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三明市是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启动全国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收付费改革的首批试点城市,2017年起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实行住院按全国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收付费改革.文章从三明市沙县区总医院角度,重点介绍了全国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收付费改革的具体做法,总结分析全国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收付费改革对医院、医生、患者的影响,讨论全国按疾病诊断相关...  相似文献   

2.
探索我国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模式下医保基金监管机制,有助于促进诊疗行为规范,提高基金使用效率,确保基金安全和参保人的权益。文章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并借鉴国内外医保基金监管机制。建议完善医保基金监管体系,加强多方协同联动机制;构建以结果为导向、以过程监管为核心的监管指标体系,建立智能监管系统;日常监管与定期评价相结合,建立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下基金监管绩效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3.
构建全面实施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后的医保基金监管指标体系,有助于对医疗机构高套编码、缩减必要医疗服务、低标准入院、分解住院等非预期行为进行有效监管。文章根据结果导向、过程管理、全面客观的原则,基于医疗服务和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支付的事前、事中、事后3个环节构建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支付闭环下的医保基金监管指标体系。建议监管指标应适时调整,指标监管应与规则监管相结合,建立基于指标体系的智能监管系统,及时提示基金管理风险。  相似文献   

4.
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与医保打包支付改革都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创新举措,一个是体制的保障,一个是机制的突破。三明市12家紧密型医共体实行医保基金总额包干与C-DRG收付费相结合,实现医保支付“双打包”。通过医保支付改革与医共体相关政策分析,结合2017—2021年三明市12家紧密型医共体的运行数据,以医保基金结余、C-DRG执行情况、医疗收入结构、医院职工收入、患者次均费用、平均住院日及住院报销比例等指标作为评价维度,深入评估医保打包支付改革对于紧密型医共体运行管理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业务量下滑明显但成效较好的永安医共体为研究样本,进一步探究医保打包支付改革对紧密型医共体运营管理的内在影响机制,从而提出优化紧密型医共体运营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医共体的医疗保险打包支付对县域患者经济负担、医务人员收入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使用2018—2022年全国医共体监测县的抽样数据,以2020年为打包支付实施年份,以县域人口密度、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等为控制变量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评估打包支付对县域患者经济负担、医务人员收入及满意度的影响。结果:打包支付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对医务人员收入在2021年产生有统计学意义的正向效应,但对提高供需双方的满意度有待完善。结论:实施医保打包支付的医共体不会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具有较好的利贫效应,对医务人员收入也有一定提升,但政策仍有优化改善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在DRG付费的基础上,浙江省衢州市积极探索针对医疗康复、精神疾病等长期住院病例实行按床日付费的多元复合型医保支付方式,提高患者的医疗保障水平.同时,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探索合理的床日支付制度,明确准入退出条件,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细化医保报销机制,推进分级诊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专科医院医疗新技术应用推广对DRG付费的影响,为制定合理的DRG付费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上海市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信息服务平台的医院病案数据,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分析医疗新技术的使用对医院胸部大手术(EB19)的医疗费用、住院天数和医疗质量的影响。结果:应用医疗新技术增加了患者的住院天数和医疗费用,且对医疗费用中的各分项费用产生影响,甚至会造成医院的亏损;但在医疗质量上,使用医疗新技术的患者医疗质量指标的表现均优于未使用的患者。结论:DRG付费下,为推进医疗新技术的开展,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需制定合理的医疗新技术支付政策,避免医院亏损。同时,医院需加强医疗新技术监管,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相似文献   

