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临床特点及影响血流感染和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12月河南科技大学附属许昌市中心医院ICU收治的130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 compact型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及配套GN鉴定卡检测血液中病原菌,根据病原菌检测结果和临床表现诊断是否存在血流感染。按有无血流感染将患者分为血流感染组(n=65)和无血流感染组(n=65),血流感染患者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n=31)和存活组(n=31)。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Ⅱ)评分、基础疾病、侵袭性操作(动脉插管、静脉插管、气管插管、引流管、导尿管及胃管等)、输血及抗菌药物使用等临床资料,分析ICU患者血流感染及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130例患者中发生血流感染65例,无血流感染患者65例。血流感染组患者共分离出6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50株(76.92%),革兰阳性菌15株(23.08%);革兰阴性菌以大肠杆菌[36.92%(24/65)]、肺炎克雷伯菌[24.62%(16/65)]、鲍曼不...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方法 收集重症监护病房确诊为血流感染的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75例血流感染患者共获得病原菌80株.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真菌感染分别占52.50%、25.00%和22.50%.葡萄球菌属为主要致病菌.慢性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静脉留置导管和滥用抗菌药物等是血流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加强血培养监测、严格无菌操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是预防和治疗血流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方法 收集重症监护病房确诊为血流感染的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75例血流感染患者共获得病原菌80株.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真菌感染分别占52.50%、25.00%和22.50%.葡萄球菌属为主要致病菌.慢性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静脉留置导管和滥用抗菌药物等是血流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加强血培养监测、严格无菌操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是预防和治疗血流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发生血流感染(blood stream infection,BSI)的危险因素。方法 在英文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及中文数据库CBM、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检索关于BSI危险因素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4月,通过双人交叉纳入、排除、提取最终获得文献的效应量,使用Revman 5.0进行数据分析,评估了研究异质性和偏倚风险。结果 获得参考文献13 691篇,经过纳入、排除后最终获得符合要求的文献11篇,采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量表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分,最终结果显示危重症患者发生BSI的危险因素有以下8项:肠外营养(OR=5.07,95%CI:2.89~9.10)、呼吸衰竭(OR=3.03,95%CI:1.90~4.83)、脓毒症(OR=2.13,95%CI:1.50~3.01)、深静脉置管(OR=3.57,95%CI:2.16~5.90)、免疫抑制(OR=3.52,95%CI:1.72~7.20)、机械通气(OR=5.28,95%CI:2.05~13.62)、心脏事件(OR=3.07,95%CI:1.68~5.62)、既往暴露于抗生素(OR=2.46,95%CI:1.14~5.33)。结论 初步阐明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发生BSI的危险因素包括肠外营养、呼吸衰竭、脓毒症、深静脉置管、免疫抑制、机械通气、心脏事件、既往暴露于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多重耐药ESKAPE-E病原体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和死亡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61例ESKAPE-E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61例患者血培养ESKAPE-E病原体菌株和耐药机制的分布以及主要检出菌的耐药率。依据患者血培养ESKAPE-E病原体是否存在多重耐药分为多重耐药组(35例)和非多重耐药组(26例),应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有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重耐药ESKAPE-E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的累积死亡风险;根据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23例)和存活组(38例),运用单因素分析和Cox风险回归,探讨死亡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61例患者共检出革兰阴性杆菌感染51例,主要检出菌为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三、四代头孢(28.0%~56.0%)和喹诺酮类(48.0%~63.6%)呈现了较高的耐药率,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头孢西丁耐药率较低(<20.0%),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的耐药率达到了30.8...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以便采取护理干预。方法:以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126例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占60.32%,危险因素为重要基础疾病,大量使用抗生素,侵入性操作及高龄老年人等。结论:ICU医院感染采取必要的护理干预,可降低感染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流感染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164例血流感染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回顾性分析其血流感染类型、血流感染致病菌分布情况、肺部CT表现、基础疾病及其他易感因素、预后。分析影响血流感染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1)血培养分离的病原体中,革兰阴性菌(46.3%)与革兰阳性菌(42.1%)所占比例相似;最常见的致病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念珠菌属。(2)45.1%患者为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54.9%患者为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3)86.0%患者存在基础疾病,主要有血液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2型糖尿病;61.6%患者存在其他易感因素。(4)革兰阳性菌所致血流感染的患者肺部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多发团块状、结节状影,边界清楚,伴空洞形成;革兰阴性菌所致血流感染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多发斑片状、条索状阴影,部分空洞形成,多伴有胸腔积液;真菌所致血流感染的患者则以结节状、斑片状和磨玻璃样改变为主,可伴有坏死空洞形成。(5)经治疗后好转127例(77.4%),预后不良37例(22.6%)。年龄≥60岁、有创机械通气、恶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病率、病原学及其耐药性,探讨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防治策略。方法对本院ICU2008年1月至2013年7月所有留置的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92例中细菌培养阳性37例,分离出革兰阳性球菌2l株占56.76%,革兰阴性细菌13株占35.14%,真菌3株占8.12%。颈内静脉导管培养阳性率高于锁骨下静脉及股静脉。结论ICU中早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较高,革兰阳性细菌为主要病原菌。病原菌耐药严重。  相似文献   

9.
黄日丽 《中国热带医学》2008,8(10):1865-1866
目的分析儋州市农垦那大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情况和因素。方法对2003年1月~2008年5月,在ICU住院时间〉48h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共调查106例,其中21例ICU患者发生了26例次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9.81%,呼吸道感染(46.15%),泌尿系感染(38.46%),胃肠道感染(7.69%),是主要的感染。其感染因素与年龄、ICU住院时间(〉7d)、侵入性治疗和手术有关。结论应重视ICU医院感染的控制,加强监测,严格无菌操作和消毒,以达到降低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0.
