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腔内异位牙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异位牙较为多见,但鼻腔异位牙较少见,我科2007年4月30日收治1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17岁,1个月前不明原因出现鼻塞并伴头痛,家人查看其鼻孔时发现右侧鼻腔内有新生物,遂来我院就诊。查体:双侧鼻腔黏膜充血肿胀,无明显脓性分泌物,右侧鼻腔底距离前鼻孔约2cm处有骨性新生物,牙齿状,给予鼻窦CT扫描,见右鼻腔内异位牙,左侧上颌窦炎。鼻腔内黏膜表面麻醉及唇龈沟浸润麻醉下,将鼻内异位牙拔除,油纱条填塞鼻腔压迫止血,并给予抗生素。牙齿拔除后观察,分牙冠、牙颈和牙根,牙颈部有牙龈状软组织包绕。2d后换药,伤口愈合良好。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16岁.因右侧鼻塞、鼻出血6个月于2001年10月6日收入院.查体见右侧鼻腔有紫红色新生物,表面呈乳头状,触之易出血,蒂部不清,诊为"出血性鼻息肉",黏膜下麻醉行鼻息肉摘除术.术中探查息肉来自下鼻甲前端,根蒂较宽.用鼻息肉钳切断蒂部,出血约10ml,手术顺利,术毕用油纱条填塞鼻腔.术后第2天抽出油纱条后,出血剧烈,棉球压迫无效,再次油纱条填塞鼻腔.病理诊断为"下鼻甲血管纤维瘤".术后第3天在强力吸引机配合下切除部分下鼻甲,抽出油纱条后未再出血.住院9d出院.随诊10个月未再复发.  相似文献   

3.
总结经内窥镜拔除鼻腔牙 13例患者的临床经验及结果。患者中 ,儿童 7例 ,成人 6例 ;男性 9例 ,女性 4例 ,年龄 4~ 39岁 (平均 19岁 ) ;左侧 9例 ,右侧 4例。临床表现为 :无症状 5例 ,只偶尔发现鼻底牙质样白色骨性肿物 ;鼻塞 5例 ,检查发现鼻底覆盖鼻粘膜的坚硬肿物 ;鼻塞伴脓性或血性鼻涕 3例 ;不伴外伤、感染和颅面畸形。口腔科检查发现 2例成人患者同侧恒犬齿缺如。放射学检查显示患侧鼻腔牙质样不透光病变。13例患者均经内窥镜从前鼻孔进行探查 :从嵌塞部位游离鼻腔牙并用钳子拔除 ,并切除覆盖牙齿、肉芽组织和牙周碎片的粘膜 ,凡士林…  相似文献   

4.
罕见无症状性鼻石症2例,男性,分别为24岁、28岁.平时无自觉症状,追忆均无异物进入鼻腔史,鼻腔检查示2例右侧鼻腔均被质硬如石、灰白色物填塞,前端几乎近鼻内孔鼻阔处, 不能窥见鼻腔顶及下鼻甲,鼻石前端周围黏膜无红肿及糜烂,无渗出无黏脓血性分泌物.用枪状镊钳取,鼻石略有微动,在局麻下(点入少许1%丁卡因),用咬骨钳逐步钳碎后取出结石.两侧结石约1cm×3cm×5cm大,患者鼻腔较为宽大,下鼻甲及鼻腔前半部黏膜苍白、萎缩,中隔部黏膜轻度糜烂.用呋麻液和复方薄荷油交替点鼻1周后复查,黏膜基本恢复正常,鼻腔仍较宽大.  相似文献   

