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一起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典型聚集性病例样本的核酸及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为实验室优化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对一起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典型聚集性病例(共计5例阳性病例)的核酸检测及血清抗体检测结果,从样本类型、采集效率、阳性结果的出现和转阴的时间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不同病例各种样本排毒情况不尽相同。14份痰液样本和8份咽拭子样本内标基因(人类细胞管家基因)CT值采用校正t检验,t′=-2.149(校正自由度v=17.226),P<0.05,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胶体金方法血清抗体检测到阳性结果时间晚于呼吸道样本核酸检测到阳性结果的时间。结论呼吸道样本应尽量采集到痰液,应选用带内标试剂对呼吸道样本的采样效率进行评估;对出院或解除隔离的病例应同时采集呼吸道和肠道样本;胶体金试剂检测抗体在疾病早期诊断中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2.
3.
4.
5.
6.
7.
8.
目的:规范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的工作程序,保证实验结果的正确可靠。方法:采用磁珠法提取核酸,荧光PCR扩增仪定性,对不同批次的盲样考核、人咽拭子和冷链食品及环境样本在不同的时间段内进行检测,获取实验结果。结果:盲样考核样本32份,其中3通道(FAM、HEX、ROX/IC)阳性样本5份,双通道(FAM、HEX)阳性样本19份,单通道(FAM或HEX)阳性样本1份,阴性样本3份,无靶标基因样本4份;人咽拭子样本25 496份阴性,冷链食品和环境样本558份阴性。经核对,结果全部正确。结论:荧光RT-PCR试验,能够在基层实验室中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CT影像表现及核酸检测结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4月本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4例的CT和核酸检测资料.结果 4例均为新型冠状病毒患者,其中CT影像表现主要包括双肺多发散在小片状影或斑片样稍高密度影及大片状磨玻璃样密度增高影,边缘不清晰;纵膈居中,且纵膈内伴或不伴有肿大的淋巴结;双侧胸腔并无明显积液.核酸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假阴性.结论 CT联合核酸检测可有效提高该病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经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造成感染。因此,落实“人、物、环境同防”已成为当前疫情防控的重点。SARS-CoV-2核酸检测是目前实验室诊断的主要方法,环境样本核酸检测成为疫情防控中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污染环境中不同物品表面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存在差异。另外,研究发现环境“假污染”也不少见,给疫情防控带来诸多困扰。笔者根据疫情防控工作经验,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对核酸检测方法、污染环境样本阳性率、阳性位点分布、处置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和评价影响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重要因素,优化质量控制措施,以提高应对疫情的专业能力。方法 2021年1月—2022年10月从室内质控、环境监测质控、检测人员比对质控、试剂验证质控、试剂检测性能进行检测结果比对,采用SPSS 22.0软件录入和分析数据,运用配对t检验进行差异性评估。结果 室内质控中,不同试剂(A、B)的靶标N基因的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为4.58%和3.95%;靶标ORF 1ab基因的CV为5.70%和6.51%。环境监测结果均为阴性。检测人员对比质控中,工作年限≤5年和工作年限>5年两组人员的阳性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0.31、0.52、-0.43,P>0.05)。试剂验证中,低值对照品和高值对照品的两个通道的CV≤5.00%,最低检出限≤500copies/ml,判为合格。核酸试剂检测性能中,B试剂对N基因和ORF 1ab基因试剂在性能上优于A试剂,且靶基因Ct值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6、3.20,P<0.05)。结论 室内质控、环境监测、检测人员比对、试剂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基于流程优化、程序改进的居民大范围核酸检测,提高全民核酸检测能力与检测效率。方法:收集整理某市2021年10月22日—10月24日和2021年10月26日—10月28日两轮全民核酸检测的样本采集量、每小时最高样本采集量、采样点的“采—收”样本平均耗时等数据;将2021年10月22日—10月24日作为对照组,2021年10月26日—10月28日作为研究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样本采集量提高了22.39%;每小时最高样本采集量提高了57.15%;采样点的“采—收”样本平均耗时降低了4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基于环节优化、流程优化、程序改进的居民全覆盖核酸检测可提升核酸检测的能力与效率,有助于发挥全民核酸检测在卫生防疫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青海省已验收通过的43家疾控机构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进行核酸检测质量考核,确保核酸检测质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 每个检测机构发放5份质控考核样品,按照中国疾控中心下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检测技术指南要求进行核酸检测质量考核,各检测试剂由参加考核的成员单位自行准备,根据检测结果与考核样品的预期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各检测单位的核酸检测能力。结果 43家疾控机构参加考核,在规定时间内全部反馈结果,本次考核总符合率为100.00%,共涉及10个厂家的核酸提取试剂盒和9个厂家的核酸扩增试剂盒,对新冠病毒ORF1ab基因和N基因进行检测,各种试剂盒的检出率均为100.00%。结论 通过本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质量控制考核,进一步提升了全省疾控机构核酸检测能力,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一起实验室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单基因假阳性事件产生的原因,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相关部门制定防治策略和开展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参考。