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周良  陈嘉  蒋骅 《浙江医学》2021,43(4):433-434
先天性第一鳃裂囊肿及瘘管临床少见,易误诊、误治,详细的专科查体及影像学检查是术前确诊的重要依据,手术完整切除可避免其复发,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报道2019年10月15日杭州市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误诊为耳后脓肿的先天性第一鳃裂瘘管的患者,外瘘口位于耳后与乳突之间,内瘘口位于外耳道口,采取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确诊为鳃裂囊肿,随访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先天性鳃裂囊肿及瘘管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1984至 2 0 0 2年 8月收治的6 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 35例 ,女 32例 ,5~ 73岁 ;其中 11~ 30岁 4 1例 ,占 6 1.2 % ;左侧 38例 ,右侧 2 7例 ,双侧 2例 ;单纯囊肿 4 8例 ,囊肿合并瘘管 3例 ,单纯瘘管 16例 ;合并其它鳃器畸形 3例 :先天性耳前瘘管3例次 ,先天性小耳、外耳道闭锁及先天性面瘫 1例 ;囊肿恶变 2例 ,其中 1例为异时性双原发癌 (鳃裂癌术后3年出现下咽癌 )。结果 :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治疗 ,第二鳃裂畸形 5 8例 ,占 86 .5 7% ,第一、第三鳃裂畸形分别为 5例和 4例。经随访 ,一期治愈 5 9例 ,复发再次手术治愈 8例。结论 :影像学检查及术前针吸活检是术前确诊的重要依据 ;食管稀钡造影或囊肿碘油造影有助于囊肿及内瘘口定位 ,术前少量多次吞服稀释美蓝溶液 ,有助于术中寻找瘘管及内瘘口。完整切除囊肿及瘘管是避免复发的重要措施 ,寻找内瘘口并予以荷包缝扎 ,使瘘管口上皮层朝向咽腔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陈基黎  何朝永 《农垦医学》2008,30(3):196-198
目的:回顾性分析21例鳃裂囊肿及鳃裂瘘的诊断及治疗. 方法:对1986年~2006年收治的21例鳃裂囊肿及鳃裂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变大小在1.0×10cm~8×5cm之间.病变部位:左颈部12例,右颈部9例.发病部位:第Ⅰ鳃裂囊肿0例,第Ⅱ鳃裂囊肿14例,瘘8例,第Ⅲ鳃裂囊肿7例,瘘3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切除和病理证实.囊肿位于颌下三角7例,胸锁乳突肌前缘上1/3处6例,下1/3处8例.术后复发15例,再次手术11例,再次手术发现瘘管8例,行瘘管结扎摘除术后均治愈出院.结论:对位于颌下三角及胸锁乳突肌前缘部位的囊肿或脓肿,术前应行超声及CT检查,术中应彻底清除囊壁及瘘管,避免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鳃裂囊肿和鳃裂瘘管的手术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3月—2017年3月12例鳃裂囊肿和瘘管采用手术切除的体会,总结手术方法,评估治疗效果。结果:其中8例第一鳃裂囊肿,4例第一鳃裂瘘管,6例第二鳃裂囊肿,5例第二鳃裂瘘管,均治愈出院,无术后复发及严重的并发症发生,并达到了理想的美观要求。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合理的手术方案是治愈鳃裂囊肿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著者在1961~1981年间共治疗甲状舌管囊肿/瘘管(以下简称甲舌囊肿/瘘)141例,其中28例是术后复发病例(其中两例是在著者单位手术以后复发的)。复发病例经切除舌骨中段并连同颈前、舌根区之囊肿/瘘管周围软组织整块切除,术后再无复发。本文对甲状舌管之胚胎发生、病理组织解剖所见及手术范围、术式,本组复发病例情况等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6.
16例鳃裂囊肿和鳃裂瘘超声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鳃裂囊肿和鳃裂瘘的超声诊断价值与治疗。方法 对收治的16例鳃裂囊肿、鳃裂瘘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采取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达超声诊断准确率81.25%。鳃裂囊肿和鳃裂瘘反复感染、与颈部重要血管、神经毗邻、复发增加了手术难度。结论 超声检查有助于了解囊肿及瘘管的位置、大小、数目及与颈部重要血管关系,对于治疗有较大意义。鳃裂囊肿、鳃裂瘘治疗以早期手术切除为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甲状舌管囊肿(瘘管)手术切除的经验,探讨其复发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24例甲状舌管囊肿(瘘管)患者,其中5例为复发病例.感染患者术前先行抗炎再行手术;术中常规注入美蓝示踪,根据囊肿(瘘管)的范围、走向及分支,仔细分辨、彻底切除.随访2年,统计复发率,根据临床资料,分析复发的原因.结果19例初治患者均手术成功,无复发;5例复发患者手术后1例(20%)复发,再次手术后2年内未复发.结论术前先行抗炎,术中注入美蓝,有利于完全切除甲状舌管囊肿(瘘管)病灶,控制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甲状舌管囊肿及瘘管是颈部先天性疾病 ,应手术切除治疗 ,但是若不能正确处理舌骨或手术方式不当 ,可导致复发[1,2 ] 。本文分析 1988~ 1998年我科收治的 51例行常规手术的甲状舌管囊肿及瘘管的临床资料 ,探讨甲状舌管囊肿及瘘管与舌骨的关系 ,旨在进一步提高对二者关系的认识 ,减少术后复发。1 临床资料男 31例 ,女 2 0例 ;年龄 3~ 38岁 ;病程 2月~ 5年。囊肿 37例 ,瘘管 14例 ,位于舌骨平面上方者 9例 ,位于舌骨平面下方者 4 2例 ,均行常规手术切除。病理检查 :囊壁与管壁多数被覆鳞状上皮 ,亦有内衬扁平上皮或柱状上皮。切除后的舌骨…  相似文献   