入院ICU患者均为危重症,并发肺部医院感染则加重病情,严重影响预后。本文收集本院ICU病房自2003年11月成立至2005年9月30日所发生的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病例37例,针对病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建立,在诊治危重患者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ICU)收治的患者病情严重、免疫功能低下,侵入性医疗手段应增加,引起院内感染的可能性增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病房(ICU)医院内感染菌群分布及相关感染因素。方法:应用VITEK-32微生物分析仪对我院ICU分离出的菌株218株细菌进行鉴定,并回顾分析。结果:ICU获得性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79.3%。革兰阴性杆菌以鲍曼不动杆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为主。结论:加强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建立;在诊治危重患者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手(ICU)收治的患者病情严重、免疫功能低下,侵入性医疗手段应增加,引起院内感染的可能性增大。巍蒋我院近五年(ICU)收治的487例患者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血液病并发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分析接受规律治疗的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64例合并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的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细菌分离培养时间将病例及其检出病原菌分为A组(2012年6月至2016年5月)及B组(2016年6月至2020年5月).总结两组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非发酵菌菌群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422例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的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结果经过细菌培养,422名患者共分离出970株致病菌株,67例患者只感染一种菌株,162例患者感染两种菌株,193例患者感染两种菌株,84.12%为混合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的感染率最高占所有感染菌株的32.47%,铜绿假单胞菌次之,为23.40%。对常见致病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可知,任何一种致病菌都对多种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率。结论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多为混合菌感染,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率最高,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急性白血病(AL)患者并发血流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AL并发血流感染的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L合并血流感染的发生率为5.06%,病死率为0.68%.老年组(≥60岁)和非老年组(<60岁)血流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0.53%和4.14%(P<0.01).AL初发组、复发及未缓解组和缓解组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8.07%、6.81%和1.57%(P<0.01).中性粒细胞缺乏组及中件粒细胞非缺乏组两组血流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0.65%和0.88%(P<0.01).高肿瘤负荷组15.38%、低血红蛋白组6.79%、低白蛋白血症组16.52%均高于对比组(P<0.01).经验性治疗正确与否的病死率分别为8.8%和28.7%(P<0.01).结论 AL合并血流感染发生率高.高龄、治疗前高肿瘤负荷、初治及复发状态、中性粒细胞缺乏、低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血症等是血流感染的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血流感染的发病率和病原体特点及其耐药情况.方法:收集中日友好医院ICU 2006年1月~2008年12月血流感染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年间ICU共有住院患者1526例,其中血流感染64例(95次),总发病率为4.2%,2006年、2007年、2008年的发病率分别为5.4%(28/520)、4.4%(22/499)和2.8%(14/507).分离病原体103株,G+菌66株(64.1%),G-菌26株(25.2%),真菌11株(10.7%).常见病原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42.7%)、真菌(10.4%)、铜绿假单胞菌(9.7%)、金黄色葡萄球菌(6.8%)、鲍曼不动杆菌(4.9%)、屎肠球菌(5.8%)、粪肠球菌(3.9%)、大肠埃希菌(3.9%).药敏结果显示,7株金葡菌中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占86%,44株CNS中甲氧西林耐药CNS占95%.G-菌多重耐药的情况较常见.结论:ICU血流感染发病率3年来有所下降.病原体以G+菌为主,常见致病菌有CNS、真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引起血流感染病原体的耐药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有效减少ICU患者血流感染,临床对感染致病菌分布、种类等情况以及感染后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方便选取并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5月一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96例ICU血液感染患者,入院后对所有患者进行抽取静脉血并行病菌培养、细菌鉴定,探究其耐药性,同时对预后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菌种分布情况其中多数菌种分布情况肠球菌14.3%、鲍氏不动杆菌17.3%、大肠埃希菌10.2%、洋葱伯克霍尔德菌12.2%,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白菌菌种分布较少;头孢哌酮、阿米卡星对多数革兰阴性菌种敏感性较高,庆大霉素、对多数阴性菌种有较高耐药性,环丙沙星对大肠埃希菌耐药性较高;庆大霉素、环丙沙星、青霉素对革兰阳性菌种有较高耐药性,万古霉素对阳性菌种敏感性较高;性别、年龄、脑血管疾病、肾功能不全、侵入操作、糖尿病史均是引发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致病菌多数为鲍氏不动杆菌、肠球菌,且对于有糖尿病史、脑血管疾病、肾功能不全、年纪较大、男性患者,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预后相关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2014年2月至2019年7月346例CR-BSI患者临床资料,对其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46例CR-BSI患者死亡62例,病死率为17.9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2.838,P=0.006)、糖尿病史(χ2=5.966,P=0.015)、感染后拨管时间(t=5.026,P=0.000)、是否入住ICU(χ2=6.885,P=0.009)、置管部位(χ2=5.468,P=0.019)、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χ2=4.731,P=0.030)、发生CR-BSI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t=3.556,P=0.00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χ2=10.209,P=0.001)、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感染(χ2=22.668,P=0.000)、耐碳青酶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感染(χ2  相似文献   

20.
综合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胡琴 《热带医学杂志》2004,4(6):744-745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综合ICU感染的流行病学、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医院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式,对2002~2003年综合ICU收治的355例患进行调查。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9.86%(106/355),发生2例次以上感染占33.96%(36/106),与留置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率为37.5%(6/16),与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相关的肺部感染率84.78%(39/46)。结论综合ICU医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与患基础疾病严重、侵入性操作多有关,而且细菌耐药性高,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