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抗人脑胶质瘤重组免疫毒素SZ39(ScFv)-PE40的基因构建及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构建抗人脑胶质瘤重组免疫毒素SZ39(ScFv) PE4 0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 从质粒pVC85中克隆出PE4 0基因 ,与抗胶质瘤单链抗体SZ39 ScFv基因进行拼接 ,构建出重组免疫毒素SZ39(ScFv) PE4 0基因 ,并将其克隆于表达载体pET2 0b( ) ,在大肠杆菌Bl2 1(DE3)pLysS中以IPTG诱导表达。结果 SDS PAGE分析显示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 ,分子量为 6 8kD左右 ,与SZ39(ScFv) PE4 0的分子量理论推算值相符 ;Westernblot显示在 6 8kD处出现特异性显色印迹 ;凝胶灰度扫描显示其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 2 0 %。结论 重组免疫毒素SZ39(ScFv) PE4 0可经原核表达载体 ,pET2 0b( )在大肠杆菌BL2 1(DE3)pLysS中以包涵体形式得到较高效率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4.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迅速,单克隆抗体(MoAb)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特异性高,性质均一,在许多恶性肿瘤治疗中表现出高效低毒的优势,开辟了肿瘤治疗新途径。大多数单抗类药物与传统化疗有协同作用,其疗效较单纯化疗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免疫毒素临床应用研究刘永丰,陆士中免疫毒素(Immunotoxin,IT)是一种由单克隆抗体(McAb)与蛋白质性毒素(如蓖麻毒素、相思豆毒素、白喉毒素和绿脓杆菌外毒素等)偶联而成的大分子药物。该抗体将毒素特异性导向肿瘤细胞,通过与肿瘤细胞表达的特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免疫毒素BDI-1-PEA特异杀伤膀胱癌细胞的体外及体内研究.方法:应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BDI-1-PEA,BDI-1和PEA的混合物(BDI-1 PEA),PEA对体外癌细胞的杀伤能力.接种于裸鼠背部皮下的癌细胞长至0.3cm大小实体瘤时,于尾静脉隔日分别注入BDI-1-PEA、BDI-I、正常小鼠IgG共6次,观察不同的药物对癌的抑制作用.结果:免疫毒素BDI-1-PEA在体外抗膀胱癌细胞系E-J的作用明显优于PEA及BDI-1与PEA的混合物,在荷瘤裸鼠体内明显优于BDI-1及IgG,与对非靶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相比较差异非常显著.结论:免疫毒素BDI-1-PEA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抗癌药物,为进一步临床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迅速,单克隆抗体(MoAb)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特异性高,性质均一,在许多恶性肿瘤治疗中表现出高效低毒的优势,开辟了肿瘤治疗新途径。大多数单抗类药物与传统化疗有协同作用,其疗效较单纯化疗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偶联苦瓜毒素(MT) 后131I-BDI-1在荷瘤裸鼠体内分布与代谢性能变化进行研究,探讨其应用于膀胱癌导向治疗的可能性.方法: MT与BDI-1通过异型双功能交联剂SPDP进行偶联;BDI-1与BDI-1-MT采用ChT法进行131I标记;两组荷人膀胱癌裸鼠分别经尾静脉注射131I-BDI-1-MT与131I-BDI-1,经48 h, 72 h及120 h后进行体内放射性分布测定与γ显像.计算肿瘤与各个脏器的摄取百分数(%ID/g)及与正常组织放射性之比(T/NT).结果: 与131I-BDI-1 相比,131I-BDI-1-MT在肿瘤中的摄取率未见明显降低,但在多数正常组织中的摄取率显著低于131I-BDI-1,其T/NT值明显高于131I-BDI-1;131I-BDI-1-MTγ影像中肿瘤与正常组织的对比度优于131I-BDI-1;131I-BDI-1-MT与131I-BDI-1在肿瘤中清除速率差异不大,而131I-BDI-1-MT在正常组织中(尤其在血液中)的清除速率高于131I-BDI-1.结论: 131I-BDI-1-MT有抗肿瘤活性,可有效地靶向膀胱癌细胞. 相似文献
9.
近十年来,一些植物毒素,特别是蓖麻毒素(Ricin),由于具有很强的抑制蛋白质合成的作用被广泛用于与单克隆抗体等结合制成免疫毒素(Immunotoxins,简称ITS)的研究。但是,ITS体内应用效果很不理想,影响的因素很多,如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的变异、脱落、产生耐药株、循环中抗原的中和作用以及机体免疫系统对结合物的清除作用等。阿霉素、丝裂霉素C两者对多种肿瘤细胞均有很强的杀伤 相似文献
10.
