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诱发电位对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a,LA)的临床诊断价值及与血管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5例经颅脑CT或MRI证实的单纯LA患者及部分伴有脑梗死的患者,并以60名正常健康老年人作对照,进行体感诱发电位(S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脑干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测。结果:LA患者中,SEP总异常率95.6%,其潜伏期和波幅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BAEP总异常率71.1%,其各波潜伏期和峰间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01);VEP总异常率64.4%,其各波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显著(P<0.001)。3种诱发电位的时间参数及波幅的异常率及异常程度均随LA的病损程度的加重而增加。LA并脑梗死患者3种诱发电位的异常率及异常程度明显高于单纯LA组。结论:在LA的临床早期,虽然还未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但脑电生理已出现异常,诱发电位的检测可以作为早期诊断该病的一个敏感的辅助检测方法。LA并脑梗死患者诱发电位的异常率及异常程度明显高于单纯LA组,提示LA与血管因素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Bingswanger病(Bingswanger’s disease,BD)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BAEP)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3例BD患者行BAEP检查,并与27例单纯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和30例健康自愿者作对照,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BD组和单纯LA组BAEP异常率分别为55.6%和87.9%。各波潜伏期及间期BD组分别为Ⅰ(1.754-0.16)ms,Ⅲ(4.30&;#177;0.28)ms,Ⅴ(6.484-0.31)ms,Ⅰ~Ⅲ(2.554-0.24)ms,Ⅲ~Ⅴ(2.184-0.23)ins.Ⅰ~Ⅴ(4.734-0.26)ms;单纯LA组为Ⅰ(1.724-0.18)ms,Ⅲ(4.054-0.24)ms,Ⅴ(6.024-0.28)ms.Ⅰ-Ⅲ(2.334-0.22)ms,Ⅲ~Ⅴ(1.974-0.20)ms.Ⅰ~Ⅴ(4.304-0.23)ms;正常对照组为Ⅰ(1.704-0.16)ms,Ⅲ(3.87&;#177;0.20)ms.Ⅴ(5.694-0.22)ms,Ⅰ~Ⅲ(2.164-0.16)ms,Ⅲ~Ⅴ(1.82&;#177;0.16)ms,Ⅰ~Ⅴ(3.984-0.18)ms。Ⅲ、Ⅴ波潜伏期及各波间期BD组和LA组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q=5.57~26.2,P&;lt;0.01),BD组较单纯LA组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q=7.81~14.6,P&;lt;0.01);三组间Ⅰ波潜伏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q=0.9~2.38,P&;gt;0.05)。结论:BAEP的异常反映了BD患者脑干功能损害,并可作为BD患者脑干功能损害检查的敏感指标及与单纯LA鉴别诊断的一个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ingswanger病(Bmgswanger's disease,BD)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BAEP)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3例BD患者行BAEP检查,并与27例单纯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和30例健康自愿者作对照,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BD组和单纯LA组BAEP异常率分别为55.6%和87.9%.各波潜伏期及间期BD组分别为Ⅰ(1.75±0.16)ms,Ⅲ(4.30±0.28)ms,V(6.48±0.31)ms,Ⅰ~Ⅲ(2.55±0.24)ms,Ⅲ~V(2.18±0.23)ms,Ⅰ~V(4.73±0.26)ms;单纯LA组为Ⅰ(1 72±0.18)ms,Ⅲ(4.05±0.24)ms,V(6.02±0.28)ms,Ⅰ~Ⅲ(2.33±0.22)ms,Ⅲ~V(1.97±0.20)ms,Ⅰ~V(4 30±0.23)ms;正常对照组为Ⅰ(1.70±0.16)ms,Ⅲ(3.87±0.20)ms,V(5.69±0.22)ms,Ⅰ~Ⅲ(2.16±0.16)ms,Ⅲ~V(1.82±0.16)ms,Ⅰ~V(3.98±0.18)ms.Ⅲ、V波潜伏期及各波间期BD组和LA组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q=5.57~26.2,P<0.01),BD组较单纯LA组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q=7.81~14.6,P<0.01);三组间I波潜伏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q=0.9~2.38,P>0.05).结论BAEP的异常反映了BD患者脑干功能损害,并可作为BD患者脑干功能损害检查的敏感指标及与单纯LA鉴别诊断的一个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的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患者听觉认知电位P300的不同特征。方法:选择150例经CT或MRI诊断的LA患者,以及40例正常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使用肌电诱发电位仪,以“听觉靶-非靶刺激序列”为诱发事件,完成P300检测。结果:150例LA患者中,37例不伴有其它疾病的老年患者较对照组靶和非靶刺激潜伏期N1、P2、N2和P3虽然延长,P3波幅降低6.3  相似文献   

5.
