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对比分析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 PET/CT与增强CT诊断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0例结直肠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1周内行18 F-FDG PET/CT及增强CT检查,最终经病理检查证实.结果 4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经病理证实20例患者区域淋巴结转移.18 F-FDG PET/CT出现4例假阳性及3例假阴性,18 F-FDG PET/CT诊断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敏感性为85.0% (17/20),特异性为80.0%(16/20),阳性预测值为81.0%(17/21),阴性预测值为84.2%(16/19),准确性为82.5%(33/40);腹部增强CT出现5例假阳性及8例假阴性,腹部增强CT诊断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敏感性为60.0%(12/20),特异性为75.0% (15/20),阳性预测值为70.6% (12/17),阴性预测值为65.2%(15/23),准确性为67.5% (27/40);两者假阳性及假阴性经McNemar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4),两者敏感性及特异性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478,P=0.893;x2检验).结论 虽然18F-FDG PET/CT在诊断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方面同增强CT相比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在临床工作中还需要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能谱CT与PET CT扫描诊断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1例疑似肺癌患者,采用螺旋CT、能谱CT及PET CT扫描,同时行血清癌胚抗原(CEA)、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 1(CYFRA21 1)及神经元烯醇化酶(NSE)检测,比较不同扫描方法及不同扫描方法联合肿瘤标志物的诊断价值。结果〓61例患者经3种扫描方法检查,PET CT诊断的真阳性患者43例(7049%),能谱CT为40例(5902%),螺旋CT为35例(5902%),3种诊断方法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例肺腺癌患者通过能谱CT诊断14例,PET CT和螺旋CT分别诊断13例和12例,PET CT与能谱CT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9348%和8696%,均高于螺旋CT(7609%,P<005),PET CT与能谱CT扫描的准确率分别为9180%和8197,均优于螺旋CT(6885%,P<005)。PET CT与能谱CT对纵膈转移性淋巴结检出率分别为8889%和7778%,显著高于螺旋CT(6111%,P<005)。将3种扫描方法与肿瘤标志物检测联合诊断肺癌,PET CT、能谱CT联合肿瘤标志物诊断的特异度分别为8667%和7857%,均高于螺旋CT(6667%,P< 005);PET CT及能谱CT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344%和8852%,均高于螺旋CT(7869%,P<005);能谱CT扫描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与PET CT诊断的灵敏度(9149%,9348%)和准确率(8852%,9180%),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螺旋CT、能谱CT和PET CT在诊断肺癌方面,PET CT的灵敏度和准确率最高,能谱CT次之,螺旋CT最低。在诊断纵膈转移性淋巴结方面也有明显差异(P<005)。能谱CT诊断肺腺癌具有一定的优势,而能谱CT扫描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与PET CT诊断肺腺癌具有相似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18F-FDG PET/CT显像诊断恶性淋巴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18F-FDG(脱氧葡萄糖)PET/CT显像在诊断恶性淋巴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行PET/CT显像诊断为恶性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随后与其病理学检查进行比较.结果 46例中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恶性淋巴瘤43例,其中1例右侧颈部及腹膜后多发高代谢结节患者经活检确诊为活动性结核,2例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伴代谢增高患者病理证实为转移性腺癌,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00%,93.5%,93.5%.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诊断恶性淋巴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与少数活动性淋巴结核以及原发灶不明的淋巴结转移癌难以鉴别. 相似文献
4.
对纵隔淋巴结进行选择性的预防照射(ENI),即射野包括原发灶、同侧(有时包括对侧)肺门和纵隔淋巴结,有时甚至包括锁骨上淋巴结,曾经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根治性放疗的标准设野方式。但近年来的临床研究显示,ENI放疗增加了肺、食管、心脏和脊髓等胸腔内重要脏器的放射受量,可能增大治疗副作用;若进行淋巴引流区域预防性放疗,肿瘤区域放疗剂量很难提高到65 Gy以上,而65 Gy放疗剂量理论上推测仅能控制直径为1 cm大小的肿瘤;从放疗失败表型看,若仅行累及野放疗,只有0~6%的病人出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02例恶性肿瘤患者及29例良性疾病患者全身PET/CT显像后2h后行局部延迟显像,得到病灶早期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和延迟SUVmax,计算滞留指数(RI)。结果恶性肿瘤中,55例RI≥20%,30例5%≤RI<20%,17例RI<5%。良性疾病有7例RI≥20%,7例5%≤RI<20%,15例RI<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显像肿瘤病灶相对固定,生理性摄取灶消失;发现部分SUVmax<2的隐匿性病灶。结论双时相显像可以提高PET/CT对良恶性疾病鉴别的准确性,鉴别病灶与生理性摄取。 相似文献
6.
