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劳动人民中间较常见的,而且是一种比较难治的慢性周围血管器质性病变。目前一般都认为本病是祖国医学所谓的“脱疽”。脱疽这个病名始见于《灵枢·痈疽篇》称为“脱痈”。至晋代刘涓子《鬼遗方》才改名为“脱疽”。我们体会,古代医书中所谓的“脱疽”,除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相似文献   

2.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常见的周围血管性疾病之一,在中医学中属于“脱疽”范畴。《内经》、《灵柩·痈疽》中载:“发于足指名脱疽,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衷急斩之!不则死矣。”《千金翼方》对脱疽病主张采用“毒在内则割,毒在骨则手术治疗法”。这都指出了脱疽疾病特点及治疗方法。近年来,我国医务工作者开展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虽说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由于对本病的病因.  相似文献   

3.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累及周围血管的炎症、节段性和周期发作的慢性闭塞性疾病,主要侵袭四肢中、小动静脉,尤其是下肢血管,患者多有长期吸烟史男性青壮年。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属于祖国传统医学“血瘀证”和“脱疽”范畴,由于病程长、痛苦大,致残率高,因此在治疗和护理上都非常棘手,  相似文献   

4.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西医病名,属中医的“脱疽”范畴。本病多发于青壮年,且以男性为主。  相似文献   

5.
脱骨疽治验     
脱骨疽又名“十指零落”,是一种慢性血管性疾病,多发于男性青壮年。临床以间歇性跛行,肢冷剧痛,肢端焦黑,坏死,指(趾)节脱落为主症。《灵枢篇》中指出:“发于足指,名脱疽,其状赤黑.死不治.”本病临床上较为顽固,不易治愈.笔者学习本院已故老中医范酝田老师经验,用中药治疗本病取得明显疗效,故作此介绍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6.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多发于男性清壮年,是一种累及周围中、小动脉,静脉的慢性、进行性、非化脓性炎症和闭塞性疾病,对人的身心危害极大致残率高。 祖国医学认为,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属于“脉痹”“脱疽”的范畴,早在2000年前《内经》中就有发生于足趾名“脱疽”,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以后在中医古典书籍中多有论述。  相似文献   

7.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属于祖国医学的“脱疽”范畴.它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周围血管疾病。远在二千多年前的《灵枢·痈疽篇》有过脱疽的记载:“发于足趾,名曰脱痈(即脱疽),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汉·华佗著的《神医秘传》描叙得十分清楚,曰:“此症发于手指或足趾之端,先痒而后痛,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足又称为糖尿病性肢端坏疽,是由糖尿病神经血管病变引起的下肢病变的总称,可归属于中医学“脱疽”等病的范畴。中医学认为,糖尿病足为消渴的一个变证,多由消渴日久,气血生化乏源,久则伤及脾肾之阳,最终肾阳虚衰所致,属中医学阴疽、脚疽、脱疽范畴。它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益胃汤在脱疽中的应用李卫莉尹强关键词脱疽益胃汤滋阴生津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均属中医“脱疽”范畴。笔者观察本病后期,指(趾)坏疽时,患者津亏之象明显,选用叶天氏益胃汤加味以滋阴生津,奏效颇佳。现举典型病案2则。例1:苏某,女,66岁。入...  相似文献   

10.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简称脉管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周围血管器质性病变,属于祖国医学“脱疽”病的范畴。如《鬼遗方》中谓:“足趾生疔,重者溃而自脱,故曰脱疽”。《外科全生集》指出:“脱骨疽发于足趾,渐上至膝,色黑,痛不可忍,逐节脱落而死”。由于血管腔闭塞,引起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导致溃  相似文献   

11.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中医学称为“脱疽”。自50年代开始,应用中医中药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后,各地纷纷报道成功经验,疗效不断提高,研究逐步深入,近年来的进展尤为突出。现将有关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脱疽病,西医称之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进行缓慢的动脉和静脉同时受累的全身血管疾病。早在两千年前黄帝内经《灵枢·痈疽篇》云:“发于足趾名脱疽,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否则死矣”。《景岳全书》说:“脱疽以疔患于足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足,又称为糖尿病性肢端坏疽,是由糖尿病神经血管病变引起的下肢病变的总称,可归属于中医学“脱疽”等病的范畴。中医学认为,糖尿病足为消渴的一个变证,多由消渴日久,气血生化乏源,久则伤及脾肾之阳,最终肾阳虚衰所致,属中医学阴疽、脚疽、脱疽范畴。它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糖尿病患者的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  相似文献   

