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肾脏病贫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慢性肾脏病贫血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首先进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组加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都有明显升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2例在应用中出现血压升高,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类似(P〉0.05)。结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辅助治疗慢性肾脏病贫血能快速提高患者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水平,显著改善患者贫血症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常规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肾脏疾病贫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应用国产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佳林豪;对照组应用原装进口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利血宝。观察两组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上升情况及应用促红素后的不良反应等。结果经过12个月的治疗,两组患者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均有效改善,组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慢性肾脏疾病贫血的治疗中,山东东阿集团生产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综述了肿瘤相关性贫血的病因及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治疗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防治早产儿贫血的疗效。方法:将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出生第三天即rHu-Epo250IU/(kg·d),隔日1次,每周3次皮下注射,共6周;对照组未用rHu-Epo。两组早产儿自出生第三天起口服铁剂[元素铁5mg/(kg·d)]。结果:治疗组网织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输血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治疗组体重增长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应用大剂量rHu-Epo能有效地防治早产儿贫血,减少输血,体重增长快,且用药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联合铁剂治疗早产儿贫血的效果。方法148例贫血早产儿按入院时间单双号分为对照组68例与观察组8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蛋白琥珀酸亚铁剂治疗,观察组在铁剂治疗基础上加用rhEPO治疗;治疗期间如果Hb≤80g/L或Hb≤100g/L伴贫血表现,予以输血治疗。两组均于治疗前后复查RBC、Hb和HCT。结果两组治疗前Hb、RBC、HCT水平接近,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升高;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接受输血治疗的百分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一定剂量下rhEPO联合铁剂治疗早产儿贫血,用药安全,疗效显著,可减少输血。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铁剂治疗早产儿贫血的疗效。方法 8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铁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疗效。结果治疗后第2、4周各检测时间点观察组血红蛋白(Hb)、血细胞压积(Hct)及网织红细胞计数(Ret)改善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胎龄满40周时观察组患儿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铁剂可有效治疗早产儿贫血,减少输血次数,且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对初次膝关节置换术贫血患者采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铁剂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50例初次膝关节置换术贫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常规组,各25例.治疗组术前采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铁剂治疗,常规组术前采用氨甲环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水平、输血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血红蛋白(102.4...  相似文献   

9.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彭涛  胡昭  王荣  王群 《中国药房》2007,18(26):2040-2041
目的:研究常规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慢性肾脏病(CKD)贫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33例CKD贫血患者按照治疗前血红蛋白(Hbg)值分为3个组,应用rHuEPO治疗12wk后,比较各组应用前后血象变化,并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全部患者完成疗程,总显效率为52.8%,总有效率为96.1%,治疗前后各组Hbg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rHuEPO可有效治疗CKD贫血,改善肾脏功能及多项实验室指标,是临床上改善CKD贫血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肿瘤相关性贫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贫血是肿瘤患者的常见合并症, 既往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多用输血,存在诸多缺点及风险.近年来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肿瘤相关性贫血中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现简述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药物类别、适应证、用法用量、临床应用、缺点、不良反应、使用现状及应用限制等.  相似文献   

11.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素)与铁剂联合治疗方案的长期应用已被证实对肾性或肿瘤相关性贫血具有良好疗效。然而,对于围手术期贫血的短期治疗,联合应用的证据尚不充分。相比于促红素单药治疗,联合治疗从不同角度升高血红蛋白,从而叠加贫血治疗效果,缩短疗程,提高治疗效率。我们开展了一项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95例骨科围手术期轻度贫血(血红蛋白≥90 g/L)患者,结果发现联用组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促红素组,而术后输血风险约为促红素组的25%,提示对于围手术期轻度贫血患者,联合治疗可能优于促红素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12.
