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生态学知识系列讲座(四)——感染性疾病的生态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出现了许多新兴的边缘科学,微生态学就是众多边缘学科中的一种。由于微生态学的的诞生,使人们对感染性疾病的产生、诊断和防治有了新的认识。1 微生态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1)、微生态学:微生态学(Miclsecolog)一词是德国学者VolkerRush博士于1977年首先提出,其定义为:微生态学是研究正常微生物群与人类、动植物相互关系的生命科学分支,是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的生态学。(2)、正常微生物群:正常微生物群是寄居在人的体表或体内的对人体有益无害的微生物群。(3)、微生态平衡:微生态平衡是指…  相似文献   

2.
1流行病学 吉氏肺孢子虫肺炎由吉氏肺孢子虫引起。该虫属真菌但具有原虫的生物学特性。其微生物的分类亦有改变。卡氏肺孢子虫目前仅感染噬齿动物,而吉氏肺孢子虫则感染人类。PCP则代表肺孢子虫肺炎。吉氏肺孢子虫通常感染年幼儿童。2/3的健康儿童在24岁时,吉氏肺孢子虫抗体阳性。PCP或为隐性感染的激活或为新接触微生物所致。噬齿动物研究和病例集中于免疫抑制病人问的传播是通过卒气传播的。疾病可能新获得或激活引起。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肺部微生态开始成为微生物组学研究的热点。健康人群和肺癌患者在肺部微生物群落存在差异,环境因素、吸烟、遗传对肺部微生态及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联。有研究发现肺癌患者的下呼吸道微生物的组成与健康人群显著不同。所以通过改善肺部微生态,抑制肺癌的发生发展的微环境,可能为肺癌早期防治和个性化治疗提供新策略。就肺部微生态的与肺癌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是生命诞生的最初形式,其起始年代较人类早十几亿年.千百万年来,人类在充满了微生物的空间中生存和繁衍,两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和互相制约,人体的表面和内部生存的微生物尤以大肠部位最多、最复杂,多达300种以上,数量达100万亿个之多.  相似文献   

5.
顾春玲  关亮 《新疆医学》2008,38(5):133-135
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情况除引起不良的反应外,还会使微生物的微生态失调,引起内源性感染[1].现将我院2007年1月~3月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浅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人类长期生存的环境 ,总是趋于动态平衡 ,也就是 :“生态平衡”,人为或自然因素破坏了生态平衡 ,都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那么人类本身也无时不在 ,无时不有 ,总会与微生物相处共生。微生物不都是有害的 ,正常人身上总会离不开微生物 ,微生物之间 ,微生物与宿主之间也保持着生态平衡 ,也就是微生态平衡 ,研究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相互关系——生理作用、生态平衡、生态失平衡、生态防治 ,这门学问就是微生态学。微生态学在医院感染中扮着重要角色。在患者免疫力低下时 ,微生态失去平衡 ,就容易发生医院感染 ,外源性——医院环境 ,侵入性操作 :…  相似文献   

7.
炎性肠病(IBD)是发生于肠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微生态失调与IBD密切相关,但具体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传统的科赫法则已不再适用于所有感染性疾病的病因学研究."生态"科赫法则和"共生微生物"科赫法则是对传统科赫法则的改良,其中"生态"科赫法将单一致病原扩展至肠道微生态系...  相似文献   

8.
抗生素应用与细菌的耐药性及人体微生态失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凌鸿英  谭毅 《广西医学》1998,20(4):631-635
抗生素应用与细菌的耐药性及人体微生态失调广西医科大学凌鸿英谭毅△人类当前面临着传染病的很大挑战(1)。据报道(2,3),近年发展中国家4岁以下儿童每年死于耐药菌引起的腹泻和呼吸道感染多达约1000万人;1995年全球因传染病死亡的人数1700多万,占...  相似文献   

