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院自1995年3月至2003年8月,共收住腹部穿透伤病人82例,根据临床治疗分析,剖腹探查并非腹部穿透伤的唯一治疗方法。现将腹部穿透伤治疗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院自1995年8月至2003年5月,共收治穿透性心脏损伤8例,现就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心脏穿透伤是严重胸部外伤,病情危重,常迅速引起循环衰竭,导致病人死亡。我院1998年1月~2003年12月共收治心脏穿透伤病人6例,现就其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我院应用腹腔镜技术诊断和治疗腹部穿透伤病人的具体资料,探讨腹腔镜技术在诊治腹部穿透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腹部穿透伤142例病人中,39例采用非手术治疗,86例采用腹腔镜探查手术,17例采用开腹探查手术。结果:在86例采用腹腔镜探查手术的病例中,51例在腹腔镜下完成止血、修补等治疗;19例因出血迅猛、腹腔污染严重及病变难以处理而中转开腹手术;16例探查阴性。结论:腹腔镜技术在腹部穿透伤的处理中兼具诊断和治疗的作用,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开腹手术,从而取代了很多开腹手术;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胸腹结合部因局部解剖特点表现为:胸腔腹腔前后重叠,重要脏器集中,生理功能复杂,故该部位穿透伤既多发又复杂,伤后易误诊漏诊,治疗难度大。我院自1996年12月到2003年10月收治胸腹结合部穿透伤13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38例,男108例,女30例,年龄13~67岁,胸部伤:肋骨骨折18例,血、气胸、血气胸86例,肺挫伤、裂伤39例,心脏挫伤3例,左主支气管断裂1例,膈肌损伤83例,创伤性膈疝18例。腹部伤:肝破裂39例,脾破裂53例,肾裂伤13例,肾血管挫伤的大出血3例,大网膜血肿3例,胰腺损伤6例,胃肠破裂38例。1.2治疗方法胸腔闭式…  相似文献   

6.
腹部枪弹伤是一种涉及多系统、多器官的严重腹部创伤,死亡率较高,大多数伤者死于伤后24h内.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和腹膜炎的病人,应尽快行诊断和治疗性急诊手术,以及时探查和控制潜在的腹腔内损伤,改善病人预后.手术主要原则是充分止血、清创、引流和修补,术后应积极预防和控制感染及其他并发症.新型武器弹药的出现使枪弹伤趋于复杂化...  相似文献   

7.
心脏穿透伤14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脏穿透伤的急诊外科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6年来收治的14例心脏穿透伤急救处理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4例均施行急诊手术,死亡2例,存活12例,1例于术后第9天又并发心包填塞,经再次开胸行心包大部切除术治愈。随访8个月~6年存活组均能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结论:对开放胸外伤伴有休克及心脏压塞征要在抗休克的同时急诊开胸手术。  相似文献   

8.
腹腔穿透伤无论战时或平时均较常见 ,我院自 1986年 3月至 2 0 0 0年 3月共收治腹腔穿透伤 61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男 5 1例 ,女 10例 ,年龄 11~ 69岁 ,平均 2 4.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 0 .5~ 2 0h ,平均 1.6h。致伤原因 :刀刺伤 3 7例 (60 .7% ) ,枪弹伤 10例 ,木棒戳伤 5例 ,车祸伤 3例 ,电锯伤 2例 ,铁锚刺伤 2例 ,爆炸伤 2例。二、特殊辅助检查 :诊断性腹腔穿刺 18例 ,阳性 10例 ;胸腹联合X线检查 16例 ,膈下游离气体阳性 11例 ;弯血管钳或手指探查伤道 2 5例 ,证明为穿透伤 18例。移动性浊音阳性 2 0例 ,大网…  相似文献   

9.
腹部穿透伤是普通外科常见的急腹症,近年来发生率有逐步上升的趋势,现对我院1997年8月至2005年4月收治的43例腹部穿透伤病人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49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10例,年龄5~61岁,平均26.5岁,刀刺伤44例,啤酒瓶爆炸致伤3例,铁棍戳伤1例,标枪刺伤1例.  相似文献   

