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无机骨骨髓复合物和自体皮质骨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方法:制作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1.5 cm)模型,分别植入无机骨骨髓复合物和自体皮质骨,进行放射线片和组织学观察.结果:单纯异种无机骨植入者,直至12周,仍为缓慢的骨传导过程,周边骨小梁向无机骨内爬行替代,异种无机骨内大部分为纤维组织,只有少数中心区域有新骨形成.而复合骨髓的异种无机骨植入后2周即有新骨形成,8周无机骨基本吸收替代完毕,12周髓腔形成、塑形改造,基本相当于自体皮质骨移植的融合速度.结论:复合骨髓的异种无机骨成骨能力明显优于单纯异种无机骨,与自体皮质骨相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不同处理方式的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皮质骨修复兔大段负重骨缺损的组织计量学效果 ,为临床大段负重骨缺损的重建提供新方法。方法 :4 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 5组 ,造成左侧股骨中上段缺损 2cm的模型 ,分别采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2 (rhBMP 2 )和Ⅰ型可吸收胶原海绵 (ACS)对各组移植骨进行处理 ,其中A组植入异体骨 +rhBMP 2 +ACS ,B组植入异体骨 +rhBMP 2 ,C组植入异体骨 +ACS ,D组单纯植入异体骨 ,E组植入自体骨。术后 1 2周处死动物 ,移植骨和宿主骨远、近结合部及移植骨中段分别取材 ,做不脱钙磨片 ,在荧光显微镜和普通光镜下测量新骨形成率、骨孔隙率、骨单位半径和哈佛氏管直径。结果 :A组在新骨形成率、骨孔隙率、骨单位半径和哈佛氏管直径等方面均优于B、C、D组 ,与E组相仿。结论 :同种异体皮质骨、rhBMP 2和ACS复合移植具有高效持续的骨诱导作用 ,能平衡骨吸收 /骨形成活动 ,移植骨愈合质量好 ,是修复大段负重骨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骨形态生成蛋白、骨髓细胞及煅烧骨所形成的BMP/BMC/SB生物复合体修复骨缺损的能力进行探讨。方法在雄性大白兔双侧桡骨中远段各作一10mm骨缺损。右侧缺损内植入BMP/BMC/SB,左侧植入不含骨膜的自体皮质骨。结果术后8个月,在BMP/BMC/SB植入组骨愈合率为889%,自体皮质骨为444%。在新骨生成及塑形方面,BMP/BMC/SB组明显优于自体皮质骨移植组。结论BMP/BMC/SB在修复大块骨缺损方面优于自体皮质骨,是一种理想的人工骨材料  相似文献   

4.
骨形态发生蛋白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5年Urist等将脱钙牛骨植入肌肉及皮下,成功地诱导了异位成骨。由此认为骨基质中存在一种诱导骨形成的物质,称之为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如今家族已有43个成员。从大的方面讲,关于BMP的研究现状可以从基础和临床两方面论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不同处理方式的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皮质骨修复兔大段负重骨缺损的效果,为临床大段负重骨缺损的重建提供新方法.方法 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5组,造成左侧股骨中上段缺损2cm的模型,A组植入异体骨 rhBMP-2 ACS,B组植入异体骨 rhBMP-2,C组植入异体骨 ACS,D组单纯植入异体骨,E组植入自体骨。术后3、6、9、12周照X线片,观察骨愈合情况并测量骨痂形成面积。术后12周处死动物,对标本进行三点弯曲力学测试,检测新骨形成率、骨孔隙率。结果 A组在X线表现、骨痂形成面积、三点弯曲破坏负荷、新骨形成率及骨孔隙率等方面均优于B、C、D组,与E组相仿。结论 同种异体皮质骨、rhBMP-2和ACS复合移植既具有高效持续的骨诱导作用,又能提供足够的机械强度,是修复大段负重骨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三维有限元法分析种植体支抗在不同植入角度及不同骨皮质厚度变化下其应力、位移变化的规律。方法:建立骨松质、种植体支抗及不同厚度骨皮质(1~8mm)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种植体颈部加载200g正畸力,加力方向与颌骨骨面平行。采集应力、应变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①在40组工况中,各组Von Mises等效应力最大值在35.9~12.6MPa之间;角度对应力的影响是30°>45°>90°>60°或75°。