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产前应用氨溴索在早产儿促胎肺成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孕28-35周早产或计划早产的孕妇120例,按用药不同分为氨溴索组和地塞米松组,每组各60例。氨溴索组:产前给予孕妇静脉滴注5%葡萄糖1000ml加氨溴索1000mg/d,连用3d。地塞米松组:产前给予孕妇地塞米松5mg每天2次肌肉注射,连用3d。分别观察两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发生率。结果在预防32周以前出生的早产儿发生RDS方面氨溴索组(28~28^+6周、29~29^+6周、30~30^+6周及31~31^+6周RDS发生率分别为37.5%、11.1%、8.3%及0)明显优于地塞米松组(分别为71.4%、44.4%、40.0%及25.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孕32周及以上的早产儿RDS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应用氨溴索促胎肺成熟,在预防32周前出生的早产儿发生RDS方面明显优于地塞米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前肌注地塞米松在早产促胎肺成熟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胎龄为28~34周单胎早产的11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产前使用地塞米松情况分为使用地塞米松组(观察组, n=59)和未使用地塞米松组(对照组, n=51)。比较两组早产儿的1 min及5 min阿氏评分(Apgar评分)、出生12 h血气分析指标、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并记录两组产妇的产褥感染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早产儿的5 min Apgar评分均较1 min Apgar评分高(P <0.05),且观察组早产儿的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早产儿出生12 h时的血气分析指标(pH、 PaO2、PaCO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而RDS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产妇的产褥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使用地塞米松可缓解早产儿出生后的缺氧情况,减少RDS的发生,改善早产儿动脉血气指标,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且对产妇产褥感染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28~32周早产性胎膜早破的围生儿结局。方法对49例妊娠28~32周早产胎膜早破的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成2组进行比较。结果:随着孕周的增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发生率、死亡率明显下降。糖皮质激素预防新生儿RDS的发生起着显著的作用。结论对于妊娠28~34周胎膜早破者尽量采用期待疗法,延长孕周,至少达到32周以上,同时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促胎肺成熟,激素应用时间不少于24小时,以降低新生儿的RDS发生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早产的临床特点及早产儿结局。 方法选择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烟台毓璜顶医院和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双胎妊娠早产(孕龄为28~36+6孕周)均活产分娩的116例孕妇及其分娩的232例早产儿(均纳入双胎组),以及单胎妊娠早产均活产分娩的441例孕妇及其分娩的441例早产儿(均纳入单胎组)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统计学比较两组孕妇临床特点及其分娩早产儿的临床结局差异,以及两组不同孕龄分娩早产儿的出生体重及出生体重Z评分值差异。 结果①两组孕妇的年龄、身高、入院体重、孕前与分娩时人体质量指数(BMI)、分娩孕龄及早产原因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胎组孕妇孕期体重增加值、产前地塞米松(DEX)使用率(包括≤1个疗程DEX)及剖宫产率,均高于单胎组,入院孕龄小于单胎组,住院保胎时间长于单胎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双胎组孕妇分娩早产儿的出生体重及出生体重Z评分值较单胎组低,呼吸机使用时间较单胎组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肺炎、败血症、低血糖和贫血的发生率均较单胎组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分娩早产儿的1 min与5 min Apgar评分、呼吸机使用率、低血钙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及生后7 d内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双胎组孕龄为35~35+6孕周和36~36+6孕周孕妇分娩早产儿的出生体重和出生体重Z评分值,均较同孕龄单胎组早产儿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余各孕龄阶段,两组孕妇分娩早产儿的出生体重和出生体重Z评分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双胎妊娠是导致早产的重要原因,可对早产儿造成严重危害,应重视对双胎妊娠孕妇发生早产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孕28~33+6周)产前联合应用盐酸氨溴索和地塞米松对促胎肺成熟的疗效。方法将178例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孕28~33+6周)随机分为观察组(88例)与对照组(90例);观察组:地塞米松6 mg,肌内注射,每12 h 1次,4次。盐酸氨溴索1.0+5%GS 500 ml,静脉滴注,1次/d,3 d;对照组:地塞米松6 mg,肌内注射,每12 h 1次,4次。两组均为单疗程,观察两组母亲感染、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新生儿死亡、新生儿窒息、气管插管及新生儿早期感染的发病率。结果观察组产前发热、绒毛膜羊膜炎、产褥感染、新生儿死亡及新生儿早期感染无增加,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NRDS、气管插管几率降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地塞米松和盐酸氨溴索促胎肺成熟较单独应用地塞米松可明显减低NDRS发病率,并未增加母婴感染几率,两者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在早产治疗中的作用和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8年7月112例早产患者的临床资料,80例患者产前应用地塞米松组和32例早产患者未用地塞米松组早产儿的结局情况。结果:孕28~34周分娩者79例,其中应用地塞米松组65例,早产儿窒息4例(6.15%);未用地塞米松组14例,早产儿窒息4例(28.57%);两组患者早产儿结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地塞米松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降低。孕34~37周分娩者33例,其中应用地塞米松组15例,早产儿窒息2例(13.3%);未用地塞米松组18例,早产儿窒息3例(16.67%)。两组患者早产儿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34周以前,不可避免发生早产且临床无感染征象者,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明显降低早产儿的NRDS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与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相关的发病因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 分析与早产儿肺透明膜病 (以下简称HMD)发病相关的诸因素 ,探讨预防的措施。 [方法 ] 对早产儿HMD患者 5 9例 ,就其出生体重、胎龄、分娩方式、阿氏评分和产前激素治疗等情况与HMD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 HMD的发病主要在胎龄 <32周、出生体重 <16 0 0克的早产儿 ;与分娩方式无明显相关 ;孕期有促胎肺成熟治疗者其存活率明显高于未进行激素治疗者 ;2 / 3的HMD患儿生后即有呼吸启动困难或窒息。 [结论 ] 加强孕期管理 ,预防早产是关键 ;对于难免早产者应积极进行促胎肺成熟治疗 ,争取保胎至孕周 >32周或出生体重超越 16 0 0克 ;分娩方式视母婴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致早产的影响因素,并以此提出合理的预防对策。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苍南医院收治的8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致早产孕妇(单胎)为观察组,其中合并子痫前期者60例、未伴子痫前期者20例;另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自发性早产和胎膜早破致早产孕妇80例(单胎)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围生结局(分娩方式、产前地塞米松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比较两组早产儿出生体质量及不同胎龄出生体质量;比较两组早产儿围生结局。比较观察组合并子痫前期与未合并子痫前期患者的母婴结局。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者产前使用抗菌药物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产前地塞米松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早产儿平均出生体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胎龄28~32周早产儿出生体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胎龄32~34周、胎龄≥34周早产儿出生体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早产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7分率、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早产儿使用呼吸机率、出生后5 min Apgar评分≤7分率、肺炎、胃肠功能紊乱及高胆红素血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合并子痫前期者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未伴子痫前期者,转诊新生儿科率明显低于未伴子痫前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致早产儿发生窒息风险较高,因此要做好孕期血压监测和饮食控制等管理,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防止早产儿发生,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产前应用沐舒坦预防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效果。方法选择孕28~34周面临早产或计划分娩的孕妇8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为45例,应用沐舒坦静脉滴注,称沐舒坦组;对照组为45例,应用糖皮质激素肌内注射,称激素组,两组各分娩早产儿45人,观察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发生率及早产儿感染的发生率。结果沐舒坦组早产儿RDS发生率为11.5%,激素组为33.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沐舒坦组早产儿肺部感染及脐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激素组(P〈0.05)。结论产前应用沐舒坦能减少早产儿RDS的发生率,与肾上腺皮质激素比较有减少新生儿感染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前应用盐酸氨溴索结合口服维生素A对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促胎肺成熟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2011年我院住院的58例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孕妇,按胎龄配对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均按期待疗法原则做基础治疗,促胎肺成熟药观察组用静脉盐酸氨溴索30 mg/次,每天两次,连续4天;同时口服维生素A 4 000 IU/天直至分娩。对照组用地塞米松。观察新生儿死亡、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率,分娩时测定羊水板层小体数值判定胎儿肺成熟度,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3例(9.38%),对照组发生6例(2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死亡2例(6.89%),对照组4例(13.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羊水板层小体数值≤15×103/μl的区间观察组7例(24.14%),对照组11例(37.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应用盐酸氨溴索结合维生素A可以明显提高胎儿肺成熟度,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率和早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不同孕周胎膜早破(PPROM)性早产妊娠结局及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干预对早产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对126例未足月PPROM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比较不同孕周PPROM及产前是否使用宫缩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干预治疗的各种早产儿结局。结果:<34孕周PPROM新生儿Apgar评分、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窒息发生率、死亡率均明显高于>34孕周PPROM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4孕周组PPROM的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RDS、死亡率在宫缩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34孕周的PPROM产前使用宫缩抑制剂、糖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熟及抗生素预防感染等干预,可延长孕龄,减少围产儿并发症,增加成活率。  相似文献   

12.
金海英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9):4120-4122
目的:探讨医源性早产的指征,促胎肺成熟药物的作用,分娩时机的选择及终止妊娠的方法。方法:对本院126例医源性早产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医源性早产最常见因素为妊高征(35.71%),其次为妊娠合并内科疾病,以及前置胎盘等。随着孕周增加,尤其是33周以后,在有计划地应用促胎肺成熟药物下,早产儿窒息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下降。结论:对不可避免的医源性早产,产前定期检查和适当干预,选择恰当孕周终止妊娠可取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3.
