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老年病人围手术期的全肠外营养支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告66例腹部大、中手术的老年病人,在围手术期辅以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使营养状况得以改善,加速了术后的恢复,提高了老年病人手术的安全性,并介绍了营养支持的方法及途径的选择。对老年病人围手术期全肠外营养支持的必要性及术后营养物质的需要和代谢等问题进行探讨。老年人肠外营养支持应采用低糖、低脂、低热量的原则,总热量不超过126kJ.kg^-1/d,脂肪提供的热量以不超过40%为宜。 相似文献
2.
目的自1998年12月以来对53例腹部大、中手术的病人,在围手术期辅以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TPN)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将肠外营养应用于7例结肠疾病围手术期病人,作者探讨了结肠疾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必要性和指征:①择期手术病人伴有营养不良,体重在3个月或半年内下降原体重10%或15%以上,白蛋白35g/L;②术前因营养不良而给予营养支持,术后继续应用直至恢复口... 相似文献
4.
老年病人围手术期的全肠外营养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66例腹部手术的老年病人,在围手术期辅以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使病人的营养状态得以改善,加速了术后的恢复,提高了老年病人手术的安全性。并介绍了营养治疗的方法及途径的选择。对老年病人围手术期全胃肠外营养支持的必要性及术后营养物质的需要和代谢问题... 相似文献
5.
围手术期肠外营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指南规范编委会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07,15(5):269-271
背景营养不足一直是影响外科手术患者结局的重要因素。文献报道重度营养不足患者创伤愈合缓慢、免疫应答能力受损、手术耐受能力下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20倍于无营养不足者,并且住院时间长、花费多、死亡率高[1,2]。营养支持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对手术的耐受能力、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康复率和缩短住院时间。因此,对营养不足患者进行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是必要的。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可分为3类:(1)术前需要营养支持;(2)术前开始营养支持,并延续至手术后;(3)术前营养状况良好,术后发生并发症,或者是手术创伤大、术后不能经口进食的… 相似文献
6.
肝大部切除术病人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肝大部切除术病人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的作用。 方法 :72例行肝大部切除术的病人给予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 ,术前营养支持 (7.2± 3.2 )天 ,术后 (10 .3± 2 .9)天。观察病人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和转铁蛋白浓度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 结果 :术前肠外营养支持后血清白蛋白无变化 ,而前白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和转铁蛋白浓度显著增高 ;术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 4 .2 %和 2 5 %。 结论 :肝大部切除术的病人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有助于营养状况改善 ,降低术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围手术期应用生长激素对肠外营养病人肠粘膜通透性、细胞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肠外营养病人肠粘膜通透性、小
肠粘膜形态、细胞免疫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20例因胃肠道疾病行手术治疗的病人进入本研究。术前3天至术后第7天,研究组病人接受rHGH(0.3IU 相似文献
8.
肠外营养支持在老年腹部手术病人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老年腹部手术病人围手术期肠外营养与普通输液的代谢效应。方法:32例老年腹部外科病人分成两组,肠外营养组接受肠外营养,非蛋白热量总量104.5~146.4kJ/(kg·d),热氮比为418~627kJ∶1q,糖脂比为4∶6~5∶5。普遍输液组接受葡萄糖供能为主的治疗,术前2天和术后8天观察体重,血浆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氮平衡等。结果:肠外营养组前白蛋白、氮平衡比术前增加,而普通输液组的体重、前白蛋白下降,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适当的肠外营养可使老年病人受益 相似文献
9.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现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我院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大手术病人营养支持现状和存在问题,为进一步规范肿瘤病人的临床营养支持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肿瘤外科2010年1个月内出院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大手术病人病历180份,对其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肠外营养(PN)与肠内营养支持(EN)人数比为3.2∶1。手术前后营养支持率分别为5.2%和100%。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平均天数为(12.1±8.3)天,术后营养支持中位天数分别为胰腺癌13.3 d,食管贲门癌13.2 d,胃癌8.0 d,肝胆癌5.4 d,结直肠癌5.1 d。术后营养支持人均供给热量为5 633.3~693.7 kJ(1 346.4±165.8kcal)/d,其中每公斤理想体重平均供给热量104.6~125.5kJ(25~30 kcal)/(kg.d)的人数占32.8%,<83.68 kJ(20 kcal)/(kg.d)的人数占28.4%,<62.76 kJ(15 kcal)/(kg.d)的人数占7.8%。此外,PN病人中92.7%人次使用了谷氨酰胺、鱼油免疫营养支持治疗,EN病人中14.8%人次使用了富含鱼油的EN制剂。营养制剂费用人均(7 024.4±7 330.2)元人民币,日均(611.6±473.5)元人民币,日均营养制剂费用PN组显著高于EN组(P<0.01)。结论:我院肿瘤外科病人的营养支持已得到普遍重视。然而,围手术期营养支持不尽合理,不足和过度并存,仍需继续推广基于证据的肠外肠内营养指南。 相似文献
10.
