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术后新发房颤(new-onset post-operative atrial fibrillation)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早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为30%~50%,并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升高[1-7].术后新发房颤,特别是快速房颤,不仅会影响患者术后心功能,而且可使术后死亡率明显升高[1-3].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出现了如不停跳搭桥、微创小切口搭桥、机器人辅助搭桥等新的手术方式,不仅减轻了手术创伤,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8].  相似文献   

2.
目的 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技术是治疗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的新式方法,总结分析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技术治疗多支冠脉病变的临床效果以及移植血管通畅率。方法 2016年12月至2017年4月,12例多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患者于我科接受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治疗,对患者围手术期资料与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微创冠状动脉搭桥的治疗效果。结果 12例患者均顺利接受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治疗,术中共完成远端吻合口26个。术中经左前外侧胸部小切口在直视下获取左侧乳内动脉与前降支搭桥,内窥镜获取下肢大隐静脉连接于升主动脉后与其他冠状动脉搭桥。无患者手术中转为开胸手术,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7.6±4.2)h,监护室停留时间(22.4±8.2)h。10例患者未输血,占83.3%(10/12)。造影提示25/26 (96.2%) 个桥吻合口通畅。住院期间无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等情况发生。结论 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技术治疗多支冠脉病变安全有效,术后早期造影显示桥血管通畅率满意。  相似文献   

3.
孟晓雪  白明  张钲 《心脏杂志》2012,24(5):673-003
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逐年增加,PCI以其微创、血管开通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较冠状动脉(冠脉)搭桥手术越来越多的广泛应用于临床。但PCI手术中冠脉穿孔为术中严重并发症之一。冠状动脉穿孔的发生率较低,约为0.1~0.9%,一旦发生可引起心包填塞、急性心肌梗死,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可行性及手术适应证。方法回顾性总结45例老年人、31例非老年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资料,作对照分析。结果老年组平均搭桥3.6±0.9根,心肌阻断时间92.4±38.3分钟,手术死亡率为2.2%,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住院时间为30.3±18.6天;与非老年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经过严格的手术适应证选择,老年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具有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期杂交技术是治疗多支血管病变冠心病的新式治疗方法,本文研究分期杂交技术治疗多支冠脉病变的临床效果。 方法:2014年8月至2016年3月,80例多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冠心病患者于我科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微创小切口直视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结合的分期杂交治疗。我们对患者围手术期资料与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分期杂交技术的治疗效果。 结果:80例患者均顺利接受分期杂交治疗,平均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1.5个/人。10例患者为先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其余患者先接受微创直视搭桥手术。无患者手术中转为开胸手术,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7.3±3.1)h。监护室停留时间(20.1±10.4)h。75例患者未输血,占93.8%(75/80)。造影提示左乳内动脉至前降支血管桥通畅。1例患者发生围手术期下壁心肌梗死,在闭塞右冠状动脉置入支架后恢复出院。住院期间无死亡、脑卒中等情况发生,随访期间效果良好。 结论:分期杂交技术是治疗多支冠状动脉狭窄的安全、有效方法,治疗策略需要心外科医师与介入医师共同决定。围手术期抗凝药物的使用与分期治疗顺序相关。  相似文献   

