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醒脑饮对犬脑血循环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健康成年杂种犬,雌,雄分别按体重随机分4组(每组4条,雌雄各半),麻醉后十二指肠给药,正常对照组(给生理盐水1.67ml/kg),小剂量组(给醒脑饮1.67ml/kg,相当于5倍ACD),大剂量组(给醒脑饮3.33ml/kg,相当于10倍ACD),阳性对照组(给脑血康5ml/kg,相当于10倍ACD)。实验用美国产FT-030T脉血压,针型电极刺入四肢皮下测II导联心电图,上述指标通过多功能信号处  相似文献   

2.
王秉文  吴英等 《现代中医》1994,7(2):105-108
麻前丸大、中、小剂量组分别以0.8g/kg·d^-1、0.4g/kg·d^-1、0.2g/kg·d^-1给大鼠灌胃,每日一次,连续给药21天,由颈动脉采血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表明,麻前丸对正常大鼠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高切)均无显性影响;麻前丸对正常大鼠血沉、红细胞压积及还原粘度亦无显性影响;与对照组比较,麻前丸大剂量组的体外血栓长度及血栓指数显性减小,血栓湿重亦有减小趋势,而中、小剂量组的血栓长度、血栓指数及血栓湿重未见显性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 验证宣痹通瘀胶囊对实验性大鼠血液流变学、体内动脉血栓及体外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血瘀模型组、通心络胶囊对照组、宣痹通瘀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各实验组采用不同浓度、相同体积的方法灌胃给药。采用复合致瘀因素复制大鼠血瘀证动物模型。血液流变仪检测不同切变率的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采用电刺激大鼠颈总动脉导致局部血栓形成的方法,观察各组动物局部动脉血栓形成的时间;采用大鼠体外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的方法,检测各组动物体外血栓的湿重和干重。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高、中、低剂量组不同切变率的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均明显降低(P < 0.01或P < 0.05);高、中剂量组体内血栓形成时间均明显增加(P < 0.05);高剂量组形成的体外血栓湿重和干重均明显降低(P <0.05);中、低剂量组形成的体外血栓干重明显降低(P < 0.05)。结论 宣痹通瘀胶囊的预防性给药,对大鼠血瘀证的血液流变学特征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具有降低总血栓风险的作用,其治疗效果与用药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花仙子的临床前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报导了花仙子ig对小鼠的急性本性实验,对大鼠及犬的长期毒性实验结果。对小鼠LD50为1.51g/kg;大鼠ig剂亡0.25~1.25g/(kg·d)x90d(相当推荐临床剂亡的10~50倍),均未出现中毒症状;犬ig剂量0.05和0.2g/(kg·d)x90d(分别相当推荐临床剂量的2和8倍),大剂量组在ig后0.5~1h,均出现类似士的宁中毒症状,4h内中毒体症消失;一只中毒死亡犬的病理镜检可见:肝、肺等主要脏暴出现痪血,其中肺严重水肿,死因可能为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而导致呼吸和循环功能衰竭。而小剂量组大给药后,未发现异常变化,提示该药的临床剂量是安全的,且大鼠和犬由于种属不同,其发生中毒友应的剂亡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5.