9.
鳃裂囊肿及瘘管是胚胎时期鳃器残留组织所形成的发育畸形,临床上易误诊,鳃裂囊肿或瘘管以第二鳃裂囊肿或瘘管最多见,其次是第三鳃裂囊肿或瘘管。由于囊壁薄,且多继发感染,内瘘管常穿过颈总动脉分叉,周围解剖复杂,手术时瘘道极易撕裂,切除不彻底导致复发。再次手术难度则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甲状舌管囊肿(瘘)临床诊治方法及预防和减少术后复发的措施.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56例甲状舌管囊肿(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治疗及术后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均在全麻下行手术切除,术后切口一期愈合,无手术并发症,术后病理均证实为甲状舌管囊肿(瘘),未发现恶变;术后随访6~24个月,有1例复发,术后复发率为1.78%.结论 手术是甲状舌管囊肿(瘘)最主要、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不彻底性是导致术后复发最根本的原因;掌握甲状舌管囊肿(瘘)发病机理,避免急性炎症期手术,可有效减少术后复发,而选取适宜的手术方式,彻底切除瘘管,则是预防和降低术后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吕铮  高顺利  杨艳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0):115-116
目的探讨第三鳃裂囊肿及瘘管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术前诊断。方法对2例第三鳃裂囊肿及瘘管的临床、影像学表现、术前及病理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第三鳃裂囊肿及瘘管均位于左侧颈部,反复感染并肿胀.1例为不完全性内瘘管,1例为完全性瘘管,MRI及CT均表现为感染征象,颈部X光片显示为左颈部单个或多个气液平面影,食管稀钡造影表现为钡剂自左侧梨状窝呈细长管状影向前、下方延伸,与颈部气液平面相通。结论颈部MRI或CT对鳃裂囊肿可作出定位诊断,并显示与周围组织间关系,而颈部X光片及食管稀钡造影是诊断第三鳃裂囊肿简便、有效的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内瘘VI、瘘管走行,三者联合对术前诊断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频B超在腮裂囊肿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2009年经住院及病理证实为腮裂囊肿41例。结果29例为单纯腮裂囊肿;7例为囊肿并瘘管形成;3例腮裂窦道形成;2例为合并严重感染;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5.4%。结论高频超声检查方便,无痛楚,诊断较准确,可明确位置及毗邻关系,对于临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谭静  丁莹莹  封俊 《当代医学》2009,15(9):85-86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鳃裂囊肿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鳃裂囊肿CT表现。结果12例中第二鳃裂囊肿11例,第一鳃裂囊肿1例。12例均为单囊,边界清楚。囊内密度均匀,几无强化;囊壁薄呈环状强化。4例颈血管鞘向内后移位,6例胸锁乳突肌向外后移位,4例颌下腺向前移位。结论鳃裂囊肿CT表现典型。增强CT多平面重建可提供更全面的影像信息,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鳃裂囊肿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学特点,为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鳃裂囊肿10例病例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10例鳃裂囊肿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为囊性包块9例,不均匀实性低回声结节1例,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符合率为7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鳃裂囊肿较准确、可靠,可明确包块内部回声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是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手术切除的重要辅助检查,对瘘管的走行方向也有重要提示作用,可为保证手术切除范围的精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腮裂囊肿的螺旋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结合文献对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腮裂囊肿的CT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5例腮裂囊肿表现为颈前三角区囊状密度影,边界清晰锐利,密度均匀,3例伴有瘘道形成;增强扫描,囊壁明显强化.结论 腮裂囊肿在CT上有固定的部位和典型表现,根据其位置及CT表现可以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磁共振成像对鳃裂囊肿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鳃裂囊肿的磁共振表现,讨论磁共振成像(MRI)对鳃裂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顺序收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9例鳃裂囊肿患者的磁共振资料,男性3例,女性6例,年龄23~45岁,平均35.4岁。9例均行磁共振平扫和增强检查,1例行MRA。结果:根据Bailey的分型,本组9例中5例属Ⅰ型,4例属Ⅱ型;鳃裂囊肿常表现为颈外侧部和颌下区无压痛囊性肿块。MRI表现为薄壁、均质的囊性肿块,胸锁乳突肌受压向后外或向后移位,颈动脉间隙大血管向内或向后内移位,颌下腺受压移位。囊肿在T1WI上呈低、等、高信号,T2WI常呈等、高信号;FLAIR呈等、高信号;囊壁强化或不强化,如并发感染,则囊壁及周围软组织强化。结论:MRI对鳃裂囊肿的解剖定位、定性及有无感染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俞群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1):128-129
目的分析鳃裂囊肿的声像图特征及超声对该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住院手术及病理证实为鳃裂囊肿36例,并对其超声影像特点与临床表现及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本组36例中,高频超声表现为大部分肿块形态尚规则,境界尚清,有包膜,后方回声多增强。内部回声多变,部分为均质无回声区(10/36),占27.8%;部分为透声欠佳甚至较差的液性暗区(26/36),占72.2%,其内可见悬浮光点、附壁的乳头状突起、钙化灶等。超声诊断该病的准确率为88.9%。结论应用高频超声检查诊断鳃裂囊肿较为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8.
The embryology, anatomy and pathology of branchial cleft anomalies are discussed and 87 cases reviewed.

