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狭窄及斑块性质与脑卒中危险性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对26例临床诊断为TIA的病人行头颅CT平扫,脑CT灌注和颈动脉血管成像。评价脑CT灌注成像的峰值时间(TTP),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等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颈动脉的狭窄程度及斑块的性质。结果:26例TIA患者中,CTA显示颈动脉狭窄19例,轻度7例(37%),中度8例(42%),重度4例(21%);发现颈动脉斑块44处,其中混合性斑块9处,钙化性斑块22处,纤维性斑块7处,脂质性斑块6处。老年组钙化性斑块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在26例TIA患者中,21例头颅CT平扫正常,5例有腔隙性脑梗塞,其中多发2例。26例脑CTP检查,异常17例,正常9例,17例脑CTP异常患者患侧与对侧的平均TTP分别为(11.25±1.94)s和(8.64±0.96)s, 经配对t检验:t=9.418,P<0.01,两者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两侧平均CBF、平均CBV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6个月中3例发生脑梗塞。结论:TIA患者颈内动脉狭窄与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CT脑灌注成像结合CTA,不仅可以发现颈动脉有无狭窄及斑块的性质,还可以了解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脑组织的损害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CT灌注成像(CTP)对椎基底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发作间期局部脑血流灌注状态进行研究,探讨CTP在TI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1例经临床诊断为TIA的患者和10例健康志愿者行头CTP扫描,同时记录TIA发作时间以及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HISS)。测量患者感兴趣区的CBF、CBV、MTT值,计算其与TIA发作频率、NIHSS评分的关联程度,并与志愿者进行比较。结果:24例(77.4%)CTP上出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灌注异常,表现为MTT不同程度延长,伴或不伴有CBF下降,其中Ⅰ期7例(29.2%),Ⅱ期17例(70.8%)。TIA发作时NIHSS 评分≥4分组的CTP阳性率(86.2%)明显高于<4分组的(37.5%,P=0.024)。TIA发作频率≥2次TIA/24h组的CIP阳性率显著高于<1次TIA/24h组的(P=0.038)。结论:CTP对TIA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可为临床诊断椎基底动脉TIA提供有利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三维CT灌注成像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将三维CT脑灌注加权成像(PWM)和脑灌注血容量成像(PBV)整合优化到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脑CT灌注成像(CTP)联合脑CT血管成像(CTA)扫描方案中的价值.方法 对23例临床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行CTP联合CTA检查,将增强CTA原始数据或增强CTA与平扫CTA减影的原始数据通过图像工作站处理,得到脑三维CT PWM和三维CT全脑PBV的伪彩图像,评价CTP与PWM、PBV在诊断急性脑梗死上的敏感性和整合运用的意义. 结果 23例临床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9例单纯CTP图像显示阴性患者中有7例在PWM、PBV图像上有阳性改变;单纯CTP观测急性脑梗死的敏感性约60.87%,CTP与PWM、PBV整合观测急性脑梗死的敏感性约91.30%. 结论 将三维CT脑PWM和脑PBV整合优化到急性脑梗死CT检查方案中,不仅能提高急性脑梗死的检出率,而且能预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对于颈动脉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采用血管成像(CTA)联合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CTP)共同评价的价值作用。方法:本次研究随机挑选2018年2月—2020年2月到我院经临床诊断50例TIA患者进行研究,随后分别实施颈动脉CTA、脑CTP以及头颅CT平扫等检查。分析评价颈动脉斑块性质、狭窄程度、脑血流量(CBF)、脑CTP达峰时间(TTP)以及脑血容量(CBV)。同时再挑选同期50例无TIA者作为参照。结果:TIA组腔隙性脑梗死8例,其余无异常。14例脑CTP正常,36例异常。对侧和患侧CBF与TTP有统计学意义(P<0.05);CBV对侧与患侧有可比性(P>0.05);发生动脉狭窄28例。结论:将CTA联合脑CTP共同由于评价TIA患者,具有不可替代的临床价值作用,为后期的治疗措施和预防措施提供有效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脑灌注成像及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在临床诊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发病时间≤48h的20例临床诊断为TIA患者应用16排螺旋CT依次进行头颅CT平扫、脑MSCT灌注成像(CTPI)及头颈部CTA检查,观察测量脑内感兴趣区的脑血流量(rCBF)、脑血容量(rCBV)、达峰值时间(rTP),并与CTA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临床症状相对臆的灌注异常区与对侧相比,CTPI表现为患侧rTP延迟(t=3.04,P=0.008),CTA表现为责任血管的小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但两者间无明确相关性(r=0.32,P=0.17)。结论脑灌注成像能够提供脑血流动力学异常的信息,配合头颈部CTA了解其责任血管情况,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CTP)与CTA联合评价颈动脉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价值。 