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家庭环境对4~5岁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对4~5岁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以降低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600名4~5岁儿童的行为及家庭环境进行调查,应用SPSS软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不同家庭精神环境特征对4~5岁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不同,且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影响男性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特征有亲密度、矛盾性、知识性、组织性和成功性;影响女性儿童的家庭特征有亲密度、矛盾性、知识性、组织性、成功性和娱乐性.结论家庭环境对4~5岁儿童行为发育产生重要影响.在进行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诊断和干预时,要重视家庭环境的作用,并要注意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
家庭环境对学龄儿童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鲁静  徐勇  李学来 《中国公共卫生》2002,18(11):1356-1358
目的 探讨家庭环境对学龄儿童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和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对苏州地区2187名6~11岁学龄儿童的行为问题及其家庭环境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多元回归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影响男性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特征包括矛盾性、知识性、组织性、成功性和亲密度,影响女性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特征包括矛盾性、知识性、亲密度和控制性.家庭环境对学龄儿童行为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结论 为降低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必须重视家庭环境的作用,并要注意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3.
家庭环境及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影响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环境及父母教养方式等因素,为引导儿童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包头市某小学全部在校生825名,运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家庭环境量表(FES-CV)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中多个因子与儿童行为问题具有相关性.多元网归分析表明,影响儿章品行问题的因素有家庭矛盾性、组织性、娱乐性、成功性、亲密度及父母教养方式中母亲拒绝否认、母亲过分干涉和过分保护;影响学习问题的有家庭矛盾性、知识性、成功性及母亲惩罚严厉、偏爱被试和父亲偏爱被试;影响心身障碍的有家庭矛盾性和亲密度;影响冲动多动行为的有家庭矛盾性及父亲拒绝否认;影响儿童焦虑情绪的有家庭矛盾性、知识性、亲密度、成功性;影响多动指数的有家庭矛盾性、知识性、组织性、成功性及母亲惩罚严厉.结论 家庭环境及父母教养方式是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在矫正儿童行为问题时应重点关注家庭及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家庭环境与儿童少年行为问题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与儿童少年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版和Cibber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用)对967名6--14岁儿童少年的行为问题及其家庭环境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1.27%,影响男性儿童少年行为问题的主要家庭特征有矛盾性,影响女性儿童少年行为问题的主要家庭特征有亲密度、矛盾性、娱乐性。结论:不同的家庭环境对儿童少年行为问题有不同的影响,必须重视家庭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家庭环境与4~5岁儿童行为问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家庭环境对4~5岁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影响,为儿童和家庭干预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采用自拟儿童心理卫生调查表、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CBCL)以及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YES—CV)对武汉市武昌区17所幼儿园共617名4~5岁儿童进行调查,并将结果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筛选出存在行为问题的儿童103例,检出率为16.70%,检出率高于全国常模12.19%(P〈0.05)。相关分析发现男孩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其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控制性因子呈负相关关系(P〈0.01),与其家庭环境的矛盾性呈正相关关系(P〈0.05);女孩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其家庭环境内外的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因子呈负相关关系,与其家庭环境的矛盾性呈正相关(P〈0.01)。结论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4~6岁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家庭环境特征对男女儿童不同行为问题发生的影响不同。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儿童的家庭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6.
家庭精神环境对4~5岁儿童行为问题影响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家庭精神环境对4~5岁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影响,为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降低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BehaviorChecklist,CBCL)和家庭环境量表(FES-CV),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青岛市10所幼儿园的600名4~5岁儿童进行调查。通径分析探讨家庭精神环境对儿童行为总分的影响。【结果】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4.17%,男女童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对行为总分有直接作用的因素按作用大小依次为亲密度、知识性和矛盾性,有间接作用的按作用大小依次为组织性、娱乐性、情感表达、矛盾性、控制性、亲密度、成功性、道德宗教、独立性和知识性,既有直接作用、又有间接作用的是亲密度、矛盾性和知识性。【结论】家庭精神环境对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有影响,在进行儿童行为问题的诊断和干预时,必须重视家庭精神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沈阳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春玉  张迪  周红  刘新月 《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2):1079-1080
目的了解沈阳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流行现状及其家庭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沈阳市5个城区的2 612名一~六年级小学生的行为问题及家庭环境进行调查。结果沈阳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10.8%,A行为、N行为、M行为的检出率分别为3.5%,4.7%,2.5%;沈阳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矛盾性呈正相关,与家庭亲密度、组织性、知识性呈负相关。结论沈阳市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受家庭亲密度、矛盾性、组织性和知识性影响。  相似文献   

8.