5.
鼻腔额外牙误诊慢性鼻炎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临床资料患儿男,12岁.因家长发现其呼气带臭味2年余,于2005-08-25来我院门诊就诊.患儿自觉右侧轻度鼻塞,有时伴有黄涕,无涕中带血及其他不适,曾多次在外院就诊,均诊断为"慢性鼻炎".1年前在外院行鼻窦柯、华氏位X线片检查,未发现"异常",仍按"慢性鼻炎"治疗,症状无改善.检查:右鼻底见一肿块,前端覆盖黏膜,后方表面有伪膜.外院柯、华氏位片示右总鼻道底一圆形高密度影(图1).鼻内镜下见肿块似柱形平卧鼻底,前端有黏膜覆盖,并有一蒂经鼻中隔与鼻阈交界处与牙槽突相连,后方表面为黄褐色鼻石样物(图2).用小号开筛钳夹断蒂部,将肿块完整取出.清除表面黏膜与鼻石,发现为一牙齿,牙根覆盖黏膜并通过血管黏膜蒂供血.该牙长1.0 cm,直径0.5cm,牙冠发育欠佳,末端呈钩状(图3).检查鼻底、中隔黏膜完好,无明显压陷痕迹.口腔牙列整齐,无缺如,诊断为鼻腔额外牙.术后两周复查,鼻腔通畅,黏膜光滑,分泌物及臭味消失.……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鼻腔牙的临床特点,并对儿童鼻腔牙的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以提高临床医师对儿童鼻腔牙的临床认识与诊治水平。方法患儿男,4岁5个月,因右侧持续鼻塞1个月而入院,经CT及MRI提示右侧鼻腔异物,两次全麻鼻内镜下行鼻腔及鼻咽部探查术。结果第1次探查未见异常,术后右侧鼻塞未见缓解;第2次术中切除右侧鼻腔底壁牙样物,术后鼻塞缓解,5 d后鼻塞消失,病检示右侧鼻腔组织部分被覆鳞状上皮并呈息肉状增生,另一组织形似牙组织。随访1年3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儿童鼻腔牙罕见,临床可表现为鼻塞、鼻出血等,需与鼻腔异物、鼻石、肿瘤相鉴别,鼻内镜下手术切除是其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鼻腔洗剂对鼻内镜术后创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鼻内镜手术是目前治疗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最理想外科手术,然而在进行功能性鼻内镜术后,大多数患者鼻腔鼻窦黏膜恢复需3个月以上,术后1个月为术腔清洁阶段及黏膜转归竞争阶段.术后第2天抽出纱条,术腔见有血痂,黏膜受损,黏膜清除功能缺乏,窦腔底多有黏稠分泌物,鼻甲黏膜形成假膜处于反应性水肿状态.  相似文献   

8.
病人,男,28岁,因反复右侧间歇性鼻出血1个月,于2005年8月30日来本科就诊。病人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右侧鼻出血,量不多,以流入咽后壁为主,多能自止,无鼻阻及头痛,无脓涕,无颜面肿胀及嗅觉减退。专科检查:右下鼻甲前端与鼻中隔之间充满肉芽组织,触之易出血,质地较硬,上列牙齿齐全无缺如。鼻腔CT示:右下鼻道有一骨性组织与上牙槽相连(图1)。用1%丁卡因麻黄碱棉片充分收缩鼻腔后,鼻内镜下钳取鼻道部分肉芽组织,露出一白色物,探查为鼻腔逆生牙,用血管钳予以拔除,有较多出血,微波切除下鼻甲、鼻中隔及鼻腔底增生的肉芽组织,血止。口服抗…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鼻腔鼻底异位牙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经治疗的6例鼻腔硬腭区多生异位牙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鼻内镜检查及鼻窦CT等。结果 6例患者的鼻腔鼻底异位牙主要发生在切牙孔及周围,3例(50%)以腥臭味为主要症状,4例异位牙向鼻腔生长,其中的2例(50%)合并有鼻塞,内镜表现为鼻底凸起的新生物。鼻窦CT检查能够清晰显示牙齿结构。有2例患者同时伴有上颌窦异位牙或含牙囊肿。6例异位牙均行内镜手术拔除,对于合并囊肿者同时切除全部囊皮或揭盖造袋。结论 鼻腔异位牙临床表现的特异性不足,鼻内镜检查见鼻底质硬隆起时要考虑到异位牙的可能,CT检查能很好显示异位牙的结构及牙根位置。  相似文献   

10.
1典型病例患者,男,45岁,因额部间断疼痛3年入院。头痛以右侧额部为主,伴右侧面颊部放射样疼痛。鼻部无明显异常症状。既往曾行3次鼻窦炎鼻息肉切除手术。鼻内镜下见鼻腔正常结构消失,解剖标志不清,双侧鼻腔黏膜轻充血水肿,鼻腔无脓涕。额窦区压痛明显(图1)。术前CT示既往额窦手术后继发黏膜、骨质炎症反应,造成额窦骨性闭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