心肌保护、置换适当型号瓣膜、保留瓣下结构、术后加强心功能监测与治疗等方面,均应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8.
螺旋CT对肠扭转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肠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术前CT明确诊断并经手术证实为肠扭转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11例肠扭转CT均正确诊断,其中6例为360°肠扭转,4例为270°肠扭转,1例为180°肠扭转。除全部11例都有通常的肠梗阻征象外,主要征象还有“漩涡征”(9/11)、“靶环征”(4/11)及“鸟喙征”(10/11),肠系膜血管也可以形成“漩涡征”(11/11)。结论:螺旋CT对肠扭转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尤其是肠系膜血管的“漩涡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美宝创疡贴对急慢性皮肤损伤创面的影响.方法:患者入院后遵医嘱分别给予预防感染、抗炎、抗过敏治疗,并加强营养,给予必要的对症支持治疗;按要求对各种创面进行处理后,根据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将美宝创疡贴直接贴敷于创面上,观察创面的愈合时间.结果:105例急慢性皮肤损伤患者创面完全愈合,创面愈合时间缩短,未留瘢痕组织.结论:美宝创疡贴是目前治疗急慢性皮肤损伤的理想敷料,可预防和减少瘢痕组织的形成,是一种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方便,价廉物美的外用敷料.  相似文献   

20.
腔静脉后输尿管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腔静脉后输尿管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及MSCT对其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证实的腔静脉后输尿管的CT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腔静脉后输尿管的MSCT表现为患侧肾盂及输尿管不同程度的扩张,狭窄部输尿管位于下腔静脉后,可呈"鱼钩状"、"萝卜根状"或"S"形。有2例发现肾结石。结论:多层螺旋CT在腔静脉后输尿管及其并发症的诊断、鉴别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