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整合医疗资源后医疗投诉纠纷的现状和产生原因,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提高医疗质量,满足群众就医需求,提升就医体验感和满意度。方法:收集某医院2020年11月—2021年12月的医疗投诉纠纷数据,分析医疗投诉纠纷现况、原因及解决途径。结果:投诉原因分析:医患沟通不到位占35.4%、服务行为不规范占31.1%、核心制度不落实占16.8%、诊疗技术不规范占15.5%、隐私保护不到位占1.2%;纠纷原因分析:医患沟通不到位占33.33%、围手术期管理不到位占27.78%、诊疗行为不规范占12.96%、核心制度不落实占9.26%、患者期望值过高占7.41%、维权意识过强占3.7%、其他占5.56%。结论:进一步健全医疗质量管理制度,重视基础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增强沟通能力和法律保护意识,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医疗投诉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医疗投诉纠纷发生现状及成因,提出有效措施,持续改进医院的医疗及管理质量。方法:收集某医院2018年上半年医疗投诉纠纷的数据,利用统计软件分析医疗投诉纠纷现状及原因。结果:该院医疗投诉纠纷形势依旧严峻;外科的纠纷发生率最高;排在前3位的医疗投诉纠纷原因分别为围手术期管理不到位、诊疗行为不规范、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结论:医疗管理体系仍需不断完善,加强基础质量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法律意识,可有效防范医疗投诉纠纷及医疗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医疗纠纷赔偿原因,提出应对医院医疗纠纷赔偿事件的对策。方法结合根本原因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017年162例已赔偿事件的基本情况及纠纷原因。结果医疗过失纠纷108例,其中手术不当为主要原因,占34.3%;非医疗过失纠纷54例,其中沟通不到位为主要原因,占57.4%。沟通不到位在两类纠纷类型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解决途径以医疗调解委员会调解为主,占71.6%。结论医务人员应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增强责任意识;注重医患沟通,掌握沟通技巧;关注患方治疗预期,合理控制其期望值;医院应建立医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福州市某三甲医院近五年医疗纠纷情况的分析,深入剖析医疗纠纷因何发生,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根据福州市某三甲医院近五年313例医疗纠纷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医疗纠纷的发生主要以外科科室为主,占68.69%。沟通和服务不到位(43.45%)、术后病情观察(17.89%)、手术操作(17.57%)是医疗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提高患者诊疗过程的满意度,充分做好病情及医疗风险告知,强化专业技能,提高医疗技术等可以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海南自贸区某三甲医院近五年共计120例医疗纠纷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出海南自贸区医疗纠纷的特点,针对性提出防范措施。方法:以该院2016-2020年已处理完结的120例医疗纠纷为样本,对纠纷案例进行概括性描述及分析。结果:海南省外人员医疗纠纷占比越来越高,从2016年占比25%到2020年占比50%;纠纷患者中退休人员占比最高,为33.3%;外科系统纠纷发生率最高,为40%,其次是妇产科,为20%,纠纷主要发生在手术科室;纠纷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诊疗不当、操作不当、效果不满意和延误治疗,共占86.7%;纠纷的处理方式主要以人民调解为主,占比80%。结论:强化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患者满意度,完善医疗风险预警制度和法律风险管理制度是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医疗纠纷案件中医疗过错与原因力之间的关系,为预防相关医疗纠纷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截至2022年6月30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ERCP医疗纠纷案件,分析案件的医疗损害和医疗过错特征以及不同原因力组之间医疗过错特点。结果 共纳入152例ERCP医疗纠纷案件。ERCP医疗损害中,手术并发症发生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胰腺炎、穿孔、感染和出血,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脏器功能衰竭、猝死、急性心梗、异物残留和其他。ERCP医疗过错多见于“未尽注意义务或延误治疗”“术前评估不全面”“未尽告知义务”。较高原因力案件中,“违反诊疗规范”和“术中未尽谨慎注意义务”占比较高,“术前评估不全面”“术前检查准备不充分”“术后治疗处置不到位”“手术风险告知不充分”占比较低。结论 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循诊疗规范,加强术前评估,充分履行注意义务和告知义务,重视围手术期诊疗监护;管理部门应强化医疗核心制度管理和医疗安全培训,提高医务人员风险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医院在预防医疗投诉与纠纷过程中,还存在科室领导重视不够,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医疗技术水平不高,医疗管理制度落实不好,医患双方沟通不到位等问题。