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场景分析法在减少门诊输液护理风险事件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我院门诊行静脉输液的3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70例。对照组输液期间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输液期间应用场景分析法实施护理。分析两组穿刺依从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输液意外发生率、家属投诉率及护理工作满意度,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穿刺依从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输液意外发生率、家属投诉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场景分析法能有效提高门诊静脉输液患者穿刺配合度,降低输液意外事件,提高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患者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阳性强化法对门诊输液安全性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在本院门诊行静脉输液的34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n=170)及观察组(n=170),对照组输液期间行常规性护理,观察组输液期间应用阳性强化法实施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儿穿刺依从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哭闹发生率、输液意外发生率以及家属投诉率情况。治疗结束后向患儿家属发放门诊静脉输液满意度调查问卷,了解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穿刺依从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患儿哭闹发生率、输液意外发生率、家属投诉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在健康教育、医疗环境、心理护理、服务态度及操作性护理等方面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阳性强化法能有效提高门诊静脉输液患儿的穿刺配合度,降低穿刺意外事件,提高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患儿家属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门诊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门诊输液中心接受输液治疗的患者600例,按分区域护理标识实施前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0例。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两组输液室工作流程满意度、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观察组流程优化满意率、护理质量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差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标识在门诊输液安全管理中起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优化流程在门诊输液室护理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门诊输液患者194例,将其随机分为优化流程护理组和对照组各97例,调查并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优化流程组患者的等待时间、护理差错和护理投诉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流程组在技术水平、护理态度和输液室环境等方面的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门诊输液患者实施优化流程护理干预可提高护理效果,降低护理差错,并且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影响门诊输液室工作效率的相关因素并提出改进方法.方法 将1 000例门诊输液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0例,每组各10名护士进行护理操作.对照组按传统工作模式,实验组采用优化输液流程等改进方法,以规范接待程序、缩短患者输液等待时间.比较两组护士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护士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化输液流程能明显提高门诊输液室工作效率,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优化输液流程在儿科门诊输液室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无线输液管理系统、开展预约输液、配备生物安全柜,优化门诊输液流程.记录优化输液流程后护理差错、平均输液等待时间、患儿家属满意度情况,并与2010年同期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优化输液流程前后护理差错、平均输液等待时间和患儿家属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儿科门诊输液流程有利于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减少护理安全隐患,为患儿及家属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管理在门诊输液室实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门诊输液的患者2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系统化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输液中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穿刺效果、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输液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首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输液管内残余液体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输液患者进行系统化护理管理能够拉近护理人员与患者的心理距离,降低患者的恐惧感和排斥感,提高护患之间的相互信任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儿科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接受输液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穿刺输液,观察组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输液;两组分别对患儿家长的满意度、视觉恐惧和焦虑情绪进行评分,并记录在输液过程中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穿刺前后儿童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恐惧、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儿的不良反应、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穿刺后生理与情感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优于观察组穿刺前(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在儿科输液中应用较传统穿刺输液具有家长满意度高,患儿恐惧与焦虑轻,一次穿刺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生理和情感功能评分高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赵迅远 《妇幼护理》2022,2(5):1091-1093
目的 分析优化护理流程与细节护理在小儿门诊静脉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 2020 年 9 月至 2021 年 12 月期 间在我院门诊静脉输液小儿 80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应用 护理流程优化和细节护理。对比两组患儿护理依从率、护理事件发生率、门诊输液候诊时长、门诊护理质量。结果 实验组的 护理事件发生率、门诊输液候诊时长相比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的护理依从率和门诊护理质量比对照组均显著 提高(P<0.05)。结论 小儿门诊静脉输液护理中合理应用细节护理以及优化护理流程,能够提升护理工作质量,提高门诊输 液操作安全性和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设计最佳的工作流程,规范儿科门诊输液管理,提高儿科门诊输液室护理服务质量。方法运用流程再造管理的方法,借助信息技术和机械设备对原来的输液流程进行再造,记录实施后护理差错及缺陷的发生情况、平均输液等待时间和患者满意度情况,并与去年同期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儿科门诊输液室流程再造前后护理差错缺陷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输液等待时间由改造前的30~60min缩短至改造后的20~30min。结论儿科门诊输液流程再造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护理安全隐患,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门诊优化静脉输液服务流程对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12月门诊静脉输液≥2 d的患儿120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输液流程;选择2015年1~3月门诊静脉输液≥2 d的患儿120例为观察组,实施优化静脉输液服务流程,比较两组患儿等候输液时间及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等候输液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在等候输液时间、护理技术、输液体验、综合满意度4个主要方面患儿家长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门诊儿童静脉输液服务流程后,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提升了患儿和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以情景游戏为中心的干预措施应用于小儿静脉输液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10月我院输液室接受静脉输液患儿122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以情景游戏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穿刺过程中的疼痛感、满意度、输液依从性及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输液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情景游戏为中心的干预措施应用于小儿静脉输液中可缓解患儿的疼痛感,增加其输液依从性,提高穿刺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无线网络移动输液系统对优化门诊输液管理流程,缩短门诊输液患者的等候时间,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作用。方法运用护士记录的方法,分析比较2种输液流程穿刺护士一针见血的人数及患者的等候时间。结果与传统模式相比,优化输液流程后患者等候时间缩短,穿刺一针见血成功率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后的门诊输液管理流程缩短了患者的等候时间,值得在门诊输液室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26例输液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门诊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比2组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价中各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护理差错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输液护理工作当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有助于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门诊输液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门诊100例输液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穿刺配合度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 (P <0.05).观察组的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可提高门诊输液患儿的配合意识,促进穿刺成功,提高家长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输液室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1~12月我院门诊输液室输液562例次(对照组),对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帮助,即在门诊处自行挂号、取药,在护士的帮助下进入相应的区域输液;2012年1~12月我院门诊输液室输液560例次(观察组),对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种方法护理质量、护理错误率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各项护理质量得分、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错误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输液室内实行优化优质的输液护理服务,有助于提升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静脉显影仪引导下患儿静脉穿刺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静脉显影仪引导下进行静脉穿刺输液的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细节护理;比较两组患儿静脉输液穿刺成功时间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一次穿刺成功率、针管滑脱或堵塞率,患儿治疗依从率及患儿家属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儿静脉输液穿刺成功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针管滑脱或堵塞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静脉显影仪引导下患儿静脉穿刺输液实施细节护理,能够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和家属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流程管理模式及其应用效果。方法;调查实施静脉输液流程管理模式后患儿120侧,并与实施静脉输液流程管理模式前患儿120例,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实施静脉输液流程管理模式前后护理工作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流程管理模式前(P<0.05):结论:护理流程管理模式使儿科门诊静脉输液过程更加合理、科学,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护理工作效率,改进了护理服务质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改善儿科门诊输液服务质量的做法与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改善儿科门诊输液室服务流程的模式,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方法 通过分析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问题,优化服务流程,引进导诊服务,实行预约输液服务,强化查对制度.结果 儿科门诊输液室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和护理投诉明显减少(P<0.01),患者家长满意度提高(P<0.01).结论 优化服务流程、落实查对制度是提升护理服务质量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5.5号针头在门诊中青年患者静脉输液中使用的优越性.方法 将门诊输液的200例中青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选择5.5号针头穿刺)与对照组(选择7号针头穿刺),每组100例.分别实施静脉穿刺,对2组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穿刺疼痛的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注射部位血管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输液的穿刺成功率为99.5%,对照组穿刺成功率为89.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穿刺疼痛率、静脉炎发生率及血管内瘀血显著高于观察组(均P<0.05).结论 选用5.5号头皮针能明显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输液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