胃肠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的肠外营养支持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糖尿病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及安全控制血糖的方法. 方法:对28例胃肠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的病人,围手术期的肠外营养支持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在糖尿病病人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期间,血、尿糖可调控在安全范围内,血脂无升高,术后尿素氮增加,体重下降,血浆蛋白减少. 结论:糖尿病病人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是必要的、切实可行的措施,正确、及时应用胰岛素调控血糖、尿糖是肠外营养支持的关键步骤.营养支持只能达到保护和支持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减轻葡萄糖代谢障碍和糖原、脂肪、蛋白质的分解,推动各种代谢通路,能使病人顺利度过围手术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PN)对进展期胃癌(AGC)病人生存期的价值。方法:对1989年至1993年于本院外科施行胃癌切除术的AGC病人作回顾性分析。随访至1997-06-30,随访率达94.8%。排除失访、非胃癌死亡及术后并发症者,共246例AGC病人进入分析。其中男性182例,女64例,平均年龄58.3岁。54例接受围手术期PN。运用寿命表法估算逐年生存率,并以年龄、性别、术前血清白蛋 相似文献
12.
肠外营养在肾移植病人围手术期应用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手术创伤,排斥反应,免疫抑制剂毒性,消化道出血等合并症可以导致饮食受限,营养不良,从而影响移植肾功能恢复及病人长期存活。现对TPN在肾移植围手术期的应用方法及临床价值做了观察,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临床资料本组8例病人,男6例,女2例;年龄24~46岁,平均35.1岁。8例病人均予1986年1月~1997年2月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其中1例原发病是双侧多囊肾,余7例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均系终末期肾病尿毒症。移植术后急性排斥3例,心衰2例,移植肾功能不全合并肝损害2例,消化道出血2例(兼有急性排斥)。营养液包括10%脂肪乳剂,20%脂… 相似文献
13.
胃肠外营养在小儿围手术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尤其是新生儿的营养需求及对手术的应激反应与成人有重要的不同之处,本文总结了本院1995~2000年小儿围手术期胃肠外营养临床应用体会,现报告如上。临床资料一般资料:177例各种手术患儿,男124例,女53例;年龄:1个月以内91例,其中早产儿11例(孕30~37周早产),1~12月49例,1岁~3岁21例,4~7岁12例,8~14岁4例。先天性巨结肠50例,食道闭锁4例,肠旋转不良、十二指肠闭锁、环状胰腺31例,空、回、结肠闭锁14例,肛门闭锁18例,各种原因引起的肠梗阻、坏死、穿孔腹膜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放射性肠损伤(CRII)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情况。方法:采用主观全面评价(SGA)系统回顾性总结206例CRII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情况,并对CRII病人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结果:206例CRII病人接受手术229例次,86.16%的病人入院时有营养不良。经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和手术治疗后,病人的营养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但营养不良发生率仍然较高。结论:CRII病人的营养不良发生率甚高,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时间较长,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和手术能明显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5.