产前应用地塞米松预防早产儿颅内出血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前应用地塞米松对早产儿颅内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将住院待产有早产可能的孕妇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于入院后给予地塞米松静脉点滴,10mg/天,连用1~2天,对照组无干预措施.新生儿出生后常规作头颅超声检查了解颅内出血情况.结果在胎龄小于35周的小胎龄早产儿,观察组颅内出血发生率为5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5.2%(x^2=4.739,P=0.029);而在胎龄满35周以上的较大胎龄的早产儿,两组颅内出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x^2=0.111,P=0.740).结论产前应用地塞米松对小胎龄早产儿颅内出血有良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本院胎龄35周以下早产儿母亲产前糖皮质激素应用时机,并确定最佳给药时机及与早产原因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6月分娩的胎龄35周以下的早产儿及其母亲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早产原因下产前地塞米松应用时机的差异,应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产前地塞米松最佳给药时机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院胎龄<35周的早产儿母亲产前地塞米松使用率为89.6%,其中46.4%在最佳给药时机接受产前地塞米松。不同早产原因的早产儿母亲产前地塞米松应用时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产原因为胎膜早破的早产儿母亲接受最佳时机产前地塞米松的机会是非胎膜早破的2.22倍(OR=2.22,95%CI:1.19~4.14),而双胎妊娠孕妇接受最佳时机产前地塞米松的机会仅为单胎妊娠孕妇的0.24倍(OR=0.24,95%CI:0.09~0.63)。结论 本院产前地塞米松使用率较高,但大多数是在次佳给药时机给药。胎膜早破是早产儿母亲在最佳给药时机接受产前地塞米松治疗的有利因素,而双胎妊娠是最佳给药时机的不利因素。提高准确预测早产发动的能力,有助于优化产前地塞米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助孕妊娠和自然妊娠孕妇发生早产的主要因素及早产儿出生结局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分娩的行ART助孕妊娠的早产孕妇223例和同期分娩的自然受孕早产孕妇5 67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ART妊娠早产孕妇与自然妊娠早产孕妇的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分娩孕周、分娩方式以及早产儿体重、Apgar评分、近期出生结局等情况。结果 ART早产孕妇中高龄产妇比例(单胎妊娠者39.8%,双胎妊娠者26.2%)明显高于自然妊娠早产孕妇(单胎妊娠者14.8%,双胎妊娠者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T早产者中双胎比例(58.3%)明显高于自然妊娠早产者(9.55%),胎膜早破、臀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早产孕妇主要妊娠期并发症。ART早产组与自然妊娠早产组低出生体重儿比例(分别为单胎妊娠者64.5%,双胎妊娠者68.1%和单胎妊娠者57.1%,双胎妊娠者73.1%)、出生结局(以平安为主,分别为单胎妊娠者97.8%,双胎妊娠者95.4%和单胎妊娠者93.6%,双胎妊娠者9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Apgar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均以剖宫产为主要分娩方式,其中ART早产者的剖宫产率(单胎妊娠者79.6%,双胎妊娠者94.6%)高于自然妊娠早产者(单胎妊娠者55.0%,双胎妊娠者79.7%),以双胎的剖宫产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臀位以及低出生体重是早产儿不良出生结局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早产及早产儿出生结局与妊娠方式无关,与孕妇妊娠期合并症及分娩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多胎妊娠在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将我院多胎妊娠临床处理的经验进行总结,探讨提高围产质量.方法取自1992~2003年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三胎及三胎以上妊娠7例,对所有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妊娠早中期,对所有孕妇均进行门诊随访,全部孕妇均有中、重度贫血及低蛋白血症,2/3的孕妇在孕32~36周出现先兆早产症状,因产科并发症入院后,对之进行纠治.除1例四胎妊娠在孕33周分娩外,其他均在孕35~37周终止妊娠,22个新生儿出生时评分均佳,体重均在同龄单胎新生儿出生曲线的第3百分位以上(其中约1/2的新生儿达到或超过同孕龄单胎新生儿第10百分位以上).结论在处理多胎妊娠时,应⑴早诊断,高危门诊随访.⑵充分休息、积极纠正贫血,加强营养,尤其在孕晚期要注意蛋白的补充.⑶应用B超测定宫颈长度等无创性手段筛查早产风险孕妇,密切监护,有先兆早产者合理使用宫缩抑制剂.⑷在孕36周左右,在应用促胎肺成熟药物后,适时计划分娩,注意做好对产时母儿并发症的预防和抢救工作.只要做好多胎孕妇产前的监测和注意对孕期并发症的防治,三胎和三胎以上妊娠仍能和单胎妊娠一样有良好的结局.  相似文献   

17.
