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吕纪华  王丽  邓聿胤  刘瑛  覃良 《医药导报》2013,32(11):1439-1440
目的研究乙肝清对α 萘异硫氰酸酯(ANIT)所致小鼠黄疸模型的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茵栀黄组和乙肝清高、中、低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小鼠连续灌胃给药7 d,ANIT诱发黄疸模型,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 BiL)、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γ GT),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乙肝清中、高剂量组血清ALT、T BiL、ALP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乙肝清高剂量组血清γ GT水平降低(P<0.05)。乙肝清中、高剂量组肝脏病理损伤明显改善。结论乙肝清对黄疸模型小鼠具有退黄降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灵五颗粒对α 萘异硫氰酸酯(α naphthylisothiocyanate,ANIT)致黄疸型肝损伤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灵五颗粒低、中、高剂量组(2.5,5.0,10 g•kg 1)和阳性对照组(茵栀黄颗粒 2.34 g•kg 1)。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其余各组连续灌胃给药7 d。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末次给药1 h后灌服ANIT,105 mg•kg-1,制备小鼠肝损伤黄疸模型。48 h后取血、肝脏,分别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 BiL),肝脏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等,并检查肝脏病理学。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T BiL、ALT、AST含量明显升高。灵五颗粒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T BiL、ALT、AST含量均降低,并呈剂量依赖关系;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W中、高剂量组也能显著降低受损肝组织中MDA含量,同时升高SOD、GSH活性。结论灵五颗粒对ANIT所致小鼠黄疸型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退黄降酶效果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安莉萍  窦志华  罗琳  陈敏  杨爱华 《医药导报》2012,31(11):1407-1409
目的筛选茵陈蒿汤保肝退黄的药效部位。方法采用α 萘异硫氰酸酯(ANIT)制备小鼠黄疸模型,分别灌胃给予低、中、高剂量茵陈蒿汤75%乙醇提取物及其药渣水提取物,观察小鼠血清总胆红素(T BiL)、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汁酸(TBA)及胆汁分泌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醇提部位低剂量组T BiL、ALP、ALT、TBA及水提部位高剂量组T BiL、ALP、ALT显著下降(P<0.01或P<0.05);醇提部位低、中剂量组及水提部位高剂量组胆汁分泌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茵陈蒿汤醇提部位及醇提后的水提部位具有一定保肝退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研究三黄颗粒退黄作用的机制。方法应用α-萘异硫氰酸酯(ANIT)致小鼠胆汁瘀积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ANIT模型组,茵栀黄组,三黄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各组小鼠均灌胃(ig)给药10 d。给药第8天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ig ANIT 70 mg/kg,之后继续ig给药,48 h后断头取血,检测其血清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STB)、碱性磷酸酶(ALP),并剖腹取肝脏,称取肝脏重量,计算其肝指数;用四氯化碳(CCl4)致小鼠肝细胞损伤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7组:空白组,ANIT模型组,联苯双酯组,茵栀黄组,三黄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各组小鼠均ig给药10 d,末次给药后2 h,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腹腔注射0.12%CCl4油溶液0.1 mL/kg,24 h后断头取血,测ALT、AST,并计算其肝指数。结果在ANIT所致胆汁瘀积模型中,除三黄颗粒低剂量组AST、AL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对ANIT致小鼠肝指数、ALT、AST、STB、ALP的升高均有抑制作用(P〈0.05或P〈0.01或P〈0.001);在CCl4致小鼠肝损伤模型中,除三黄颗粒低剂量组A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对CCl4致小鼠肝指数、ALT、AST的升高均有抑制作用(P〈0.05或P〈0.01或P〈0.001)。