8.
医保基金按人头总额预付,交由医共体包干使用,是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杠杆。文章通过对肥西县城乡居民住院患者流向及基本医保资金支出实证分析,认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过程中应避免补偿标准与付费政策的矛盾、实行精细化分级诊疗、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发挥医联体作用。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德清县实施医共体总额预算下门诊按人头付费、住院按DRG付费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改革经验,但同时也面临医保基金抗风险能力较弱、参保人员就医偏好尚未出现拐点等挑战.对此,需提高统筹层次,增强医保基金抗风险能力;因时因地调整支付方式,进一步完善"总额预算、结余适当留用、超支合理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10.
郸城县通过重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创新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医疗保障支持政策,形成党委统揽、政府主导的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下设以县人民医院、中医院、中心医院、妇幼保健院为牵头医院的4个医疗健康服务集团,突出各集团的专科优势,集团间形成专科错位发展、良性竞争模式,进而引导患者合理有序就医。通过医共体建设,促进县级优质资源下沉基层,有效引导群众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不但控制了医疗卫生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减轻了群众的就医负担,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难”和“看病贵”难题。通过医疗体制改革,郸城县探索出一条“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医改之路,持续提高县域医疗保障水平及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了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实现了由“县级强”到“县域强”,形成了“县强、乡活、村稳”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我国县域医疗共同体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为完善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采用TOPSIS法、秩和比法及二者模糊联合法对2019年我国6大行政区县域医疗共同体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对比。结果华东区(0.853 5、0.902 8、0.897 8、0.878 1、0.858 4)和中南区(0.731 0、0.888 9、0.873 1、0.809 9、0.746 8)实施效果较好,最不理想的为东北区(0.060 6、0.236 1、0.215 6、0.133 3、0.051 1)。结论 TOPSIS法、秩和比法及二者模糊联合的评价方法运算结果基本一致,能够客观地评价我国县域医疗共同体的实施效果,结论科学、客观、准确。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应进一步加强优质资源上下贯通,提高牵头医院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医疗共同体整体联合作用,实现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科学设计DRG付费模式下医保基金监管指标阈值边界及其测量策略,对医疗机构和医保运行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识别,有助于实现全流程、全周期的医保基金智能监测,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能。方法:根据科学设定、精准识别、分类分层的设计理念,基于全国部分DRG试点城市运行数据模拟结果,确定指标阈值边界类型和测算方法。结果:根据内涵及导向将监管指标阈值边界划分为上界、下界、上下界,并基于政策需求、专家判断和统计原理构建DRG付费模式下医保基金监管指标阈值设计思路。结论:政策阈值应与改革目标同步并动态调整,不断完善统计阈值测算方法,提升识别精度和效率,阈值风险识别技术置入智能监管平台,强化人工审核。  相似文献   

13.
在简要介绍DRG支付方式及其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按DRG医保付费体系的发展趋势和我国公立医院目前的主要绩效模式,进而对DRG支付方式下的医院绩效模式进行了探索,希望对激励医院提高服务质量和促进医院均衡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广东省中山市某镇医共体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同市未加入医共体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运营效应进行比较,探讨医共体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用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中山市某镇22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运营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和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国内医共体典型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梳理。方法:以政府网站等为基础,对28个省份的典型医共体进行了筛选,并找出相关政策文件或信息。结果:研究共找出40个医共体典型,其中可获取相关政策文件的有10个;从构成来看,宁海县、无棣县等地医共体只包括公立医疗机构,当阳市、巩义市等地医共体同时包括公立和私立医疗机构;从支付方式来看,阜南县、天长市等地医共体为按人头总额预付,宁海县、阳曲县等地医共体则为传统总额预算。结论:部分医共体建设的可能尚处于概念状态,多医共体下按人头总额预付具有一定资金风险,相对独立的组织关系不利于基层医疗机构发展。医共体建设是县域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但需要谨慎前行。  相似文献   

16.
医联体被视为现阶段实现分级诊疗的一种有效模式,在全国各地纷纷展开实践探索。笔者以成都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与医疗服务的利用情况为研究视角,以定量的数据作为支撑,分析了成都市建立医联体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了建立医联体有利于优化卫生资源配置、促进卫生资源合理利用的途径,同时也是构建协同医疗服务体系的必然趋势等建议,以期为成都市构建分级诊疗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医保费用总额控制支付方式的实施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评价医保费用总额控制对医药费用及医疗机构经济运行的影响,文章选取了四川省若干家具有代表性的医疗机构,对实施总额控制的医疗机构和未实施总额控制的医疗机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总额控制下,费用控制效果不明显,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疗质量,限制了医疗机构的发展。在完善总额控制方面,应建立"结余共享"及"风险共担"制度,逐步实现由后付制向预付制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