我们使用国产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宁红欣,rhuEPO,南京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研制)治疗肾性贫血,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伴有贫血病例。血红蛋白(Hb)<90g/L,红细胞压积(HCT)<27%,共80例。1.2 给药方案 给药剂量:透析病例给rhuEPO每周100~150U/kg,非透析治疗病例每周75~100U/kg,分2或3次,治疗过程中以每4周为1个观察单位。若无明显不良反应,每周增加15~30U/kg继续治疗,直至出现治疗反应。治疗过程中,当HTC大于30%及Hb超过100g/L,EPO可减量1/4~1/3继续维持用药,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13.
重组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早产儿贫血36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敏 《中国药业》2013,(6):35-36
目的探讨重组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早产儿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胎龄不小于36周的早产儿72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每日口服维生素C和E各25 mg、铁剂5 mg/kg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于出生后的第1周给予重组红细胞生成素600 IU/kg皮下注射,每周3次,隔日1次,共6周。比较两组早产儿的输血率、体重增长情况及血常规变化。结果治疗组输血率(16.67%)低于对照组(47.22%,P<0.05);体重增长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用药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网织红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铁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红细胞生成素可有效防治早产儿贫血,减少输血次数,快速增长早产儿体重,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不同方法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65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肾性贫血患者随机进入试验组及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10 000 IU皮下注射,每周1次,对照组3 000 IU皮下注射,每周3次,并视病情改善情况适当减少剂量.在12周疗程内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监测血常规[血白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肌酐(Scr)、尿素氮(BU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比较两组EPO使用的总剂量、总费用及注射次数.结果:观察组74例、对照组76例完成12周的治疗观察.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Hb、RBC、HCT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两组Scr及BUN则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两组Hb、RBC、HCT、Scr、BUN,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PO总剂量、总注射次数、总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与常规3 000IU皮下注射EPO比较,10 000 IU皮下注射EPO在较好地纠正肾性贫血的同时,又能减少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肾性贫血的针刺痛苦和经济负担,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5.
随着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由其引起的不良反应一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也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本文重点阐述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引起的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情况,影响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免疫原性的可能原因及危险因子,以及诊断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不同剂量rhEPO治疗131例癌症贫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不同剂量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癌症贫血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将符合条件的131例癌症贫血患者随机分入6个研究组,分别为5个rhEPO组(rhEPO剂量各为50U/kg、100U/kg、150U/kg、200U/kg、400U/kg)和1个对照组,共观察8周,每2周进行1次rhEPO的疗效观察和指标检测。结果:①患者Hb值和Hct值在应用rhEPO后呈明显上升趋势,4周~6周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50U/kg组在治疗6周后显效,其它剂量组均为4周显效。②rhEPO50U/kg组的有效率低于其它各rhEPO组(P<0.05或P<0.01),其治疗后4周和8周的有效率分别为9.1%(P>0.05)和27.3%(P<0.05);其它各rhEPO组(100U/kg~400U/kg)之间的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治疗后4周和8周的有效率分别为28.6%~36.8%(P<0.05或P<0.01)和57.1%~68.4%(P<0.01)。各rhEPO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输血需求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50U/kg~400U/kg,每周3次),rhEPO治疗癌症贫血以及预防化疗性贫血具有一定的疗效和相对的安全性。②不同剂量rhEPO治疗癌症贫血的疗效不同。rhEPO50U/kg组的疗效低于其它各剂量组,而在100U/kg~400U/kg的剂量范围内,rhEPO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7.
红细胞生成素响应性贫血的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红细胞生成素响应性贫血的基因治疗研究现状 ,比较和评价了各种病毒和非病毒性载体系统的临床前研究状况和优缺点 ,讨论了目前的研究热点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19.
于萍  苏焕然  赵先亮  李庆河 《齐鲁药事》2009,28(11):690-691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其不含人血白蛋白,使用磷酸盐缓冲液作为缓冲体系,避免了对患者病毒感染及人血白蛋白过敏的危险,减轻了皮下注射时给病人造成的局部疼痛感觉,使药品更加安全.通过与市售的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进行药物动力学研究比较及对其进行稳定性考察,结果显示新型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更加安全有效、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