The most frequent anomaly was branchial cleft cyst, of which there were 77 cases. Treatment in all cases consisted of complete excision.

There were five cases of external branchial sinus and five cases of complete branchial fistula. Sinograms were helpful in demonstrating these lesions. Excision presented little difficulty.

No proved case of branchiogenic carcinoma has been found in the Toronto General Hospital. Five cases are described in which the original diagnosis was branchiogenic carcinoma—in four of these a primary tumour has already been found. The authors believe that the diagnosis of branchiogenic carcinoma should never be accepted until repeated examinations over a period of at least five years have failed to reveal a primary tumour.

  相似文献   

19.
颈部囊性病变的超声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部囊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颈部囊性病变病人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表现,总结其超声特点,并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结果 88例颈部囊性病变中,甲状舌管囊肿38例(43.2%),鳃裂囊肿15例(17.0%).颈淋巴管瘤10例(11.4%),颈部淋巴结囊性病变25例(28.4%)。颈部囊性病变各有其好发部位,且病变具有一定的超声特征。甲状舌管囊肿多见于颈中线附近、舌骨上下;鳃裂囊肿多见于中上侧颈部;淋巴管瘤多见于颈侧部、锁骨上,范围较广;部分淋巴结囊性病变,如淋巴结结核、颈淋巴结囊性转移瘤常多发,分布范围较广。甲状舌管囊肿及鳃裂囊肿呈单房性,淋巴管瘤多为多房性,颈淋巴结囊性转移瘤伴有壁结节。结论 超声检查对颈部囊性病变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