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颌窦中鼻道窦造口术及窦壁成形术(摘要)蒋立新,孙连玉,柴丽,刘艳经Caldwell-Lue径路行上颌窦前壁环钻术,保留完整骨片,根治性或功能性清除上颌窦及筛窦的病变组织。改变下鼻道开窗为中鼻道窦造口术或自然孔扩大。修补窦前壁并把骨片对合复位,钻孔固...  相似文献   

2.
经Caldwell-Lue径路行上颌窦前壁环钻术,保留完整骨片。根治性或功能性清除上颌窦及筛窦的病变组织。改变下鼻道开窗为中鼻道窦造口术或自然孔扩大。修补窦前壁并把骨片对合复位,钻孔固定.完成窦壁成形术。术后结果表明.窦口开放率高.窦腔结构正常,复发率低。中鼻道窦口符合窦腔和窦口区纤毛流动方向,有利于生理性引流,窦壁成形修复完整窦腔为鼻窦生理功能提供了解剖生理环境。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对 4 8例儿童鼻窦用层距为 5mm的连续冠状 CT扫描进行上颌窦容积的测量并与既往成人鼻窦CT资料相比较。 4 8例儿童 94侧 CT分两组 ,正常组4 0侧 ,双侧鼻窦炎组 58侧 ,后者又分为手术治疗亚组16侧和药物治疗亚组 38侧。应用数学积分原理按鼻窦由前至后的冠状 CT资料计算上颌窦容积。其结果如下 :按 4~ 9岁以至 70~ 79各年龄段平均上颌窦容积的分布作成曲线呈单峰状 ,正常人组或手术治疗亚组的峰值均位于 2 0岁左右处。在 4~ 9岁年龄段 ,正常组女孩较男孩上颌窦容积大 ,这可能因为在日本该年龄段女孩发育较男孩早的缘故。从上颌…  相似文献   

4.
X线摄影评价手术鼻窦状态涉及术后窦腔发生纤维化改变,故在行X线检查术后鼻窦时必须考虑到无炎症复发和并发症的正常愈合过程的X线片影象特征。为此对上颌窦和额窦术后无炎症复发和术后炎症复发的X线片上影象改变特征,结合临床检查作比较分析。患者分两组。第一组39例,1~10年前行上颌窦(单侧24,双侧3)和额窦(1例,额窦+上颌窦2例)手术,除6例因上颌窦囊肿手术外,其余均为慢性化脓性或脓性-息肉型炎症手术。术后30例主觉症状消失,鼻腔和鼻窦检查无病变,此组作为对照;第二组21例(21窦)为复发性化脓性上颌窦炎,其中15窦为脓性息肉型;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CT扫描观察8名正常成年男性平均呼吸,发声及不同音高时声带及喉腔的变化,结果说明:(1)发低音及高音时,声带均拉长,发高音时声带拉长主要在膜性部;(2)发声时声门膜性部呈梭形缝隙,高音小于低音,软骨部间距离,高半较小于低音,但软骨部杓突间缝隙变化较多,发同一音高时二者缝隙也不一致。(2)平均呼吸及发声时声门下直径均大于横径,发声时(低音和高音)直横径增加,而高音时直径变化更大。(4)发声时杓状软骨活动各人不尽相同,声带拉长依靠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单侧上颌窦真菌球(UMFB)与上颌窦解剖参数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UMFB患者的鼻窦CT资料,应用Mimics 21.0软件对双侧上颌窦进行三维重建,同时测量计算患侧与健侧上颌窦的容积、表面积、气化系数、骨壁厚度及密度等解剖参数,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UMFB患者的双侧上颌窦中,患侧上颌窦容积、内表面积、气化系数、上下径均较健侧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左右径、前后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上颌窦骨壁厚度及密度均较健侧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UMFB患侧上颌窦解剖参数与Lund-Mackay评分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UMFB更好发于上颌窦容积、表面积、气化系数以及上下径较小的一侧。上颌窦骨壁厚度及密度增大对于诊断UMFB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上颌窦病变的CT诊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探讨CT在上颌窦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对资料完整的100例上颌窦病变(64例炎性病变,14例良性肿瘤,17例恶性肿瘤,5例外伤骨折)患者的临床所见,CT扫描的病理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与临床诊断符合率95.0%(95/100);CT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2.6%(88/95)。认为CT能较好的显示上颌窦的炎性病变,肿瘤和外伤的范围,肿瘤病变的骨质破坏程度及对周围组织的侵犯情况,有助于准确进行肿瘤的  相似文献   

