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发荣教授是全国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与科研工作60余年,对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中医治疗有独特见解。血糖波动是控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关键,张发荣教授认为:"阴火"理论是治疗糖尿病血糖波动的主要依据,脾胃气(阳)虚、阴火鸱张是糖尿病血糖波动的重要病机,甘温除热是减少血糖波动的基本法则。从"阴火"理论治疗糖尿病血糖波动,是中医药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重要途经。  相似文献   

2.
介思 《河北中医》2011,33(2):222-223
目前,糖尿病中医治疗的重点已经从控制血糖向防治各种慢性并发症转移。大量研究表明,脉络闭阻可能是各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医病机的共同环节和基础。因此,在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时,改善脉络闭阻状态,即通脉活络可作为治疗的总体原则。所谓鸡尾酒,就是将各种不同性质、口味的酒类、  相似文献   

3.
论中医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中医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130021)姜吉吉梁丽娟【关键词】糖尿病并发症中医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与糖尿病眼病为糖尿病三大慢性并发症,估计在糖尿病患者中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10年来常见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医治疗进展进行综述,发现西医治疗以药物控制为主,而中医具有许多行之有效的特色疗法,可以对其补充完善。且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适当的中医疗法,往往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武嫣斐 《中医药研究》2009,(12):1508-1510
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本病发病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第三大疾病。近年来,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制治疗2型糖尿病的中药制剂。中医治疗糖尿病注重整体调控,在改善糖尿病症状、控制糖尿病并发症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中医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原则:预防为主;综合调控;化瘀通络贯穿始终。中医优势:很好的控制血糖,毒副作用小,改善临床症状同时增强患者体质。西药优势:对血压、血糖和及血粘度等代谢障碍治疗机理十分明确,临床效果肯定;对糖尿病合并危重症作用显著,如合并严重酸中毒、贫血及肺水肿等,有很强针对性,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挽救患者生命。未来期待中医辨证与西医分期相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互补不足。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威胁,了解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病情进展,对此,本文主要从西医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及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论述本病治疗现状。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肾病(DN)既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又是慢性肾病的主要表现类型。中医认为本病多以本虚标实虚为主,尤以脾肾亏虚为本,痰浊血瘀为标;西医学认为本病多以肾小球血流动力学改变、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等有关。中医和西医治疗糖尿病肾病各有侧重,中医多采用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及中医外治法为主,西医采用对症治疗为主。文章就糖尿病肾病的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探讨各种中医证型与血糖控制水平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血糖波动对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有着重要影响,血糖波动较大者慢性并发症发生率越大。目前,中医关于血糖波动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未形成公认、系统的辨证体系。从肝脾论治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情况,以期为中医治疗糖尿病提供新的方向,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1.
梁晓春 《北京中医》2007,26(11):699-700
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威胁其生命。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报告,目前全球每年约有320万人死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在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每10名35~64岁的成年人中至少有1人死于糖尿病,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已经成为大多数国家居民早逝的主要死因之一。因此加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管理,必须从“既病防变”上下功夫。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尽可能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本期继续组织中医、中西医结合糖尿病方面的专家就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进行专题笔谈,期冀共同提高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水平。[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作为危害性较大的一种遗传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针对其合并慢性并发症的治疗,近年来,广大中医工作者从传统医学角度来分析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症型,并据此提出一些常用的中药及合剂,临床上在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并发症患者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2型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生活方式性疾病,近年来对人民健康和医疗条件造成了极大的挑战。中医在治疗糖尿病及其常见并发症时着重在于肺、胃、肾3脏,以肾为主。舌诊,是观察舌象从而了解病情的诊察方法,是中医分部望诊审苗窍的重点内容,中医学早就有“凡病俱见于舌”的认识。因此糖尿病舌象特征的研究能为糖尿病的中医诊断提供更多的依据,为防治2型糖尿病提供理论依据,更好的控制疾病进展,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作为危害性较大的一种遗传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针对其合并慢性并发症的治疗,近年来,广大中医工作者从传统医学角度来分析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症型,并据此提出一些常用的中药及合剂,临床上在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并发症患者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是终生性的慢性疾病,本文以中医"治未病"为理论依据,把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中医理念运用到糖尿病的防治中,有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及时通过生活方式干预以达到不发或延缓发展为糖尿病。糖尿病患者通过接受糖尿病防治知识宣教,控制血糖、血脂、血压,调节情绪,合理使用中西药物,学会自我管理,有效防治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尤其是糖尿病导致的一些慢性疾病严重困扰着患者,降低了他们的生活质量,甚至危急生命安全[1]。为了有效控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缓解并发症的症状,有效改善生活质量,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展进程,我院从2012年1月-2014年1月诊治的糖尿病患者中抽取了70例,根据不同辩证分型进行中医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胃轻瘫是糖尿病常见的消化道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继发于糖尿病基础上的以胃动力低下为特点的症候群,主要临床表现为厌食、恶心、早饱、呕吐、腹胀等症状,西医治疗多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加促胃肠动力药物,但临床疗效差,有一定副作用且停药易复发.中医临证多依据其恶心、呕吐的症状归入呕吐、痞满、胃胀等范畴.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方面有其特色和优势,本文就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8.
张峻 《光明中医》2023,(7):1403-1406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DCC)严重影响着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除常规的西医治疗外,中医学的艾灸作为一种重要的中医外治疗法,在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上发挥着不同于西药的独特作用,能够有效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同时也提出艾灸在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与不足,以及对艾灸治疗未来发展的展望。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胃轻瘫是无机械性肠梗阻存在的,以胃动力障碍和排空延迟为主要表现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随着糖尿病发病的持续增加而有上升趋势.本文从糖尿病胃轻瘫中医病因病机、中医证侯,及中医药治疗方面进行阐述,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兰  魏军平 《北京中医》2007,26(10):635-637
糖尿病以其患病率的快速攀升及治疗的庞大费用引起全世界的关注。能否阻止其蔓延,成为全球研究的重点。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糖尿病应该实现从治疗向预防的战略前移。中医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未病先防"阻止糖耐量低减向糖尿病转化,"既病防变"控制代谢指标,预防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本期组织中医、中西医结合糖尿病方面的专家就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进行专题笔谈,期冀共同提高糖尿病的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