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摘 要 目的:综述β 葡萄糖醛酸苷酶结构、性质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近年来国内外β 葡萄糖醛酸苷酶的相关文献报道,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结果: β 葡萄糖醛酸苷酶晶体结构由三个不同的结构域组成,其基因突变中最常见的为错义突变,会造成相应酶活性改变,从而引发黏多糖贮积症Ⅶ型等系列病变,对其在抗体导向酶解前体药疗法、酶替代疗法等领域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结论: β 葡萄糖醛酸苷酶作为人体重要酸性水解酶,可发生多种基因突变,其在医药领域及疾病诊断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已越来越成为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吗啡-6-β-D-葡萄糖醛酸苷的合成工艺进行研究。方法:以硫酸吗啡为原料,经酯化反应得到中间体3-苯甲酰吗啡4;以1,2,3,4-四-O-乙酰基-β-D-葡萄糖醛酸甲酯为原料,经一步酯交换反应,得到中间体1-三氟乙酰基-2,3,4-三-O-乙酰基-β-D-葡萄糖醛酸甲酯6;中间体4和6经糖苷化反应得中间体7,再经水解反应制得吗啡-6-β-D-葡萄糖醛酸苷。结果:目标化合物经1H-NMR、13C-NMR、高分辨MS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确证结构,总收率为40.3%,HPLC测定纯度达99.8%。结论:该制备方法所用原料易得、操作简便、总收率较高、糖苷化反应步骤的收率和质量稳定、成品质量好,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3.
黄满英  付云  刘瑜 《安徽医药》2015,(2):337-339
目的:检测慢性牙周炎患者唾液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lucuronidase,β-G)水平,并与治疗后及健康人群对照,以期明确β-G与慢性牙周炎的关系,为牙周炎诊断及疗效监测提供有效参考。方法选择18名慢性牙周炎患者,采集牙周基础治疗前及治疗后全唾液并记录牙周临床指数;检测全唾液中β-G(比色法)水平,并分析与牙周临床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基础治疗后,牙周临床参数改善明显(P<0.05);(2)治疗前实验组唾液β-G活性水平(2.845±0.72,10-3U· mL-1)与健康对照组(2.24±0.31,10-3 U· mL-1)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平均牙周袋深度(r =0.485)、深袋数(r =0.540)、深袋构成比(r=0.598)之间明显相关(P<0.05);治疗后β-G酶活性水平(2.18±0.71,10-3 U· mL-1)明显下调(P<0.05),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唾液β-G活性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前牙周炎状态及控制程度,该指标可为牙周炎诊断和疗效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HPLC-DAD法建立苦碟子中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LGCOP)、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LGCRP)和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AGCRP)的测定方法。方法 Diamonsil C18色谱柱(20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0.05%甲酸–水)–(0.05%甲酸–乙腈);二元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40 nm;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5℃;进样量10μL。结果在选定色谱条件下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5%、100.1%、100.8%,RSD值分别为0.4%、0.3%、0.7%。结论该分析方法能简便、快速地测定苦碟子中黄酮类成分,可为评价不同产地、药用部位及采收期的药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建立维药毛菊苣中山柰酚-3-O-β-D-葡萄糖醛酸苷和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对照品的制备分离方法。方法取毛菊苣药材醇提浸膏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上样于硅胶柱色谱分离,收集黄酮苷富集流份,继续用凝胶柱色谱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MS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经TLC、HPLC-UV及MS联用等技术进行质量分数检测。结果制备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3-O-β-D-葡萄糖醛酸苷(1)和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2),质量分数均大于98%,其中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结论该法制备得到的2个黄酮苷类对照品符合中药化学对照品的相关技术要求,为药材毛菊苣和含毛菊苣的成方制剂的质量控制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化学对照品。