结论三黄颗粒的退黄作用与其保肝利胆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初步探讨毛菊苣水提物(文中简写为MS)的急性毒性,并通过D-氨基半乳糖盐酸盐(D-GaIN)、卡介苗联合脂多糖(BCG LPS)和异硫氰酸-1-萘酯(ANIT)致小鼠肝损伤实验研究探讨MS的保肝作用。方法 急毒实验:将小鼠随机分为给药组和空白对照组,并观察记录14d 内小鼠死亡情况、体质量和摄食量等,14 d 后处死并做大体解剖,观察其各主要脏器是否异常。保肝实验:将小鼠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联苯双酯组/护肝片组)及MS 0.13 g?kg-1 和 0.26 g?kg-1剂量组,采用D-GaIN建立化学性肝损伤模型,BCG LPS建立免疫性肝损伤模型,ANIT建立小鼠黄疸性肝炎模型,经眼球采血,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和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水平,同时测定肝脏指数,并取肝脏做常规HE切片观察。结果 急毒实验:本品给小鼠单次给药最大给药量为150 g(生药)?kg-1(为70kg成人每日每公斤体重用量的500倍)未出现死亡及其他急性毒性反应。保肝实验:在D-GaIN致小鼠化学性肝损伤模型中,MS 0.26 g?kg-1剂量组能显著抑制D-GaIN 所致的血清ALT、AST和TBIL活性升高(p<0.05或p<0.01);在免疫性肝损伤模型中,MS各剂量组均可显著抑制(p<0.01)BCG LPS所致的小鼠血清ALT、AST活性升高,但对血清中TBIL的含量未见明显改变。在黄疸性肝炎模型中,MS 0.26 g?kg-1剂量组可显著抑制(p<0.01)ANIT所致的小鼠血清ALT、AST、TBIL和DBIL活性升高。此外MS 0.13 g?kg-1剂量组对小鼠血清中TBIL和DBIL的含量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肝脏病理切片结果显示MS各剂量组对本实验中的三种肝损伤均有明显改善作用;结论 本品以最大剂量150 g(生药)?kg-1 给药对小鼠未见明显急性毒性反应。MS 对实验性肝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肝宁颗粒对α-萘异硫氰酸酯(ANIT)所致大鼠急性黄疸模型的退黄降酶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肝宁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和茵栀黄注射液组。各治疗组连续灌胃给药7 d后,ANIT诱发黄疸模型,48h后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以血清肝功能指标、SOD的活力及MDA含量以及肝脏组织病理学的改变为观察指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肝宁颗粒高、中剂量组、茵栀黄组的ALT,AST,TBIL,ALP,GGT,MDA均显著下降(P〈0.01或P〈0.05),SOD显著升高(P〈0.01或P〈0.05);与茵栀黄注射液比较,肝宁颗粒各剂量组的TBIL均显著增高(P〈0.01),肝宁颗粒高剂量组的ALT,GGT,SOD,MDA均无差异(P〉0.05)。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表明,肝宁颗粒能明显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和肝小胆管增生。肝宁颗粒高、中、低剂量组之间存在量效关系。结论肝宁颗粒剂具有降低实验性胆汁淤积大鼠血清胆红素、转氨酶和改善肝脏组织损伤的作用,疗效略低于茵栀黄注射液。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医院制剂黄肝煎液对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急性毒性。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黄肝煎液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均连续灌胃给予相应药物14天,每天2次。除正常对照组外,其它各组均于给药第12天灌胃给予α-萘异硫氰酸酯(ANIT)建立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大鼠模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羟脯氨酸(Hyp),血清黄疸指数总胆汁酸(TBA)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测定各组大鼠胆汁流量并计算肝脏指数;采用HE染色检测肝组织病理变化。急性毒性试验研究中,40只KM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黄肝煎液组,黄肝煎液组以最大给药剂量灌胃给予黄肝煎液,对照组灌胃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给药后14 d内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并测定血清ALT、AST、ALP、肌酐(CRE)、尿素氮(BUN)、白蛋白(ALB)水平,计算脏器指数,评价黄肝煎液的急性毒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肝煎液能够显著降低大鼠血清肝功能指标(ALT、AST、ALP和Hyp)及黄疸指数(TBIL和TBA),明显减小肝脏系数,增加胆汁流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显著改善。急性毒性试验中,以最大给药浓度1.63 g·mL-1,最大给药体积40 mL·kg-1灌胃小鼠,24 h内给予黄肝煎液3次,最大日给药量为195.6 g·kg-1(相当于临床成人日用剂量的80倍)时,除部分小鼠体质量降低、稀便软便外,其余小鼠均未出现死亡和明显的急性毒性反应。结论:黄肝煎液对ANIT诱导的大鼠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无明显急性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8.