方法 对26例临床诊断TIA患者行头颅CT平扫、脑CTP和颈动脉CTA。评价脑CTP的达峰时间(TTP)、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以及颈动脉的狭窄程度及斑块的性质。选取20名无TIA病史的志愿者作为对照。 结果 26例中,21例头颅CT平扫正常,5例有腔隙性脑梗死。脑CTP检查正常9例,异常17例,患者患侧与对侧的TTP、CB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TA显示颈动脉狭窄19例,发现颈动脉斑块44处。随访6个月中3例发生脑梗死。 结论 脑CTP结合CTA对评价TIA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脑CT灌注成像螺旋CT扫描1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CT灌注成像的扫描技术可以超早期诊断脑梗死,使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得到早期治疗。我们对19例临床诊断为脑局部缺血患者进行了CT平扫、CTA、CT灌注成像扫描技术的检查。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脑灌注加CT血管成像技术在早期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总结108例发病在6h内临床可疑脑梗死,其中105例进行CT平扫、CT脑灌注和CTA,部分复查CTP的住院患者资料,并对影像资料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CT平扫7例脑实质密度轻微减低、脑沟变浅(6.6%),CT脑灌注83例显示与临床症状对应区域血流灌注异常(79.1%),与对侧比较CBF下降、CBV下降或正常、TTP延长.22例CT灌注未见异常(20.9%).CT血管成像显示53支动脉(39例)有不同密度斑块及管腔狭窄,3例检查未成功.结论 CT脑灌注加CTA成像技术可以快速、准确确定缺血半暗带及病变血管,对早期缺血性脑血管脑的诊断和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动脉输入函数在脑CT灌注成像(CTP)联合脑血管CT成像(CTA)扫描中的运用及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表现特点.方法 对35例临床诊断脑缺血患者行CTP联合CTA检查,将CTP所得动脉输入函数峰值时间作为脑血管CTA扫描的延迟时间,根据CTA和CTP的结果分析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特点.结果 以动脉输入函数峰值时间作为延迟时间所得脑血管CTA图像能清晰显示Willis环和颅内动脉三级分支结构.13例单侧颈内动脉中度及重度或闭塞患者病变侧达峰时间(TTP)与健侧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病变侧脑血容量(CBV)较健侧明显增高 (P<0.05).结论 利用动脉输入函数峰值时间确定脑血管CTA扫描延迟时间具有较高准确性;灌注参数达峰时间(TTP)在显示颈内动脉中、重度或闭塞患者脑灌注缺损区具有较高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64层螺旋CT在急性脑卒中"一站式"检查方案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平扫、脑灌注成像(CTP)、CT血管造影(CTA)对急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9月宣武医院神经内科71例急诊脑卒中患者,均于发病6 h内行64层螺旋CT检查,平扫排除出血患者,行CTP及CTA检查,分析平扫、CTP及CTA表现.结果 71例中5例CT平扫脑出血.30例随访为脑梗死患者中20例平扫无异常,CTP均发现灌注异常,表现脑血流量(CBF)明显减低,脑血容量(CBV)轻度减低,达峰时间(TTP)明显延迟;梗死区CBF、CBV与对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半暗带区CBF、TTP与对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显示20例一侧大脑中动脉(MCA)重度狭窄或闭塞,10例一侧颈内动脉(ICA)重度狭窄或闭塞.36例随访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其中26例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灌注异常,表现为TTP延迟;另外10例未发现灌注异常区;病变侧与对侧TT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变侧与对侧CBF、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显示11例一侧ICA重度狭窄或闭塞,15例一侧MCA重度狭窄或闭塞,10例未发现异常.数据经SPSS统计软件两组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处理.结论 CT平扫能够排除出血;CTP能够早期快速、准确反映缺血部位及程度,预测半暗带;CTA显示病变血管的部位和程度;64层螺旋CT对早期诊断脑卒中和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20排CT全脑灌注联合CT血管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320排CT在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22例于发作间期进行320排CT全脑灌注成像(CTP)及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观察颈内动脉系统颅内外血管状况及脑灌注情况。结果:17例(77.27%)患者存在血管病变;颅外血管狭窄以颈内动脉颅外段受累最多见(81.81%),颅内血管狭窄以大脑中动脉受累多见(61.11%);12例(54.55%)患者CTP图上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灌注异常区,其中Ⅰ1期2例,Ⅰ2期6例,Ⅱ1期3例,Ⅱ2期1例;灌注异常者患侧、对侧的平均达峰时间(TTP)分别为(16.64±2.04)s和(14.81±1.99)s(P<0.05),患侧、对侧的平均通过时间(MTT)分别为(4.45±0.74)s和(3.87±0.33)s(P<0.05);CTP异常与责任血管狭窄程度具有相关性,责任血管中、重度狭窄者CTP异常阳性率显著高于责任血管轻度狭窄者及无狭窄者(P<0.05)。结论:320排CT可对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血管状况及血流动力学进行有效评价。  相似文献   

12.
