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前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鼻窭炎、鼻息内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尚有诸多因素对愈后产生不良影响,鼻腔粘连是主要原因之一,现对412例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鼻类炎、鼻息内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鼻腔粘连的原因,对疗效的影响及预防和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探讨鼻内镜治疗上颌窦囊肿的手术方法。方法:从本院所收治的上颌窦囊肿患者当中选取108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设计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6例。A组行鼻内镜下上颌窦窦口扩大术治疗,B组行下鼻道开窗术治疗,C组行尖牙窝穿刺治疗,分析探讨这3种鼻内镜治疗的效果。结果:3组患者治疗效率按照χ2检验分析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牙根麻木发生率,面部肿胀发生率,以及鼻腔粘连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上颌窦囊肿的位置类型选择最合适的鼻内镜手术路径,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霉茵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总结分析鼻内镜手术治疗的42例霉茵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鼻霉茵性鼻窦炎患者行鼻内镜手术均治愈,无并发症发生,无复发.结论:霉茵性鼻窦炎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刨伤小,疗效好,能够彻底清除鼻窦内全部病变,并保证术后鼻腔鼻窦长期充分引流及通气的优点,是目前临床上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霉菌性鼻窭病变逐渐增多,回顾性分析我科2001年1月-2009年1月住院治疗的非侵袭性鼻窦霉菌病58例,术前行鼻窦内窥镜栓查,鼻窦CT检查,采用鼻内镜手术,所有病例术后经病理确诊为鼻窦霉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对不同临床分型分期的慢性鼻窦炎(CRS)的疗效.方法:对符合慢性鼻窦炎诊断标准,并有手术指征的150名患者常规术前用药,行鼻内镜手术,术后定期内镜下随访,观察术腔粘膜形态,窦口开放情况,询问病人主观症状,生活质量,并记录病人是否能坚持按医嘱用药和随访.结果:Ⅰ型治愈率为91.7%,Ⅱ型治愈率为82.6%,Ⅲ型治愈率为56.7%,Ⅰ型和Ⅲ型,Ⅱ型和Ⅲ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Ⅰ型和Ⅱ型比较疗效无差异.结论:鼻内镜鼻窦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窭炎的有效方法,其疗效与临床分期有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特点以及鼻内镜手术诊疗过程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2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表现、鼻内镜检查和CT扫描的病变特征以及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结果:42例患者均采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术中及术后未出现并发症,随访3个月~2年,治愈35例,好转7例。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效果显著、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便于随访观察,能及时清除手术遗漏或复发的病变组织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揭盖术治疗鼻前庭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例鼻前庭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微波治疗,实验组采用鼻内镜下揭盖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时间、治疗出血量以及治疗后感染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内镜下揭盖术是一种治疗鼻前庭囊肿的有效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总结分析鼻内镜手术治疗的42例霉菌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鼻霉菌性鼻窦炎患者行鼻内镜手术均治愈,无并发症发生,无复发.结论:霉菌性鼻窦炎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刨伤小,疗效好,能够彻底清除鼻窦内全部病变,并保证术后鼻腔鼻窦长期充分引流及通气的优点,是目前临床上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鼻腔及上颌窦前壁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疗效。方法:采用经鼻内镜及上颌窦前壁双径路手术治疗复发性霉菌性上颌窦炎7例,复发性上颌窦后鼻孔息肉11例,复发性上颌窦囊肿6例,复发性上颌窦.筛窦乳头状瘤5例。结果:上述病例术后随访2~5年均未见复发。结论:鼻内镜经鼻腔手术处理上颌窦病变,存在操作死角与盲区,为避免复发彻底清除病变应采用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鼻肉接触性头痛的诊断及鼻肉镜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鼻内接触性头痛的原因和鼻内镜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43例鼻内接触性头痛患者进行CT、鼻内镜检查和1%地卡因及1%麻黄素试验明确诊断,根据患者的具体解剖变异不同,实行相应的手术方式.解除鼻内接触点.结果 43例患者随访6个月以上,有效率100%.结论对确诊为鼻内接触性头痛的患者,采用鼻内镜手术方式,解除病因,从而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腔鼻窭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诊疗措施。方法:15例患者均在鼻内镜下彻底切除肿瘤,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果:术后鼻内镜随访12—24个月,未见复发和恶变病例。