李瑞芹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0(2):126-128
目的探讨生理盐水保留灌肠后螺旋CT检查大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将76例需保留灌肠的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保留灌肠方法,实验组采用点滴式保留灌肠法。观察两组患者生理盐水灌肠液的保留时间、是否外溢以及灌肠过程中患者的满意度和护士接受程度。所有患者术前行螺旋CT扫描并行分期,然后与术后病理Dukes分期对照。结果实验组生理盐水灌肠液保留时间长、外溢时间明显减少、患者满意度和护士接受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螺旋CT对大肠癌Dukes分期的准确率为97%(37/38),对照组为37%(13/38),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33.67,P<0.01)。结论点滴保留灌肠法可以提高螺旋CT对结肠癌的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使用碘造影剂灌注直肠后,行多层螺旋CT检查直肠肿瘤病变的CT表现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临床怀疑直肠肿瘤性病变的临床资料及使用碘造影剂灌注直肠后行多层螺旋CT直肠扫描的CT表现、CT诊断及病理诊断。结果:碘造影剂灌注直肠多层螺旋CT检查可良好的显示直肠腔、直肠壁的情况,如肿瘤直肠壁增厚、肠腔狭窄、肠腔充盈缺损以及直肠恶性肿瘤侵犯邻近器官CT改变,诊断符合率高。结论:碘造影剂灌注直肠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简单、经济;对肿瘤的定位定性准确率高,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和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分析下肢长骨骨肉瘤的PET/CT及CT影像,探讨PET/CT和CT对骨肉瘤远近转移灶的检出情况和两种检查对临床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入组经穿刺活检证实的下肢长骨骨肉瘤患者14例,均行术前全身平扫CT和PET/CT检查,并对肿瘤影像特点、髓腔及肺转移灶影像进行分析.结果 原发病灶的平均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是10.68(3.7~21.1),PET/CT发现有转移组患者SUVmax平均值高于无转移组患者(11.94 vs 8.01,P<0.05).PET/CT发现髓腔转移6例8处,相应的CT检查只发现2例2处;PET/CT发现肺转移3例,而相应的CT检查发现肺转移2例.PET/CT对骨髓腔内转移灶的敏感性高于CT检查(P=0.088 67<0.1),而对于肺转移灶的检出率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T/CT与CT影像相比,使4例患者的TNM分期有所增加,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CT检查,PET/CT可以更好地显示骨肉瘤肿瘤范围,对肿瘤的分期诊断较为准确,易于检出髓腔内转移灶,SUVmax值可能有利于评判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显像在颞叶癫癎术前的定位作用.方法:对53例临床诊断为颞叶癫癎患者行EEG检查及Discovery LS PET/CT扫描仪显像,其中的38例在皮质脑电图(ECoG)监测下行手术治疗,比较EEG、术中ECoG及病理结果与18F-FDG PET/CT显像定位的一致性.结果:53例患者均获得清晰的脑解剖与功能双重显像;颞叶癫癎的PET/CT显像敏感性为94.3%(50/53); PET结果阳性的50例中,多种EEG检查发现有明确癫样放电者为42例(85.0%),其中明确有定侧意义32例与PET/CT结果完全或基本一致的占93.8%(30/32),定侧结果相反2例.38例接受手术者,PET/CT结果与术中ECoG定位完全或基本相符的32例,相反6例,所有患者病理结果均证实为海马硬化或萎缩;以ECoG监测结果为标准,PET/CT对癫癎灶检出的特异性为84.2%(32/38).结论:18F-FDG PET/CT可以实现颞叶癫癎的解剖与功能双重显像,是颞叶癫癎灶术前定位较为灵敏有效的一种无创检查,但其显像结果的解释必须慎重,尤其应强调PET/CT结果与EEG结果的一致性是病灶定侧定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与PET/CT结合对周围型肺癌和结核球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周围型肺癌38例和结核球22例,均行PET/CT显像和HRCT检查,HRCT根据病灶的形态学特征判断良恶性,PET/CT用目测法结合半定量法判断良恶性,统计单纯PET/CT诊断和HRCT与PET/CT结合诊断结果。