②以30°植入1mm骨皮质时位移最大,并且应力、位移都随骨皮质厚度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结论:①种植体支抗选择60°至75°左右的角度进行植入更好。②骨皮质厚度增加会提高种植体支抗植入的稳定性。③在骨皮质厚度大于1mm的情况下,不同的植入角度下加载200g的正畸牵引力所引起的Von Mises等效应力都在安全的范围内,不会引起骨吸收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与引导组织再生胶原膜(BME10X)复合物在大鼠颅骨皮质骨表面引导成骨的能力,为其应用于牙周组织工程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培养SD大鼠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并以5×106mL-1的细胞浓度与BME10X复合培养10d后,植入同种异体SD大鼠颅骨皮质骨表面(复合细胞组);以单纯BME10X组及骨膜刮除组为对照,于植入后3,6周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单纯BME10X组及骨膜刮除组未见类骨质形成,复合细胞组在材料表面与颅骨交界处可见明显的骨样组织形成,随着植入时间的延长,成骨作用明显。结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与BME10X复合物在大鼠颅骨皮质骨表面具有明显的引导成骨能力。  相似文献   

8.
文章报告了有机骨粒骨水泥的实验结果。将适当比例的脱矿质有机骨粒混入骨水泥后,骨粒在骨水泥内部相互连接,形成新骨长入的通道。有机骨粒骨水泥的抗拉强度明显高于单纯骨水泥。将有机骨粒骨水泥植入兔股骨上段,术后1个月骨水泥-骨界面即有较高的剪切强度,并在以后2个月逐步上升。松质骨区骨水泥-骨界面的剪切强度明显优于皮质骨区。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双皮质骨固定法植入的种植体的生物力学相容性。方法:建立锥状螺纹种植体的计算机模型,运用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不同加载角度下经双皮质骨固定的锥状螺纹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结果:皮质骨应力峰值出现在舌侧嵴顶部,即种植体颈部区域,采用双皮质骨固定法相比于传统植入法,皮质骨应力峰值减小了47.92%,且相同区域的骨应力分布明显减小。结论:锥状螺纹种植体使用双皮质骨固位法植入,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乳突骨皮质大片切除后,塑型后植入在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听力的作用。方法 56例胆脂瘤型中耳炎(含2例肉芽肿型和骨疡型)大片乳突骨皮质切除后经塑形后,保护快速植入外耳道。站果随访3~8个月,干耳达98%,干耳时间3~7个月,术后随访1~2年,无1例复发。站论大片乳突骨皮质切除后,塑型后可放入贝复济加沙棘油少量,经特殊保护后,经生理盐水浸泡,重行植入外耳道是听力最好的材料。还可以修整塑型再造听骨链。56例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切除大片乳突骨皮质经塑型,凿开和植入大片乳突骨皮质,一部分切除乳突尖外侧壁,干耳效果显著。听力恢复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突骨皮质大片切除后,塑型后植入在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听力的作用。方法56例胆脂瘤型中耳炎(含2例肉芽肿型和骨疡型)大片乳突骨皮质切除后经塑形后,保护快速植入外耳道。结果随访3~8个月,干耳达98%,干耳时间3~7个月,术后随访1~2年,无1例复发。结论大片乳突骨皮质切除后,塑型后可放入贝复济加沙棘油少量,经特殊保护后,经生理盐水浸泡,重行植入外耳道是听力最好的材料。还可以修整塑型再造听骨链。56例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切除大片乳突骨皮质经塑型,凿开和植入大片乳突骨皮质,一部分切除乳突尖外侧壁,干耳效果显著,听力恢复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牛骨块在牙种植领域应用的可能性。方法将20块牛骨外置移植于兔胫骨干骺端,同时植入牙种植体固定骨块。术后按计划给动物注射三种荧光素,并通过组织学和组织测量学方法评价新骨形成。结果荧光素标记的新骨逐渐替代移植骨的松质骨和部分皮质骨,实验结束时新骨已达牙种植体肩台平面。实验84天,4个上位螺纹平面的骨面积明显高于21天的骨面积。平均矿物沉积率为1.90μm/d~2.75μm/d。结论牛骨外置移植结合螺钉型牙种植体植入可增加受区骨量。  相似文献   

13.