不同程度的活血化瘀药对CCl_4慢肝模型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动物实验观察不同程度活血化瘀药(和血药:当归、丹参;活血药:郁金、牛膝;破瘀药:莪术、虫)不同剂量(大剂量0.324g/100g、小剂量0.081g/100g)对大鼠CCl4轻度慢肝模型的治疗作用。结果显示:和血药当归、丹参大剂量组和活血药郁金、牛膝小剂量组能显著提高SOD活力,升高血清白蛋白含量,降低MDA、ALT。提示:活血化瘀药治疗慢肝损时,和血药剂量宜大,活血药剂量宜小,不宜选用破瘀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山茱萸环烯醚萜苷(comel iridoid glycoside,CIG)对血栓形成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大鼠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CIG(20,60,180 mg·kg~(-1)),连续7 d,于末次给药后1h建立动-静脉旁路形成模型,测量血栓干重和湿重;并进行体外血栓形成实验,测定血栓长度、干重和湿重。取新西兰兔抗凝血,分离血浆,加入不同剂量CIG(10,20,40 mg·mL~(-1)),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结果CIG各剂量能明显抑制动-静脉旁路实验大鼠血栓形成,减轻血栓干重和湿重;缩短体外血栓实验大鼠血栓长度,减轻其干重和湿重。CIG可明显延长TT,中、大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延长PT,大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延长APTT,各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IG具有抑制血栓形成和抗凝血的作用,为CIG用于防治缺血性血管疾病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脑通定胶囊对大鼠体外血栓形成的抑制作用和对大鼠颈总动脉血栓溶解作用及对大鼠血液流变空白对照的影响。方法:脑痛定胶囊大鼠灌胃给药对体外血栓形成的影响;采用大鼠颈总动脉血栓溶解模型观察对大鼠颈总动脉血栓溶解作用的影响;在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情况下,用Precil LBY-N6B自动清洗血液流变仪测定脑痛定胶囊对全血高、中、低切变率及血浆粘度的影响。结果:脑通定胶囊对大鼠体外血栓长度及血栓湿重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中剂量组血栓干重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中剂量组在刺激后8min、10min、15min血流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剂量组在刺激后5min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低剂量组对低、中切变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中剂量组低、中切变率及血浆粘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高剂量组能有效降低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P〈0.05或P〈0.01或P〈0.001)。结论:脑通定胶囊对大鼠体外血栓形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电刺激导致的颈总动脉血栓有溶解作用且能有效降低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  相似文献   

8.
不同程度的活血化瘀药对CC14慢肝模型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杰  陈斌 《中成药》1999,21(8):422-424
通过动物实验观察不同程度活血化瘀药(和血药:当归、丹参;活血药、牛膝;破瘀药:莪术、Zhe虫)不同剂量(大剂量0.324g/100g、小剂量0.081g/100g)对大鼠CC14轻度慢肝模型的治疗作用。结果显示:和血药当归、丹参大剂量组和活血药郁金、牛膝水刘量组能显著提高SOD活力,升高血清白蛋白含量,降低MDA、ALT。提示:活血化瘀药治疗慢肝损时,和血药剂量宜大,活血药剂量宜小,不宜选用破瘀药  相似文献   

9.
锦鸡儿提取物对家兔血小板粘附功能和血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锦鸡儿提取物iv100、200mg/kg能明显抑制家兔的血小板粘附性;对家兔颈动静脉旁路中形成的血栓有抑制作用;还可抑制Chandler法形成的体外血栓,使湿血栓长度缩短,湿重、干重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0.
黄精口服液对剧烈运动小鼠氧自由基代谢及肌酸激酶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探讨黄精口服液增强运动能力和抗疲劳功效,小鼠被给不同剂量黄精口服液(0.2,0.4ml/只·日,灌胃给药4周,西洋参口服液和水(0.2ml/只·日分别为阳性、阴性对照,游泳90分钟后处死。结果:(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黄精口服液显著降低心、肝脂质过氧化物(LPO)生成,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一Px)活力以及血SOD活力,而且呈剂量依赖性。(2)与阳性对照组相比,黄精口服液抑制心肝LPO生成能力明显增加,也呈剂量依赖性,而小剂量组心肝SOD、GSH一Px及血SOD活力与阳性对照间无统计差别。(3)与阴性对照相比,大剂量组肌酸激酶(CK)值明显较低。结论:黄精口服液明显提高机体抗自由基能力,而且对抑制LPO生成具有独特效力。  相似文献   

11.