9.
微生态学是20世纪末崛起的一门新的生命科学分支,是从细胞水平研究微生物本身之间以及其与环境和宿主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衡关系的规律.正常肠道菌群在人类正常生理条件下,保持一定平衡,而且对人体可产生有益的生理作用.当正常生理条件受各种因素破坏时,就可能出现肠道菌群失调.正常人体肠道中的正常菌群是逐步建立逐步形成的,尤其是婴幼儿期是正常菌群建立的过渡时期,当正常菌群未被完整地建立起来时则更易出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神经外科病人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控制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16例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病人的基础疾病和感染部位,病原体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基础疾病以肿瘤,脑血管病人为主,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检出的病原体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且均存在严重的耐药性。结论免疫低下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医院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肠道微生物组在人体健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由多种环境因素(包括肠道微生物组)在遗传易感个体中引起的免疫疾病.尽管大多数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组及其代谢物通过诱导炎症和免疫紊乱在肠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作用,但仍无法确定微生物组与IBD发病机...  相似文献   

12.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后经过一定的潜伏期,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即艾滋病.艾滋病是死亡率极高的恶性传染病,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1,2].现就本院1999年8月~2001年3月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Ab)初筛阳性的21例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医学微生态学(Medcalnlmicroecology)是研究正常微生物群与人体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是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的生态学。其基本原理如下:l微生态系统、组织、空间微生态系统的概念是:在一定结构的空间内,正常微生物群,以人体的组织和细胞及其代谢产物为环境,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能独立进行物质、能量及基因相互交流的统一生物系统。从医学微生态学角度出发,正常微生物群的空间只能是生物体的个体、系统、器官、组织和细胞,它们以这些部位为生存场所。11微生态空间可分为以下五个层次(l)宿主个体:宿立个体是微生态学中最大的生…  相似文献   

14.
人类肠道有超过百万亿种微生物,其中包括1000余种已知细菌,这些细菌对肠道微生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已知的微生物与体循环的关系,目前广大学者普遍认为肠道微生态的改变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有直接联系。通过总结肠道微生态失衡引发的相关性疾病,引起人们重视,并通过挖掘微生态新靶点,达到缓解、治愈相关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艾滋病(AIDS)是人类感染了艾滋病原体(HIV)而造成的以免疫系统损害和感染为主要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目前我国HIV感染疫情正处于高峰时期,并由原来的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随着时间推移,AIDS发病率越来越高。因此AIDS的临床治疗观察、护理也是一个新的探讨问题。我科于2006年7月1日收治一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期)的患者,  相似文献   

16.
谷俊朝  刘建 《热带医学杂志》2009,9(12):1466-1468
医学发展到今天,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已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某些烈性传染病有的已被消灭或接近消灭,这表明人类在同感染性疾病的斗争中取得了一定的胜利,然而随着社会和环境的变迁,人类的疾病谱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如一些先前不被重视的感染性疾病如机会性感染已成为临床比较棘手的难题,某些情况下,免疫低下导致的机会性感染比原发基础疾病更为凶险。因而,机会性感染已成为临床各项工作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就机会性感染的现状和相关研究的发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7.
<正>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主要经性接触和体液传播,临床以免疫缺陷和机会性感染为主要表现的慢性传染病。本文总结2010年2月至2012年11月我院住院期间死亡62例艾滋病(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回顾性分析,了解其死亡原因构成,以期改进防治措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外周血miR-21、miR-23a-3p表达变化,并分析两者对机会性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于唐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次确诊的HIV感染者134例作为HIV感染组,并选取同期于我院行健康体检的8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组.在2组研究对象入组后每个月...  相似文献   

19.
人类的肠道菌群种类和数量众多,肠道微生态失衡与炎症性肠病等多种疾病相关。肠道被认为是一个独立器官,在人体免疫系统发育和代谢平衡等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古代就有应用粪便菌群移植(FMT)治疗疾病的记载。近年来,FMT成为研究热点,大量临床试验及循证医学证据表明FMT是治疗复发性难辨梭菌感染(r CDI)的有效方法,欧洲和北美的指南中也推荐将FMT用于抗生素治疗失败的r CDI,同时也可考虑将FMT用于与肠道生态失调相关的其他多种慢性疾病。  相似文献   

20.
微生态学与微生态制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凌鸿英  谭毅 《广西医学》1999,21(3):485-489
所谓“微生态学”(1)可理解为:“是研究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相互关系的生命科学分支”。这门学科的出现已近百年,但真正为学术界所重视是在本世纪40年代抗生素问世后,即抗生素用于抗感染的同时,往往不同程度地破坏机体正常微生物群的生态平衡,于是引起人们的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