吉雅丽  石四箴 《上海医学》2001,24(Z1):60-62
早在1965年,Urist[l]报道脱钙骨基质可诱导异位骨内外组织的间充质细胞分化形成新骨.此后,Urist等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已分离出了一种具有这种骨诱导活性的蛋白--骨形成蛋白,又称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目前已在兔、鼠、牛、猴等动物及人的骨基质中、牙本质基质中和小鼠及人的骨肉瘤中发现了这种蛋白成分.目前已发现了15种BMP,除BMP-1外,其余都属于转化生长因子(TGF-β)超家族的成员.研究发现,BMP是通过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发生作用的,其I型和Ⅱ型受体是跨膜的丝氨酸或苏氨酸激酶,它与膜上配体结合形成受体复合体从而传递信号.现已标记出7种不同的工型丝氨酸或苏氨酸受体,称为苯丙酸诺龙受体样激酶ALK1-6.另外,亦已分离出BMPⅡ型受体[2].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骨基质明胶 ( BMG)在下颌骨缺损修复中对骨形成的诱导作用。方法 :在 60只Wistar大鼠下颌骨缺损中植入 BMG材料 ,并设空白对照。植入后 7、1 4、30、60 d通过 X线片和组织学观察测定骨缺损区骨形成的情况。结果 :BMG植入 1 4d有新骨形成 ;BMG植入 60 d骨缺损被完全修复 ;而空白对照组骨缺损未被修复。结论 :BMG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吸收性 ,在骨缺损愈合过程中起骨引导和骨诱导作用 ,是一种有临床应用前景的骨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15.
肖遥  罗茂璇 《重庆医学》2015,(2):221-223
目的:通过对恒牙列初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儿童的上颌后牙区微种植体支抗植入区域进行分析,测量骨皮质厚度,为儿童临床种植体支抗植入提供理论依据,对植入点的选择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选取40例恒牙列初期安氏Ⅱ类1分类儿童患者的锥束CT影像资料,男、女各20例,分别测量双侧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恒磨牙根间区距牙槽嵴顶3~9mm处,共7个平面的骨皮质厚度,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恒磨牙根间区的骨皮质厚度在7个测量平面中,距牙槽嵴顶高度4mm处最小(P<0.05),5mm以上的骨皮质厚度随距牙槽嵴顶距离的增加而增大,男女对象在7、8、9mm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大于女(P<0.05)。结论恒牙列初期安氏Ⅱ类1分类儿童患者的后牙区颊侧骨皮质厚度随垂直向位置的增加而增大,微种植体支抗植入时应尽可能选择距牙槽嵴顶5mm以上的位置,以提高植入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在54只兔的108例桡骨上分别造成1cm的骨缺损,将其平分为三组,分别植入脱钙同种异体骨、新鲜自体骨和新鲜同种异体骨。并于第1、3、5、7、10和13周,每组杀3只兔,用X线照片及组织学切片观察骨的愈合情况。结果发现新鲜异体骨植入后有排斥反应,而脱钙异体骨植入无此反应。实验证明脱钙同种异体骨是一种较好的植入物。彼优于新鲜异体骨,与新鲜自体骨植入无显著差异。新骨及软骨出现在植入物中而不在邻近宿主骨处,表明新骨形成可能是骨诱导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的氧化铝羟基磷灰石复合陶瓷修复兔桡骨节段性缺损的效果.方法 选新西兰白兔15只,制作10mm长的桡骨节段性缺损模型,分为实验组:15个肢体,骨缺损区植入氧化铝羟基磷灰石复合陶瓷人工骨材料;空白对照组:6个肢体,骨缺损区旷置;自体骨对照组:6个肢体,骨缺损区植入自体骨.