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的最近研究进展;方法: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总结了UGT的功能、诱导、底物及其基因研究等内容;结果:UGT是一种最重要的Ⅱ相代谢酶,对它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基因水平,且可从分子水平上去解释它的作用机理;结论:人们对UGT有了更深更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介绍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的最近研究进展;方法: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总结了UGT的功能、诱导、底物及其基因研究等内容;结果:UGT是一种最重要的Ⅱ相代谢酶,对它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基因水平,且可从分子水平上去解释它的作用机理;结论:人们对UGT有了更深更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陈智强  汤帅  张畅煊  李婷  陈宏绮  燕茹 《药学学报》2022,(12):3465-3479
口服中药在吸收入血前与肠道菌群的互作是中药发挥整体作用的重要机制,也使得对中药的研究有别于以系统暴露(入血水平)为起点和核心的西药的研发。肠道菌群与宿主代谢互补,共同参与众多内源性生物活性分子的代谢平衡及外源成分的体内处置。其中,肠道菌群中广泛分布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gut bacterial β-glucuronidases, BGUSs)与宿主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s, UGTs)协调互作,调节内外源化合物肝肠循环,通过影响葡萄糖醛酸化稳态,改变其肠道局部和/或系统暴露,对疾病的发生及干预发挥作用。一方面,许多中草药(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CHMs)成分发生肝肠循环;另一方面, CHMs可直接作用于BGUSs或通过对肠道菌群结构的广泛影响间接改变其分布和功能。BGUSs和CHMs之间的多重互作可能在CHMs的整体治疗益处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综述首先概括了BGUSs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而根据BGUSs的底物谱从营养利用、代谢稳态、治疗响应等多层面解读BGUSs介导内外源化合物代谢的生理、病理及药理...  相似文献   

10.
人胆汁内源性β—葡萄糖醛酸酶的电泳法初步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多年来,胆汁内源性β-葡萄糖醛酸酶(β-G)在色素性胆结石(PS)形成中的作用问题引起了各国学者的重视。在β-G与PS形成关系的研究中,很需要人胆汁内源性β-G的提纯制剂,但从胆汁提纯β-G有特殊的困难。本文采用一种自行设计的电泳方法把内源性β-G从胆汁中初步分离出来,可初步用于PS成因的研究,并为进一步提纯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黑曲霉SL2-111聚半乳糖醛酸酶的纯化和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硫酸铵分级沉淀、Sephacryl S 200分子筛柱层析、DEAE 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柱层析3个步骤,从黑曲霉SL2 111发酵的果胶酶粗品中纯化出一种电泳纯的聚半乳糖醛酸酶。经SDS PAGE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1.5 ku。最适pH值和最适温度分别为3.0和65℃。在50℃以下,pH值2.6~5.4之间酶活力相对稳定。浓度为5 mmol/L的Ca2 、Li 、Cu2 、Mg2 、K 对酶活力有激活作用;而Mn2 和Ag 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陈朋伟  张永振  杨中舟  王鹏  李明   《中国海洋药物》2014,33(2):63-68-68
目的利用化学方法立体选择性地合成β-D-甘露糖醛酸二糖片段。方法以4,6位苄叉保护的甘露糖硫苷为原料合成亚砜苷供体10,再用Tf2O作为促进剂,亚砜苷供体10与2-三甲基硅基乙醇以及低活性的糖醛酸受体13进行糖苷化反应合成β-D-甘露糖醛酸单糖12和二糖14。结果糖苷化反应分别以72%和73%的产率,高立体选择性(β/α>20/1)得到β-D-甘露糖醛酸单糖12和二糖14,为β-D-甘露糖醛酸寡糖的合成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木鳖子中3-0-6'-0-甲基-β-D葡萄糖醛酸丝石竹苷的含量。方法:ECONO-SPHERE C_(18)色谱柱,以甲醇-水(80:20)为流动相,流速0.8mL·min~(-1),检测波长210nm。结果:3-0-6'-0-甲基-β-D-葡萄糖醛酸丝石竹苷线性范围0.612~3.672μg,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98.8%;RSD=0.36%(n=5)。结论:该法灵敏、准确,可作为衡量木鳖子质量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不同分化程度肝癌组织中β-葡萄糖醛酸酶(β-G)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10例正常肝脏及38例不同分化程度肝癌组织中β-GmRNA的表达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β-GmRNA在正常肝和肝癌组织中均有表达,且表达产物大小一致,为422bp;正常肝组织半定量相对表达含量为1·71±0·32,与高分化肝癌(2·17±1·0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中分化肝癌(3·67±1·27)和低分化肝癌(5·63±1·6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和P<0·01)。结论:随着肝癌恶性程度的增加β-GmRNA表达量呈递增趋势,提示β-GmRNA可能参与了肝细胞的癌变过程。  相似文献   

16.