结果单纯PET/CT正确诊断肺癌36例和结核球14例。2例肺癌PET/CT显像为阴性,其中1例经HRCT和PET/CT联合诊断为恶性;8例结核球PET/CT显像为阳性,其中7例经HRCT和PET/CT联合确诊。单纯PET/CT诊断和联合诊断对周围型肺癌和结核球鉴别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4.74%、63.64%、83.33%和97.37%、95.45%、96.67%。结论HRCT与PET/CT结合能大大降低孤立性结核球诊断的假阳性率,明显提高周围型肺癌和结核球鉴别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对结外淋巴瘤诊断和疗效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6例临床评价和18F-FDG PET/CT拟诊结外淋巴瘤病人进行手术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并在治疗后应用以上2种方法进行疗效判断。结果临床评价拟诊结外淋巴瘤10例(10/16),PET/CT拟诊结外淋巴瘤16例(16/16),手术活检病理确诊14例;治疗后临床评价提示4例有肿瘤残余,PET/CT提示2例有肿瘤残余。结论 PET/CT对结外淋巴瘤的诊断和疗效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鉴别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的价值。方法对65例SPN病人分别在注药后1 h和2~3 h进行PET/CT双时相显像;对SPN的早期显像标准摄取值(SUV)、延迟显像SUV、滞留指数进行分析。结果经病理证实恶性36例、良性29例,其中良性结节包括炎性假瘤13例,结核球12例,硬化性血管瘤2例,肺腺瘤1例,隐球菌感染1例;恶性结节中包括10例磨玻璃结节。良性组、恶性组的早期显像SUV、延迟显像SUV、滞留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对SPN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有限,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18F-FDG PET/CT显像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及护理方法,为合理有效地使用该设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418例健康体检者行全身18 F-FDG PET/CT显像,检查过程中提供完善的护理,对18 F-FDG PET/CT显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18例体检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图像质量符合诊断要求。PET/CT结果显示,418例中有病变者408例,占97.61%,其中恶性肿瘤9例(2.15%),6例为肺癌,1例为甲状腺癌,1例为胰腺癌,1例为肝癌,均无转移;良性病变399例(95.45%),包括副鼻窦炎、肺炎、脂肪肝、前列腺增生及钙化、肝囊肿、骨关节退行性变、肾结石及肾囊肿、子宫肌瘤和卵巢囊肿。结论 18 F-FDG PET/CT显像在健康体检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完善的护理工作是PET/CT检查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咽癌原发灶18F-FDGPET/CT显像的影像特征.方法:对40例病理确诊为鼻咽癌并未经治疗的病例做18F-FDG PET/CT显像,并统计分析其影像特征.结果:病灶CT平扫表现为鼻咽局部软组织肿胀,邻近结构受压或(和)受破坏的占87.50%(35/40);病灶18F-FDG PET表现为18F-FDG代谢明显增高灶的占100.00%(40/40).其中病灶边缘清晰的占97.50%(39/40),病灶小的[最大直径(1.51±0.51)cm]形态多为球体或类球体,较大的[最大直径(2.76±1.02)cm]多为不规则体,分别占40.00%和60.00%;邻近淋巴结转移或(和)颅底骨受侵蚀的占80.00%(32/40).结论:鼻咽癌原发灶18F-FDGPET/CT显像典型的表现特征是鼻咽部形态为球体或不规则体的、有侵袭性的,并有18F-FDG代谢明显增高及边缘清晰的肿胀软组织病灶. 相似文献
15.