苏州市小学生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更有效地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了解儿童行为问题的现状及家庭环境因素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以苏州地区小学生2669名为调查对象。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家长用表,CBCL)调查儿童的行为问题,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调查儿童的家庭环境。结果男生行为问题中,分裂样8.7%居最高,抑郁1.2%居最低。女生行为问题中,性问题9.3%居最高,攻击性行为和违纪行为均为1.9%居最低。父母亲的教育程度都对小学生的行为问题有显著的影响,以母亲的受教育程度的作用更具有统计学意义。家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成功性和知识性对小学生行为问题有影响。其中亲密度、情感表达和知识性是小学生行为问题的保护因素,矛盾性和成功性是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结论行为问题在小学生中有较高的发生率,家庭环境因素对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发生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家庭环境因素对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影响,为寻求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家长用表,CBCL),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两所小学480位学生家长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逐步回归进行影响因素探索.结果 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8.1%.母亲学历、家庭类型、经济收入、6岁前家庭环境变迁次数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有显著影响.亲密性、娱乐性、组织性、控制性得分越高,矛盾性得分越低的家庭,男女生行为问题越少.知识性得分越高,女生行为问题越少.矛盾性是男生行为问题发生的危险因素(OR=1.371),亲密性是女生行为问题发生的保护因素(OR=0.668),控制性是女生行为问题发生的危险因素(OR=1.344).结论 家庭环境因素对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发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影响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环境因素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目的 了解家庭环境对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影响。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 (CBCL)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 (FES-CV)对苏州地区一~六年级小学生 2 1 87名的行为问题及其家庭环境进行调查 ,用SPSS软件包统计分析。结果 男生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其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控制性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 ;女生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其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家庭环境的高亲密度会降低男性儿童 5个行为问题的发生率 ,高矛盾性会增加小学男生 4个行为问题的发生率 ;女生家庭环境的高亲密度会降低 5个行为问题的发生率 ,高矛盾性会增加小学女生 5个行为问题的发生率 ,且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结论 家庭环境对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必须重视家庭环境各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因素对医学生人际敏感度的影响,为医学院校的学生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90项症状清单(SCL-90)中的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对苏州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的05级、06级的627名医学生进行调查,并与FES-CV全国常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家庭环境因子的性别比较,情感表达、矛盾性方面女生均高于男生(P<0.01);独立性、成功性、组织性方面女生均低于男生(P<0.01);其他因子均无显著差异。人际关系敏感方面男女生无显著差异。不同学年比较家庭环境各因子以及人际关系敏感之间均无显著差异。研究对象整体与常模比较,家庭环境各因子除情感表达与常模之间无显著的差异外,亲密度、矛盾性高于常模;独立性、成功性、文化性、娱乐性、道德性宗教观、组织性、控制性均低于常模(P<0.01)。人际关系敏感高于常模。人际关系敏感与家庭环境各因子的Partial相关分析,情感表达和娱乐性与人际关系敏感之间均存在负相关,成功性对人际关系敏感呈正相关,其余因子与人际关系敏感之间相关无明显差异。结论家庭环境对医学生的影响有别于其他群体,并且对医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有重要影响。情感表达、娱乐性对人际关系敏感有反作用,成功性对人际关系敏感有促进作用。有必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医学生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流动儿童家庭环境的特点,为流动儿童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沈阳市4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和2所公立学校的1 881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amily Environment Scale-CV,FES-CV),对研究对象进行家庭环境测定。结果 流动儿童与常住儿童的家庭环境不同,主要表现在流动儿童家庭的低亲密度、低知识性、高矛盾性(P<0.01)。流动儿童家庭环境类型一的比率高于常住儿童(P<0.05)。 结论 流动儿童家庭环境较常住儿童差,流动儿童家庭环境有待于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北京市顺义区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流行现状,初探家庭环境因素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分层抽样方法,于2017年4-6月对顺义区4所幼儿园1 301名学龄前儿童采用Achenbach量表(CBCL)、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进行家长问卷调查。结果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4.8%(192/1 301),男童检出率(16.9%)明显高于女童检出率(12.2%)(χ2=8.80,P=0.003)。行为问题组和对照组相比,男童在家庭环境的知识性(t=2.475,P=0.014)、娱乐性(t=2.340,P=0.02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童在家庭环境的矛盾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94,P=0.000);Logisit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矛盾性是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危险因素(OR=1.154,P=0.004)。结论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受家庭环境影响存在性别差异,对不同性别的行为问题儿童应制定个性化和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CBCL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评价儿童行为,采用Moss家庭环境量表(FES)和自制的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调查表,调查3~6岁城市幼儿2000名。结果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9.70%;儿童行为与家庭成员的情感表达程度、家庭人员间亲密度呈反比(p<0.05)。结论儿童行为与家庭环境有密切关系,和谐的家庭气氛、良好的家庭道德观念是促进儿童行为发育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家庭环境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择辽宁省沈阳市4所学校的858名流动儿童为调查对象,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研究对象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研究对象进行家庭环境调查。结果 流动儿童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以学习焦虑最常见,发生率为48.50%;健康组与不健康组的家庭环境不同,不健康组儿童家庭的亲密度(6.61±2.29)分、组织性(4.95±1.86)分均低于健康组的(7.16±1.92)、(5.31±1.76)分,而矛盾性得分为(3.06±2.46)分高于健康组的(2.43±1.9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儿童的知识性得分分别为(3.54±2.06)、(3.56±1.9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环境与心理健康状况有相关性(P<0.01)。结论 流动儿童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以学习焦虑、自责倾向为主,家庭环境影响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家庭精神环境对3~6岁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影响,为今后儿童心理卫生保健服务工作和相应政策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Conners简明症状问卷和家庭环境量表,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中山市11个镇区66所幼儿园在读3~6岁儿童进行调查,通径分析探讨家庭精神环境对儿童行为总分的影响。结果:有14.05%的儿童存在行为问题,其中男童17.10%,女童10.50%(P<0.01);随年龄增长行为问题有所下降(3岁组15.60%,4岁组14.50%,5岁组13.10%;P<0.01)。10个家庭精神特征中,除了道德宗教观外,家庭精神特征都是通过直接和间接作用共同影响行为总分,依照总通径系数的大小依次为矛盾性(0.146 7)、知识性(-0.146 2)、亲密度(-0.142 4)、组织性(-0.126 2)、娱乐性(-0.114 2)、情感表达(-0.089 4)、控制性(-0.055 5)、独立性(0.031 7)和成功性(0.010 1),其中直接作用最大的是矛盾性(0.1136)和知识性(-0.107 8)。结论:家庭精神环境对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有影响,在进行儿童行为问题的筛查、诊断和干预时,必须重视家庭精神环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