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居建忻 《浙江预防医学》1998,10(12):720-721
近年来,丙型肝炎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威胁性日渐受到重视。本文对我院1989年12月至1997年8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感染率进行分析,探讨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1  
目的 调查维持性血透患者HCV感染情况并探讨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本院血透中心2例维持性血透患者及5中血透室工作人员同时采用第二代ELISA法,检测HCV抗体和逆转录套式PCR法检测HCV-RNA。结果 24例血透患者中抗HCV阳性11例,HCV-RNA阳性4例,两者均阳性1例,总HCV感染率为58.3%;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显示HCV感染与输血、透析时间呈显著相关;5名血透室工作人员的抗HCV及HC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情况,并探讨其相关的危险因素,降低丙型肝炎感染率.方法 选择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00例,采用ELISA法检测抗HCV、巢式PCR检测HCV-RNA,分析HCV感染与输血、透析时间、透析次数及透析医院数的关系.结果 100例患者中HCV感染4例,感染率为4.0%,且感染率随着输血次数、透析次数、透析医院数的增加及透析时间的延长,HCV感染率相应增高(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容易感染HCV,反复输血、透析次数多、透析时间长以及接受多所医院透析是其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调查与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及其亚型的分布初步状况.方法 收集210例血透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ELISA法检测抗HCV抗体(IgM和IgG),采用RT-PCR方法检测HCVRNA,并进一步对抗HCV抗体IgM阳性的患者进行哑型测定.结果 210例血透患者中,抗HCV IgM阳性91例(43.3%),抗HCV IgG阳性87例(41.4%),HCV-RNA阳性105例(50.0%),≥1项指标阳性117例(55.7%),所有HCV指标均阳性81例(38.6%);血透患者3项HCV感染标志≥1项阳性组的肝功能指ALT、AST、LDH、γ-GT显著高于3项HCV感染标志全部阴性组;91例抗HCV lgM阳性感染者中单1型55例(64.4%),2型的9例(9.8%),3型的13例(14.2%),6型的7例(7.6%),1+6型的3例(3.2%),1+3型的4例(4.3%).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较高,其中单1型感染率最高,与国外报道大概一致.  相似文献   

6.
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目的 调查血透患者丙肝病毒(HCV)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探讨预防HCV感染的措施。方法 在未采取HCV感染预防措施的1990—1992年间、采取HCV感染预防措施的1997—1999年间及使用一次性透析器后的2001—2002年间,采用日本Kuraray公司提供的抗HCV—14试剂盒,以间接酶免疫测定法检测长期维持性血透患者抗体。结果 HCV的1年阳转率1991—1992年为42.2%,1998—1999年为22.8%,2001年--2002年为9%;输血量越多,透析时间越长,丙肝的感染率越高。结论 多次输血是血透患者高丙肝病毒感染的主要原因,透析过程中的医院感染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减少输血量,加强对血透患者HCV感染者的管理,严格消毒隔离,透析器一次使用等可有效控制血液透析(HD)患者高HCV感染状态。  相似文献   

7.
血液透析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病毒性肝炎为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中丙肝病毒(HCV)感染的发生率较高。本文通过检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抗-HCV抗体、HCV-RNA及转氨酶(ALT)水平,从而了解该患者HCV感染状况。研究对象为中日友好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者122例,男75例、女47例;[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共收治的70例MHD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7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其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Vmax)及斑块等进行检测,计算阻力指数(RI),并结合患者的粥样斑块、有无糖尿病等具体情况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透析病程≥5年的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病程〈5年组(P〈0.05);粥样斑块阳性组的年龄较阴性组高,其IMT明显增厚,RI显著升高,Vmax、Vmin降低(P〈0.05);糖尿病组的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年龄、病程、糖尿病等因素与动脉粥样硬化有着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的高危因素,为临床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借鉴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医院临床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68例为研究对象,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相关临床特点。结果共39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0.60%;年龄、住院时间、透析总次数、肝炎病史、透析器复用是导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感染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均低于非感染患者,感染患者C-反应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均高于非感染患者,感染患者的各项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均低于非感染患者,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较为严重,危险因素较多,患者遭受感染后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营养状况下降、肝脏受损情况加剧、机体免疫能力低下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对比联合在线血液透析滤过和血液透析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山东省青岛市在院接受治疗的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透析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接受联合在线血液透析滤过和血液透析治疗)与对照组(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各20例。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以及合并症缓解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血红蛋白、血清磷、血肌酐、红细胞比容、甲状旁腺素、促红细胞生成素、尿素氮以及铁蛋白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合并症缓解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应用联合在线血液透析滤过和血液透析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能够有效纠正患者肾性贫血症状,临床治疗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临床医学工程》2019,(6):813-814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左卡尼汀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60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低通量血液透析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治疗组给予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和营养状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MQSG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Hb、 RBC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左卡尼汀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2.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或α-2b联合利巴韦林是目前治疗儿童慢性丙型肝炎的标准方案。该方案最早应用于成人,对HCV的有效率仅约50%,并且对于儿童HCV的治疗有效率最高也只达70%。近年来,直接作用于HCV基因靶点的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 agents, DAAs)不断被研发出来,对HCV的治疗起到质的飞跃,但该类药物在儿童HCV治疗中的应用大多处在临床试验阶段。本文通过对目前DAAs在儿童慢性丙型肝炎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HCV患儿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是一个重要的全球健康问题,起病隐匿,慢性化程度高,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最主要病因。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 acting antiviral agents, DAAs)较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ylated interferon, peg IFN)联合利巴韦林(ribavirin, RBV)治疗方案可获得更高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 SVR)率,并可缩短治疗时间,前景良好。DAAs 新药开发将成为未来抗HCV治疗研究的趋势。2009年,欧洲药物管理局(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EMA)颁布的《慢性丙型肝炎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的临床评价指南》和2013年10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新发布的《抗丙型肝炎病毒的直接抗病毒药物临床药物研究指南》为DAAs临床试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提供了指导性建议,如人群纳入、研究方案、研究设计、研究终点、药物安全性等,另外还对肝功能失代偿者、肝移植患者、人免疫缺陷病毒(HIV)/HCV共同感染者等特殊人群的药物研究提出了特别要求,这些内容有助于指导DAAs临床试验设计  相似文献   