纳豆激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慕娟  党永 《西北药学杂志》2002,17(4):155-157
目的 分离纯化纳豆激酶并进行酶学性质研究。方法 从纳豆中分离纯化具有纤溶活性的纳豆激酶 ,采用氯化钠溶液浸提、硫酸铵盐析及 sephadex G- 1 5 0凝胶过滤分离纯化纳豆激酶 ,纯化倍数 5 0倍 ,纤维蛋白平板法测其比活。结果 纳豆激酶比活为 6 0 0 U·mg-1,回收率 40 %。酶学性质研究表明 ,最适反应温度为 5 0℃ ,5 5℃以下稳定 ,最适反应 p H为 8.0 ,在 p H 6~ 1 0溶液中基本稳定 ,分子量约 2 8k D。酶作用机理初探表明 ,纳豆激酶不仅具有纤溶性 ,还有抗凝血性。结论 纳豆激酶有可能成为新型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17.
酵母SOD分离纯化及其酶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发酵培养Y12 酵母菌分离制备酵母SOD并研究其部分酶学性质。方法用已筛选出的一株Y12 酵母菌对其在优化培养条件下发酵培养得到湿菌体 ,破壁抽提得SOD粗酶液 ,采用硫铵盐析、丙酮沉淀、SephadexG 10 0凝胶过滤和QAE SephadexA 5 0离子交换柱层析 ,分离得到酵母SOD并测定其部分酶学性质。结果Y12 酵母菌SOD产量达 12 6 3u·g-1湿菌体 ,分离得到酵母SOD ,该酶属Cu、Zn SOD ,比活力为 10 73 5u·mg-1,活力回收率为 5 4 1% ,紫外吸收峰在2 5 7 2nm ,分子质量为 32 4 5 6u ,亚基分子质量为 16 2 2 7u。结论此酵母SOD与文献中报道的动物血红细胞Cu、Zn SOD基本相近。  相似文献   

18.
蚯蚓纤溶酶的分离纯化及其部分酶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以野生环毛蚓(Pheretima)为材料,经匀浆抽提、热变性、硫酸铵分步沉淀、Sephadex G-75凝胶过滤和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柱层析等纯化步骤,得到纯度较高的蚯蚓纤溶酶(EFE),具有强烈的溶解血纤维蛋白的作用。同时对酪蛋白和BAEE也具有较强的水解作用,但对ATEE无水解活性。实验表明蚯蚓纤溶酶能被苯甲磺酰氟强烈抑制,说明该酶是丝氨酸蛋白酶、属胰蛋白酶类。金属离子Na^ 、K^ 、Mg^2 对此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Hg^2 对EFE有强烈抑制作用,而Ca^2 可提高此酶活力。  相似文献   

19.
高纯度木瓜蛋白酶的分离纯化和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木瓜蛋白酶的分离纯化工艺路径。方法采用初步采集处理,20%,40%硫酸铵分级沉淀、SP-sephadex C50柱色谱、羟基磷灰石柱色谱,从番木瓜乳汁中分离纯化木瓜蛋白酶。结果获得比活为1 184 U/mg的纯酶,活力回收率为55.79%,纯化的酶经SDS-PAGE呈单一条带,高效液相色谱呈单一条带,纯度达到99.31%。该酶耐高温,最适pH值为7.2,对酪蛋白的动力学常数(Km)为3.5×10-5mol/L。结论应用此方法成功纯化了高纯度的木瓜蛋白酶。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蜡状芽孢杆菌CMCC(B)63301产青霉素酶的分离纯化工艺及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粗酶液通过硫酸铵分级盐析、超滤除盐浓缩、SephadexG-75凝胶层析纯化后得到的青霉素酶液的比活力为68.2×106u/mg,纯化倍数为11.32,酶活回收率为35.04%。经SDS-PAGE检测为单一区带。该酶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7℃,最适作用pH范围为6.5~7.0,在0~20℃下存放比较稳定。酶液中添加5%NaCl或5%甘油可提高酶的保存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