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肾气丸出自《金匮要略》,为千古名方,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其总体病机为肾精亏耗,肾阳虚衰,温煦与蒸腾气化失职。文章从回顾性研究角度,收集841例肾气丸临床病案,总结归纳,从中探寻肾气丸证的证治规律。  相似文献   

2.
肾气丸证治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古代医家临床应用肾气丸医案的分析 ,认为医家通过辨证论治合理地扩大了本方的主治范围 ;其使用的舌苔脉象为舌淡白 ,质胖 ,苔薄白 ,脉沉弱无力 ;桂枝易为肉桂或生地黄易为熟地黄 ,并且加重附子和桂枝的用量增强了本方温补之效 ,使肾气丸由温补肾气之剂衍变为温补肾阳之方 ;其加减变化包括药量、药味与剂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气丸现代应用之方证、病机与治法、药物化裁及剂量特点。方法:收集建国以来有文献记载的获效医案196例,利用Microsoft Excel建立资料数据表,录入成都中医药大学与西南交通大学联合开发的"中药复方分析"软件,对其证候、药物加减、剂量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证候:根据频次的高低,居前8位的症状是腰膝酸软、四肢不温、心悸、耳鸣、水肿、眩晕、尿频;居前3位的舌脉是舌质淡、舌胖、舌淡红,苔白、苔薄白、苔白腻,脉沉、沉细脉、脉细弱。(2)药物加减:原方药物使用频率为80%以上者依次为茯苓、山药、泽泻、附子、山茱萸、丹皮;加味药物频率为10%以上者依次为牛膝、黄芪、杜仲、五味子。结论:当代医家应用肾气丸的基本指征是腰膝酸软、四肢不温、心悸、耳鸣、水肿、眩晕、尿频,舌质淡、苔白、脉沉;核心药物是附子、茯苓、山药、泽泻、山茱萸、丹皮;常加味的药物是牛膝、黄芪、杜仲、五味子。  相似文献   

4.
肾气丸新用     
该方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等篇。组方:干地黄24g,山茱萸12g,山药12g,泽泻、茯苓、牡丹皮各9g,桂枝3g,炮附子3g。功能:补肾壮阳,化气行水。主治:肾阴阳两虚证。用法:上药研末,蜜调为丸。用方指征:腰膝冷痛,四肢发凉,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频数,遗尿,浮肿,消渴,咳嗽喘促,脉细弱。[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肾气丸新用     
该方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等篇。组方:干地黄24g,山茱萸12g,山药12g,泽泻、茯苓、牡丹皮各9g,桂枝3g,炮附子3g。功能:补肾壮阳,化气行水。主治:肾阴阳两虚证。用法:上药研末,蜜调为丸。用方指征:腰膝冷痛,四肢发凉,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频数,遗尿,浮肿,消渴,咳嗽喘促,脉细弱。  相似文献   

6.
金匮肾气丸临床治验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建红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11):1259-1259
金匮肾气丸出自东汉张仲景之《金匮要略》,其主治有四:(1)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肾气丸主之。(2)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3)……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4)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笔者在临床运用中,  相似文献   

7.
1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男,40岁,2001年10月初诊。患者反复腹泻6年余。6年前服用“牛黄乌蛇散”治疗牛皮癣,连用3个月后出现腹泻,停药后腹泻止。2个月后牛皮癣复发,再服此药后出现腹泻。从此腹泻反复发作,每食冷、受凉或过劳即发。常用止泻药治疗。曾作全消化道钡餐,纤维结肠镜检查,无器质性病变,大便常规正常。诊见大便日3~5次,质稀无脓血,日大便量200g以上。多晨起即泻,泻后痛减,腹痛喜暖喜按,肠鸣,形体消瘦,饮食不振,身倦乏力,腰膝酸软,肢冷畏寒。舌淡,苔白,脉沉细。证属脾肾阳虚。用肾气丸加减:…  相似文献   

8.
金匮肾气丸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金匮肾气丸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总结历代中医典籍有关心衰的理论及导师对心衰的理论认识和证治经验的基础上,从32例临床资料入手,对心衰从理论到临床辨治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1.
辨证论治的疗效评价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目前,中医主要运用循证医学的理念和方法进行辨证论治临床疗效评价,研究时应该遵循3个原则:保持辨证论治的特色,尊重病证结合的临床诊疗模式,改良和创新循证医学方法。目前用于辨证论治疗效评价的方法主要有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报告、定性研究。这些常用的循证医学方法在辨证论治疗效评价领域中的应用,虽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局限性,但能够为有针对性、客观地评价辨证论治疗效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结直肠癌是全球死亡率排在第二位的恶性肿瘤,其病程长,预后差,常发生转移、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指导下,多角度辨治结直肠癌,包括从病因方面辨因论治、从病机方面辨机论治、从病性方面辨性论治、从病位方面辨位论治、从分期方面辨期论治、从疾病方面辨病论治、从证候方面辨证论治、从体质方面辨体论治、从经络方面辨经论治。通过对结直肠癌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析,方可精准找到疾病的切合点,更好地发挥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潜证的本质是机体的病理改变尚未达到引起临床症状的程度,潜证的显著特点是"无证可辨",这就要求我们另辟蹊径来解决潜证的辨证论治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首要的是把握患者体质,因为体质中隐藏着潜证的虚实寒热等信息,这也是潜证辨证论治的出发点。在详辨体质的基础上,再结合病变脏腑的生理、病理特点和邪气的致病特点,则可进一步确定潜证的病位、病性,再参照现代科学的证型研究成果,那么我们也就可以实现对潜证的准确辨证与论治。  相似文献   

14.
辨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辨证论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以2∶1比例随机分为中药组144例和西药组72例。中药组给予中医辨证治疗,西药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疗程均为8周。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内镜下食管黏膜炎症改善疗效。结果:中药组和西药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4.20%和72.4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和西药组胃镜下食管黏膜炎症改善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1.14%和5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论治胃食管反流病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在改善内镜下食管黏膜炎症方面亦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针对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特点,提出了辨体质、辨证型、辨疾病的三辨诊断法,论治法、论选方、论用药的三论立方法,调心理、调生活、综合调的三调综合法的总体辨治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中医辨证论治客观化必要性及方法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认为传统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虽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在实际操作时因其人为参与因素过多,而容易偏离客观实际,要发展中医,必须对传统的辨证论治方法进行改革创新,建立新型客观化的辨证论治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中医辨治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本文重点介绍中医对本病的病名、病因病机的认识;提出辨证施治要点、常见证型和主要兼证,并指出在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的基础上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最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从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及气血阴阳分期辨证等方面综述了中医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现状,认为健脾补肾固本法是治疗ITP的核心,同时应根据标本缓急之变,灵活变通。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化疗相关性腹泻(chemotherapy induced diarrhea,CID)中医辨证论治的疗效。方法将38例CID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6例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12例采用黄连素、思密达或易蒙停治疗。结果治疗组脾虚型、湿热型、脾肾阳虚型、肝郁脾虚型分别为14、10、1、1例,有效例数分别为11、7、1、1例;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6.9%、5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D的常见证型为脾虚型、脾肾阳虚型,辨证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对口腔扁平苔藓中医药辨治进行初步探讨,认为口腔扁平苔藓辨证论治要点主要是脏腑辨证,重视从肝论治;病证结合,标本兼顾;重视局部病损辨证与局部外用药相结合,临床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