脑白质疏松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症(LA)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86例LA患者(观察组)和84例非LA患者(对照组)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磁共振成像血管造影(MRA)检查,进行临床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为86.05%,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率分别为52.70%和24.32%;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为75.58%,颅内动脉中、重度硬化率分别为46.15%和29.23%,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颈动脉及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与LA皆有较强相关性,能预示LA的发生、发展及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脑白质疏松症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晶  严为宏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5):2358-2359
目的:分析脑白质疏松症(LA)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41例LA患者及40例非LA患者,统计临床基本资料特点,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总胆固醇史、高甘油三酯史、糖尿病病史、高收缩压史、高舒张压史以及腔隙性脑梗死史,并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最后入选方程的为4个变量,性别、吸烟史、高总胆固醇、腔隙性脑梗死,模型拟合良好。结论:预防LA,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减少危险因素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病因的脑白质疏松症 (leukoaraiosis ,LA)患者听觉认知电位P3 0 0 的不同特征。方法 :选择 15 0例经CT或MRI诊断的LA患者 ,以及 40例正常健康老年人 (作为对照组 )。使用肌电诱发电位仪 ,以“听觉靶 非靶刺激序列”为诱发事件 ,完成P3 0 0 检测。结果 :15 0例LA患者中 ,37例不伴有其它疾病的老年患者较对照组靶和非靶刺激潜伏期N1、P2 、N2 和P3 虽然延长 ,P3 波幅降低 6 .3% ,但其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39例伴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较对照组靶和非靶刺激潜伏期N1、P2 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靶刺激潜伏期N2 、P3 均明显延长 ,P3 波幅降低 31.3% ;38例伴有脑血管病的LA患者和 36例伴有血管性痴呆的LA患者较对照组靶和非靶刺激潜伏期N1、P2 、N2 和P3 均明显延长 ,P3 波幅分别降低 48.4%和 6 0 .9%。结论 :P3 0 0 能够用于评价LA患者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8.
脑白质疏松症病因相关性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立  周红雨 《华西医学》2009,(2):253-255
目的:探讨单纯脑白质疏松症(LA)以及LA合并脑梗死及其MRI影像学严重程度与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相关性初步分析。方法:根据郭氏等2003年制定的LA诊断标准纳入168例脑白质疏松症患者,分为A、B两组:A组95例为单纯脑白质疏松(LA),B组73例为LA合并脑梗死(LA+CI)。两组患者均行头MRI检查。根据Kinkel等的方法将T2WI显示脑室周围高信号范围及程度分为5型。结果:年龄与脑白质疏松的严重程度呈线性相关性(P〈0.05),男性与女性间比较脑白质疏松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LA以及LA+CI患者,其高血压及糖尿病伴发率较高,而且LA+CI组高于LA组(高血压P〈0.01,糖尿病P〈0.01),LA患者MRI表现以1型为主,LA+CI患者表现以2型为主,P〈0.01)。结论:脑白质疏松症的严重程度与年龄密切相关,LA的发生率在男女性别间无明显差异。高血压、糖尿病可能是LA的危险因素。LA+CI组与单纯LA组相比,其高血压、糖尿病伴发率更高且MRI表现程度更重。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7):1294-1295
临床纳入120例我院2013.8~2014.8期间神经内科收治的各疾病患者,观察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脑白质疏松发生率及影响疾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发现,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饮酒等均于脑白质疏松症有密切关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血尿酸浓度和脑白质疏松没有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白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饮酒等,临床上需要针对性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脑白质疏松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是1987年由Hachinski提出的一项神经影像学术语,以希腊词根leuko (白)加araiosis(稀疏)构成,用于描述脑室旁或皮质下(半卵圆中心区)脑白质异常CT(低密度)或MRI(T2WI高信号)表现,当然这两种技术的可测病灶(CT-LA和MRI-LA)在数量、位置、累及范围上并不完全一致。现将脑白质疏松症的近年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高龄缺血性脑白质疏松症(LA)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均经MR I证实的高龄(均≥80岁)LA患者99例,入组后行影像学分级,分为轻度脑白质损害组、中度脑白质损害组、重度脑白质损害组;对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同时测定其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在高龄患者中,血压和Hcy与LA有相关性;血浆H cy水平与缺血性LA损害程度有关,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龄患者中,高血压和血Hcy水平升高是缺血性LA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魏娜  濮月华  王拥军 《临床荟萃》2009,24(24):2124-2126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疏松(LA)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75例连续住院的脑梗死患者,通过CT扫描由神经科医生诊断分为单纯脑梗死组和伴有LA组。评价脑梗死患者LA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及相关的危险因素,采用logostic回归分析检验独立的危险因素。