术后1d,8、16、24周分别进行X线摄片观察,运用ImageTool图像处理软件,进行点像素测定,24周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实验组:氧化铝羟基磷灰石复合陶瓷人工骨植入兔桡骨缺损区8周即有新生骨形成,24周材料与骨组织连接在一起,缺损区得以修复.空白组:8周时缺损区有少量骨痂,24周时修复缺损区约1/2;自体骨植人组:8周时骨断端完全被骨痂包绕,24周时缺损区骨完全修复.像素测量结果显示三组间骨修复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P=0.007,说明随着时间的延长骨组织密度增加.实验组材料两端修复界面新生骨与皮质骨的X射线摄片像素值进行比较:术后1d,8、16周P<0.05,24周P>0.05.说明术后24周前材料两端界面在不断修复,24周时完全修复.扫描电镜摄片示:实验组兔植入材料被新骨组织环形包绕与骨组织镶嵌,皮质骨与界面骨之间形成骨髓腔;在材料表面凹陷中骨细胞环状排列形成骨单位.结论 证实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的氧化铝羟基磷灰石复合陶瓷材料能够修复新西兰兔桡骨节段性缺损,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骨传导性.  相似文献   

18.
付予乔 《医学综述》2014,(15):2820-2822
目的研究皮质骨厚度(CBT)对正畸微种植体骨整合的影响。方法选择四川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的健康雄性成年Beagle犬12只,依据种植钉植入区皮质骨厚度分为厚CBT组与薄CBT组,将48枚微种植体植入12只Beagle犬两侧胫骨,厚CBT组与薄CBT组微种植体分别在距近中干骺端4 cm和2 cm处植入。术后1、3、5、7周处死,作力学拉拔测试和组织形态学研究。结果薄CBT组和厚CBT组1、3、5、7周CB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1、3、5周,厚CBT组骨整合、皮质骨体积密度(骨体积/总体积)、相交表面(与骨表面接触的微种植体)均显著高于薄CBT组,第7周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厚CBT组最大拉拔力在1周达顶峰,3周降到最低点,薄CBT组则随时间延长持续上升。结论较大CBT对微种植体初期稳定性有益,而较薄皮质骨更有利于二期稳定性的获得。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评估上颌后牙颊侧种植体支抗植入区的解剖特点,为临床种植钉的成功植入提供参考。方法成人和儿童各21名进行CBCT扫描,选取距上颌第一磨牙远中颊侧釉牙骨质界(CementoEnamelJunction,CEJ)4mm和7mm两个截面作为参考平面,对上颌左右侧5~6根间和6~7根间的皮质骨厚度和密度、松质骨密度、根间最短距离和皮质骨距根间最窄处距离进行测定并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随着年龄增长,上颌第一磨牙颊侧从近中向远中皮质骨厚度和骨密度均增大(P〈0.05);皮质骨距根问最窄处距离平均值大于5mm。结论选择上颌第一磨牙远中为植入点,采用直径1.3~2.0mm,螺纹长度6mm的种植钉,以与骨面成30°的小角度植入,可使种植钉植入更为安全稳定,但儿童谨慎使用种植钉。  相似文献   

20.
21只体重2.5~3.0kg的新西兰白兔用于研究牙种植体植入后的早期新骨形成。钛合金种植体植入胫骨干骺端的前内侧面。术后每周分别给动物注射四环素、二甲酚橙和茜草素络合酮以标记新骨。结果表明种植体植入后可引起其邻近部分骨坏死、吸收,然后出现新骨形成和改建。在42d的标本中可见部分直接的骨_种植体接触。新骨中的矿物沉积率及实验早期的矿物沉积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