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EB病毒( Epstein-Barr virus, EBV)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不同发展阶段的乳腺病变组织246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原位杂交( in situ hybridization, ISH)、激光捕获显微切割( 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 LCM)、免疫组化染色EnVision法检测EBV DNA、RNA、蛋白质水平,分析EBV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标记246例乳腺病变均未检测到EBV潜伏膜蛋白LMP1的表达。 PCR法在乳腺癌(12/23)、原位癌(0/10)以及乳腺良性病变(0/15)中检测到EBV DNA,但用地高辛标记的EBV DNA探针对48例乳腺良、恶性病变组织(包括PCR扩增阳性的12例乳腺癌标本)进行ISH检测,在癌细胞、乳腺上皮细胞和间质淋巴细胞内均未检测到阳性杂交信号。采用LCM PCR检测12例PCR扩增阳性和12例阴性乳腺标本的乳腺上皮细胞和间质淋巴细胞,在12例PCR阳性标本的间质细胞中扩增出EBV DNA,癌组织中未检出EBV DNA。用EBV RNA探针和ISH方法在75例乳腺良恶性病变组织中均未检测到EBER表达。结论在该文选择的标本中,乳腺癌发生、发展与EBV感染无关。  相似文献   

2.
肠道淋巴瘤与EB病毒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在肠道淋巴瘤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BV的DNA原位杂交及S-P法免疫组化技术(第一抗体为EBV、CD3、CD20、CD43、CD45、CD45RO、CD74等),观察24例肠道淋巴瘤患者(8例肠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16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B细胞淋巴瘤)EBV感染情况。以20例慢性结肠炎作为对照。结果:患者年龄21-92岁(平均52.8岁),男女之比为3.8:1。临床上均以腹痛、腹胀或便血就诊。组织病理学:T细胞淋巴瘤细胞多形性、核大,不规则,嗜血管性及大片坏死;B细胞淋巴瘤细胞中等大小,多呈圆形、椭圆形、胞质较少淡染,核稍大,核分裂象多见,可见“淋巴上皮病变”。24例淋巴瘤中检出(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EBV-DNA 14例(检出率为58.3%),其中T细胞淋巴瘤EBV的检出率为75%,B细胞淋巴瘤EBV的检出率为50%(P<0.01)。结论:肠道淋巴瘤的发生与EBV的感染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主要通过唾液进行传播,人群普遍易感,病毒感染人体后主要以潜伏和裂解两种模式存在.目前已知EBV与多种淋巴瘤及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密切相关,EBV潜伏期表达产物在病毒致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文旨在对EBV的感染特点及其与淋巴瘤和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EB病毒与淋巴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是一种嗜人类淋巴细胞的γDNA疱疹病毒。EBV在世界各地正常人群中感染非常普遍,约90%以上的成人血清EBV抗体阳性〔1〕。一些研究结果表明EBV与多种人类肿瘤有关。本文仅就不同的细胞属性和不同组织学类型的淋巴瘤与EBV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1 EBV感染与B细胞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BL)是DemisBurkitt(1958)描述的发生于中非和新几内亚地区儿童颌面部的一种高恶性的B细胞淋巴瘤。约95%的该肿瘤患者能检测出EBV〔…  相似文献   

5.
小儿恶性淋巴瘤与EB病毒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材料和方法2 3例标本均取自 1978~ 1998年间外检标本 ,全部标本均常规制成HE切片并行免疫组化标记分型。EBV和 p5 3检测为用超敏S P试剂盒、鼠抗EBV(LMP)和突变型 p5 3蛋白单克隆抗体 ,同时取 15例 14岁及其以下病理诊断为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的淋巴结行EBV和 p5 3蛋白检测作为对照 ,上述免疫组化试剂均购自福州迈新公司。2 结果2 .1 一般材料 淋巴瘤组 2 3例 ,男∶女 16∶7,年龄 3~ 13岁 ;EBV阳性 15例 ,男∶女 11∶4,年龄 6 5± 2 6 (岁 ) ,EBV阴性 8例 ,男∶女 5∶3,年龄 9 5± 3 31(岁 ) ,两组性别比无…  相似文献   

6.
小儿恶性淋巴瘤与EB病毒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7.
EB病毒(EB virus,EBV)属于嗜人淋巴细胞双链γ-DNA疱疹病毒,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但是其确切致病机制尚未明确。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属于非霍奇金淋巴瘤,以往在扁桃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EBV的检出率较低,故认为其发生与EBV的相关性较低,最近,由于检测技术的进步,在扁桃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EBV的检测有一定的阳性率。本文就EBV感染、EBV感染对宿主细胞的影响、EBV在扁桃体B细胞淋巴瘤发生中的作用及其EBV检测技术的进展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1964年Epstein和Barr首次成功地将Burkitt非洲儿童淋巴瘤细胞通过体外悬浮培养建立病毒株,并在该病毒株细胞涂片中用电镜观察到疱疹病毒颗粒,命名为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EBV与多种人类恶性肿瘤有关,研究发现EBV除引起Burkitt’s淋巴瘤、霍奇金病、非霍奇金淋巴瘤、鼻咽癌及NK/T淋巴细胞瘤之外,还与平滑肌肉瘤及胃、乳腺、肺等部位的恶性上皮肿瘤发病有关[1]。EBV致癌谱的扩大使得对其致癌机制的研究具有更广泛的意义[2]。  相似文献   