结果单纯脑梗死患者86例(31.3%),脑梗死伴LA患者189例(68.7%),脑梗死伴LA组比单纯脑梗死组年龄大,(68.1±9.3)岁vs(60.0±12.5)岁,女性比单纯脑梗死组多,119例(63.0%)vs37例(43.0%);有高血压史者较多,111例(58.7%)vs34例(39.5%)(均P〈0.01);舒张压比单纯脑梗死组高,(85.9±7.4)mmHgvs(80.9±5.3)mmHg(P〈0.01);logistic回归显示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和舒张压高是脑梗死伴LA的危险因素,且脑梗死患者LA的严重程度与年龄呈正相关(r=1.066,P〈0.05)。结论女性、高龄和高血压是脑梗死患者LA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脑白质疏松症相关因素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脑白质疏松症(LA)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调查480例曾行头颅CT或MRI检查的老年患者,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依据LA严重程度与年龄及高血压病史做等级相关分析.结果 脑白质疏松症的发生率为35%,LA组中患者年龄(t=3.243,P=0.0013)、高血压患者比例(χ2=9.8941,P=0.0017)均大于非LA组,糖尿病患者的比例小于非LA组(χ2=4.4193,P=0.035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年龄(OR=1.06,95%CI:1.027~1.103,P=0.0006)、高血压(OR=1.15,95%CI:1.065~1.236,P=0.0003)、糖尿病病史(OR=0.85,95%CI:0.726~0.994,P=0.0421)与LA的发生有相关性.等级相关分析显示,LA严重程度增加与年龄增长(r=0.1553,χ2=4.9701,P=0.5477)及高血压病程增加(r=-0.0758,χ2=1.9076,P=0.7527)均无相关性.结论 年龄和高血压病史是LA的独立发病危险因素,但LA的严重程度与年龄大小及高血压病史长短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脑白质疏松症 (LA)对脑梗死康复的影响。方法  74例脑梗死偏瘫患者根据MRI有否LA分为两组 :脑梗死合并LA组 (A组 ) 36例 ,脑梗死不伴LA组 (B组 ) 38例 ,均采用综合康复治疗 ,治疗前及治疗 8周后评定偏瘫肢体运动功能 ADL能力 步行能力和高级脑机能。结果 康复治疗前长谷川智能评分 ,A组 2 3 .8± 4 .6 ,B组 2 7.3± 4 .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肢体运动功能 ADL能力和步行能力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治疗 8周后A组不能步行从治疗前 75 %下降至治疗后 2 2 % ,独立步行从 0 %提高至 2 5 % ,B组不能步行从 74%下降至 1 3 % ,独立步行从 0 %提高至 40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两组偏瘫肢体运动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均P <0 .0 5 ,但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ADL积分A组从 31 .6± 1 0 .7提高至 64 .1± 1 6 .8,B组从 32 .3± 1 1 .4提高至 71 .5± 1 8.3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A组的康复效率 (0 .54± 0 .0 8)明显低于B组 (0 .65± 0 .0 9) ,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结论 LA能够影响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步行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16.
脑白质疏松症影像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 探讨脑白质疏松症在疾呆、脑血管病患者及正常老年人中的发生率、可能的发生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 对既往住院的40例疾呆患者,240例脑血管病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并通过查体对60例正常老人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结果 脑白质疏松症尽管可见于正常人,但更常见于疾呆及脑血管病患者,而且发生频率与年龄及脑血管病类型有关。结论 脑白质疏松是衰老过程的一部分,其发生机制与脑血流低灌注有关,它可能导致和加重智能障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D)与脑白质疏松症(LA)的关联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比较108例LA患者(LA组)与108例无LA的患者(对照组)之间发生VD的差异。结果:LA组和对照组的VD发生率分别为41.7%和5.4%,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LA分级1~4级的患者中,VD发生率分别为4.8%、27.8%、41.9%和88.2%(P〈0.01)结论:VD与LA呈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脑白质疏松的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LA)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将60例LA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和中青年组,同时选取30例健康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LA的相关危险因素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60例中以老年人居多,共49例,占81.7%,老年组有卒中史(83.7%)、高血压史(81、7%)及糖尿病史(22.4%)者明显高于中青年组;中青年组有嗜烟、酒史者(45.3%)明显多于老年组(14.3%);中青年组血清总胆固醇及载脂蛋白B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LA与年龄有关,随年龄增长其发病率增加,老年LA病因与卒中史、高血压及糖尿病史有关,青年LA病因有其特殊性,血清总胆固醇和载脂蛋白B水平增高及烟酒史是青年LA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体感诱发电位对昏迷患者预后的判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KP)和体感诱发电位(SEP)与昏迷患预后密切相关,探讨BAEP和SKP判断昏迷患脑功能状态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 采用丹麦Dantec公司生产Neuromatic2000型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检查ICU病房中36例昏迷患的BAEP和SEP.BAEP分析Ⅲ-Ⅴ波,SEP分析P15、N20、P25波。检查结果分为正常和异常项后分为好转和死亡。结果 36例患,BAEP正常12例,异常24例。SEP正常13例,异常23例。好转13例,死亡23例。当SEP异常时,死亡率明显高于SEP正常时。而同时伴有BAEP异常时,死亡率更高。14例患SEP检查P15、N20、P25波均消失,12例死亡,病死率为86%。5例患BAEP检查Ⅲ-Ⅴ波和SEP检查P15、N20、P25波均消失,全部死亡,病死率为100%。结论 BAEP和SEP的正常与否与昏迷患的预后有密切关系(P=O.011)、SEP异常是判定的主要根据。BAEP和SEP相结合,则可以提高判断的准确性。对昏迷患进行动态的BAEP和SEP观察可提高判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