围手术期谷氨酰胺强化全肠外营养对胃肠道肿瘤病人营养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围手术期谷氨酰胺强化的全肠外营养(TPN)对接受术前化疗的胃肠道肿瘤病人营养状况的影响. 方法:将60例胃肠道肿瘤病人随机分为TPN组、谷氨酰胺强化TPN (Gln-TPN)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病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准备和术后治疗,TPN组和Gln-TPN组分别给予术前5 d和术后5 d营养支持.两组给予等氮0.20 g/(kg·d)和等热量104.6 kJ/(kg·d),同时接受为期5 d的术前化疗.Gln-TPN组中25%~35%的氮源由谷氨酰胺双肽提供,其余的氮源及TPN组的氮源由乐凡命提供.检测术前、术后病人的体重、肱三头肌皮皱厚度、上臂肌围、血浆清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血浆和肌肉中谷氨酰胺浓度、氮平衡等营养指标.结果:研究期间三组病人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三组病人术后体重、肱三头肌皮皱厚度、上臂肌围,血浆前清蛋白、转铁蛋白浓度、氮平衡,均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后三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对照组体重丢失最为严重,术后第6 d Gln-TPN组肌肉中及血浆谷氨酰胺浓度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结论:谷氨酰胺强化的TPN可提高血浆和肌肉中谷氨酰胺浓度,减少肌肉分解、脂肪消耗,促进机体蛋白质的合成,有益于减轻手术和化疗造成的高分解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围术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老年食管癌的影响。方法 2010年3月—2013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围术期接受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围术期使用全肠外营养。组间正态分布计量资料均值的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四格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前5 d两组ALB、PA、GLU、TG、ALT、AST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1 h观察组ALB、PA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GLU、TG、ALT、AST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ALB、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ICU留观时间、住院时间[(5.7±1.5)、(19.7±4.3)d]显著低于对照组[(11.3±2.7)、(25.2±7.2)d](P0.05)。观察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14.6%)显著低于对照组(41.5%)(P0.05)。结论围术期肠内营养可改善老年食管癌患者的糖脂代谢,降低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7.
全营养混合液在新生儿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 引 言完全胃肠外营养 (totalparenteralnutrition ,TPN)在新生儿疾病中已被广泛应用。我院新生儿外科在围手术期使用全营养混合液 (totalnutritentadmixture ,TNA)进行营养支持 ,使新生儿手术成功率大大提高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新生儿 149例 ,男 99例 ,女 50例。年龄为出生后 2h至 90天。早产儿 4 6例 ,足月儿10 3例。体重 <2 50 0 g 39例。疾病种类见表 1。表 1 149例新生儿疾病情况Table 1 Diseaesin 149newborns疾病名称n… 相似文献
18.
我们对9例烧伤总面积平均为42%,Ⅲ°面积平均为26%的病人,应用18F氨基酸作为氮源,进行全肠外营养治疗的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在适当的氮/热卡比例下,大部分病例(7/9)可获得正氮平衡.2例病人未获得正氮平衡,说明营养支持的效果除烧伤面积,深度,还有其它影响因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肠内与肠外营养在老年食管癌病人围手术期应用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客观评估围手术期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支持对老年食管癌病人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设计,将老年食管癌病人随机分为EN组(研究组,26例)和全肠外营养组(TPN)(对照组,27例)。研究组病人于术前5 d开始,除正常饮食外,再加口服EN液(康全甘)500 ml/d,术后24 h开始输注EN液;对照组病人术后常规使用TPN。并于术前5 d、手术当天、术后24 h和术后1周分别检测两组病人肝功能、三酰甘油和空腹血糖,记录术后30 d内并发症发生率及种类、住院天数、术后重症监护室留观天数,医疗费用和病死率。结果:研究组病人术后第1天清蛋白和前清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病人术后第7天转氨酶、三酰甘油和空腹血糖显著升高。对照组病人Ⅲa级以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增高。研究组病人住院天数、重症监护室留观时间和医疗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老年食管癌病人围手术期应用EN支持可改善糖脂代谢,降低术后严重并发症率,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20.
循环全肠外营养病人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循环全肠外营养(C-TPN)是指营养液在一天中的某段时间内输入,适用于需长期接受TPN治疗,且心血管功能能够耐受大量液体在循环期内输注的病人,如短肠综合征、炎性肠病等。有资料报道,C-TPN更有益于蛋白质合成,能减少持续TPN(S-TPN)时可能出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