9.
世界范围内约10%的胃癌组织中可检测到EBV,研究显示EBV感染能使原代培养的正常胃上皮细胞永生化,EBV相关胃癌是由一个EBV感染的细胞单克隆增殖形成,提示EBV感染在EBV相关胃癌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EBV相关胃癌的诊断、病毒存在形式和基因表达、影响其发生发展的协同因素以及EBV对上皮细胞的生长促进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EB病毒相关胃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范围内约10%的胃癌组织中可检测到EBV,研究显示:EBV感染能使原代培养的正常胃上皮细胞永生化,EBV相关胃癌是由一个EBV感染的细胞单克隆增殖形成,提示EBV感染在EBV相关胃癌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EBV相关胃癌的诊断、病毒存在形式和基因表达、影响其发生发展的协同因素以及EBV对上皮细胞的生长促进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EB病毒分子免疫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64年Epstein和Barr首次成功地将Burkitt非洲儿童淋巴瘤细胞通过体外悬浮培养建立病毒株,并在该病毒株细胞涂片中用电镜观察到疱疹病毒颗粒,命名为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EBV与多种人类恶性肿瘤有关,研究发现EBV除引起Burkitt’s淋巴瘤、霍奇金病、非霍奇金淋巴瘤、鼻咽癌及NK/T淋巴细胞瘤之外,还与平滑肌肉瘤及胃、乳腺、肺等部位的恶性上皮肿瘤发病有关。EBV致癌谱的扩大使得对其致癌机制的研究具有更广泛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外泌体是由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环境的、直径为30~100 nm的脂质双层膜小囊泡,存在于几乎所有体液中。外泌体携带大量蛋白质、DNA和RNA等,参与细胞间物质的交换与信号的转导。在EB病毒相关性肿瘤中,外泌体是EB病毒microRNA(miRNA)重要的运载体和储存库,协助病毒成分在宿主体内传递,促使肿瘤形成。本文综述复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EB病毒感染与齐齐哈尔地区鼻咽部淋巴瘤的关系。方法:常规染色后行组织学分类,利用免疫组化LSAB法确定肿瘤的免疫表型。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B病毒编码的小核RNA。结果:21例鼻咽部淋巴瘤中,T细胞淋巴瘤17例,占80.9%其中高度恶性15例,均为中-大T细胞淋巴瘤;低度恶性2例,为小T细胞淋巴瘤。B细胞淋巴瘤4例,高度恶性3例,分别为中心母细胞性淋巴瘤和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瘤;低度恶性1例  相似文献   

15.
王恬  冯义朝  马东瑞  杨宁 《医学信息》2010,23(1):280-282
多种恶性肿瘤细胞内存在EB病毒(EBV),本文综述了EBV和胃癌的关系,EBV相关胃癌的病理特点及临床诊断、治疗、预后的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及进展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gp350是EB病毒包膜糖蛋白,可与C3d受体CD21结合并表现出广泛的生物活性。本文就gp350蛋白分子功能区、表达系统、生物活性及疫苗研制方面所做的工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gp3 5 0是EB病毒包膜糖蛋白 ,可与C3d受体CD2 1结合并表现出广泛的生物活性。本文就gp3 5 0蛋白分子功能区、表达系统、生物活性及疫苗研制方面所做的工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肺淋巴上皮瘤样癌与EB病毒的相关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为阐明肺淋巴上皮瘤样癌(lymphoepithelioma-likecarcinoma,LELC)与EB病毒(EBV)的关系。方法对30例肺LELC和19例肺非LELC的石蜡包埋组织,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技术检测EBV的存在情况及其基因表达特征。结果肺LELC中原位杂交EBV小RNA(EBERs)阳性率为93.3%(28/30);而免疫组化潜在膜蛋白(latentmembraneprotein,LMP1)阳性率分别为53.3%(16/30)和23.3%(7/30);19例病毒衣壳抗原(viruscapsidantigen,VCA)阳性率为23.3%(7/30);19例非LELC肺癌中原位杂交检测EBERs、免疫组化检测LMP1均为阴性。结论肺LELC与EBV密切相关,EBV可能在肺LELC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EBV在肺LELC中主要以潜伏状态存在,只有少量病毒进入溶解周期。  相似文献   

19.
EB病毒 (EBV)与人类的伯基特淋巴瘤、霍杰金氏淋巴瘤、鼻咽癌密切相关 ,现在越来越多的肿瘤中发现有该病毒。在EBV编码的多种蛋白中 ,有些蛋白分子从结构或功能上模拟、利用了细胞内外的信号转导分子从而干扰了细胞正常的信号转导 ,导致EBV感染组织或细胞出现多种异常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20.
EB病毒与恶性淋巴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EB病毒是一种人类疱疹病毒 ,其表达的潜伏膜蛋白LMP1是病毒癌蛋白 ,与B淋巴细胞的转化有关。EB病毒与何杰金淋巴瘤和T细胞淋巴瘤有关 ,而与非免疫缺陷性B细胞淋巴瘤的关系不明显。EB病毒能通过CD2 1感染B淋巴细胞 ,但EB病毒是如何进入T淋巴细胞 ,及其在恶性淋巴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仍不清楚。进一步揭示EB病毒在恶性淋巴瘤及其他相关肿瘤中的发生机制 ,有利于开发EB病毒的预防疫苗及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