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T1-3级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安全、微创,能够有效控制术后复发,应作为T1-3级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健脾化浊通窍法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以涕多为主症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3年3月~2015年5月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64例鼻窦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行鼻内镜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另给予健脾化浊通窍方治疗,对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术腔PH值、术后鼻腔黏液纤毛清除能力[黏液纤毛清除率、糖精清除时间、黏液纤毛清除速度]及生存质量[机体功能、情绪状态、心理状态、社会关系]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术腔PH值均显著减小,黏液纤毛清除率、黏液纤毛清除速度显著增加,糖精清除时间显著缩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PH值减小显著,黏液纤毛清除率、黏液纤毛清除速度均增加显著,糖精清除时间缩短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化浊通窍法联合鼻内镜手术对以涕多为主症鼻窦炎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中药汤方可较好改善鼻内镜术后患者多涕症状,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手术结合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经鼻内镜手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复发情况和鼻内镜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鼻内镜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鼻内镜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治疗中,经鼻内镜手术结合药物治疗效果理想,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复发率低,推荐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4例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经保守治疗无效患者,均在鼻内窥镜直视下进行手术治疗,随访2a,比较手术前后的临床表现、鼻窦CT等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鼻窦炎痊愈36例(43%),有效43例(51%),无效5例(6%)。结论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患者效果好,可明显改善其一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4年9月在连州市人民医院五官科接受治疗的鼻前庭囊肿患者3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8例行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治疗,对照组20例行传统唇龈沟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与伤口疼痛情况。结果:对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相关指标进行比较,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肿胀轻度、中度患者人数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伤口疼痛轻度、中度患者人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胀及疼痛重度患者均较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术中出血量低、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相比传统唇龈沟入路手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15例,采用高分辨率鼻窦CT及鼻内镜检查,应用功能性鼻内镜微创手术进行非侵袭型真菌性鼻-鼻窦炎治疗,清除病灶,改善鼻窦通气引流功能.[结果]15例患者手术后均治愈.[结论]通过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型真菌...  相似文献   

17.
周政 《亚太传统医药》2012,(11):116-117
目的:研究内镜辅助下经鼻-蝶窦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效果。方法:选择210例脑垂体腺瘤患者,随机分为经鼻前庭-鼻中隔-蝶窦手术组、经口唇下-鼻中隔-蝶窦手术组和内镜辅助下经鼻-蝶窦手术组,观察术中出血情况、肿瘤切除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采用内镜辅助下经鼻-蝶窦手术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另两组患者;瘤体体积减小程度、异常激素水平下降程度均明显大于另两组患者;并发症例数均明显少于另两组患者。结论:内镜辅助下经鼻-蝶窦手术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出血、缩小瘤体体积、降低激素水平,并控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于脑垂体瘤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鼻内镜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术后随访6个月,复发9例,术腔粘连5例。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具有安全、高效、术后并发症少及无复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阑尾黏液囊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依据本院近期2例阑尾黏液囊肿的临床资料结合复习文献材料,总结该疾病的特点及诊疗共识。结果:本病为少见病种,但极具特征性,要关注影像诊断和手术治疗的特殊性。结论:阑尾黏液囊肿临床确诊困难,隐匿性较强,但B超和CT影像诊断意义较大,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应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鼻渊通窍颗粒辅助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慢性鼻-鼻窦炎患者15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在实施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后给予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鼻渊通窍颗粒。在术后对2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比较2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生存质量和鼻腔黏液纤毛清除能力。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对照组为6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736,P0.01);术后1个月时2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鼻腔黏液纤毛清除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手术后8周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鼻渊通窍颗粒辅助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相对于术后常规治疗能够提高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有效率,促进症状改善,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