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 开辟治愈顽固性湿疹的特色疗法。方法 将100例顽固性湿疹用辨证选穴针法合自血穴位注射治疗组和90例口服扑尔敏和肤轻松软膏外用对照组,进行疗效对照分析;同时对自血穴位注射法60例湿疹病人进行抽血量与疗效关系的分析。结果自血穴位注射法抽取2 m l血量疗效最佳;治疗组痊愈率88.0%,有效率96.0%,复发率5.0%,与西药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辨证选穴针法合自血穴位注射法治疗顽固性湿疹疗效好,痊愈率高,复发率低,成本低,易于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慢性萎缩性胃炎行穴位注射治疗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选取10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采取穴位注射治疗3个月.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6.26%.结论 该疗法能有效地改善胃肠道微循环,促进胃粘膜的修复,并缓解胃肠道平滑肌痉挛,大大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结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178例慢性结肠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黄芪注射液在足三里、天枢、大肠俞作穴位注射结合中药灌肠治疗,1次/d。对照组采用甲硝唑注射液加地塞米松注射液作灌肠治疗结合口服柳氮磺吡啶片,治疗一个月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1%,对照组为80.9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结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a-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2010年在沧州市传染病医院就诊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1例,其中男性71例,女性40例,年龄18-42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63例,进行穴位注射α-干扰素;对照组48例进行普通肌肉注射α-干扰素。结果治疗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复常率为(53/63)84.12%,高于普通治疗组(32/48)66.67%;治疗组HBeAg阴转率为(46/63)73.02%,高于对照组(27/48)56.25%;治疗组HBV-DNA阴转率(45/63)71.4%高于对照组(24/48)5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治疗组6例患者HBsAg阴转,对照组无一例患者出现HBsAg阴转,且治疗组药物毒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行穴位注射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疗效明显高于普通肌肉注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穴穴位注射阿米卡星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8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予阿米卡星4mL,子宫穴穴位注射,1次/d,双侧穴位交替注射。对照组予阿米卡星0.2g,常规臀部肌内注射,2次/d。结果对照组治愈率0%、总有效率70%,治疗组治愈率90.9%、总有效率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米卡星子宫穴穴位注射治疗慢性盆腔炎,不仅治疗效果显著,且经济、方便,不良反应少,易为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6.
7.
甲肝疫苗穴位注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肝疫苗穴位注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采用临床对照试验方法,比较甲肝疫苗穴位注射(试验组)和口服干扰素(对照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HBV·M(乙肝病毒标志物)的转阴率分别是HBV-DNA转阴为60%和15.63%(P<0.005),HBeAg转阴率为41.18%和20.00%(P<0.05).抗-HBe转阴率为21.21%和3.23%(P<0.05),抗-HBc转阴率为20.00%和4.41%(P<0.01),HBsAg转阴率为23.91%和0.00%(P<0.005).[结论]甲肝疫苗穴位注射疗效优于口服干扰素,前者HBV·M转阴率及T淋巴细胞亚群均数均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配合艾灸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25例用穴位注射配合艾灸治疗,对照组25例单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15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2%、对照组6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穴位注射配合艾灸治疗慢性结肠炎疗效好,见效快,痛苦小且无副作用。我科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应用穴位注射配合艾灸治疗慢性结肠炎,取得较好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张敏玉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6,(6)
目的:探讨研究自体血穴位注射在慢性荨麻疹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共6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马来酸氯苯那敏片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自身静脉血穴位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和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瘙痒、风团大小和风团数量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1.25%,观察组为96.88%,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荨麻疹患者治疗中应用自体血穴位注射,可有效提升治疗总有效率,改善瘙痒和风团症状,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0.
湿疹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具有多型性、渗出性倾向,伴剧烈瘙痒、易反复发作的特征。其病因复杂,与遗传、环境、精神因素、代谢、感染及理化因素刺激等有关,某些食物如海鲜、牛奶、蛋类等可诱发或加重病情,因此难以根治。斯奇康是卡介菌提取物,具有免疫调节功能。我院于2002年10月-2004年5月,应用斯奇康治疗慢性湿疹患者5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慢性湿疹采取临床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1年3月-2013年9月在我院收治的患有慢性湿疹病人120例,采取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对病人使用皮炎平霜治疗,实验组对病人使用外用冰黄肤乐膏治疗。结果两组病人之前SSRI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以后,实验组SSRI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1.6%,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病人满意率为91.6%;对照组病人满意率为76.6%,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冰黄肤乐膏对慢性湿疹起到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低,使病人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周围性面瘫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资料为病例64例,男34例,女30例,年龄6~74岁。均符合周围性面瘫诊断标准。方法地仓、颊车、迎香、丝竹空、翳风等穴位联合注射地塞米松、加兰他敏、VitB12、654-2,疗程为7d,共2个疗程。结果痊愈60例,好转3例,无效1例,治愈率93.75%,总有效率98.4%。结论经回顾性研究提示该治疗方法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面神经炎即周围性面瘫,称bell麻痹,中医属中风(中经络)范畴。笔者运用药方穴位注射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利多卡因穴位注射治疗耳鸣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志强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6,20(5):71-72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穴位注射治疗耳鸣的疗法。方法应用2%利多卡因穴位注射(穴注组)的方法治疗主观性耳鸣50例,并以50例用扩血管等药物口服做对照(对照组)。结果穴注组有效率为86%,对照组有效率为44%,穴注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除一过性面部麻木及少数病人出现短暂的面瘫及眩晕外,未发现其他副作用。结论该方法是治疗主观性耳鸣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宋全斌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8,15(3):31-31
自1998年3月以来,笔者应用夏天无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治疗坐骨神经痛48例,并与普鲁卡因穴位注射30例作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陈礼坤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8,15(5):31-31
三叉神经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发作时患者痛苦异常,发作期有延长趋势,往往影响工作、学习与生活,给患者精神和肉体带来极大痛苦。其治疗方法很多,但疗效评价不一。自1998年以来,笔者采用穴位注射配合中药治疗本病4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科试用异丙嗪穴位注射治疗妊娠剧吐,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病例选自1991年1月以来我科收治50例已确诊为妊娠剧吐的孕妇。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年龄23~29岁,平均26.2岁。对照组20例,年龄24~29岁,平均26.2岁。均为院外 相似文献
17.
慢性湿疹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病,病因复杂,病程较长,瘙痒剧烈,常对患者的身心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目前治疗多以一线抗组胺药为主,但疗效常不显著,笔者采用NB—UVB照射治疗慢性湿疹,疗效较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辨证针剌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辨证针刺并联合复方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腰肌劳损64例。结果64例中治愈14例,显效4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6%。结论辨证针剌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腰肌劳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刘旭升 《人人健康:医学导刊》2008,(5)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对我院8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穴位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本方法的三叉神经痛,能巩固疗效,有效预防复发,较单纯针刺治疗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