14.
多数研究学者指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恰当运动可对其健康状况进行明显改善,提高其心血管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透析效果。本研究主要对运动疗法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效果进行综述,为今后临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中推广运动疗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维持性血透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调查及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对本院48例维持性血透(HD)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进行调查,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第二代抗体检测试剂检测48例HD患者HCV抗体,另外采用RT-PCR法检测患者血清中HCVRNA。同时测定肝酶ALT。结果HCV抗体阳性率为35%,所有HCV抗体阳性患者的血清中均检出HCVRNA,而HCV抗体阴性患者的血清中有7例检出HCVRNA。血清ALT水平的升高与HCVRNA的存在并不总是相关,17例HCV抗体阳性且HCVRNA阳性的患者中仅10例血清ALT水平轻度升高。具有输血史的患者在HCV抗体阳性组中所占的比例明显大于在HCV阴性组中所占的比例。结论输血仍是引起HD患者HCV感染的重要原因,HCV抗体阳性率与HD患者透析时间有关,提示血液透析单位可能存在HCV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艾尔巴韦格拉瑞韦片(EBR/GZR)治疗尿毒症行血液透析治疗继发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收治的69例尿毒症血液透析继发HCV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患者ALB、ALT、GGT、AST水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肾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本组69例患者中,早期应答率为75.36%(52/69),完全应答率50.72%(35/69),部分应答率36.23%(25/69),无应答5.80%(4/69);治疗过程中,患者发生的主要不良反应主要涉及消化系统、肌肉、神经系统及皮肤,包括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乏力、肌肉酸痛、头晕、皮肤瘙痒,均为轻中度症状,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无一例因不良反应中断治疗。结论 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尿毒症继发HCV感染的临床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早期应答率高,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使用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s, DAAs)治愈的初治型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 CHC)患者的T细胞免疫学特点及变化。方法 选择2015年9月—2017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原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采用达拉他韦(daclatasvir, DCV)和阿舒瑞韦(asunaprevir, ASV)治愈的13例初治型CHC患者为研究对象,13例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健康者以及CHC患者治疗前、治疗第24周及治疗结束后(随访第4周、第12 周、第24周)外周血中T细胞的表型和功能特征。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HC患者治疗前T细胞、CD4+ T细胞及CD8+ T细胞PD1的表达显著增高(P均<0.05);T细胞及CD8+ T细胞CD3ζ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 MFI)明显降低(P均<0.05);CD4+ T细胞CD3ζ MFI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DCV/ASV治疗第24周时及随访期,CHC患者外周血T细胞及CD4+ T细胞、CD8+ T细胞的频率、PD1的表达、CD3ζ MFI均无明显变化;效应记忆型T细胞在总T细胞、CD4+ T细胞及CD8+ T细胞中的比例无明显变化;CD8+ T细胞中CXCR5+CD8+ T比例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DCV/ASV治愈的初治型HCV-1b型CHC患者,外周血T细胞表型和功能未发生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8.
郭卉 《中国保健营养》2012,(18):3799-3800
目的观察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临床诊治方法,总结其临床诊治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后出现高血压并发症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21例,观察组采取可调钠透析法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透析法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细胞外液(ICF)/细胞内液(ECF)。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血压水平及ICF/ECF值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对照组治疗后的血压水平及ICF/ECF值与治疗前相比继续升高,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动态监测及综合评估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患者,应尽早采取可调钠透析法治疗,促血压有效降低,实现有效的体液调节,减少继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现代血液净化设备的不断更新及技术水平的显著提高,使慢性肾衰竭患者生存时间大大延长。然而,在临床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极易由于饮食控制不合理,导致水潴留、高钾血症、充血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为此,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合理准确的饮食护理,不仅可以达到或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防止或减轻并发症,还可以改善透析效果,增加患者主观舒适度,从而增强患者适应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的能力。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李红霞  李晓燕 《中国校医》2019,33(7):517-518
目的 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与低通量血液透析(LFHD)的不同模式运用到老年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MHD)中对其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7年10月本院治疗的MHD老年患者74例,先为其施LFHD 3个月,再为其辅以3个月的HFHD,3次/周,4 h/次,对比不同透析模式对患者血压的影响。结果 实施HFHD后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有所降低,在第3 h与第4 h透析后,血压把控优于LFHD(P<0.05)。结论 对于MHD老年患者来说,实施HFHD是优良的透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