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人血清在不同的保存温度及放置时间条件下对胰岛素检测的影响,方法:使用胰岛素(INS)定量测定化学发光法(CLIA)分别对即时、室温、4℃冷藏、-20℃冷冻保存一定时间后血清中胰岛素含量测定,并与即时测得胰岛素含量进行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水平的差别比对,即样本均数差别的t检验。结果:室温放置条件下胰岛素降解非常快,仅1小时与即时检测结果相比已发生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差异(P〈0.05),放置2小时后有极显著性的差异(P〈0.01);4℃冷藏12小时P〈0.05,4℃冷藏24小时后P〈0.01;-20%冷冻保存4周时P〈0.05,说明血清在4℃冷藏不超过12小时及-20%冷冻不超过4周时不会影响胰岛素检测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全血质控物是一种生物制品试剂,是临床检验必备试剂,其目的是监测仪器、试剂(控制)、样本、操作者构成的测定系统存在的误差,因此,在规定期限内要求全血细胞要十分稳定。全血质控物测定前常规颠倒混匀法是取出质控物放置室温,先轻轻颠倒混匀2min,再旋转混匀5min。由于用人工颠倒混匀,不同的操作人员用力程度和方式都有很大差别,操作手法不稳定导致测定结果重复性比较差,特别对血小板的影响最大。因此,为了排除人为因素的影响,又保证质量控制结果准确性和精密度,笔者采用血液混匀器混匀法对全血质控物进行混匀测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Ⅱ)和肾素活性(PRA)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90例标本分成三组,第一组采血后4℃低温离心。第二组室温放置2h后40C低温离心。第三组在40C冰箱放置2h后4℃低温离心。离心后三组都在30min内上机测定结果。另外,将20例标本分别放入4℃和-20℃冰箱,取0d、1d、2d、3d、7d、14d为时间点,测定结果保持稳定的天数。结果在分组实验中第二组与第一组相比AⅡ结果降低(20.21±10.98)%,PRA结果降低(25.6±9.76)%(P〈0.05),第三组与第一组相比AⅡ结果降低(1.60±0.85)%,PRA结果降低(3.3±1.181%fP〉0.05),在4℃环境中,AⅡ与PRA前3天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3天到14天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20℃环境中AⅡ标本在14天内6个时间点的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PRA在7天内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7天到14天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Ⅱ和PRA对温度敏感.室温放置能使其结果偏低.而在低温环境中能够保持结果稳定。建议AⅡ和PRA标本的运送与预处理都应该在低温中进行.并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确保在日常工作中流程的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标本放置时间对BC-3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采集30例体检人员静脉血,在20min内上机测定9项血细胞参数。而后将标本分为两组,一组置于室温(18~25℃)保存,另一组置于低温(2~4℃)保存。分别于标本放置2h、4h、6h、8h、10h时间点再进行测定。以20min内测定结果为对照,所有时间点测定结果与之比较。结果室温下,2h、4h、6h组9项血细胞参数测定值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变化;8h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血细胞比容(HCT)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10h组PLT计数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低温下,8h、10h组PLT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其余各组各测定值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用该仪器进行血细胞参数测定,应在6h内完成,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GYC和甘油两种保护剂对精子动态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甘油和甘油-卵黄-柠檬酸钠(GYC)2种冷冻保护剂对精子动态参数影响。[方法]精液标本进行速冻和缓慢冷冻保存,计算机精液分析仪进行精子动态参数分析。[结果]冷冻复温后精子动态参数特征与冷冻前精子动态参数特征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01,P〈0.05);2种保护剂间精子动态参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冷冻保存影响精子动态参数,GYC保护作用优于甘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ARS患者外周血细胞的变化规律。[方法]对SARS患者白细胞、淋巴细胞测定指标进行分析并与2003年SARS患者的血象指标进行对比,观察SARS患者随病程进展血细胞的动态改变。[结果]分析结果显示7例SARS患者白细胞均值为3.87,粒细胞百分数72%,与既往SARS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1);淋巴细胞绝对数均值为0.97,百分数27%,与既往SARS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SARS患者发病初期白细胞数基本是降低的,淋巴细胞绝对数的降低更为明显。在病情恢复后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测定指标可恢复下常.  相似文献   

7.