14.
四妙勇安汤加味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71例疗效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慢性全身性血管疾患,多发生于青壮年,以男性为多,是一种动静脉的血管腔发生闭塞,引起局部组织缺血,最后坏死至肢体末端脱落的炎性病变,其病程缓慢,呈周期性加剧,患者十分痛苦。本病属于祖国医学“脱疽”范畴。早在《内经》中就有关于本病的记载,《灵枢·痈疽第八十一》云:“发于足趾,各曰脱疽,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治之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笔者自1962~1986年采用四妙勇安汤加味①治疗71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慢性周围血管器质性病变,由于病因迄今未明,现代医学尚无好的治疗方法。目前一般都认为,本病属于祖国医学所说的“脱疽”。如《灵枢·痈疽》说:“发于足指(趾)名脱疽,其状赤黑,死不治”。《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谓:“此证多生足趾之间……皮色紫暗犹如煮熟红枣,黑气浸漫,腐烂,甚则攻于脚面,痛如汤泼火燃,臭气虽异香难解”。依据这些论述,笔者认为,祖  相似文献   

16.
产后血栓性静脉炎又称“股白肿”。发病机理多因妊娠期盆腔血管床扩大,腹压增加,股静脉回流受阻,以及手术和产科病变刺激胎盘脱膜和子宫肌肉组织释放大量的凝血活酶,促使血液凝固形成血栓;或因产后炎症、血液粘滞度增高促使红细胞集聚。中医文献中对“坏疽”、“脱疽”的描述类似本病。病变在经脉,病因多为“寒湿阻滞”或“湿热阻滞”  相似文献   

17.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系全身动脉硬化的局部表现,以下肢为多见,属于祖国医学的“痹症”、“脱疽”范畴。动脉硬化导致动脉狭窄或闭塞,使血液供应不足,发生肌肉和神经营养障碍,表现为肢端发凉、疼痛和跛行,严重者可引起脚趾溃疡与坏疽。目前国内外治疗本病的报道较多,但尚无有效药物及确切疗法来根治,复发率高。因本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人到中老年,元气多虚,气血运行失常,王清任独具慧眼,指出“元气即虚,必不能达血管,血管无气必停淤。”而致淤血闭阻脉道。基于此,笔者认为,本病的病机是正气亏虚,淤血阻络,治疗应益气扶正,活血通络。针对本病的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18.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属中医“脱疽”范畴,是一种累及血管的炎症和慢性闭塞性疾病,主要侵袭四肢末端的中、小动脉和静脉的周围血管疾病。患者绝大多数为男性青壮年,病因尚不了解,多认为是综合因素造成。由于病因尚不清楚,对此病亦无行之有效、立竿见影的治疗方法,大多以截肢来缓解病痛,难以根治。笔者认为脱疽既属疮家范畴,“疮家阴证”故脱疽病因以“阴毒”为主,即正虚寒凝、阴毒瘀阻。“治病必求其本”故以清髓之阴毒为立方主旨,清髓祛毒、温肾活血、  相似文献   

19.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又称血栓闭塞性血管炎(以下简称脉管炎)是一种动、静脉均被侵犯,进行缓慢、周期性加剧的疾病,属中医学“脱疽”范畴,多发于男性青壮年。开始常为一侧下肢,主要为血流不足引起局部组织缺血、坏死、剧痛,严重地影响身体健康。由于本病的病因病机与其它坏疽不同,其辨证、审因、论治亦当有异,我们一面汲取了古人对“脱疽”的诊治经验,同时根据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提出了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锡江  周克诚 《河北中医》1986,(5):43-44,F0003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以下简称脉管炎),属祖国医学脱疽、脱痈、敦疽、瘭疽、脱栓、脱疔等范畴。又名特发性坏疽、闭塞性动脉内膜炎、自发性或早老性坏疽等。本病多发于20~40岁男性,女性少见,是全身性动静脉同时受病的慢性病变,主要侵犯未稍血管,有时对称性发于四肢,尤其下肢,其次是上肢,偶见于全身血管及冠状动脉。证候特点,先木、痒、麻而后冷热痛,夜间尤甚,如汤泼火燃,不堪忍受,皮肤苍白或如煮熟红枣,发于上肢,寸口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