6.
自1977年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问世至今,冠心病冠脉介入术(PCI)治疗逐年增加,PCI以其微创、血管开通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较冠脉搭桥手术越来越多的广泛应用于临床.但PCI手术中仍有并发症发生,冠脉穿孔为术中严重并发症之一.冠状动脉穿孔的发生率较低,为0.1%~0.9%,一旦发生可引起心包填塞、急性心肌梗死,甚至死亡[1].冠脉穿孔心包填塞的发生率为42%.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为39%.本研究采用经微导管中注入明胶海绵进行冠脉穿孔的破口栓塞,封闭破口消除外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后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和评估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将本院1999年1月1日至1999年12月31日间完成的537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按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117wgq (21.8%),其中表现为精神异常(如烦躁不安、躁狂、神志淡漠)112例(20.9%),表现为脑梗塞5例(0.9%)。单因素显性分析发现年龄、术前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外周血管栓塞史、搭桥同期进行其他心脏内手术、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体重指数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有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管栓塞史、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CABG术同期行其他心脏内手术、高龄、搭桥支数、左室射血分数是独立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外周血管栓塞史、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CABG术同期行其他心脏手术、高龄、搭桥支数、左室射血分数是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on-pump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CABG)与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off-pump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OPCAB)对高危手术病人术后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等的影响。方法从2002年1月至2003年11月,新加坡国立心脏中心共为180例高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人(欧洲心脏手术危险性评估系统Euroscore≥6分)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包括121例CABG(占67.2%)和59例OPCAB(占32.8%)。将两组病人术前、术中情况以及术后住院期间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等分别进行比较。结果术后在血制品的应用、呼吸机辅助时间、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生率、ICU滞留天数以及住院天数等方面,OPCAB均明显优于CABG。结论OPCAB对高危冠心病病例具有良好的可行性,与CABG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田利静  周立芹 《山东医药》2009,49(30):117-117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较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具有减少手术创伤、避免体外循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等优点。2006年12月~2008年12月,我院共完成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134例。现将手术配合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on-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与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对高危手术病人术后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等的影响. 方法:从2002年1月至2003年11月,新加坡国立心脏中心共为180例高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人(欧洲心脏手术危险性评估系统Euroscore≥6分)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包括121例CABG(占67.2%)和59例OPCAB(占32.8%).将两组病人术前、术中情况以及术后住院期间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等分别进行比较. 结果:术后在血制品的应用、呼吸机辅助时间、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生率、ICU滞留天数以及住院天数等方面,OPCAB均明显优于CABG. 结论:OPCAB对高危冠心病病例具有良好的可行性,与CABG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正>转来做搭桥手术的病人常比前些年的病人年老,有较多的心脏以外的疾病或异常。虽然有这种趋向,但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病人的死亡率继续降低,而老龄病人的不良神经系统预后,包括脑卒中和认知减退仍是医疗的一个重大的顾虑。哪些临床因素预告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脑卒中)?  相似文献   

12.
经过20余年的发展,伴随操作技能的熟练及手段设施的进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治疗冠心病的失败率及术中并发症率均已大大降低,这直接导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围术期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手术(UCABG)率的明显下降。不过尽管手术失败及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了,但介于PCI的广泛应用,手术失败及术中并发症发生的绝对病例数却出现了明显的增加,  相似文献   

13.
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是施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而对左室射血分数(LVEF)≤40%且年龄≥65岁的CHD患者施行CABG存在较大危险,死亡率与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1,2〕,如何提高、改善此类患者的手术效果与远期生存率,是心脏外科医师亟需  相似文献   

14.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01年组织对京、津、沪、渝4城市10家医院住院糖尿病患者并发症患病率调查,合并各种心血管并发症者高达93%,其中冠心病占25.1%,高血压占41.8%,脑血管病占17.3%,约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并发症,其中75%死于冠心病,是非糖尿病者的2-4倍。目前冠心病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控制、介入治疗(血管内支架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等。本文谈谈糖尿病患者心脏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饮食安排。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狭窄时,应用外科搭桥是十分成熟的手术。但由于这项手术创伤性毕竟是较大.且术后仍有一定的并发症,因而近年来一些外科医生在以往应用体外循环常规搭桥方法之外,而采用另一种新方法进行搭桥手术,即是采用不让心脏停跳,  相似文献   

16.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尝试和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方法 ,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8例病人在无体外循环支持下进行搭桥手术 ,共搭桥 11支 ,平均 1 37支 ,其中左前降支 (LAD) 8支 ,对角支 (DIA) 2支 ,右冠状动脉 (RCA) 1支。手术均在全身麻醉 ,正中纵劈胸骨切口 ,用MedtronicOctopusⅡ固定器辅助下进行。结果 本组 8例病人均安全顺利地施行了手术并康复出院 ,手术大大简化 ,住ICU和住院时间均大大缩短 ,病人恢复快 ,痛苦少 ,手术创伤小 ,手术风险低 ,可收到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的同样效果 ,术后心排出量 (CO)由手术前 (3 5± 0 3)L/min上升到 (5 2±1 2 )L/min ,心脏指数 (CI)由手术前的 (2 0± 0 3)L/(min·m2 )上升到 (3 1± 0 7)L/(min·m2 )。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对某些冠心病病人的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尤其适用于单支或两支病变、心功能差、EF低和高龄病人。可降低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 ,且费用低。  相似文献   