但菊开 《医药导报》2006,25(11):1129-1130
目的 观察小儿肝炎颗粒对急性肝损伤动物的保护作用。 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l4)和硫代乙酰胺(TAA)灌胃制作动物急性肝损伤模型,检测小儿肝炎颗粒对肝损伤动物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等的影响,行肝组织病理学观察。采用α-萘异硫氢酸酯(ANIT) 灌胃制作小鼠胆汁淤积模型,观察小儿肝炎颗粒对模型小鼠总胆红素含量的影响。 结果小儿肝炎颗粒能抗急性肝损伤所致实验动物血清ALT、AST、ALP水平升高,其中高剂量时作用显著,肝组织损伤明显缓解。不同剂量小儿肝炎颗粒均能有效降低总胆红素水平。结论 小儿肝炎颗粒具有较明显的利胆保肝作用。  相似文献   

9.
陈历  张凌云  赖春花  肖瑛 《江西医药》2014,(11):1155-1158
目的:探索清肝抑脂汤(QYT)抗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清肝抑脂汤高剂量组,清肝抑脂汤低剂量组。首先建立慢性肝损伤模型,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10%CCl4溶液,0.1ml/10g,每周2次,共6周。在建模的同时,各组小鼠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末次给药后次日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酶的活性;同时取肝脏,常规病理切片,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肝组织病理切片显示清肝抑脂汤能改善肝损伤程度;清肝抑脂汤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ALT(P<0.05,P<0.01)和AST(P<0.05,P<0.01)酶活性。结论清肝抑脂汤能显著降低受试小鼠血清ALT,AST及ALP酶活性,清肝抑脂汤对CCl4所致小鼠慢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郑加嘉  林英  黄清松  吴蔓 《中国药师》2011,14(6):831-833
目的:探讨茵栀黄注射液对刀豆素A(ConA)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刀豆素蛋白诱导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和总胆红素(TBIL)含量,测定肝脏指数,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茵栀黄注射液各剂量组均可明显降低ALT、AST活性;明显改善肝细胞组织坏死损伤;其中高、中剂量组均可明显降低肝脏指数。结论:茵栀黄注射液对ConA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Jaundice.     
  相似文献   

12.
13.
14.
Two cases of cephalosporin-induced hepatotoxicity with associated jaundice are presented. Both patients developed jaundice and liver enzyme abnormalities soon after injectable cephalosporin therapy was started. Other possible causes were ruled out, including TPN and allopurinol hepatoxicity, and additional medical illnesses associated with hepatoxicity. Both patients recovered fully from the episode of jaundice.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suggests a possible hypersensitivity reaction similar to liver toxicity of the penicillin antibiotics.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疾病,病变严重者可导致不良后果,甚至死亡。新生儿黄疸主要治疗手段包括药物、光疗、换血等。自1958年Cremer等[1]首次提出光疗用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至今其仍是一线的  相似文献   

16.
黄疸是新生儿期最为常见的临床现象,约60%足月儿、80%早产儿在生后1周内均会出现黄疸,约有10%母乳喂养儿生后1月时仍有黄疸[1]。新生儿黄疸既可以是一种生理现象,也可能是各种疾病的一种临床征象。病理性黄疸不及时治疗,尤其是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的黄疸,可导致急性胆红素脑病,存活者可留有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17.
甲磺酸伊马替尼致黄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51岁,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及其他疾病史。于2003年发现白细胞增高,2004年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偶伴头晕,2006年症状加重。2006年8月4日来院,查WBC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黄疸消退延迟的因素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新乡市直机关医院2007年12月—2009年12月诊治260例黄疸消退延迟(病理性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60例患儿经治疗,血清胆红素恢复正常230例,疾病痊愈25例;好转5例。结论新生儿胆红素生成较多,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入能力不足,肝细胞微粒体中形成结合胆红素的功能缺陷,胆红素排泄缺陷,肠肝循环等特点,使新生儿胆红素代谢为肝脏胆红素负荷大和肝脏清除胆红素能力差,因此新生儿易出现黄疸。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是全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