目的:5'-O-bemoyl-2,3'-anhydro-thymidine(BAThy)为前体合成氟标18F-FLT,并用于肺孤立结节和原发性肝癌的显像.方法:详细讨论了18F-FLT的化学合成过程;将18F-FLT静脉注射,静息50min后进行采集.结果:通过自愿者肺孤立结节的PET/CT显像,肯定了在肺孤立结节诊断中的重要性,给临床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并且首次将18F-FLT应用于肝癌,通过小白鼠的肝癌PET/CT显像,证实了18F-FLT在肝癌诊断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结论:18F-FLT是目前性能最好的核酸代谢显像剂,它不仅被用于多种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临床分期及疗效评价,而且被用于评价肿瘤的增殖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仿真内镜(CTVE)技术诊断小肠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20例小肠疾病的患者经胃一十二指肠插管小肠内充气行多层螺旋CT检查,应用CT仿真内镜技术对病变进行研究分析。结果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小肠充气螺旋CT检查,小肠充盈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20例小肠病变CTVE表现能较准确地反映其在肠腔内的形态学改变,结合多平面重建(MPR)图像,对病变位置、大小、形态、腔内外和周围淋巴结情况等方面的判定具有优越性。结论小肠cTVE检查技术操作简单,安全,结合MPR对小肠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胆囊癌诊断、分期、术后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半定量方法对6例胆囊癌病人的18F-FDG PET-CT影像资料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病人经18F-FDG PET-CT明确诊断且无远处转移,经临床病理证实为胆囊腺癌;3例胆囊癌术后病人18F-FDG PET-CT均发现常规影像学方法未发现的转移病灶.结论 18F-FDG PET-CT对胆囊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对胆囊癌术后再分期有常规影像学检查无可比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比较氟-18-2-脱氧-D-葡萄糖(18F-FDG)和氟-18-3-脱氧-3-胸腺嘧啶核苷(18F-FLT)的PET/CT显像在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方法:2007-06-2009-12共进行了70例病人肺部有直径小于50mm单发肺结节病灶,其中男50例,女20例,年龄25-82岁,平均年龄58.12±12.89岁;所有病人均行18F-FDG显像,其中30例1wk内行18F-FLT显像。通过病理或密切随访1 a以上得到确切的结果。两显像剂的PET/CT结果进行视觉分析和半定量分析,其中FDG诊断标准采用恶性SUV〉2.5;FLT诊断标准采用恶性SUV〉2.0。结果:70例病人,其中良性病变40例,恶性病变30例1。8F-FDG、18F-FLT及18F-FDG+18F-FLT对肺结节的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正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0%、40%、61.4%、52.9%、84.2%和75.0%、66.7%、70.0%、60.0%、75.0%及90.0%、60%、72.6%、62.8%、88.9%。结论:18F-FDG诊断肺恶性结节的敏感性较18F-FLT高,但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低;18F-FLT对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特异性较18F-FDG高,但敏感性、阴性预测值低;二者联合诊断可以显著提高肺内恶性结节诊断准确率及阳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19.
18F-FDG PET/CT在健康体检中发现恶性肿瘤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18F-FDG PET/CT在健康体检中发现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7月—2009年7月637例以健康体检为目的行18F-FDG PET/CT显像者的影像资料,并与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8F-FDG PET/CT显像共发现恶性肿瘤10例,分别为甲状腺癌、肺癌、结肠癌各2例,食管癌、肝癌、肾癌、宫颈癌各1例。除肝癌与肾癌外,均表现为病灶局部18 F-FDG代谢增高。结论 18 F-FDG PET/CT显像可以在健康体检中有效地筛查恶性肿瘤,尤其对于肿瘤高危人群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HRCT结合PET-CT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鉴别中诊断性高分辨CT(HRCT)扫描与18F-FDG PET/CT相结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2006-03~2007-07的20例肿瘤病人(男13例,女7例,平均年龄50±6.2岁),在PET/CT显像发现有SPN后,均加做高分辨CT(HRCT)扫描。结果:20例SPN病人FDG PET/CT+HRCT与单纯FDG PET/CT诊断SPN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87%、90%、88%VS80%、72%、77%。结论:HRCT扫描在肺孤立结节18F-FDG PET/CT显像中可以弥补常规PET/CT检查中的某些不足,达到优势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