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住院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促甲状腺素(TSH)。[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血清FT3、FT4、TSH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血清FT3、FT4较对照组低(P〈0.05),TSH较对照组高(P〈0.05)。抑郁症患者治疗前血清FT3、FT4较对照组低(P〈0.05),而TSH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FT3、FT4、TSH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FT4较治疗前升高(P〈0.05)。[结论]抗精神病药物可引起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甲状腺激素水平。抑郁症患者存在甲状腺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A)与冠心病(CHD)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了90例不同类型CHD病人(其中心肌梗塞(AMI)组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3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30例)和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ACA—IgG的水平,同时还检测了TG、TC、HDL—C的含量。各组间ACA—IgG的水平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ACA—IgG和TG、TC、HDL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HD病人ACA—IgG水平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CHD病人中AMI组和UAP组的ACA—IgG水平与对照组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SAP组ACA—IgG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AMI组的ACA—IgG水平明显高于UAP组和SAP组(P〈0.05),UAP组和SAP组的ACA—IgG水平也存在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ACA—IgG和TG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结论]CHD病人的ACA明显异常,且与病情变化有关。检测血清ACA对预测CHD病情变化及预测UAP发展到AMI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结果提示ACA可能通过影响脂代谢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HBV感染并HBVDNA含量与乙肝免疫学标志物HBVM及血清ALT变化的关系。[方法]HBVM采用ELISA方法;HBVDNA检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ALT检测采用速率法。[结果] HBeAg(+)患者HBVDNA阳性率及拷贝数与HBeAg(-)/HBeAb(+)患者或HBeAg(-)/HBeAb(-)患者比较有观著性差异(P〈0.05),而后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HBVDNA阳性组ALT异常率与HBVDNA阴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BeAg是乙肝病毒复制的重要标志;HBeAb并非病毒复制终止的标志;HBV感染者的肝损害与HBVDNA含量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稀释式自身输血(HAT)在外科手术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02年至今使用HAT的60例外科择期手术病例为治疗组;使用异体输血法的70例外科手术病例为对照组。记录2组患者术中接受不同输血治疗的情况,对其输血前后的免疫功能指标和血常规指标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AT能避免和减少输用异体血液;治疗组无输血不良反应;免疫功能指标和免疫球蛋白变化:在治疗组输血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组问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常规指标变化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AT应用于外科手术中是安全有效和可行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抗核周因子(antiperinuclear factor,APF)的影响因素。[方法]用健康成人颊粘膜细胞制备抗原片,选择APF阳性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血清。将血清标本和抗原底物保存不同温度和时间,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PF。[结果]血清在4℃放置7d后APF转阴率为45%(9/20),室温放置2d后APF转阴率40%(8/20),均显著增高(P〈0.01);-20℃ 14d内反复冻融5次对检测结果无影响。抗原片于4℃保存5d后检出率的丢失为35%(7/20),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0℃下保存14d内检出率无变化。[结论]检测血清APF,血清标本在4℃放置时应在7d内尽快完成,室温放置时应在2d内完成,-20℃ 14d内反复冻融5次对检测结果无影响;抗原片于4℃保存不应超过5d,而在-20℃下至少可保存14d。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3种宫内节育器(IuD)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6年1月~2008年6月在我院妇产科要求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健康妇女761例,以随机方法分为三组,放置3种不同的IUD,其中吉妮柔适(GeneFiexIUD)261例、爱母环(MCuIUD)253例、母体乐(Mutile IUD)247例,于放置后1、3、6、12个月及24个月进行随访。结果3种IUD24个月脱落率分别为0.77%、2.37%、2.83%,放置吉妮柔适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带器妊娠率分别为0.38%、0.79%、0.81%,三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因症取出率分别1.15%、4.35%、1.62%,放置(MCuIUD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累积续用率分别为95.02%、91.30%、94.74%,放置GeneFiex吉妮柔适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GeneFiex吉妮柔适,24个月续用率高,副反应少,脱落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梅毒荧光吸收实验(FTA-ABS)对早期梅毒和先天性梅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FTA-ABS、TPHA和RPR同时检测88例梅毒患者、74例非梅毒患者以及82例正常体检者的血清。[结果]3种实验的特异性分别为FTA-ABS 100%、TPHA 98.1%、RPR 92、9%,FTA-ABS与TPHA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高于RPR(P〈0.01);3种实验的敏感性分别为FTA-ABS 96.6%、TPHA 88.6%、RPR 83.0%,FTA-ABS与TPHA、RPR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对一期梅毒的敏感性为FTA-ABS 100%、TPHA 87.1%、RPR 83.9%;对二期梅毒的敏感性均为100%;对三期梅毒的敏感性为FTA-ABS 92.8%、TPHA 100%、RPR 92.8%;对先天性梅毒的敏感性为FTA-ABS 87.5%、TPHA 62.5%、RPR 43.8%,FFA-ABS与TPHA、RPR比较,诊断一期梅毒和先天性梅毒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诊断二期和三期梅毒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FTA-ABS是诊断早期梅毒和先天性梅毒的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14.
静脉血样本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测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萌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4):1150-1150,1152
目的探讨静脉血样本在室温下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测定有无影响。方法50例体检健康者静脉血经乙二胺四乙酸三钾抗凝,置室温(18-25℃)分别于即刻、30min、2h、6h采用SysmexK-21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测定。结果2h内测定血常规各项参数与即刻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血放置6h后,中间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与即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测定应在2h内完成。  相似文献   

15.