8.
自CT广泛应用于鼻窦病变的临床诊断以来,对鼻窦疾病的正确诊断和治疗有了很大促进作用,不少文献就鼻窦CT扫描特征及与平片比较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报道。本文试就上颌窦炎症、外伤及良、恶性肿瘤的CT扫描影象特征及其临床意义的有关资料进行综述,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9.
上颌窦病变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CT在上颌窦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对资料完整的100例上颌窦病变(64例炎性病变,14例良性肿瘤,17例恶性肿瘤,5例外伤骨折)患者的临床所见、CT扫描和病理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与临床诊断符合率95.0%(95/100);CT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2.6%(88/95)。认为CT能较好的显示上颌窦的炎性病变、肿瘤和外伤的范围,肿瘤病变的骨质破坏程度及对周围组织的侵犯情况,有助于准确进行肿瘤的TNM分期及划定放疗野,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可靠参考。CT扫描较X线平片及多轨迹断层摄影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但鉴别诊断和定性诊断还应密切结合临床和病理。  相似文献   

10.
随着CT影像技术的普及与发展,CT扫描已广泛用于鼻腔鼻窦疾病的诊断.现将9例上颌窦粘液囊肿的CT扫描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将锥形束CT应用于上颌窦影像学参数的测量,并比较不同性别、左右侧上颌窦间不同参数的差异性。方法选择200例正常成人的头颅锥形束CT影像,导入InVivo Dental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测量上颌窦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容积和眶下壁骨质厚度,并使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双侧上颌窦组间比较,上颌窦左右径、前后径、上下径、容积和眶下壁骨质厚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不同性别组间比较,双侧上颌窦上下径、右侧上颌窦左右径和双侧上颌窦容积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左侧上颌窦的左右径、双侧上颌窦的前后径和双侧眶下壁骨质厚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锥形束CT可用来测量上颌窦的影像学参数,为临床提供影像学解剖数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尸解和CT冠扫,研究了大量对内窥镜鼻窦外科十分必要的解剖结构及其临床关系,认为“窦口、鼻道复合体”(前筛-中道复合体)通常是鼻窦炎症的最初病变部位。窦口鼻道复合体涉及鼻腔侧壁解剖区域,前筛经此引流至中道。异常情况下这一区域梗阻导致鼻窦的病变。包括钩突、筛泡、半月裂、漏斗和基底的底板。钩突是鼻腔侧壁一新月状骨板,突出于泪骨后面;向后下延续形成半月裂的下缘和漏斗的内壁;半月裂是鼻腔侧壁一弯曲的通道开口,位于钩突之上,筛泡之下,外侧缘形成眶内壁的一部分,漏斗是一槽状结构,接受从前筛、额窦及上颌窦的引流。漏斗病变可局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肥厚性鼻炎合并上颌窦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以鼻塞、流脓性或黏液性涕,头晕、头痛及嗅觉和记忆力减退为主要症状。我科自1999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合并上颌窦炎201例,并随机分成3组,即中医中药、西医西药及中西医结合组。随访6月~5年,随访率为85.6%,疗效良好。现将治疗方法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上颌动脉翼腭段的走行及分支规律,为上颌动脉相关手术提供个体化处理的依据.方法 无翼腭窝病变的31例(62侧)头颅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扫描分析,采用容积再现、曲面重建等方法观察上颌动脉翼腭段主要分支的显示及分型情况.结果 CT血管成像能清晰显示上颌动脉的主干及其分支,如腭降动脉、蝶腭动脉.在Choi和Park分型基础上,将腭降动脉与蝶腭动脉呈水平平行模式,走行类似字母英文"F"定义为F型,上颌动脉干形状分为Y型、T型、中间型、M型、F型及其他型分别占14.5%(9侧),9.7%(6侧),24.2%(15侧),32.3%(20侧),12.9%(8侧)和6.4%(4侧).结论 上颌动脉翼腭段的走行、分布及变异情况有规律可循,螺旋CT血管成像能为个体化手术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上颌动脉翼腭段的走行及分支规律,为上颌动脉相关手术提供个体化处理的依据.方法 无翼腭窝病变的31例(62侧)头颅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扫描分析,采用容积再现、曲面重建等方法观察上颌动脉翼腭段主要分支的显示及分型情况.结果 CT血管成像能清晰显示上颌动脉的主干及其分支,如腭降动脉、蝶腭动脉.