探讨了加强预防医疗投诉与纠纷的主要措施:一是强化各级人员责任;二是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三是严格落实管理制度;四是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四是积极营造医患和谐氛围。通过落实防范措施,确保了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某三级医院医疗纠纷发生的特点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防范和解决医疗纠纷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收集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间发生的59起医疗纠纷案例,分析其发生特点及原因。结果医疗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为患者对诊疗效果不满意,误诊、漏诊,沟通不当以及患者过度维权等因素。结论通过深化医疗体制改革,不断完善法制建设,加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加强医患沟通,同时建立以第三方调解为主体,法律讼诉和医患双方协商为补充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是降低医疗纠纷发生,妥善处理医疗纠纷,合理、合法维护医患双方权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笔者通过对1998~2003年和2008~2013年两个时间段发生在某三甲医院的315例医疗纠纷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医疗服务风险的原因和防控措施。研究发现,医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制度与实际工作不匹配、制度缺乏监督流程的设计以及培训不到位是医疗纠纷发生的重要原因。手术科室、高年资医生、常见病诊疗、体检、放射、超声等科室是高风险、需重点加强管理的区域。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军队某三甲医院医疗纠纷的发生特点进行分析,制定医疗纠纷防范措施,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收集该医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间发生的73起医疗纠纷案例,分析其发生特点及原因。结果医疗纠纷高发科室为普外科、骨科、妇产科;发生的主要原因为诊疗效果不满意、术中或术后死亡、手术不当等。结论加强业务培训与考核、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建立合理医患沟通制度、提高患者满意度、树立患者风险意识、降低诊疗期望值等是医疗纠纷的主要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针对医疗纠纷赔款案件的危害性进行风险分类分析,为提升科室医疗安全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某院2016年-2019年125例医疗纠纷赔款案件,借鉴波士顿矩阵模型,将医疗纠纷发生科室及原因围绕损害性(均次损害量化值)、损失性[每床位(均次)赔款金额]、发生频次3个指标进行风险分类。结果医疗纠纷赔款案件高发科室主要是骨科(33.6%)和普外科(23.2%),发生原因主要是责任心不强(22.4%)、手术不当(20.8%)、漏诊误诊(16.8%)。“高床位赔款,高损害风险”科室有心外科及普外科,“高床位赔款,低损害风险”科室有泌尿外科、骨科及神经外科;“高赔款,高损害风险”医疗纠纷原因有漏诊误诊、用药不合理、医疗并发症、手术不当,“低赔款,高损害风险”医疗纠纷原因有院内感染、责任心不强。结论波士顿矩阵模型能够为医疗纠纷防范提供风险评估工具,从而助力科室安全管理。管理者可结合风险评估结果,采取差异化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2.
浅析急诊医疗纠纷产生原因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防范急诊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 对本院1999~2002年发生85例急诊医疗纠纷进行分类和原因分析。结果 发生急诊医疗纠纷的原因主要是责任心不强、急诊意识不强、医患沟通不充分、服务态度差、医疗费用问题、医疗技术水平不高、急诊环境差等。结论 要防止急诊医疗纠纷,应做到:加强急诊制度,严格首诊负责制,完善岗前培训和考核制度,严格执行监督检查制度、纠纷报告制度、纠纷科室参与制度,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律宣传教育,维系医患良好关系,建立合理的急诊医学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强化服务观念 防范医疗纠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医疗纠纷构成是多因素过程。少数医护人员服务观念淡薄,服务不到位是酿成医疗纠纷的重要因素。作者指出强化及时服务、应答服务、谨慎服务、非医疗服务和廉洁服务观念对医疗纠纷的防范作用是明显的。并提出了落实规章制度,提高服务质量,保证医疗安全,预防医疗纠纷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上海某三甲医院医疗纠纷案例进行分析,找出该院发生医疗纠纷原因,提出相应对策。方法调查该院158例医疗纠纷案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影响医疗纠纷等级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医疗纠纷投诉成因主要有医方和患方两方面,医疗纠纷级别主要分布在三级(70.9%)和四级(29.1%)。