11.
抗膀胱癌免疫毒素BDI-1-PEA特异杀伤肿瘤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近利用抗原处理细胞(APC细胞)处理制备瘤疫效疗较为肯定,认为天然免疫细胞DC细胞瘤疫更有其应用价值.红细胞也是天然免疫细胞.能否用红细胞处理补体调理过的肿瘤细胞制备瘤苗是值得探讨的.有的学者认为红细胞是T细胞活性的调节器,我们的实验有可能为此提供的依据[Arosa FA, Currpharm Des, 2004, 10(27): 191].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COX-2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了解尿脱落细胞COX-2表达在膀胱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4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和30例非肿瘤患者尿脱落细胞COX-2的表达。结果 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COX-2阳性表达率为72.9%,对照组正常膀胱黏膜无表达。COX-2的表达与膀胱癌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不同病理分级膀胱癌的表达差别无显著性意义。非肿瘤患者尿脱落细胞无COx-2表达,膀胱癌尿脱落细胞COX-2免疫细胞化学检测阳性率为67.5%,明显高于常规尿细胞学的37.5%(P<0.05),尤其对于G1级和Ta~T1期的低级、早期肿瘤,尿脱落细胞COX-2免疫细胞化学检测与常规尿细胞学检查相比,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COX-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与肿瘤的浸润、转移相关。尿脱落细胞COX-2表达检测特异性高,可作为早期诊断膀胱癌的一种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硫转移酶A1(GSTA1)基因多态性与前列腺癌及膀胱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等数据库,获取GSTA1基因多态性与前列腺癌或膀胱癌的文献9篇,对1989例病例和2246例对照进行meta分析,以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CI)作为效应指标.结果 各遗传模型的Meta分析显示:GSTA1基因多态性与前列腺癌易感性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AA vs BB:OR=0.92,95%CI:0.68~1.23,P=0.56);(AB vs BB:OR=1.02,95%CI:0.86~1.21,P=0.83);(AA/AB vs BB OR=1.01,95%CI:0.86~1.17,P=0.93);(AA vs AB/BB:OR=0.91,95%CI:0.69~1.20,P=0.51)].各遗传模型的Meta分析显示:GSTA1基因多态性与膀胱癌易感性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AA vs BB:OR=0.97,95%CI:0.71~1.33,P=0.85);(AB vs BB:OR=1.11,95%CI:0.93~1.31,P=0.25);(AA/AB vs BB OR=1.07,95%CI:0.92~1.25,P=0.37);(AA vs AB/BB:OR=0.87,95%CI:0.64~1.18,P=0.37)].结论 单独的GSTA1基因多态性不是前列腺癌和膀胱癌的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树突状细胞 (DCs)浸润和PCNA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 3 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组织标本中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以及DCs标志蛋白S 10 0的表达。结果 不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以及单发癌灶与多发癌灶的膀胱移行细胞癌 ,其DCs数量相互比较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原发与复发膀胱癌的DCs浸润数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不同病理分级膀胱移行细胞癌PCNA阳性表达细胞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膀胱癌DCs浸润数量随病理分级、临床分级的升高而降低 ,而PCNA随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增高。DC可以作为预测膀胱癌生物行为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18.
PCNA,CD44和nm23基因产物在膀胱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流式免疫法对45例膀胱癌标本的PCNA、CD44v和nm23-H1基因产物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显示,PCNA高表达仅与膀胱癌的浸润程度有关(P<0.05),CD44高表达与膀胱癌的浸润程度和复发有关(P<0.05);而nm23-H1低表达与膀胱癌的浸润程度和复发有关(P<0.05)。提示检测PCNA、CD44v和nm23-H1基因产物的表达,能为判断膀胱癌的恶性程度和复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UHRF1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58例膀胱癌组织和20例相应正常组织中UHRF1的表达,并分析表达的差异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UHRF1 mRNA在膀胱癌中的表达量(107.0±24.3)高于正常组织的表达量(1.9±0.4),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免疫组化显示UHRF1蛋白在膀胱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3.4%,正常组织中未见表达,两种组织的表达有明显差异(P<0.001).UHRF1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级(P=0.026)和分期(P=0.017)有关,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数目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UHRF1的表达在肿瘤组织中明显高于正常组织,且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关,UHRF1的过表达可能促进膀胱癌的进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