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和CTA在超急性期脑梗塞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螺旋CT灌注成像和CTA对脑梗塞的超急性期诊断、缺血半暗带的判断及判断缺血部位的应用。方法对30例临床怀疑为超急性期脑梗塞患者在发病后6小时内行16层螺旋CT平扫、灌注成像及CTA成像,观察CT平扫表现及灌注图像、CTA重建图像,所有病例均在发病后1周复查CT平扫。结果5例CT平扫发现可疑脑缺血区,25例平扫未发现异常。30例CT灌注图上均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脑缺血区。CTA发现大脑中动脉闭塞10例,大脑中动脉狭窄5例,大脑前动脉狭窄3例,大脑后动脉狭窄2例,颈内动脉狭窄5例,未发现异常5例。结论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诊断超急性脑梗塞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能发现缺血半暗带存在并提示临床预后。16层CTA能发现缺血病变的原因,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确切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Revolution CT轴位扫描全肝灌注"一站式"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19例患者行Revolution CT上腹部增强检查,获得全肝CT灌注(CTP)图像、静脉期及平衡期图像。于CTP图像上由2名观察者分别确定腹主动脉与门静脉主干时间-密度曲线(TDC)峰值对应的rank值及CT值,定量测量肝左、右叶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P)、肝动脉分数(HAF)。采用腹主动脉和门静脉TDC峰值所对应的图像重组肝动脉CTA、门静脉CTV,并提取动脉期图像。记录CT灌注和"一站式"检查的辐射剂量。比较肝左、右叶灌注参数的差异,并对2名观察者的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 肝左叶、右叶的BF和MT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名观察者对肝动脉CTA、门静脉CTV及动脉期图像的主观评分均 ≥2分,一致性良好(Kappa值均>0.6)。灌注期和"一站式"检查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14.47 mSv、21.29 mSv。结论 Revolution CT轴位全肝灌注"一站式"成像,在保证较低辐射剂量的前提下,可获得肝脏CTP的多个定量参数,又可提供清晰的肝动脉CTA、门静脉CTV和3期增强扫描图像,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移植术后肝实质缺血性损伤的多层CT表现及CT诊断价值。方法多层CT检查发现43例肝动脉或门静脉狭窄或血栓,其中23例接受血管造影(DSA)检查,17例经病理组织学或随访复查诊断肝实质缺血或梗死。分析肝实质缺血或梗死的CT表现;并以DSA为对照分析CTA的病因学诊断价值。结果所有肝实质缺血或梗死区位于肝包膜下,平扫呈片状或楔形低密度灶,增强后缺血区强化减低,梗死区不强化,相应部位肝动脉或门静脉分支稀少、纤细或不强化。所有肝实质缺血或梗死患者CTA均发现不同程度血管病变,其中肝动脉病变占70.59%,门静脉病变5.88%,肝动脉合并门静脉病变23.53%,缺血性损伤分布与血管病变部位有关。以DSA为对照,CTA诊断肝动脉主干及门静脉狭窄和血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为100%;诊断肝动脉分支病变上述值分别为100%、80.00%、72.73%、100%。结论多层CT动态增强结合CTA不仅能正确诊断移植肝缺血性损伤,还能准确评价导致移植肝缺血的血管病变,肝动脉病变为移植肝缺血性损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Revolution CT胰腺轴位灌注"一站式"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接受Revolution CT上腹部轴位CT灌注(CTP)扫描的患者13例(CTP组),测量胰腺的CTP参数,提取最佳时期CTA及3期增强图像,并记录整个灌注期的辐射剂量。收集同期行全腹3期增强及CTA扫描者18例(对照组),采用螺旋扫描模式。2组患者胰腺均无病变。评价2名观察者测得各CTP参数和对胰十二指肠上动脉(SPDA)图像主观评分的一致性。比较2组SPDA图像的主观评分和CTA图像SPDA以及3期增强图像胰腺的CT值、图像噪声、CNR和SNR。结果 2名观察者测得CTP参数一致性良好(ICC均>0.75)。