在Choi和Park分型基础上,将腭降动脉与蝶腭动脉呈水平平行模式,走行类似字母英文"F"定义为F型,上颌动脉干形状分为Y型、T型、中间型、M型、F型及其他型分别占14.5%(9侧),9.7%(6侧),24.2%(15侧),32.3%(20侧),12.9%(8侧)和6.4%(4侧).结论 上颌动脉翼腭段的走行、分布及变异情况有规律可循,螺旋CT血管成像能为个体化手术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上颌动脉翼腭段的走行及分支规律,为上颌动脉相关手术提供个体化处理的依据.方法 无翼腭窝病变的31例(62侧)头颅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扫描分析,采用容积再现、曲面重建等方法观察上颌动脉翼腭段主要分支的显示及分型情况.结果 CT血管成像能清晰显示上颌动脉的主干及其分支,如腭降动脉、蝶腭动脉.在Choi和Park分型基础上,将腭降动脉与蝶腭动脉呈水平平行模式,走行类似字母英文"F"定义为F型,上颌动脉干形状分为Y型、T型、中间型、M型、F型及其他型分别占14.5%(9侧),9.7%(6侧),24.2%(15侧),32.3%(20侧),12.9%(8侧)和6.4%(4侧).结论 上颌动脉翼腭段的走行、分布及变异情况有规律可循,螺旋CT血管成像能为个体化手术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扫描对常见的单侧上颌窦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总结2006年1月~2008年1月我科治疗的108例单侧上颌窦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作为对照,对比分析CT扫描在单侧上颌窦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意义。结果108例单侧上颌窦占位性病变中慢性上颌窦炎36例(33.3%),上颌窦肿瘤32例(29.6%),真菌性上颌窦炎19例(17.6%),上颌窦囊肿14例(13.0%),上颌窦后鼻孔息肉5例(4.6%),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及上颌窦嗜酸性肉芽肿各1例(0.9%)。大多数上颌窦占位性病变都具有其特有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鼻窦CT扫描在单侧上颌窦占位性病变的术前诊断总体准确率为79.1%;其中上颌窦囊肿的术前诊断准确率为92.9%,慢性上颌窦炎为90.0%,上颌窦癌为80.0%,真菌性上颌窦炎为86.4%,鼻内翻性乳头瘤为50.0%。结论CT扫描对单侧上颌窦占位性病变的术前诊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多数病变通过鼻窦CT检查可以作出初步的定位或定性诊断,并制定出合理的手术方案,最终确诊仍有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8.
对28例患慢性鼻窦炎患者的36侧上颌窦CT影像与窦腔粘膜纤毛上皮的损害情况进行比较研究。通过扫描电镜与图像分析技术对纤毛覆盖面积进行定量测定,并分别采用二种方法评价CT片上的上颌窦阴影。结果显示,上颌窦粘膜厚度与纤毛覆盖面积呈负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通过CT扫描,术前可以判断窦腔粘膜纤毛上皮状态,为判断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真菌性上颌窦炎是否存在鼻腔解剖结构异常。 方法 分析102例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单侧患病)的CT图像,观察鼻中隔、中鼻甲、钩突、筛泡的变异情况,有无Haller气房;测量冠状位钩突平面下鼻甲、钩突和中鼻甲所占该平面鼻腔面积比。 结果 鼻中隔偏曲87例(85.29%),其中51例宽敞侧发病,36例狭窄侧患病(P<0.05)。高位偏曲病例与低位偏曲相近。高位偏曲病例中,宽敞侧患病例数多于狭窄侧(P>0.05),但无统计学差异。低位偏曲病例中,两侧患病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侧与健侧中鼻甲、钩突、筛泡变异及Haller气房出现情况患侧反向中鼻甲明显多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钩突偏曲、Haller气房两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筛泡过度气化患侧较健侧多,但无统计学意义。冠状位钩突平面下鼻甲、钩突和中鼻甲所占该平面鼻腔面积比,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鼻中隔偏曲及中鼻甲、钩突变异可能是真菌性上颌窦炎致病因素,真菌性上颌窦炎手术应同时处理相应变异结构。  相似文献   

20.
上颌窦粘膜纤毛上皮损害与CT所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永清  张秋航 《耳鼻咽喉》1998,5(3):172-175
对28例患慢性鼻窦炎患者的36侧上颌窦CT影像与窦腔粘膜纤毛上皮的损害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扫描电镜与图像分析技术对纤毛覆盖面积进行定量测定。并分别采有二种方法评价CT片上的上颌窦阴影,结果显示,上颌窦粘膜厚度与纤毛覆盖面积呈负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通过CT扫描,术前可以判断窦腔粘膜纤毛上皮状态,为判断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