白黎明  张晓双 《河南中医》2009,29(10):969-971
目的:观察逐瘀通脉胶囊对大鼠血小板聚集、体外血栓形成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①SD大鼠5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即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逐瘀通脉胶囊大、中、小剂量组,每天灌胃给药1次,给药体积10 ml/kg,连续给药14 d。观察逐瘀通脉胶囊对ADP诱导大鼠血小板聚集的影响。②SD大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即空白对照组,血瘀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逐瘀通脉胶囊大、中、小剂量组,每天灌胃给药1次,给药体积10 ml/kg,连续给药10 d。观察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体外血栓形成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逐瘀通脉胶囊能抑制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能减轻急性血瘀模型大鼠体外血栓长度、减少血栓干湿重,显著降低全血粘度值、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结论:逐瘀通脉胶囊能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缩短血栓长度及重量,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从而在治疗血瘀证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验证中医情志致病“气滞血瘀”理论,探讨用肾上腺素(Adr)制造急、慢性动物血瘀模型的方法。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5组,即空白组(不造模)、A大组(用0.1%Adr一次皮下注射)、A小组(用0.01%Adr每日1次,连续7日皮下注射)、丹参组(用0.1%Adr一次皮下注射,并用丹参治疗)和川芎组(用0.1%Adr一次皮下注射,并用川芎治疗);Adr模拟人体大怒及焦虑状态,制造大鼠血瘀模型,应用中药丹参、川芎反证证型,检测某些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A大组、A小组与空白组比较,低切度率下全血粘度增加(P<0.01),红细胞变形指数增高(P<0.05,P<0.01),红细胞聚集指数增高(P<0.05或P<0.01)。丹参组与A大组比较,离体血栓长度增加(P<0.01),干重、湿重增加(P<0.01),川芎组与A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一次大剂量及多次小剂量皮下注射Adr模拟大怒及焦虑状态可以造成动物血瘀模型,且为中医“气滞血瘀”理论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贵州豆豉溶栓激酶DCK(DCK酶)的体内溶栓抗栓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尿激酶(150 U·g~(-1))组,DCK酶低、中、高剂(150,300,450 U·g~(-1))组,ip 7 d,每日1次,第7天给药30 min后,各组小鼠ip 0.8%角叉菜胶,继续每天给药,观察尾部血栓的变化,于24,36 h游标卡尺测量鼠尾长度和血栓长度,计算血栓形成率和血栓形成相对长度。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尿激酶(100 U·g~(-1))组,DCK酶低、中、高剂量(100,200,300 U·g~(-1))组,ip 10d,每日1次。第10天给药30 min后,水合氯醛溶液麻醉大鼠,分离右颈总动脉、左颈外静脉,构建右颈总动脉-左颈外静脉旁路循环,比较该旁路循环异物所致血栓湿重。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模型组,尿激酶(38 U·g~(-1))组,DCK酶低、中、高剂量(38,76,114 U·g~(-1))组,耳缘静脉注射给药,给药1 h后耳缘静脉采血,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检测。结果:与模型组比较,DCK酶组在24,36 h各组小鼠鼠尾血栓形成相对长度均明显减少(P0.05,P0.01);DCK酶高、中剂量组的旁路循环血栓湿重明显减少(P0.05,P0.01)。DCK酶高、中剂量组的PT,APTT,TT时间明显延长(P0.05,P0.01),DCK酶高、中剂量组FIB明显减少(P0.05,P0.01),DCK酶高、中剂量组ELT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DCK酶组FDP含量均增加,中剂量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DCK酶具有良好的体内溶栓抗栓作用。  相似文献   

14.