用Advia 120评估ADP对体外血小板的活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Bayer Advia120血细胞分析仪提供的血小板参数平均血小板内含物浓度(mean platelet component concentration, MPC) 评价ADP在体外对血小板的活化作用,为研究血小板活化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健康献血者抗凝新鲜全血,提取富血小板血浆(PRP),分别以低中高浓度(0.8μmol/L、4.0μmol/L、20.0μmol/L)的ADP作诱导剂,用Bayer Advia 12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MPC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结果]MPC减低存在一定时间依赖关系,最初20min较迅速,在60min基本达到最大活化程度。不同浓度ADP作用结果比较,低中浓度组P值为0.192(P〉0.05),无显著性差异。低高、中高组P值分别为0.008、0.024(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ADP诱导血小板MPC减低存在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但低、中浓度之间差别不明显,高浓度对血小板的活化作用较低、中浓度强。中、高浓度ADP作用20min基本可以保证得到活化的血小板,高浓度ADP作用60min可以得到充分活化活化的血小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中灌洗液保温护理干预对老年前列腺电切术(TURP)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老年TUR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术中采用37℃灭菌注射用水(水浴法加温)灌洗膀胱,对照组术中采用室温灭菌注射用水灌洗膀胱。观察两组手术前后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术后膀胱痉挛和大出血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心率、体温和平均动脉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膀胱灌洗30min后(术后)观察组的心率和体温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t=5.340,3.643,7.141,P〈0.01)。观察组术后膀胱痉挛和大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8.3%和1.7%,对照组分别为48.3%和11.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5.076,4.821,P〈0.05)。结论术中灌洗液保温护理干预有助于维持TURP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及湿度对网织红细胞手工计数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50例门诊患者的静脉血样,分别采用日本Sysmex XT-40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显微镜下手工法进行知网红细胞计数,比较不同时间及湿度对网织红细胞手工计数结果的影响。结果网织红细胞百分率在同一放置时间,不同湿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一湿度下,涂片放置10 min时网织红细胞百分率与放置60 min和120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涂片在湿度为30%,放置10 min后检测结果为(1.31±0.34)%,与Sysmex XT-40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1.31±0.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度在30%,染色后放置时间在30 min以内网织红细胞手工计数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高龄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血压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高龄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血压、心率的变化。【方法】对43例(43只眼)高龄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各时间点的血压、心率进行监测;并对检测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术前点散瞳药的各期间的血压、心率数据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中血压和心率与术前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手术开始时,3例(6.98%)收缩压高于180mmHg,1例(2.33%)舒张压为120mmHg。手术10min、20min的收缩压与手术30min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手术前和手术20min的舒张压与手术30min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手术20min的心率与30min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手术前散瞳药对患者安全、可靠。手术中血压和心率明显上升,尤其在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至术中10min之间,为高风险时段,但出现高血压紧急情况比例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小剂量阿奇霉素联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10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噻托溴铵单药组(A组)36例、阿奇霉素联合噻托溴铵组(B组)38例、常规治疗对照组(C组)36例3组。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吸入噻托溴铵粉吸入剂18恤g,每日1吸;B组吸入噻托溴铵并同时予阿奇霉素片每次250mg口服,2次/周;C组仅接受常规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3组治疗6个月后咳嗽、咳痰、气促评分及急性加重情况、6min步行距离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9.37、62.56、7.59、148.35、317.68、16.60,P均〈0.01)。与c组治疗后比较,B组治疗后病例急性加重次数明显减少[(2.1+0.6)次与(4.9±0.7)次,P〈0.05];临床症状评分咳嗽[(1.3±0.5)分与(2.2±0.6)分,19〈0.05]、咳痰[(1.0±0.2)分与(1.7±0.3)分,P〈0.05]、气促[(1.5±0.8)分与(2.1±0.6)分,P〈0.05]、运动耐力[6min步行距离(370.00±14.26)m与(290.00±12.85)m,P〈0.05]及生活质量[SGRQ总分:(293-8)分与(42±11)分,P〈0.05]明显改善。B组与A组治疗后比较,急性加重次数[(2.1±0.6)次与(3.2±0.8)次,P〈0.05]、临床症状评分咳嗽[(1.3±0.5)分与(1.8±0.4)分,P〈0.05]、咳痰[(1.0±0.2)与(1.3±0.3)分,P〈0.05]、气促[(1.5±0.8)分与(1.9±0.6)分,P〈0.05)]、运动耐力[6min步行距离(370.00±14.26)m与(330.00±13.76)m,P〈0.05]及生活质量[(SGRQ总分:(29±8)分与(36±10)分,P〈0.05]改善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阿奇霉素联合噻托溴铵治疗稳定期COPD,疗效佳,优于噻托溴铵单药治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替莫唑胺(TMZ)对术后恶性脑胶质瘤进行化疗的疗效。【方法】经手术后病理确诊的恶性脑胶质瘤病人6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服用替莫唑胺[TMZ,200rag/(m^2·d)]和洛莫司汀[CCNU,150mg/(m^2·d)],3-5个疗程。【结果】实验组有效率、控制率(46.67%、76.,6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0.000,46.6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的总生存时间[(11.77±2.08)个月]明显长于对照组[(8.90±2.84)个月](P〈0.05)。药物安全性评价显示,TMZ较CCNU更加安全。【结论】与CCNU相比,TMZ治疗恶性胶质瘤患者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