17.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8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86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的手术体会及术后处理经验。方法 采用左乳内动脉、桡动脉和大隐静脉作为移植材料.共实施OPCAB86例,搭桥242支,术后加强呼吸道护理,保持循环稳定。结果 本组无1例死亡.术后早期发生心律失常16例,肺炎、肺不张6例,切口感染1例。随访3~24个月心绞痛症状均消失,无心肌缺血事件发生,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创伤小.恢复快。效果良好,安全经济,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术后保持循环稳定.加强呼吸道护理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搭桥围术期急性心肌梗死紧急再搭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搭桥围术期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再搭桥的临床经验。方法:在510例冠状动脉搭桥患中,5例患在术后4h内因急性心肌梗死需急诊再搭桥,发生率0.98%。5例患中,男女比例为4:1,年龄56-77岁(平均63.6岁),均为冠状动脉三支血管病变(3例伴左主干病变),手术中搭桥3-5支(人均搭桥3.6支),左乳内动脉桥5根,其余为大隐静脉桥。2例在关胸后20min,3例在回重症监护病房后2-4h出现急性心肌缺血表现(明显心电图ST-T变化),伴室颤2例,5例血液动力学均不稳定,药物处理难以稳定血液动力学。全部患均立即送手术室(2例仍在手术室),急诊再次开胸。探查发现,2例患静脉桥(分别搭桥到回旋支第二钝缘支和右冠状动脉后降支)内急性血栓形成;另3例所有静脉桥良好,但左室前壁收缩运动明显减弱,结合心电图变化,诊断为左乳内动脉灌注不良。重新建立体外循环,清除桥内血栓重新搭桥2例(1例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进行);另取一段静脉搭桥到左乳内动脉-左前降支吻合口远端的左前降支3例。结果:5例患顺利度过手术,均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22-25h(平均42h)。手术后呼吸机支持4h-18d(平均7.3d)合并消化道出血4例,肾功能不全2例,肺部感染2例,切口感染1例。手术后住院时间12-35d,平均21d。全组均痊愈出院。结论:冠状动脉搭桥围术期急性心肌梗死应重在预防。如怀疑桥有问题,急诊再搭桥是良好选择,但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左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MIDCAB)与常规正中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0月至2015年12月,采用左胸小切口取左乳内动脉(LIMA)心脏不停跳CABG术45例和常规正中开胸CABG手术50例。比较术前基本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围术期心肌梗死、死亡等指标;所有患者均在术后1年时进行随访,比较术后1年的吻合口再狭窄、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及死亡等重要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入选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别。两组患者均成功施行不停跳CABG手术,围术期均无死亡。MIDCA组具有手术时间短,围术期出血少等优点。但MIDCAB组术后疼痛程度较常规正中切口CABG组大。两组在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年时,两组患者在心绞痛、心肌梗死、死亡、脑卒中、吻合口再狭窄等终点事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IDCAB术具有与传统正中切口手术一样的近中期效果,MIDCAB术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高位胸段硬膜外麻醉下清醒病人的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在高位胸段硬膜外麻醉下避免全麻行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硬膜外麻醉下对 2 5例清醒病人行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没有气管插管全麻 ,所有病人在手术前晚行硬膜外置管。结果 总共搭桥 71支 (1支 11例 ,2支 5例 ,3支 6例 ,4支 3例 )。除 1例因为术中出现室颤转为全麻和体外循环外 ,2 4例在硬外麻作为唯一麻醉下完成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除 2例行左胸小切口外其余行正中切口 ;其中 6例为再次手术 ;平均每例搭桥2 8支 ,没有手术死亡。术后在复苏室和病房住院时间分别为 (16 2± 4 2 )h和 (3 2 4± 1 2 )d。结论 本组的早期经验提示在没有气管插管全麻、病人清醒下可以行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