加味丹参饮对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损伤的抗凝血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加味丹参饮对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损伤的抗凝血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降支的大鼠心肌缺血模型,观察加味丹参饮高,中,低剂量(8.24、4.12,2.06g/kg)对造模后大鼠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粘附率、全血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长度和血栓干、湿重以及纤维蛋白原(Fg)含量的影响。结果与造模组比较,加味丹参饮高剂量组对PT和TT缩短、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加味丹参饮高、中剂量组能明显抑制二磷酸腺苷(ADP)和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P〈0.01,P〈0.05);加味丹参饮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血栓形成长度和干、湿重(P〈0.01,P〈0.05)。结论加味丹参饮对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具有显著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抗凝血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一次和连续灌服给药对大鼠实验性动脉血栓形成前后动脉血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含量的影响。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分别随机分为3组。用药组一次或连续(14天,每天1次)灌服补阳还五汤水煎液(32g/kg,16g/kg),对照组一次或连续(14天,每天1次)灌服地塞米松片溶液(1mg/kg、0.5mg/kg);空白组均灌服等体积蒸馏水(10ml/kg)。末次给药2h后,复制实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三保心对大鼠体内外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大鼠灌服三保心高、中、低3种剂量(10g生药/kg、5g生药/kg、1g生药/kg)后,采用Chandler法造成体外血栓和电刺激颈总动脉形成体内血栓,观察三保心对体内外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三保心高剂量组明显延长大鼠体内血栓形成时间(P<0.05);高、中、低各剂量组均能显著抑制大鼠体外血栓的形成,使血栓长度明显缩短,血栓湿重和干重明显减轻(P<0.05或P<0.01).结论:提示三保心具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一次和连续灌服给药对大鼠实验性动脉血栓形成前后动脉血中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Wistar大鼠分别随机分为 3组。用药组一次或连续 (1 4天 ,每天 1次 )灌服补阳还五汤水煎液 (3 2 g/kg、1 6g/kg) ;对照组一次或连续 (1 4天 ,每日 1次 )灌服地塞米松片溶液 (1mg/kg、0 5mg/kg) ;空白组均灌服等体积蒸馏水(1 0ml/kg)。末次给药 2h后 ,复制实验性动脉血栓模型 ,用PAF含量的生物测定法 ,测定血栓形成前后动脉血中PAF含量和血栓OT值、血栓干重及血栓 -体重指数。结果 :补阳还五汤一次给药对血栓形成前后动脉血中PAF含量和血栓OT值无明显影响 ;而连续给药能明显降低血栓形成后动脉血中PAF含量 (P <0 0 5 ) ,并明显提高动脉血栓OT值 (P <0 0 5 ) ,降低血栓干重和血栓 -体重指数 (P <0 0 5 )。结论 :补阳还五汤对病理状态下PAF代谢有一定的拮抗效应 ,并对动脉血栓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扎冲十三味丸溶栓作用及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扎冲十三味丸高、中、低3个剂量(1.728,0.864,0.432g·kg-1)组、复方丹参滴丸0.12g·kg-1组。运用动静脉环路法测定扎冲十三味丸对大鼠旁路血栓形成的影响;通过在体外血栓的溶解百分率,研究该药体外血栓溶解作用;通过给药后不同时间大鼠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degradationproducts,FDP),研究该药的体内溶栓作用。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扎冲十三味丸各剂量组,可使血栓质量明显降低(P<0.001),血栓长度明显降低(P<0.05,P<0.001)。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液中的FDP含量有所增加,与模型组比较,扎冲十三味丸中、高剂量组血栓降解产物FDP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扎冲十三味丸在体内、外有显著的抗栓和溶栓作用,降解纤维蛋白是抗血栓与溶栓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化痰软坚片治疗骨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探讨经验方化痰软坚片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理 ,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将 4 8只家兔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壮骨关节丸治疗组、化痰软坚片不同 (低、中、高 )剂量治疗组等 6组。除空白对照组动物外 ,其余动物均按 Hulth法复制骨性关节炎模型。灌胃给药 4周 ,观察药物对家兔骨性关节炎的影响。参照 Goldbrg VM法对膝关节活动进行临床评分 ;同时进行关节液量的测定、软骨羟脯氨酸及含水量的测定和血清碱性磷酸酶及酸性磷酸酶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 ,化痰软坚片各剂量组对动物的局部疼痛刺激反应、步态、畸形改变等均有显著影响 ,有促进动物关节活动好转的趋势 ,能改善动物骨性关节炎症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实验表明化痰软坚片对骨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