10.
降低腹部穿透伤剖腹探查率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部穿透伤的剖腹探查指征 ,以降低剖腹探查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 6月以前 78例腹部穿透伤临床资料 ,拟定剖腹探查指征。再经 1999年 6月至 2 0 0 0年 6月临床收治的 5 3例患者 (实验组 )应用后 ,与对照组 78例患者剖腹探查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应用探查指征前后对比其剖腹探查率分别为 91%和 6 4 % ,χ2 =14 5 1,P <0 0 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筛选制定的腹部穿透伤剖腹指征对降低该病的剖腹探查率和探查率阴性率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交通业及建筑业的发展,肝损伤的发病率呈增加趋势,占腹部创伤施行剖腹手术病人的25%~30%。因此,如何及时恰当治疗肝损伤,仍是外科医生感到棘手的问题。1999~2004年我们共收治肝损伤患者92例,现将其诊治体会结合文献进行讨论,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伤事故、交通事故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多发伤日益增多,伤势重、复杂,死亡率高。本院自2000年1月至2007年11月共收治严重腹部创伤为主多发伤207例,现就其诊断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31例闭合性胸腹联合伤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9年1月至2003年12月,本院共收治胸腹联合伤31例,治愈29例,占93.5%;死亡2例,占6.5%.现对本组的诊治经验及教训加以总结与讨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部穿透伤保守治疗指征,总结辅助检查在治疗过程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同一治疗小组于2006年8月至2010年10月保守治疗30例腹部穿透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保守治疗成功25例,中转手术5例.所有保守治疗成功病人于入院24~72 h出院.结论 保守治疗应成为腹部穿透伤治疗的手段之一,严格掌握指征、动态观察是...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发展,交通事故和高处坠落伤明显增多。多发伤的发生率尤其是胸腹多发伤不断增高。患者伤情严重而复杂,症状体征相互影响,易造成误诊、漏诊,延误治疗。创伤已成为城市人口的第五位死因,为农村第四位死因^[1],但在青壮年人却是首位死因^[2]。我院于2000年7月~2004年6月共收治严重胸腹多发伤32例,现将救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42例腹部闭合性损伤伴严重多发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回顾性分析,总结腹部闭合性损伤伴严重多发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42例中均行剖腹探查术,以及相应多发伤的处理。其中行胸腔闭式引流术10例,经胸腹手术2例,颅内血肿清除术2例,四肢骨折手术内固定2例。结果 经治疗治愈出院38例,切口脂肪液化2例,胆汁瘘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1例。结论 腹部闭合性损伤伴严重多发伤的病人病情复杂、危重,必须迅速及时正确地早期诊断严重危及生命的损伤,力争早期建立静脉通道,边抗休克边手术治疗,手术探查全面细致,分清轻重缓急,以及腹外伤的处理。  相似文献   

17.
闭合性腹部伤合并颅脑伤18例诊治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聪 《腹部外科》1998,11(2):67-68
本组18例闭合性腹部伤合并颅脑伤,腹部伤都经探腹后确诊。急诊开颅手术6例。颅脑伤都获及时确诊,而其中9例腹部伤被延误诊断。全组死亡8例,其中3例死亡与腹部伤延误诊治直接相关。本文强调尽早发现腹部伤的重要性。为了减少腹部伤漏诊,应行反复、多点腹腔穿刺,尽可能利用B超和CT在腹内脏器伤诊断中的重要作用。在治疗上应先治疗危及患者生命的损伤,先积极抗休克治疗,一俟循环稳定即治疗颅内高压。  相似文献   

18.
十二指肠损伤只占腹部闭合性损伤的4.69%,但诊治比较困难,复合伤及并发症多,病死率高,预后较差。我院外科24年共收治十二指肠损伤患者38例,死亡7例(18.4%),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8例,其中男29例,女9例;最小年龄17岁,最大年龄65岁,平均年龄41岁。致伤原因:挤压伤25例,上腹撞伤6例,马踢伤7例。伤后就诊时间:1~6h就诊15例,8~10h就诊11例,12h就诊8例,24h就诊3例,2d就诊1例。1.2临床表现:全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21例,5例呕咖啡样物,3例为胆汁样液体,全组均行X线透视或腹部平片,6例膈下积气或/和腹膜后积气…  相似文献   

19.
罗斌 《浙江创伤外科》2005,10(4):285-286
腹部闭合伤,尤其合并其它部位损伤的合并伤,由于失血、损伤,病情严重,许多病人因误诊而贻误治疗时机,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笔者就1987年11月至2004年11月,本院收治早期误诊的60例腹部闭合伤作一分析,并对如何提高腹部闭合伤早期诊断率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右心室穿透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 ,2 5岁。因左前胸部刀刺伤 10分钟于 2 0 0 1年 6月 1日急诊入院。入院查体 :脉搏 160次 /分、血压 66/ 2 2 mm Hg( 1k Pa=7.5 mm Hg)。神志不清 ,烦躁不安 ,面色苍白 ,紫绀 ,全身大汗淋漓 ,四肢湿冷。左胸骨旁第 6、7肋间可见长约 2 .5 cm伤口 ,血流如注。心尖搏动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