产前应用地塞米松预防早产儿颅内出血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产前应用地塞米松对早产儿颅内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将住院待产有早产可能的孕妇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于入院后给予地塞米松静脉点滴,10mg/天,连用1~2天,对照组无干预措施。新生儿出生后常规作头颅超声检查了解颅内出血情况。结果在胎龄小于35周的小胎龄早产儿,观察组颅内出血发生率为5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5.2%(χ2=4.739,P=0.029);而在胎龄满35周以上的较大胎龄的早产儿,两组颅内出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χ2=0.111,P=0.740)。结论产前应用地塞米松对小胎龄早产儿颅内出血有良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的临床处理方法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早产胎膜早破(PPKOM)患者,对孕周〈35周患者进行保胎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其中〈34周者给予地塞米松5mg肌注。2次/d促胎肺成熟。对于孕周≥35周者不予保胎。结果:孕周〉34周者围产儿死亡率达6.4%,〈34周者围产儿死亡率高达27.0%,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新生儿窒息率孕用〈34周者为43.2%,〉34者为12.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新生儿RDS〈34孕周者为37.8%,〉34孕周者为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于早产胎膜早破(PPROM)〉35周应实行期待治疗,〈34周应用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熟。在保胎过程中需密切观察孕妇的体温、脉搏、白细胞总数、血C-反应蛋白、胎心变化、羊水性状及子宫压痛等,适时选择适当方式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剂用于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28例胎龄≤35周的早产儿作为观察组,出生后立即给予PS预防治疗,选取同期确诊为RDS的36例早产患儿为对照组,应用呼吸机与PS,对比两组患儿的RDS发生率与死亡率。结果观察组出现2例(7.1%)RDS,该院同期收治的胎龄≤35周的早产儿的RDS发生率为38.5%,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RDS死亡率为8.3%,明显低于同期收治早产患儿RDS的死亡率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用于预防早产儿RDS时可以明显降低其发生率,效果显著,用于治疗早产儿RDS时可以显著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所致早产孕妇的母婴围生结局。 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产科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所致早产的87例单胎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纳入病例组,其孕龄为28~36+6孕周。这87例孕妇中,合并子痫前期(PE)孕妇为73例,包括合并轻度PE(9例)、重度PE(60例)及慢性高血压并发PE者(4例);未合并PE者为14例,包括仅合并妊娠期高血压(10例)与慢性高血压者(4例)。选择同期在本院就诊的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自发性早产及胎膜早破性早产的单胎妊娠孕妇120例,纳入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比较2组孕妇的一般临床资料、妊娠结局及其分娩早产儿的出生体重、出生体重Z评分值、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等围生结局。采用成组t检验,对2组孕妇的入院时孕龄、分娩孕龄等进行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对2组孕妇的年龄、孕前人体质量指数(BMI)等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连续性校正χ2检验或者Fisher确切概率法,对分娩方式(阴道分娩与剖宫产术分娩)构成比,孕妇产前抗菌药物使用率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肺炎、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率等进行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结果① 2组孕妇的年龄、入院时孕龄、分娩孕龄和产妇类型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病例组孕妇孕前BMI为23.5 kg/m2(21.1~27.7 kg/m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4 kg/m2(20.3~24.6 kg/m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80,P=0.001)。③2组孕妇分娩方式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130,P<0.001)。病例组孕妇产前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3%(9/8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2%(29/120),并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6.429,P=0.011)。④病例组孕妇分娩早产儿的出生体重及其Z评分值分别为2 250.0 g(1 820.0~2 600.0 g)与-0.63(-1.27~0.1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 650.0 g(2 212.5~2 980.0 g)与0.33(-3.38~0.85),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866、-5.695,P<0.001)。病例组孕妇分娩早产儿中,胎龄为≥32~34周和胎龄为≥34~36+6周早产儿的出生体重及其Z评分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孕妇分娩的同胎龄早产儿,组间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胎龄为≥32~34周早产儿:Z=4.706、-3.690, P<0.001;胎龄为≥34~36+6周早产儿:Z=-5.116、-5.555, P<0.001)。⑤病例组孕妇分娩早产儿生后1 min Apgar评分≤7分所占比例、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轻度窒息发生率分别为12.6%(11/87)、12.6%(11/87)和9.2%(8/87),分别高于对照组的3.3%(4/120)、3.3%(4/120)和3.3%(4/120),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504、9.017、7.514,P=0.011、0.003、0.025)。⑥病例组孕妇中,合并PE与未合并PE者的分娩方式构成比、其分娩早产儿的新生儿科转诊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 χ2=4.351, P=0.037)。 结论孕前合理饮食、控制体重,对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导致孕妇早产,可增加新生儿窒息发生风险。临床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应采取更加密切的监测和积极干预措施,降低早产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