方法 对试验员、试验试剂耗材、仪器设备、环境条件等因素进行回顾分析,采用排除法查找本次试验出现假阳性的原因。结果 导致本次实验假阳性结果的关键是新冠病毒核酸采样管使用的是样本释放剂,未进行核酸提取过程就直接进行PCR扩增。结论 建议实验室应严格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要求,临床标本检测前对由核酸提取试剂、提取仪、扩增试剂、扩增仪等组成的检测系统进行必要的性能验证,对标本特别是重点人群标本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时,采用常规病毒采样管进行样本采集,并选择磁珠法和膜吸附法对标本进行核酸提取后再进行下一步检测,避免不经过核酸提取直接进行PCR扩增。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为该病的早期防控、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1—3月确诊的10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病历资料、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结果 10例患者均出现发热症状,其中咳嗽9例(90%),咳痰6例(60%),咽痛6例(60%),畏寒5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不同类型和疾病进展阶段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病例的标本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桂林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及密切接触者分别采集深咳痰液、咽拭子、粪便及眼结膜拭子,采用双重实时荧光RT-PCR方法进行SARS-CoV-2核酸检测,收集流行病学、临床实验室及辅助诊断等资料,分析提高核酸检测敏感性的因素。结果 共采集537例COVID-19疑似病例及密切接触者标本654份,其中,深咳痰液569份,咽拭子26份,粪便28份,眼结膜拭子31份。SARS-CoV-2核酸阳性32例,核酸阳性检出率6.00%(32/537);首次核酸阳性的深咳痰液的采样时间与发病时间的间隔天数0~23 d。在2种样本检测比较中,深咳痰液中SARS-CoV-2核酸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咽拭子标本的检出率(P=0.000)。粪便和眼结膜拭子中 SARS-CoV-2核酸阳性分别有19例和5例,它们的采样时间与首次核酸阳性的深咳痰液样本的采样时间比较平均晚7 d。在3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中,28例单次采集深咳痰液样本为核酸阳性,其中,于发病第1、2、3、4和5 d及以上分别有6、6、3、4和9例;4例病例需采集2次及以上深咳痰液样本才出现核酸阳性结果。1例病例在采样前有发热及治疗史,作为密切接触者排查隔离观察,分别于发病后第21天(阴性)、第23天(阳性)采集2份深咳痰液标本检测。结论 SARS-CoV-2核酸检测中深咳痰液标本优于咽拭子标本,粪便和眼结膜拭子也可检测到病毒核酸,采样方式、采样时机及治疗史为核酸检测敏感性的影响因素,对疑似病例或密切接触者需隔离观察并多次采样检测,以免漏检。  相似文献   

17.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正在我国及世界其他国家流行,患者感染病毒后的临床症状不一,甚至呈现为无症状感染状态,这给整个疫情的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检测作为COVID-19诊断的主要手段,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备受关注。本文报告一例无明显消化道症状,但粪便及肛拭子核酸检测持续阳性的COVID-19病例。患者为武汉某大学在校学生,在校期间即出现呼吸道症状,后放假回家,因病情加重而就诊入院,根据病情发展和诊疗需要,该患者进行了多次核酸检测,在症状明显好转,咽拭子核酸检测转阴后,其痰液、肛拭子及粪便样本的核酸检测仍持续阳性,由此,讨论多部位样本核酸检测对COVID-19诊疗的临床意义,并探讨疫情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8.
文章总结1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高度疑似病例的诊治经过,该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与新冠肺炎高度相符,但5次核酸检测阴性,对其核酸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以期对目前新冠肺炎的防护、识别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宁夏报告的新冠病毒肺炎病例传报卡及初筛阳性报告信息开展质量评价,发现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新冠病毒肺炎报告信息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按终审日期导出2020—2021年的全部新冠病毒肺炎个案卡及2021年新冠病毒肺炎初筛阳性卡片,对个案卡报告及时性、审核及时性、报告完整性、准确性等开展分析。结果 宁夏2020年1月20日报告首例新冠病毒肺炎病例,截至2021年12月31日,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22例,无症状感染者4例。2021年新冠病毒肺炎病例报告及时率为98.00%,较2020年(90.54%)上升8.24%,与2020年相比,2021年新冠病毒肺炎病例/无症状感染者诊断到报告的平均时限缩短了83.12%;2021年新冠病毒肺炎病例审核及时率为100.00%,较2020年(87.84%)上升13.84%,与2020年相比,报告到终审的时间缩短了98.91%。2021年宁夏新冠病毒初筛阳性报告及时率90.00%,其中县(区)级核酸检测机构报告及时率最高(92.31%),其次为市级(91.67%),自治区级最低(81.82%)。结论 2020年疫情初始,宁夏新冠病毒肺炎病例报告时效性较差,通过技术培训、督导检查、不断优化医疗机构及疾控机构人员配置等措施,2021年宁夏新冠病毒肺炎病例报告时效性有大幅度提升,但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针对薄弱环节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努力提高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不明原因肺炎”目前已经确定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呼吸系统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急性传染性疾病[1]。作为一名中医工作者,按照习主席“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和“中西医并重”的指示精神,结合前线反馈的相关信息,现本文从中医角度提出治疗及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个人拙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