患方因素包括患者的性别、籍贯、言语威胁医生、对医疗行为存在误解、住院时间;医方因素包括医生违反诊疗常规、诊治不及时、病情评估不充分、对突发事件处置经验不足、技术水平不高;疾病因素包括疾病分类和治疗效果,P值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医生对突发事件处置经验不足(P=0.002)、医生违反诊疗常规(P=0.004)、疾病的治疗效果(P=0.007),是造成医疗纠纷等级差异的原因。结论通过加强医务人员沟通能力及对突发事件处置的培训,建立健全医疗纠纷应急预案机制,建立有效的病例质量控制机制,提高医护人员临床业务水平和患者依从性,注重患者疾病治疗效果,可有效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海口市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及特点,提出有效防范和应对措施以减少院内医疗纠纷发生率。[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海口市某三甲医院发生的医疗纠纷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150位患者及家属和50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研究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结果]患者及家属选择医患纠纷产生原因居前三位的依次是服务态度差、医疗技术水平差、医患沟通不畅,分别占55. 0%、37. 1%、30. 7%;医方选择居前三位的原因依次是患者期望值过高、医患沟通不畅及医疗损害,分别占57. 4%、48. 9%、46. 8%。[结论]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复杂,主要涉及医患沟通问题、医疗技术问题、患者信任问题、医患双方态度问题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承德市某医院医疗纠纷发生现状,分析医生医疗纠纷遭遇对其诊疗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医院常规统计数据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以该院全体临床医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医生的基本情况、是否经历过医疗纠纷及其对医生诊疗行为的影响等.结果:该医院医疗纠纷发生比较普遍.医疗纠纷经历对医生诊疗行为都有较大的影响.半数以上医生表示有过防御性医疗行为,且经历医疗纠纷的医生采取防御性医疗行为的比例要高于没有经历过的.医疗纠纷经历影响医生的治疗原则,所有医生都倾向于选择稳妥的治疗方案.讨论:调查缺失值对调查结果没有影响.医疗纠纷经历对医生诊疗行为影响巨大,医疗纠纷经历使医生更容易采用防御性医疗行为.  相似文献   

17.
林冬梅 《中国保健》2008,16(1):63-64
由于人们的法律意识逐渐提高和对医疗服务水平的需求不断提高,媒体对医疗纠纷的报道过度的宣染,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同时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医护人员自身的操作技术水平不高,没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工作流程的设计本身有缺陷,医护人员与病人的沟通不良,而导致医疗纠纷日益增多.根据近年我院发生的护理缺陷进行分析发现,其中有少数纠纷是因医疗护理缺陷处理不当而引发医疗纠纷,大多数为解释不当或服务态度问题导致医疗纠纷.现将近年来的护理缺陷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在管理上寻找薄弱环节和从而制定工作对策,并为今后的工作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8.
肖钧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5):2641-2642
目的 研究医疗纠纷成因,提高医疗服务水平,防范医疗纠纷.方法 将本院2009年--2012年120例医疗纠纷成因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09--2012年医疗纠纷成因中医患沟通和制度落实不严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36.67%和21.67%.结论 加强医患沟通、落实核心医疗规章制度、强化诊疗操作规范化培训是防范医疗纠纷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福建省某三级综合医院2016-2021年发生的40起医疗纠纷案件,分析医疗纠纷发生原因,提出预防医疗纠纷的建议。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方式,利用EXCEL分析医疗纠纷的科室分布、处理途径、赔偿金额、发生原因。结果:医疗纠纷发生和理赔金额最多的科室是外科,医疗纠纷处理方式均按照法律法规程序进行处理,医疗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医护人员对病情评估预判不足、误诊误治漏诊和医患沟通不足。结论:预防医疗纠纷需要常态化开展医疗纠纷警示教育;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增强医务人员责任意识;建立良好畅通的医患沟通机制和推进医疗机构后勤管理精细化。  相似文献   

20.
老百姓感到"看病贵"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没有医疗保险制度的覆盖或是补偿水平不高,仍有较高的自费负担;二是药品定价不合理,药物在流通环节中加价过多;三是医院依赖于药品加成作为主要补偿渠道,缺乏控制医疗费用的支付制度约束;四是没有实行科学的临床诊疗和用药规范,诱导不合理检查和过度用药,出现医疗资源浪费导致费用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