灌注期有效辐射剂量为(24.52±0.01)mSv。2名观察者对2组CTA图像SPDA的主观评分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629、0.769),2组评分中位数均为5分;CTP组SPDA的CT值、CNR、SNR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CTP组静脉期、平衡期的胰腺CT值、CNR、SNR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Revolution CT胰腺轴位灌注"一站式"成像,在获得稳定的胰腺CTP定量数据的同时,可提取图像质量相仿甚至更佳的胰腺3期强化图像,并可获得更优质的胰周CTA图像,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全脑CT灌注(CTP)参数 快速评价脑梗死核心和缺血半暗带的方法。方法 对31例疑似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行全脑 CTP联合头颈部CTA检查,获得CBF和MTT及头颈部CTA图。CTP检查结束3天内行头颅MR检查。观察梗死核心在CBF及DWI图像的部位、数量、面积;测量梗死核心、缺血半暗带及各自镜像区的CBF和MTT,计算相对CBF(rCBF)、相对MTT(rMTT)。结果 31例疑似脑梗死患者,CBF共检出24例33个梗死灶,10例存在缺血半暗带。MRI共检出26例97个梗死灶。CBF及DWI测量梗死核心区面积相关性良好(r=0.98,P=0.07)。脑缺血半暗带区CBF为(6.79±1.29)ml/(100 g·min),MTT为(17.07±3.13)s,rCBF为0.71±0.09,rMTT为1.53±0.19。结论 选择MTT延长区与CBF明显减低不匹配区可较快速、准确地检出缺血半暗带。诊断患者有无脑梗死时,CBF与DWI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但CBF不能取代DWI进行脑梗灶数量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脑CT灌注(CTP)成像联合CTA检查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脑血流灌注情况及Willis环结构对脑血流灌注分布影响的价值。方法 对经颅多普勒(TCD)诊为单侧颈动脉狭窄的42例患者行CTP联合CTA检查,观察血管狭窄部位、程度、Willis环形态及脑血流灌注情况。结果 经CTP联合CTA检查,29例为颈内动脉狭窄,13例为大脑中动脉狭窄;轻度狭窄11例,中度狭窄13例,重度狭窄14例,闭塞4例。狭窄侧与对侧血管相比,轻度狭窄患者各灌注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度狭窄患者狭窄侧MTT、TTP高于对侧(P均<0.05);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狭窄侧CBF低于对侧,CBV、MTT、TTP高于对侧(P均<0.05)。42例中21例存在灌注异常,颈内动脉与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间异常灌注区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P联合CTA检查可较好地评价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Willis环血管形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中血管表面通透性(PS)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方法 对30例急性和亚急性脑梗死患者行脑CT灌注成像(CTP)联合CT血管成像(CTA),比较患侧与健侧脑血流动力学参数[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达峰时间(TTP)、PS]的差异,分析梗死侧血管通透性增高表现.结果 急性脑梗死灶核心区与健侧正常脑组织脑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周围脑组织与健侧脑组织CBF和CB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TTP和PS呈延迟和增高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例患者治疗后在行常规CTP后延迟30 min平扫,可见梗死区域内高密度对比剂外渗改变,其PS值高达(9.20±1.43)ml/100 (ml·min).结论 CT血管PS血流动力学指标可用于脑梗死继发出血或脑出血转化的监测,指导临床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